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九文化區規劃5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西九文化區規劃

建築設計揉合紫禁城特色之一的「中軸線」結構,並加入具現代風格的簡潔流暢線條,色系上用米金色為主調,搭配深紅、冷灰色作為點綴,能同時在此領略古今兼具的時代魅力。 西九管理局會繼續與藝術團體、教育機構和社區合作,通過舉辦和協辦不同類型的優質文化藝術活動和擴闊香港與其他地方的文化交流,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拓展觀眾羣、培育人才和促進專業發展,以配合西九文化區文化藝術設施的落成。 西九大戲棚是於興建戲曲中心的選址所舉辦的臨時文化節目,也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的首個文化節目。 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西九大戲棚時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後鑑於反應熱烈,於2013年起再每年舉辦,於該年起,除了粵劇表演,戲棚內亦加入現代音樂及中國舞蹈演出,並且增加年宵市集,讓無法購票入場的公眾亦可以參與活動[35]。 概念設計由香港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帶領荷蘭園境師West 8及香港傲林國際(ACLA)組成的團隊設計,部份公園及海濱長廊於2017年12月起陸續對外開放,其餘部份亦已於2019年4月竣工。 第一期工程包括戲曲中心、M+、自由空間同M+展亭,呢啲場地喺2016開始逐步啟用。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動用1.5億港元委託3間顧問公司研究概念設計方案,於2010年8月20日起在香港多處地點舉行展覽,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收集公眾意見後再歸納各方意見,從而挑選出主體方案。 而且,詳細審視法定規劃圖則和較前期的發展方案,都會看到現故宮館選址說明是「大型表演場地/展覽中心」;展覽場地亦是規劃意向中的一個選項。 惟項目設計發展與及2008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都是規劃興建「大型表演場地」,如改動為故宮館的話,確是需要向社會大眾作出交代。

西九文化區規劃: 展覽

文化區要有合適的管理及營運政策,同時也需要有合適的管理人才去推行。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3 在西九文化區計劃推展前,文藝界已不斷提出,政府及西九管理局必須未雨綢繆,培育更多本地的藝術行政管理人才,應付日後文化區成立後的龐大需要。 更重要的是,M+作為西九文化區的博物館,必須建立本身的特色,而作為立足於本地的博物館,也應以推廣本地文化藝術,收藏本地藝術家作品為重要工作,肩負起培育本地藝術家的責任,提升本地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在國際上的位置,引領他們走入國際市場。

西九文化區規劃

說明書是重要的規劃意向的參考文件,多宗規劃法律訴訟及上訴案例,都要依據規劃意向作決。 如果政府可以隨意不跟從規劃意向,則會做成惡劣先例,各地產商業權人甚至反對者,以後都可以亂來了。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3 西九文化區規劃 故此,不符合規劃意向和說明書內細節的部分,政府應該要上城規會,依程序作出修訂,過程中應該有公眾諮詢。 西九文化區相關的規劃指引都要管理局多作諮詢,很多批評者已經提出根據,不必再詳述。 設置不同方位中庭空間、大階梯,除了能稍作休憩、飽覽香港島天際線及大嶼山日落風情,更可以舉辦小型藝文表演,將空間與周遭地景做完美結合。 目前各展廳皆有展覽規劃,包含《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同賞共榮—穿越香港收藏史》、《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等。

西九文化區規劃: 九龍及新九龍規劃區

1996年,香港旅遊協會進行了一次訪問香港旅客調查,於1998年向立法會建議興建一個全新文化表演場地。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3 西九文化區規劃 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思,希望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文化藝術中心[6]。 喺M+博物館大樓落成之前,M+展亭會係M+舉辦展覽同活動嘅主要場地。 而喺M+大樓啟用之後,展亭將成為藝術家、設計師同其他機構喺西九藝術公園內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同活動嘅空間。 坐落維多利亞港海旁嘅西九文化區,係全球規模最大嘅文化項目之一,集藝術、教育同公共空間於一身。 西九文化區嘅願景,係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嘅文化地帶,促進香港藝術界互動、合作同發展。

西九文化區規劃

作為香港當代表演藝術新樞紐的自由空間,致力呈獻各種類型的演出節目、促進跨界別合作、締造嶄新藝術體驗。 自由空間每周多次邀請不同界別的本地音樂人現場演出,既可以在室內享用美食和本地品牌麥子的手工啤酒,亦能在草地上野餐。 周末和假日更會舉行舞蹈活動,讓公眾參與編舞,與舞者面對面交流,並即場欣賞新作演出。

西九文化區規劃: 維港水上的士!?

M+博物館將於2017年啟用,M+博物館大樓的設計比賽,也於去年9月展開,比賽的結果預計能於今年中公布。 去年6月,M+獲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捐贈了1463件其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以及斥資1.77億向希克購買了47件藝術品。 坦白說,世界上絕大多數博物館學者會同意故宮代表豐富文化,但對於香港文化,恐怕全球博物館學者都承認只有某種程度的豐富。 不過,我深信李小龍和功夫電影在當代文化中擁有地位,這亦應該在西九擁有地位。 不是的,根據《西九文化區發展圖則》核准圖編號S/K20/WKCD/2,該圖則上的規劃意向更升級稱為《規劃設計原則》,是「融匯東西方豐富文化」的。

西九文化區規劃

贊成者則不但批評反對者「為反對而反對」,西九管理局更半夜發出聲明,指林鄭曾諮詢董事局部分成員,興建故宮館符合管理局職能,直接委任建築師合適,更指無需再作公眾諮詢與不必城規會許可,似乎完全合乎「規劃要求」。 除了綜合地庫,公共基礎建設工程亦在支援西九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為提高西九的通達性,土木工程拓展署正負責推展公共基礎建設工程,包括一條地面行車路、一條行車天橋、兩個路旁停車處、四條行人天橋/隧道與船隻停泊/上落設施,以及其他基礎建設,當中包括排水、污水收集及供水系統。

西九文化區規劃: 西九文化區景點5. 自由空間

有一系列慶祝活動、5大展覽,能看到博物館收集多年超過6000種藏品。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是一座現代與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內有17,000米的展覽空間,當中包括33個展廳、三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以及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天台花園。 西九文化區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基建投資,現正發展成為一個糅合地方與傳統特色並加入國際和現代元素的世界級綜合文化藝術區。

這座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致力研究和鑑賞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同時通過國際夥伴關係,促進世界文明溝通對話。 博物館展示來自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其他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貴藏品。 此外,它將領導及推動社區參與計劃,啟發大眾的創造力和促進跨學科合作。 西九核准圖的《規劃說明書》12.2.3段明確說明,要建設一個容納1.5萬觀眾的大型表演場地。 而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都作出了投入,表演場地更加是人流設計的重要考慮。

西九文化區規劃: 城市綠洲

政府和合作伙伴亦正通過多管齊下的方針,就發展藝術節目、拓展觀眾羣、加強藝術教育及人才培訓,進一步加強我們的文化軟件。 我們會結合這些方面的努力,與西九管理局攜手合作實現西九文化區的願景。 西九管理局會優化現有位於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的行人隧道,並設新樓梯和增設升降機以連接港鐵香港西九龍站、柯士甸站與戲曲中心[29]。

西九文化區規劃

(香港文匯報訊 實習記者:章馨憶)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展覽開幕儀式今晚在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舉行。 主禮嘉賓是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策展人及前 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皮力博士、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M+董事局主席陳智思。 位於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佔地約140,000平方呎的大型戶外表演及活動空間「Wonderland竹翠公園」是本地大型活動表演的全新場地。 位於西九文化區西面地段的西九海濱長廊,設有遊樂區、單車徑、設有路燈的緩跑徑。 「悠遊西九」客戶服務處提供租借單車服務,你不但能沿着西九海濱長廊,輕鬆愜意地享受維多利亞港的迷人景致,更能輕易到達海濱長廊陸續落成的文化設施、餐館及輕食店。 M+戲院亦正式開幕,除了舊有展區,會展出全新觀賞遊樂設施,亦會開放遊戲地景!

西九文化區規劃: 自由市集

包含3組全新作品:《神經的死亡》、包含經典鏡面空間《圓點的執念-渴望天堂的愛》、大型雕塑作品《南瓜》,以及生涯最大系列《我永遠的靈魂》其中一部分展品,展期只到5/14,粉絲們必須抓緊時間去朝聖。 項目由國際貨運公司DHL贊助,遊客可乘坐巨型氫氣球升上100米半空,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

  • 為團體、藝術家、設計師及其他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及活動的單位提供展覽場地,於2016年7月22日開幕。
  • M+博物館將於2017年啟用,M+博物館大樓的設計比賽,也於去年9月展開,比賽的結果預計能於今年中公布。
  • 西九文化區的目標是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回應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 為提高西九的通達性,土木工程拓展署正負責推展公共基礎建設工程,包括一條地面行車路、一條行車天橋、兩個路旁停車處、四條行人天橋/隧道與船隻停泊/上落設施,以及其他基礎建設,當中包括排水、污水收集及供水系統。
  • 包含3組全新作品:《神經的死亡》、包含經典鏡面空間《圓點的執念-渴望天堂的愛》、大型雕塑作品《南瓜》,以及生涯最大系列《我永遠的靈魂》其中一部分展品,展期只到5/14,粉絲們必須抓緊時間去朝聖。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08年7月向西九管理局批出216億元的一筆過撥款,以落實西九的發展,當中包括興建文化藝術設施、零售/餐飲/消閒設施、公眾休憩用地及若干交通設施。 政府將負責提供其他共用設施和政府設施,以及進行相關工程,例如修建道路、排水系統、消防局、公眾碼頭及其他配套設施,以支援整個西九計劃(包括住宅、辦公室及酒店發展項目),並會就這些工程另行申請撥款。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201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辦「自由野2013」戶外藝術節[50],多達400個香港及海外藝團參與,長達15小時的活動包括音樂、舞蹈、戲劇及朗誦等表演[51]。 同年11月月底開始,亦會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辦連串戶外音樂節,包括Clockenflap香港音樂及藝術節2013、Lion Rock Music Festival 2013及JazzMe-HK Festival等。

西九文化區規劃: 方案揀選

部份的文化設施,如戲曲中心、M+博物館也透過公開比賽,徵求建築物的設計。 既然是以比賽模式進行規劃,對設計要求相對寬鬆,參賽者為求設計突出,增加勝出機會,自然對文化設施的設計有高素質,要求優質的配套,造價自然偏高,所有的評審也會不期然採納較佳的作品。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3 即使稍為調高成本效益佔評審準則的比例,相信結果相差也不會太大,如果採取較多限制,也背離了舉辦設計比賽的目的,而設計師收費和工程顧問費用則按建築費比例收取,也體現不到簡約設計的誘因。

海旁有多間特色餐廳,即使沒有自備食物,也可隨心挑選美味的輕食、果汁或咖啡。 西九文化區規劃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3 西九文化區規劃 西九文化區歡迎公眾帶同寵物到訪區內的藝術公園及海濱長廊,因此草地都會成為小動物的樂園。 此外,根據於2013年4月的最新估計,整個西九文化區造價達400至500億港元,比較預先獲得批准的216億港元超出一倍[59]。

西九文化區規劃: 小巴77M

西九文化區的建立,不是為成就一個文化地標,而是反過來借助這文化地標,將本地的文化精萃輻射出去。 象徵東西文化相遇、以中國文化為傲的上海灘以品牌服裝與宋懷桂不同身份一一搭配起來。 瑞士藝術家Lukas Truniger的動態光影裝置《智能閃閃》(Distributive Intelligence | A Group Mind)將於2月及3月在戲曲中心展出。 《智能閃閃》由數百個人工智能機械人組成,它們各自配備燈和鏡,會不斷發光和折射光線互相溝通,同時會敏感地回應周圍環境的明暗變化。 2019年7月25日,綜合劇場的建築工地被揭發出現大型地陷和約1.5米至2米深的水浸,有貨櫃傾側及有挖土機被水淹沒。

西九文化區規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