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屏麗徑餐廳9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穆德廚房」是屏麗徑一間南亞餐廳,穆斯林風格的藝術品與體現華人文化的「福」字、春聯是內部的裝飾。 老闆Mansoor UL 屏麗徑餐廳 Haq來港約九年,他向記者透露,幫襯他生意的顧客有一半是友善而熱情的華裔人士。 「我們期待大家來舉行宴會、婚禮,不加一成服務費」,幽默的Mansoor深信華裔街坊的支持能讓餐廳更受歡迎。 亞文進一步介紹道,為了聯結本土的「鬥快」文化,「穆德廚房」更將種類繁多的南亞餐食分類為簡潔的「A、B、C」套餐,以方便打工仔。

屏麗徑餐廳

昔日葵涌工業發展蓬勃,人丁興旺,不少工人為求便利,就在屏富徑、屏麗徑一帶唐樓聚居,因而形成一個工人小社區。 免責聲明:本網站(88DB)之分類廣告列表、搜尋結果列表、刊載之廣告內容均由用戶及自動搜索引擎提供,本網站僅提供自動搜尋結果及相關自助發佈工具,不代表本網站贊成當中內容或立場。 赤柱 SOLO位於赤柱大街78-79號(Fusion超市旁), 赤柱大街內的特色小商店,赤柱巴士總站5分鐘內到達。 喜歡慢活人生的朋友, 一定會經常到赤柱這地方享受生活。 即使共融館不在,阿文亦不會離開,漂洋過海的他總算在葵涌的公屋安定下來,與妻子及4個兒子成為葵涌的長期街坊。 「老婆餅肯定沒有老婆啦,這代表什麼?伊斯蘭國是沒有伊斯蘭教的。那伊斯蘭教有什麼呢?今天我會告訴你們。」阿文的開場白,「港味」十足,或許是他成為頭號導賞員的原因。

屏麗徑餐廳: 卡拉奇

隨着工廠北移,葵涌已歸於平靜,上下班時間再見不到人潮洶湧。 本來默默無聞的巴基斯坦人小區,經區內的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動,逐漸為外界所知。 該中心於2014年5月在屏麗徑設立共融館,介紹南亞裔人的生活歷史,展示巴基斯坦的日常用品,並定期舉辦活動和工作坊,促進南亞裔人士與本地人的交流。 有市民慕名而來,參觀巴籍人士開設的商店,吃地道的清真食物,或參加共融館所辦的導賞團,細聽當地的巴籍人士用廣東話訴說少數族裔的故事,認識伊斯蘭文化。 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不同種族皆能共融,葵涌屏麗徑就如香港「小巴基斯坦」,巴裔人士聚居於此,更在這裡發展巴基斯坦的獨特文化。

Fikiyo舉例說,有些南亞小朋友在眼睛劃下眼線,其實並不是化妝,而是保護眼睛,導賞團也會介紹這些民間文化;她又說,這裡的雜貨店售賣南亞食品及食材,比起其他地方更容易採購和更加便宜。 在1970年代香港工業興盛時,已有巴籍和其他少數族裔在葵涌紮根,方便工作。 之後赴港開展新生活的南亞裔人士,因不熟悉香港環境,很自然便投靠鄉親,在葵涌的舊樓物色安身之所。

屏麗徑餐廳: 小區濃情 – 葵涌多元文化社區傳承計劃

在工程實踐上,亦有幸得到本區民政事務專員的帶領及基金會的鼎力支持,解釋及協調多個政府部門,最後工程順利展開,並於2016年1月正式竣工完成。 「小區濃情—葵涌多元文化社區承傳計劃」實踐於葵涌,如同社區慢調,要將不同族裔人士由「共存」推至「共融」,並非立即見效。 猶記得初開「共融館」,途人會問:「與南亞居民一起生活那麼久,還需要了解甚麼?」 故此,計劃的推行不是要帶出花巧的族裔共融理念,而是在日常擦身而過的機遇以外,營造更深刻的交流空間。

屏麗徑餐廳

Cecilia直言,「假難民」的確存在,但該議題的升溫讓南亞裔成為了箭靶。 亞文則無奈地表示,不易租屋是南亞裔經常遇到的難題:「一位南亞裔阿伯想租樓,與業主用粵語進行電話聯絡時講定價錢,但對方發現租客是南亞裔後,便拒絕租出單位」。 製作枱燈時,Ahsan Riaz和華裔的劉昀東(阿Don)被分在一組。 「叫我方子浩吧」,為方便計,Ahsan Riaz向阿Don說出了自己地道的中文名。 他們兩人各有優勢:阿Don是今次工作坊的導師,對電鑽、木卡板等用具非常熟悉;方子浩則在鋸木、鑽孔的操作中具有較快的速度。 度尺之後,阿Don固定住木板的一側,方子浩則拿起鋸子在另一側開始作業......經過打釘等工序,約一個鐘後,最後一根金屬絲被裝入電掣盒。

屏麗徑餐廳: 設計資訊

以「中央洗碗方式」專注為香港飲食業提供一站式的清洗、消毒及配送服務。 創天作風務實,我們相信本著以下兩大原則: 餐具清潔消毒 , 交收準時可靠。 自大學時期離開香港的家,在中國工廠駐廠工作後,開始對不同地方,各式人種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充滿好奇。 並開始背著包包,拿著畫筆到世界各處遊走,用木顏色和水筆為不同人和事留下"倩影"。 屏麗徑餐廳 未踏足南亞前對這國家充滿好奇和誤解, 屏麗徑餐廳2023 到訪後覺得它有超出所認知和邏輯。 Cecilia和共融館的同事在本月還曾舉辦過一個活動:「真人圖書館」。

  • 喜歡慢活人生的朋友, 一定會經常到赤柱這地方享受生活。
  • 但香港的清真寺都在港島和油尖區,對於住在新界的穆斯林來說並不方便,因此有些穆斯林出資租用單位,設立伊斯蘭教育中心(或稱經堂學校,Madrasah),教導年輕人學習阿拉伯語和古蘭經,同時亦作崇拜之用。
  • 經過多輪社區諮詢,結合居民與建築師的專業意見,逐步把「屏麗徑休憩處」部分範圍的花糟、平磚地及有蓬休憩椅子等,設計成富有多元文化色彩的設施,美觀也實用。
  • 屏麗徑是巴基斯坦的聚居地,這裡有民間清真寺、三間穆斯林餐廳、雜貨店等,就如一個小南亞村。
  • 前者在齋戒月(Ramadan)完結後舉行,穆斯林經過一個月的禁食、禁飲和禁娛樂的日子,意志力變得更堅強,宗教信仰更堅定,以迎接未來生活。
  • 如使用即棄手套處理即食食物,要注意手套不能代替清洗雙手,並要正確使用。

手套如有損壞、弄污或食物處理人員因暫停工作而把手套除下,便應把手套丟掉;要經常更換手套,更換時和除手套後都要清洗雙手。 本年初,本地出生、曾獲留學新加坡資格的南亞裔少女Asma申領特區護照遭拒。 「沒有特區護照,南亞裔喪失了海外進修等自我提升的機會」,亞文坦言,這為他們向本土社會融入的努力蒙上了陰影。 屏麗徑餐廳 比起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公共政策帶來的瓶頸似乎更值得關注。 「我想讀醫科,但因中學文憑試的成績不理想而未能如願」,方子浩面對曾經的挫敗並未介懷。 但他承認,中文成為了他前進的攔路虎:「中文寫作和閱讀對我們而言太困難。」雖然口講粵語無障礙,但方子浩仍覺得目前的中文評核制度是一座高山。

屏麗徑餐廳: 餐廳廚房內卡拉奇應如何確保食物衞生?

小徑毫不起眼,但在這裏可發現一個聚集巴基斯坦人的小社區。 專業音樂碩士鋼琴導師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士及音樂文學碩士;英國倫敦聖三一音樂學院文憑ATCL 及 高級演奏文憑 LTCL)。 聽了阿文大半小時講解後,大家到附近參觀巴基斯坦人聚居的屏麗「巴基斯坦村」。 阿文不僅能說流利廣東話,更熟識港式潮語,所以成為「共融館」的頭號導賞員,幾乎每星期都向區外人介紹屏麗社區,儼如巴基斯坦村代表。 上一代的巴籍婦女較為傳統,作風保守,甚少拋頭露面出來工作,亦不與陌生男子交談。 她們喜歡穿着束腰連身長袍(Abaya),戴頭巾(Hijab),有些自願或按丈夫要求在公共場合披上面紗(Niqab)。

  • 共融館內,他們四五人一組坐在一起,等待兩位披上閃爍輕紗的巴基斯坦女士為他們的手臂畫上Henna(印度彩繪),然後乖乖聽阿文講解香港少數族裔的背景,不時因為阿文的「爛gag」(冷笑話)放聲大笑。
  • 赤柱 SOLO位於赤柱大街78-79號(Fusion超市旁), 赤柱大街內的特色小商店,赤柱巴士總站5分鐘內到達。
  • 牆上掛滿南亞風情畫,電視一直收看南亞節目,侍應都是南亞裔人士,但他們能說流利廣東話,於是叫了咖喱牛、咖喱羊、薯仔咖喱角、免冶牛肉餅及巴風奶茶。
  • 他們按規定每日祈禱五次,每個禮拜五及重大節慶到清真寺參加由伊瑪目(Imam)帶領的聚禮或會禮。
  • 本來默默無聞的巴基斯坦人小區,經區內的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動,逐漸為外界所知。
  • 與亞文的看法一樣,Cecilia亦覺得中文是少數族裔融入本土的最大障礙,也是產生所有問題的根源。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 屏麗徑餐廳 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與亞文的看法一樣,Cecilia亦覺得中文是少數族裔融入本土的最大障礙,也是產生所有問題的根源。

屏麗徑餐廳: 香港各區美食:

亞文的華裔同事徐斯筠(Cecilia)介紹說,南亞裔的小朋友時常在放學後來此處玩耍,所以共融館與香港大學合作,為孩子們製作了小型木製單車以供玩樂。 「若要享受『慢』生活與溫馨的鄰舍關係,來屏麗徑吧」,Cecilia相信當區的氛圍可貴而難得。 「南亞苦瓜體積小、味道更苦,但越吃越有甘甜的感覺」,在共融館工作的南亞裔人士Minhas Rashand(亞文)對家鄉的特產特別自豪。 亞文來港三十餘年,當過技工、小販、刮路工、保安。 華裔的「分享」文化令他動容:「幾十年前在五金舖當學徒時,每逢春節師父都會給『炮金』以示祝福。」喜愛中國文化的他感慨道,如今的華裔年輕人多不知「炮金」便是寓意「燒炮仗」。

確保用作送遞食物的工具不可用於收集餐桌上已使用的餐具及食物殘渣,可考慮以不同顏色或標示來識別工具的不同用途。 屏麗徑餐廳 MAN 66 HOBBY 模型上色教學 模型制作班招生﹑以一對一形式個別教授。 葵青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葵涌分區雜項調查隊及軍裝巡邏小隊聯同食物及環境衞生署人員,昨日(10日)下午約4時展開代號「犁庭掃穴」(LEVINGTON)的反罪惡行動,巡查區內包括酒吧、遊戲機中心、桌球室及餐廳等多個處所。 在臺灣南端的屏東,是一條位於葵涌打磚坪街的小橫街。 此區聚居了不少巴基斯坦人仕,港鐵葵興站附近的屏麗徑小區, 葵涌,年長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大叔,請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你所屬國家或地區的相應 Tripadvisor 網站版本。

屏麗徑餐廳: 香港餐廳

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融會中西:澳門文化之旅》、《被遺忘的歷史建築》、《香港節慶風俗》、《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及《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等。 屏麗徑餐廳2023 在港出生的年輕巴籍女子已融入本地人生活,她們投身社會工作,緊貼潮流,選用的衣服與頭巾顏色變化多端,並配上手袋和飾物。 南亞裔女子喜歡在結婚、生日或節日於手或腳上繪畫精緻圖案,美麗之餘亦代表一份祝福。 這種手繪稱為「漢娜」(Henna),因所用顏料來自指甲花(Henna)。 這種手繪藝術有點似紋身,不同的是顏料不會深入皮膚,既不會痛,而且幾日後就會變淡。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活動乃是邀請南亞青年講述自己的夢想、分享對城市生活的態度。 Cecilia對記者表示,為了不同族裔的融合,聆聽他者心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體驗;當南亞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傾訴被聽眾認真地接受之後,他們會對生活產生更多的信心。 坐落在屏麗徑的共融館所以謂「共融」,是因為一條短短的小街就已擁有華人及穆斯林,有教會有清真寺有茶餐廳有清真餐廳有菜檔有香港師奶有巴基斯坦師奶有香港啊叔也有巴基斯坦啊叔也已經有會說廣東話的巴基斯坦小朋友了。 看,單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已成問題,更何況是成為鄰社。 共融館位於葵涌屏麗徑,成立5年間不斷舉辦展覧、工作坊、導賞團和做出版工作,推動種族共融。 Fikiyo指,在共融館成立之前,他們已開始辦葵涌南亞文化導賞團,而起初較多團體報名,後來發展成一個月一次的公眾團,讓單丁市民也能參加。

屏麗徑餐廳: 查詢製作VR導覽

社區團體共融館每月舉行文化團,由巴裔導賞員帶領公眾深入「小巴基斯坦」,讓大家認識南亞文化。 當時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承建商聘請大量巴基斯坦籍勞工來港工作,直至1998年赤鱲角新機場落成為止。 不少巴籍人士在港居住滿7年,可以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屏麗徑餐廳 他們選擇留港生活,而葵涌的租金較便宜,區內工廠林立,又鄰近貨櫃碼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因此相繼遷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巴籍人士社區。 透過認識少數族裔生活文化團,參加者將跟隨巴裔導賞員走訪少數族裔朋友的生活場所,當中包括穆斯林餐廳(參加者可即場品嚐南亞奶茶、咖喱角、炸雜菜餅和牛肉薄餅!)、南亞雜貨舖、理髮店等等,從而了解在港南亞裔社群的生活文化,打破常規誤解。 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葵涌屏麗徑一帶興建了不少單棟樓宇,大量勞動人口入住本區,以便於葵涌貨櫃碼頭及區內工廠工作。

屏麗徑餐廳

葵涌予我的印象是工業區,很難找到特色食店,但偏偏在工業區找到穆斯林美食,無論裝修、食物,都使人有南亞風情。 共融館主是要服務葵涌屏麗徑社區的一個項目,並由市區重建局支助。 這一帶現約有六間穆斯林餐廳,提供清真食物,還有奶茶、咖哩角(Samosa)和雜茶餅(Pakora)等小食,可用中文與老闆交流,這是尖沙咀重慶大廈以外另一處享用清真食物的地方。

屏麗徑餐廳: 買賣及批發

據記者了解,本港目前並沒有專門針對少數族裔需求而制定的中文教學綱要;也沒有統一適用於少數族裔的中文教材;迄今為止,本地教育體系也未將中文作為少數族裔的「第二語言」來進行系統推廣;至於考評方式,也未有統一的中文能力評價標準。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橋樑和工具,也是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的關鍵,Cecilia希望港府能在這一領域投放更多資源、給予更多支持。 據了解,本港學校通常對南亞裔和華裔實行無差別的中文教學。 在亞文看來,這忽視了族裔之間的差異且有時頗為離譜:「南亞裔應當懂得中文,但面對文言文,即便是華裔也感困難,遑論我們呢?」他表示,不少南亞裔學生因為中文不合格而無法入讀主流學校,但非主流學校恰恰又以中文教學,因而造成南亞裔學生的課業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牆上掛滿南亞風情畫,電視一直收看南亞節目,侍應都是南亞裔人士,但他們能說流利廣東話,於是叫了咖喱牛、咖喱羊、薯仔咖喱角、免冶牛肉餅及巴風奶茶。 一上枱,咖喱羊、牛只得四、五件,而白飯及烤餅就有一大碟,朋友和我都珍而重之分肉食。

屏麗徑餐廳: 攝影及影音

巴基斯坦人口有超過9成信奉伊斯蘭教,來港的巴籍人士更接近100%為穆斯林。 他們按規定每日祈禱五次,每個禮拜五及重大節慶到清真寺參加由伊瑪目(Imam)帶領的聚禮或會禮。 但香港的清真寺都在港島和油尖區,對於住在新界的穆斯林來說並不方便,因此有些穆斯林出資租用單位,設立伊斯蘭教育中心(或稱經堂學校,Madrasah),教導年輕人學習阿拉伯語和古蘭經,同時亦作崇拜之用。

屏麗徑餐廳: 菠蘿包冇菠蘿 伊斯蘭教亦不等於伊斯蘭國

阿Don為枱燈接上插座、方子浩打開開關,一切大功告成。 其中一間餐廳,名為穆斯林咖哩餐廳,是由巴基斯坦人Nawaz創辦。 由煲水、落奶、放入茶葉、隔渣、加入香料,動輒要花上十數分鐘,有心品嘗的就要耐心等待。 葵涌屏富徑、屏麗徑是兩條並排的小徑,一端連著打磚坪街,一端接通青山公路。

屏麗徑餐廳: 跨部門葵涌巡查 餐廳負責人因職員無正確配戴口罩收傳票

本計劃紮根社區,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鼓勵世代溝通,促進跨代共融,並營造社區參與的氛圍,提升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文化保育的投入,增強社區凝聚力。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年起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推行適切的社區服務,支援不同弱勢社群。 葵涌是香港最多巴基斯坦人聚居的地區,在屏麗徑一帶落地生根多年,與香港華人文化共融並存,巴基斯坦的咖哩、茶餐廳的牛河、伊斯蘭教清真寺、住宅門口土地公,在小小的街道上相遇,既體現了香港多元共融的特色,亦是我們放眼世界的一扇窗口。 兩年過去,居民的態度開放了,不同族裔的朋友居於同一天空下,交流的空間原來可以如此廣闊。 致力傳揚華裔與南亞文化共融的社區團體共融館,將於下月(12月)27日星期五晚上7時,舉行葵涌南亞生活文化團十二月團。 活動負責人之一Fikiyo說,共融館的巴裔導賞員阿文將帶領公眾遊走葵涌屏麗徑一帶,行南亞士多,再吃一餐南亞晚飯,了解巴基斯坦裔市民的在港生活,以及南亞文化。

甫進店,阿文直接走到廚房與老闆握手擁抱,大家也坐下來吃地道咖喱。 「這裏大部分買賣都是透過電話,他們提供送貨服務,更可以賒數!」阿文對店的一切瞭如指掌,每件貨品的價錢、位置他都清楚得很,小老闆坐在椅上邊滑手機邊等收錢。 共融館內,他們四五人一組坐在一起,等待兩位披上閃爍輕紗的巴基斯坦女士為他們的手臂畫上Henna(印度彩繪),然後乖乖聽阿文講解香港少數族裔的背景,不時因為阿文的「爛gag」(冷笑話)放聲大笑。 曾任職新聞工作,同時喜好闖蕩旅遊,足跡遍及世界約百個國家。 現為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導師和導賞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