Yoana Wong Yoana Wong

梁如鴻教授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沙士事件完結後2009年又爆發豬流感,而這些年來港大團隊都對候鳥的禽流感病毒一直進行監測,發現豬流感的起源,是由各地方不同的候鳥帶來,在豬隻身上類似攪豬一樣,將不同地方不同廠毒在豬隻身上結合變成新的病毒有新的病發性。 因我們己了解這事實便可作出適當預防,包括在活家禽市場分隔禽類以及活豬屠宰場的分隔工作,因為香港做好這方面的分隔,豬流感的爆發影響並不大。 正因港大一直以來的工作與世界衞生組織有十分緊密合作,是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和控制合作中心及世衞H5參考實驗室,為世衞提供很多相關病毒資料,為世衞預測未來使用哪種疫苗作出重要作用及幫助。 2014年9月,養和醫院與香港大學攜手合作,於李樹培院22樓設立香港大學臨床醫學教研部,供港大臨床教授接收病人及培訓專科醫生,並備有醫學教育、研究合作及專科培訓設施。

梁如鴻教授

梁教授的研究團隊早前建立了斑馬魚模型硏究白血病的病因,並發展藥物篩選的平台。 近年,他更利用病人血液及骨髓中的白血病細胞進行藥物篩選,成功為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白血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根據美國數據,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5年存活率平均僅30%,而病人年紀愈大,其5年存活率就愈低,65至74歲年齡層為9%,而患病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曾接受其他癌症的化療治療,以及先天性基因出現問題等。 患者當中約有30%人會出現「FLT3」基因突變,削弱治療效果,令醫生對病情發展及結果的預測較差,增加復發風險,以及降低整體存活率。

梁如鴻教授: 香港商報app財經大報 商界平台

她到瑪麗醫院治療後,首先試用皮下注射甲型干擾素,但病情未有好轉反而有惡化跡象,其後輾轉獲資助轉用現時的標靶藥,持續3年的療程後病情得以控制。 區女士現時需要每1至2星期到瑪麗醫院覆診,家住荃灣的她每次都要花費近2小時時間到瑪麗醫院,抽血後等待驗血報告後才能見醫生,每次覆診都用上一日的時間。 她分享一次在去覆診的路上暈倒,在救護車上休息後再到瑪麗抽血,但之後身體撐不下去,醫生檢查後才發現是細菌感染,要住院10多天才能恢復。 梁如鴻教授認為,高強度化療只適合年輕患者,長者應接受低強度治療。 年長患者在接受治療面對的困難較多,因為年長患者多患有其他慢性病,不適合使用強度太高的治療,而且年紀大對治療的反應亦較差。 座談會上各人就自己專業範疇先作簡單介紹,各位教授在本港以至全球都具知名度,在各自專業範疇表現更是十分出色,談及香港未來醫療發展,眾人皆抱有期望。

梁如鴻教授

在醫療範疇上開發新醫同樣重要,2011年政府已資助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成立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心,對新藥物首階段的臨床試驗及提升新藥物的研發能力都有積極、正面的推進,同時推動本地醫藥及生物制藥業的發展。 兩所臨床試驗中心在2014年開始運作,並得到國家藥品監管管理局的認定資格,成為認可的第一期臨床的試驗研究室,可開發新藥及引進國際藥廠及海外資金來香港投資。 梁如鴻教授 通過中心及海外機構在醫藥業界結成緊密伙伴,亦可提升香港在有關界別的競爭力,有助吸引專才來港,食物及衞生局會一如既往支持兩所中心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性的卓越新藥開發中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由過量髓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引起,病人會出現感染和出血病徵,嚴重的話會致命。 而現時對該病的標準治療方法,包括高劑量化療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成效並不理想,復發及難治白血病更成為重要的議題。

梁如鴻教授: 淋巴癌患者感染新冠更危險及早接種疫苗 防疫勿鬆懈

梁教授是瑪麗醫院的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內科醫學院會董及考試小組主席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考試委員會會員(血液科)。 他亦擔任多份國際著名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亦曾於英國醫療研究委員會、美國白血病與淋巴瘤研究會及奧地利科學院擔任研究撥款的審批工作。 【本報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血癌,可突然病發,且病情能在數日或數周內急劇惡化,而病人的5年內存活率平均僅30%,當中約30%人更有可能出現「FLT3」基因突變,而過往單靠化療亦難以達到完全緩解病情。 但現時有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成為部分病人的曙光,有時間等待骨髓移植。

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帶領實驗室團隊,做過不少基礎科研,包括研究利用電子儀器治療心臟病症,以及利用幹細胞做各種實驗,竭盡所能地找出不同的辦法幫助病人。 而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面對難以治療的白血病,也是不遺餘力地與科研團隊進行各項研究,結果發現能夠治療其中一種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藥物,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急速惡化,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現FLT3基因突變,增加治療失敗風險,令預後(即對病情發展及結果的預測)較差,同時亦令復發風險增加,降低整體存活率。 梁教授認為,隨着標靶治療的應用,最新針對FLT3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已面世,標靶治療透過藥物識別及針對性攻擊癌細胞,適用於初發或復發的患者,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並減低死亡風險。 梁教授分享曾有一名男性患者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高強度化療誘導治療後復發,出現FLT3基因突變,更患上嚴重肺炎。 隨後獲安排接受三種療程的FLT3抑制劑組合治療,再接受骨髓移植,至今已3年,患者健康狀況良好。

梁如鴻教授: 放射治療的幕後精算師 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反覆運算...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左)表示,醫生會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做化療,但未必有效,現以「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FLT3抑制劑可延長患者壽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輪候骨髓移植。 梁如鴻 目前,大學對實驗室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論對動物的來源、健康監察或研究員的安全都有很高要求,確保實驗符合動物倫理道德的標準。 梁教授更強調,「斑馬魚都是脊椎動物,受大學的動物論理規範,每一條也要記錄和適當處置」。 梁如鴻教授的研究重點是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以及研究在正常和有腫瘤的情況下血幹細胞的變化。

为此,学校舉辦了各种不同的活動,包括探訪仁愛之家、體藝創意展才華、陽光計劃等,並以「雙班主任制度」及班级经營進一步培育正面價值觀。 梁如鴻教授2023 他在去年9月於英國劍橋大學進行交流,構思出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V&A)博物館的擴建部分設立工藝學院,並憑藉這個名為「匠.窖:V&A工藝學院」的項目,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銀牌獎(最佳研究生設計),成為首奪該獎的香港學生。 研究團隊在沈校友帶領下,對大腸癌發病狀況、早期篩查、分子機制、診斷標誌物等進行深入及有系統的研究,歷時十五年。 該項目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包括:牽頭領導亞太區大腸癌篩查,以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多種大腸癌無創診斷標誌物,建立大腸癌無創診斷新平台等,為大腸癌的早期防治作出重要貢獻。

梁如鴻教授: 梁如鴻: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基因突變 標靶藥可改善病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會出現FLT3基因突變,惡化速度極快。 梁如鴻教授 然而,最新針對FL3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已面世,不論是初發或復發的患者,仍可延長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及減低死亡風險。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梁如鴻形容急性骨隨行白血病是惡化最快的癌症,患者突然病發、可在數日或數週急速惡化。 梁指,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惡化得快,過往單靠化療,難以完全將骨髓及血細胞數目回復正常,以及令骨髓沒有癌細胞迹象。 但他稱,當患者接受標靶治療,病情會改善,日後可接受骨髓移植,延長存活期。 適逢下周四(21日)是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他呼籲市民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

  • 其中,我們會先基於已收集的的士調度數據,在香港實現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的士調度系統。
  • 本港已有24名病人接受上述治療,其中20人治療3周後,癌細胞已經清除,但因為此病會復發,現僅有5至6人存活。
  • 而出現FLT3突變的白血病患者則加入標靶藥物(針對性抑制劑),加強治療成效。
  • 特別感謝梁憲孫教授和馬紹鈞醫生的推薦,養和醫院以及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的支持,讓我在醫學科研歷程上得到寶貴的經驗。
  • 患者的5年存活率平均只有30%,即使是15-34歲的年輕患者,存活率亦僅52%;而65歲以上長者的5年存活率更低至9%,可見此病甚具殺傷力。

她最初在屯門醫院接受化療但無效,轉至瑪麗醫院接受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治療,成功抑制癌細胞,並已獲姐姐捐骨髓移植。 梁如鴻說,病人移植骨髓後,復發率達三成,一般會在首換骨髓後兩年內出現。 於是,他與團隊自2012年開展相關研究,以分子分析及體外藥物篩選的方法 ,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幫助白血病細胞中有染色體物質FLT3-ITD的患者。

梁如鴻教授: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梁如鴻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並呼籲市民登記骨髓捐贈,給患者帶來希望。 「斑馬魚模型」是指利用斑馬魚就疾病作基因研究,取其細胞生長速度遠快於以往常用於研究的老鼠。 而其團隊發展的藥物篩選,成功為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白血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梁如鴻教授

市民只需到香港紅十字會的固定捐血站登記及抽取少量血液樣本,並不需要抽骨髓;其驗血資料將被儲存於資料庫內,在需要時作出配對。 梁如鴻教授2023 ),於香港成長,外科醫生,曾經出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局議員和醫院管理局主席。 在開始藥物治療前,作為腫瘤科藥劑師的我會給他提供藥物輔導...

梁如鴻教授: 堅信新治療能創造抗癌奇蹟 腫瘤科張寬耀醫生:病人由...

我們深信該研究成果可應用於病人身上,改善治療成效,從而使香港成為國際頂尖的血癌研究和治療中心。 他的研究備受肯定,獲得2017至2018年度裘槎基金會「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稱,急性髓性白血病是由患者體內有過量髓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引起,最初會有發燒、瘀傷等病徵,需驗血及骨髓等確診。 醫生目前會為病人做化療,但未必有效,一旦治療無效,病人可於數周內死亡。 身兼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及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血液學)的梁如鴻解釋:「急性髓性白血病有很多種,化療及骨髓移植無效的原因,與白血病細胞的染色體物質有關」,針對不同的染色體物質,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承蒙養和醫療集團多年來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支持和雙方的合作,我謹代表我的研究團隊向養和致謝,我們於2017年獲得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的資助,開展了一項以磁力共振造影用於為肝癌病人預測和評估腫瘤變化及復發風險的研究計劃。

  • 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多樣性當中,除了有FLT3-ITD的染色體外,還有約一半屬於有染色體錯配情況,可導致細胞失控增新等問題。
  • 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可給患者一線希望,有意捐贈者可到香港紅十字會的固定捐血站登記,及抽取小量血液樣本。
  • 在醫療教育方面,養和醫療集團(養和)與香港大學的合作淵源深厚。
  • 校內亦設有「藝墟」和「彩天音樂節」,年年未絕,並提供平台予學生們表演魔術、雜耍、唱歌等活動。

教授席不僅對不同醫療專科內傑出的臨床醫生的卓越成就作出肯定,更是本院對促進科研及提升病人護理水平的承諾。 在德國深造期間,我師從一位傑出的小兒淋巴癌教授,我的研究範疇主要是小兒淋巴癌。 我有幸在當地和國際的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回港後研究成果亦已經刊於多份學術期刊,我深信這對本地兒科淋巴癌研究和臨床治療有一定的裨益。 特別感謝梁憲孫教授和馬紹鈞醫生的推薦,養和醫院以及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的支持,讓我在醫學科研歷程上得到寶貴的經驗。 根據港大推算,本港每年約300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症,存活率較其他白血病為低。 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30%,即使15至34歲年輕患者亦僅佔52%,更有3分之1患者出現FLT3基因突變,可引致流血、貧血及發燒,令預後(即對病情發展及結果的預測)較差,同時亦令復發風險增加、降低整體存活率。

梁如鴻教授: Oscar 治療師

強哥是位五十多歲的的士司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痛風症。 陳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近來他雙腳痕癢,腳趾間更有裂縫和水泡,醫生診斷他患上由真菌感染的皮膚病,俗稱「香港腳... 許多智慧城市應用可以建模爲圖,以節點表示不同的實體/位置,如建築物、道路交叉口和街區,而邊由連接節點的道路組成。 在大數據時代,每個節點或邊都可能涉及到大量連續流動數據,如車輛、行人等。 機器學習技術有助於挖掘這種動態數據流的內在模式而做出預測,以支持交通優化、群體感知、城市規劃等智慧城市應用。

梁如鴻教授

梁如鴻說,此療法的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少,病人或會出紅疹,但毋須用止嘔藥,適用於較年長者,但因此方法較新,醫生仍會先為病人做化療。 陸運會和水運會分别於1968年和1975年創立,每年皆有舉辦。 陸運會的比賽項目包括100米跨欄、鐵餅比賽、親子競技賽、師生接力賽。 水運會的比賽項目則有100米胸泳、200米捷泳、中小學友誼賽等。 校內亦設有「藝墟」和「彩天音樂節」,年年未絕,並提供平台予學生們表演魔術、雜耍、唱歌等活動。 彩天還會把某一些週份設定為「○○週」,並於該週舉辦一系列與設定主題有關的活動,比如數學週 、中國文化週、科學週及宗教週。

梁如鴻教授: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港大醫學院內科研究人員全球首次發現,以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治療,可助患者壽命由數周延長至4至5個月,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輪候骨髓移植。 (記者 Karena)一般早期癌症能用手術切除腫瘤,血癌之一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卻有別於固體腫瘤,癌細胞會隨血液運行全身,不但惡化快、難治療,更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現基因突變,增加復發風險。 近年相關治療取得突破,患者不論初發或不幸復發,仍可接受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減低死亡風險。

梁如鴻教授: 骨髓病可併發心臟病、急性白血病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仍是一名醫科學生,曾獲李樹芬醫學基金會頒贈獎學金。 當年港大醫學生必定會在「李樹芬樓」上課;都認識「李樹芬」、「李樹培」這些醫學先賢。 現在我在醫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明白到原來養和一直透過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和李樹培醫學基金會支持港大醫學院,致力推動香港醫療和科研發展,為社會民康帶來貢獻。 裘槎基金會於1997年設立「裘槎優秀科研者獎」,頒授給在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現的學者,以表揚他們的成就,並鼓勵他們在其研究領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該獎項經多位國際權威科學家嚴格評審各候選人的科研工作後,再選出得獎者。

梁如鴻教授: 基因技術為慣性流產檢測遺傳病因

我們提出研發新型的智能機器人系統,透過輔助長者的步行及活動能力,防止摔倒及維持獨立生活能力,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我們提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共創理論(UC³),開發受長者歡迎的、新穎的智能可穿戴機械人來改善長者步行和活動能力。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河清很想由始至終,一路陪伴病人走完崎嶇難行的治療旅途,所以毅然離開公立醫院,望有更多時間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尋回做醫生的初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寬耀醫生行醫多年,曾目暏病人於數月間因癌症離世,惟醫學科技進步為病人在抗癌路上帶來曙光,亦成為張醫生繼續行醫的動力。 他於2003年回港後,由於研究經費有限,只有自資到旺角金魚街「採購」實驗用的斑馬魚,又「設置」用紅A膠箱為骨幹的實驗室。 後來研究初見成果,又獲得香港硏究資助局撥款,實驗室才慢慢發展起來。

梁如鴻教授: 香港大學四位傑出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授裘槎科研獎項

然而,現有的機器學習框架無法對大規模流數據圖達到滿意的計算效率和預測精度。 被問到在研究過程中面對的困難,梁如鴻坦言「當然是研究人員的缺乏」,並指自己團隊中有兩名出色的研究人員,更慨嘆雖然本港缺乏研究資金之餘,更匱乏的是研究人員,「基本上唔夠人」。 他又指出,其實只要專心自身工作,各樣研究理念都會應運而生,只不過香港沒有很多人力可以同時做多樣研究工作。

梁如鴻教授: 健康醫思一點通

短期影響為急性併發症如血管梗塞,心臟病發及腦中風,長遠影響為肝臟或脾臟發大,抵抗力降低,發炎機會高,肚脹或肚痛及消瘦等,病情嚴重者更可能轉化成急性白血病或貧血。 現時歐美國家指引都建議高危患者接受口服標靶藥治療,一來標靶藥的副作用比傳統化療藥低,二來用藥沒有年齡限制。 唯一的問題是,病人服用標靶藥後就不能停止,否則病情會比用藥前惡化。

梁又指,有55歲男士在2016年確診AML,需做高強度化療誘導治療,本已達完全緩解。 但他在2年後復發,出現FLT3突變,更有嚴重肺炎、白血球指數過低等問題,不適合再做化療,使用FLT3抑制劑綜合治療後病情改善,經骨髓移植後,3年來未再復發,健康良好。 幸新型標靶藥能針對FLT3突變,配合化療及骨髓移植,可將患者存活率提升20%至30%。

梁如鴻教授: 標靶治療抗基因突變 血癌曙光

其中,我們會先基於已收集的的士調度數據,在香港實現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的士調度系統。 在此之上,我們將擴展機器學習平臺,以優化香港整體交通系統,包括巴士、地鐵和渡輪等。 梁如鴻教授 從長遠來看,通過與醫學、動物健康、環境保護和水處理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本項目將有助於紓緩香港面臨的環境健康壓力,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並推進達成聯合國提出的消減抗菌素耐藥性的長遠目標。 在本項目中,環境科學與工程、微生物組、公共衞生、醫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科學家們將共同合作開展環境抗菌素耐藥性的跨學科綜合性研究,致力於降低公眾對抗菌素耐藥性基因及耐藥病菌的環境暴露水平。 本項目將針對環境中抗菌素耐藥基因開展大規模的系統調研,掌握耐藥基因於本地環境中的分佈狀況,構建風險評估框架,進而確定環境中抗菌素耐藥基因的關鍵控制節點,並推動研發消除耐藥基因的先進控制技術。

梁如鴻教授: 「惡化最快癌症」急性骨隨性白血病奪命 腫瘤科醫生籲登記捐骨髓

翌年,又被北京政府任为“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几经谈判后于民国12年与英国草签“中英威海卫条约”。 誰知在聘用哪國工程師這件事上,英、法兩國各不相讓,鬧成了僵局。 袁世凱果斷決定由中國人自己修築,命關內外鐵路總辦梁如浩擔任西陵鐵路總辦,以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用了4個月的時間修建完畢。 此線雖然只有短短43公里,卻是第一條由中國人籌建、設計、施工的鐵路。 梁如鴻 強哥是位五十多歲的的士司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痛風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