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麥潁和醫生10大著數2023!內含麥潁和醫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麥潁和醫生

麥片中含有蛋白質、磷、鉀等營養成分,其中有一些成分進入人體後,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腎病加重,一般腎病患者在食用之前需先諮詢醫生再確定是否能食用比較好。 麥潁和醫生 麥潁和醫生2023 麥潁和醫生2023 麥片中含有鈣、鐵、磷等礦物質,其中鈣的含量比較高,適量的食用能夠幫助補充人體對鈣元素的需求,促進骨骼發育,對生長髮育的青少年有一定好處。 燕麥為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根莖類食物,雖然100克的生燕麥熱量約393大卡,與100克的生米354大卡相去不遠。 「不過,這類食物煮過糊化過後,升糖指數(GI值)通常會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指出。

麥潁和醫生

若將「即食燕麥片」、「燕麥奶」、「燕麥棒」當點心拼命吃,一天三餐中的主食卻沒有減量,很容易就會攝取過多熱量,甚至可能讓三酸甘油酯飆高、體脂肪增加、體重暴增。 燕麥曾被《Time》選為超級食物,原因在於燕麥中具黏稠感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指出,這種纖維不會被身體吸收,有助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LDL),減少心血管疾病。 麥潁和醫生 但是你知道嗎,香甜順口的燕麥奶,或是巧克力、牛奶口味的即食燕麥片,這些燕麥加工品,吃錯反而會讓你三酸甘油酯飆高、體重暴增。

麥潁和醫生: 麥片適合什麼時候吃好 麥片不適合什麼人吃

其實「即食燕麥片」、「燕麥奶」「燕麥棒」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對方法。 麥潁和醫生 侯玟伊建議,依每人工作量及活動量不同,全穀根莖主食類食物每天建議的攝取量為1.5~4碗,若當天吃了燕麥製品,主食就要減量,或是直接將燕麥替代三餐中一餐主食。 以「即食燕麥片」、「燕麥奶」來說,雖然燕麥裡的β聚葡萄糖加工後會更好吸收,但100公克熱量就有約390~418大卡,喝一杯等同於吃下約一碗半的飯。 麥片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抗氧化劑,對體內的自由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適當的食用,能夠減慢面板老化,保持肌膚細嫩有光澤。 麥片中含有皁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保護心血管系統,預防由膽固醇升高所引起的動脈硬化等疾病。

麥潁和醫生

「市面上常見的三合一燕麥片、燕麥奶、燕麥棒會額外添加精製糖,建議可選擇減糖配方,避免增加過多的熱量,」鄭欣宜表示。 麥潁和醫生 燕麥中的可溶性纖維還會在腸內建立一層保護膜,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維持血糖穩定。 麥潁和醫生 而且,一篇刊登在生物分子學期刊研究還指出,β-葡聚醣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麥潁和醫生: 麥片一天吃多少合適

對於從事中高強度運動的人,燕麥棒與其他種類的能量棒,是很好的補給食物;但如果是運動量少的人甚至久坐族,建議最好不要太常吃,以免攝取不必要的熱量。 麥潁和醫生 至於看似健康的「燕麥棒」,主要由糖漿、油脂組成,一般人以為可以攝取到的纖維也少得可憐,每100公克僅有2 克,吃下一根燕麥棒形同「吃下半碗飯淋上一湯匙的油,」鄭欣宜說,還容易引起血糖快速飆高、囤積脂肪。 燕麥好處這麼多,產品變化也五花八門,除了一般原味的燕麥片外,市面上還有三合一粉狀燕麥、燕麥奶、燕麥棒條等加工食品。 此外,燕麥含有植酸,攝取過量(超過4碗以上),可能會影響鈣、鐵、鎂的吸收,讓原本骨鬆、貧血的狀況更加惡化。

一般正常情況下適當的食用麥片,並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如果食用量過多的話,麥片中大量膳食纖維會囤積在人體內,增加腸胃負擔,不易於消化,腸胃功能受到一定的損傷,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情況。 麥片雖然是一種低糖類食物,但是麥片屬於五穀類,含有比較多的澱粉含量,進入人體內後會轉化為糖類,增加體內血糖含量,一般糖尿病患者需少食用。 麥片中含有膳食纖維較多,而且大部分是粗纖維,不宜消化,消化疾病患者食用後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加重病情。 麥片中含有β-葡聚糖,是一種可溶性纖維,適當的食用,能夠促進益生菌的生成,加快腸胃蠕動,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對便祕的症狀有所緩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