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長者精神健康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長者精神健康

統計顯示全球每5位60歲以上成年人就有一位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常見為抑鬱、焦慮及認知障礙症,而且比率隨年齡而增長,大部分問題都沒有得到適切的診斷及協助,結果有四分一的長者因自殘導致死亡。 除此之外,精神健康問題亦增加長者罹患疾病之風險,例如高血壓或心臟病,及不利於各慢性疾病管理而引發併發症。 如何在實踐「長者友善」概念及獲得利潤當中取得平衡,需花心思研究,具體情況還要視乎商場定位、商場座落的地區及該區長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及消費力等等而定。 但值得留意的是,要締造長者友善的環境,硬件層面相對容易,但軟件的配套才是最重要。 事實上,銀髮 市場大有潛力,期望在香港看到出色的長者友善商場。

本港自去年9月錄得首宗後,至昨日累計16宗確診,一半均在本月錄得。 衛生防護中心補充,本月8宗個案涉及男男性接觸者、曾於潛伏期內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等高風險性行為,當中4人無外遊紀錄,初步調查屬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猴痘病毒或正在本地高風險群組傳播,不排除出現爆發。

長者精神健康: 衞生署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分享會 冀各界為推廣學生健康努力

世界人口正急速老化,香港已成為一個高齡城市,並登上世界最長壽地區的榜首。 預計到了2043年,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人數將增至250萬,換言之,每3個人便有1位是長者。 當然,重新審視這群「銀髮群體」,滿足他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而商戶及企業在當中更可發揮其重要性,幫助制定相關流程及設施,為締造長者友善的環境、關愛長者出一分力。

  • 精神健康方面,調查指34%的受訪長者最少受到抑鬱、焦慮或孤獨其中一項所困擾。
  • 台灣有一套紀錄片《不老騎士》,記載了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長者如何完成騎電單車環島遊的夢。
  • 衞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為長者提供健康評估、身體檢查、健康輔導、治療和健康教育等多項服務。
  • 計劃今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第二期啟動禮暨國際研討會,嘉賓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及香港大學署理副校長(研究)顏慶雲教授。
  • 於受到污名化問題、感到羞愧、對自身情況不了解,及缺乏專業支援的情況下,許多人將會繼續面對被孤立的問題。
  • 另外,亦有調查發現逾50%受訪長者表示難以入睡、容易驚醒或過度睡眠。
  • 若被轉介至精神科專科,醫生會按照你的情況來處方藥物,並為有需要人士作出斷診。

團體又建議家人主動關心、鼓勵長者重建生活規律,以及協助長者在生活中加添有意義的活動。 然而,在這些正經歷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中,七成半的人並不會尋求專業協助。 於受到污名化問題、感到羞愧、對自身情況不了解,及缺乏專業支援的情況下,許多人將會繼續面對被孤立的問題。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解釋,長者亦會在患病、痛症、喪偶和家人相處問題時,觸發情緒問題,而疫情期間,長者需要搶購糧食、廁紙和排隊買口罩的情況,也使他們感到抑鬱、焦慮,有機會引發情緒問題。 患長期病患及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家人長期照顧,部份護老者往往因過度投入照顧者角色,忽視自身的需要,可影響生理及精神健康。 護老者面對沉重壓力,毋須孤身作戰,應尋求不同途徑減輕護老壓力,提升生活質素。

長者精神健康: 健康 熱門新聞

如想共用醫療券的長者,使用醫療券時無需預先申請連結戶口,只需在其中一方使用醫療券時,一同親身到訪任何一個參與醫療券計畫的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執業地點,便可登記連結雙方的醫療券戶口。 登記過程中,長者無需出示配偶關係證明文件,但需於登記戶口連結時向醫療服務提供者作出配偶關係的聲明,並申明同意共用醫療券,以確保符合資格。 這是在實驗室環境中在動物身上觀察到的,當然要在人身上測量要難得多。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國內長者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最初是來自台塑旗下王詹樣基金會捐贈(從96年起捐贈10年),捐贈到期之後,由疾管署統籌採購納入常規疫苗實施,並於111年3月4日起擴大實施接種對象至71歲長者。 BBC Bitesize請教了兩位研究人員,聽聽他們的解讀。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家福會發出的活動、宣傳和籌款資訊。

中心稱16宗猴痘個案中,11人、即近七成未有接種猴痘疫苗,另兩人未完成接種兩劑,呼籲曾有高風險性行為等目標群組,避免與懷疑感染猴痘者有密切身體接觸,盡快接種疫苗。 長者因為身體機能日漸退化及身份角色轉變所帶來對生理或生活之影響尤其值得關注。 長者精神健康 文中提議幾項可促進長者精神健康的原則,都蘊含着親屬的支持、陪伴和社區綜合服務配套對長者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長者精神健康2023 其實商戶可以推出的措施相當多元化,包括設置較寬闊的付款通道、設更大更清晰的標籤和指示、提供優先或優惠服務、售賣適合長者的產品,甚至特別培訓員工以提高他們對特別人群的了解,解決他們的困難。 友善的消費環境無疑是令長者安心消費的元素,亦是整體社會應該對長者承擔的責任;而發展長者友善商場,不止是商場營運者關心的議題,同樣值得商戶及企業關注,因為商場要營運成功,商戶的支持及參與實不可缺,而商戶亦可從中直接受惠。 以下網頁為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各種常見疾病的病徵及處理方法,以及有關的支援服務。

長者精神健康: 社會上的污名及誤解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港獨居或只與伴侶同住的長者於過去10年大幅增長了六成至45萬名,佔長者總人數三分一。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與鄰舍輔導會早前針對此組別進行一項健康調查,結果發現17%受訪者有抑鬱症風險,而他們比其他受訪者更多有不定時進餐、飲食不均、運動量較低等不良生活習慣及營養不良的情況。 長者精神健康2023 是次調查為單次性,未能肯定各問題之間的因果關係,但這些數據再次突顯了關注長者精神健康及其對整體健康影響的迫切性。 調查又發現,長者同時要照顧認知障礙症照顧者,患抑鬱癥狀較非照顧者高出一倍,女性出現抑鬱和焦慮徵狀比例亦較男性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單指不受疾病困擾,而是包括體格、精神和社交各方面的健全狀態。 在關注長者健康時,我們通常都側重於身體上的問題,較少關注精神層面。

長者精神健康

另外,李夏茵亦表示,會就「有條件釋放令」主動設覆核期,醫管局跨專業團隊至少每兩年審視一次病人的「有條件釋放令」,又提到每名病人的需要不同,可能有病人可以一年覆核一次。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向本報稱,新冠疫情完結後旅遊業開始復常,各國人流交往變得頻繁,本港猴痘個案隨之上升屬預期之內。 他指出,猴痘爆發程度受患者性接觸的網絡影響,因此難預測本港是否已步入高峰期,惟各界對病毒已有警覺,而本港又可接種猴痘疫苗,相信不會像歐美般出現大規模爆發。 長者精神健康 長者精神健康2023 衛生署去年10月展開猴痘疫苗接種計劃,為屬於高風險目標群組的本港居民提供免費接種,截至上月底已接種超過1萬劑次;鑑於近日猴痘個案顯著上升,衛生防護中心今日起在大樓2樓增設猴痘疫苗接種中心,市民可致電熱線或電郵預約(見表)。

長者精神健康: 個案復康支援計劃

嚴可倫提到,肌肉量會跟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約在40歲後,每10年減少8%、年過70歲則會加速,每10年約減少15%,若出現相關症狀,可能就是醫學上所稱的「肌少症」。 醫師指出,肌少症可能會造成長輩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並增加死亡風險。 工作對精神健康較差的影響可能源於缺乏實際上和心理上的空間、缺乏休息時間、工作不穩定,以及因為職場衝突或上司緣故造成緊繃的職場文化 [7]。 統計台灣每年肺炎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而且社區型肺炎中有23%的致病菌就為肺炎鏈球菌,我國目前提供71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 若被診斷為較輕微至中度的情緒個案,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有機會被轉介至綜合心理健康計劃(IMPH)的服務,在普通科門診接受基層醫生及社工的服務。
  • 布爾摩爾是劍橋大學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教授,他寫了一本名為《終結抑鬱症》(The Inflamed Mind)的書,在書中他提出有些精神健康問題是由大腦炎症引起的。
  • 不論在預防及治療方面,精神健康並沒有像身體健康一樣受到重視。
  •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27)日透露,疾管署預計今年秋冬調整公費政策,擬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先打13價或15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間隔一年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加強對高齡族群的保護力。
  • 他建議將切合長者所需的商戶和設施集中在其中一兩層,引入迎合他們口味的食肆和貨品,針對他們的需求篩選種類,價格也要符合他們的承受能力;另外相關樓層或區域不應設置在高層,因容易令長者產生不方便的感覺。

衛生署重申,署方會因應本地流行病學情况等評估風險,適時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根據國健署過去曾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曾跌倒比例為1/6,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 國健署也提出5大預防關鍵,包括「注意周遭環境安全」、「穿著合身服裝和鞋子」、「選擇適合的輔具」、「注意肌力平衡訓練和飲食均衡」。 針對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李秉穎表示,建議先接種任1種結合型疫苗,隔1年再打多醣體疫苗,以涵蓋更多血清型,加強抗體反應;疾管署已討論調整接種政策,最快今年秋冬可隨流感疫苗同步接種。 坐等更確定答案之際,不妨繼續做一些知道對我們有好處的事 - 比如在大自然中度過時光;吃許多健康又美味的食品;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等。

長者精神健康: 疫情新常態|每10名長者1個變抑鬱 照顧認知障礙患者最高危

我們應積極聆聽和了解長者的個人看法及意見,讓他們明白自己亦備受重視,及讓他們繼續參與生活中的各項大小事務,體現自我價值。 我們有時聽說,即使長者仍有能力,有些家人或院舍的職員仍不許他們做任何事,以為這樣才可表達自己對長者的關心及愛護,結果長者只好整天坐着看電視,加劇他們的無力感,亦加速衰老過程。 商場及超市提倡的多運動,烹調少油、少鹽等健康取向的措拖,並非日本企業率先啟動,此乃配合社會政策發展而制定,將備受關注的議題注入企業的服務或產品中,推行時定必事半功倍。

長者精神健康

布爾摩爾教授表示,其中一項研究觀察到了兒童時期的炎症與晚年時患抑鬱症風險之間的潛在關係,即「抑鬱症前的身體發炎」。 倫敦帝國理工傳染病流行病學系的奧恩伯格博士解釋說,事實上這些都是一組叫「健康決定因素」的一部分。 他們包括遺傳、社交及支持網絡、環境因素--即我們居住的地方--這都會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 因此,它是一種雙向機制:即如果身體健康受影響,也會影響精神健康;反之亦然。

長者精神健康: 課程培訓精神健康急救員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認為,幸局方未有將條例涵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重申此舉並不能協助相關患者。 她解釋,自願入院者大多都有自殺傾向,如被強制要求服藥等,反而令其更感受到壓迫。 她舉例指,曾有學童因有自殺傾向,被要求在學校社工面前服藥,最後學童選擇在學校結束生命,強調「有限度釋放」不適合自殺傾向患者。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認為,幸局方未有將條例涵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重申此舉並不能協助相關患者。

一些研究顯示,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不太直截了當的互動在發生,例如,壓力和抑鬱能夠讓免疫系統更脆弱,免疫脆弱會讓人更容易生病。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並不容易,護老者要學習平衡,不應對自己要求過高,遇上患者抗拒時亦不用過分灰心自責,要明白患者並非故意不合作或拒絕溝通,而是受病症影響,引致種種異常行為。 至於覆核年期方面,有限度釋放病人家屬陳小姐(化名)則擔憂,現時醫護人手緊張,要求醫管局每兩年覆核個案未必可以落實,重申應為有限度釋放令設限期,如屆滿則取消。 根據疾管署資料,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先生透過「財團法人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等,自96 年(自97年開始推行接種)至106 年分11 年捐贈共111 萬 4 千餘劑之PPV23。 曾淑慧也證實,刻正規劃研議擴大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接種建議。 包含是否擴大至65~71歲,另由於PPV23價疫苗雖然保護較廣但效益略差,也會討論納入13價或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但詳細方案仍要等定案後再行公布,目前都還在研議中。

長者精神健康: 長者專門網站「長青網」

多項研究都已證實不同類別的運動,只要持之以恒,對健康都有多重益處。 其中的身心運動(mind-body exercises),例如太極、瑜伽,雖然較為溫和,但配合呼吸及靜觀練習,亦可有效改善長者的體力、平衡力及柔軟度, 甚至認知能力,並且有助舒解心中鬱悶及焦慮的情緒。 建築師王建明 (Robert) 指,本港暫時未有商場設有專為長者而設的樓層,為長者尋找購物資訊帶來不便。 他建議將切合長者所需的商戶和設施集中在其中一兩層,引入迎合他們口味的食肆和貨品,針對他們的需求篩選種類,價格也要符合他們的承受能力;另外相關樓層或區域不應設置在高層,因容易令長者產生不方便的感覺。 長者精神健康2023 無可否認,打造一個無障礙、長者友善的商場環境,的確有助長者或有殘障的人士去除障礙,但在商場營運者的角度,打造長者友善商場,又是否能幫助商場營運及發展? 「外國商場特別便利長者,不會視之為『蝕底』,反而認為他們會帶來商機。」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強調,很多人以為「長者友善」等同實踐CSR,其實遠不止此。

長者精神健康

她亦憂慮,擴闊範圍後亦會減少患者求醫的意慾,「而家我哋勸患者求醫已經好難。」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則預料,現時範圍擴至自願入院有刑事暴力傾向者,是平衡過病人自由及治療權利兩方而作的決定。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耆年日間護理中心及耆年院舍組服務總監劉思凡表示,長者熟悉運用資訊科技有助維持與家人的聯繫,而掌握新技能亦有助提升長者生活滿足感。 因此她建議坊間可因應長者日常需要及學習模式,提供更多專為長者而設的資訊科技培訓課程。

長者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與2020年同期的電話訪問結果相比,具抑鬱和焦慮風險的長者比率都有大幅提升。 長者精神健康 而在今年第五波疫情之下,女性、獨居、過往有精神健康困擾,或曾經感染新冠病毒的長者,比其他長者面對更大的精神健康風險,需要更多關注。 另外,亦有調查發現逾50%受訪長者表示難以入睡、容易驚醒或過度睡眠。 團體認為,疫情下長者的生活規律被打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較疏離,長者情緒容易受壓,令受情緒困擾的長者數字增加。

長者精神健康

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衛生硏究基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於2019年至2022年間,進行「香港長者精神健康調查」,為全港6000名年滿六十歲的長者,進行免費的認知能力及身心健康評估。 大概95萬年滿65歲長者明日(28日)起,可與其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 衞生署助理署長(長者健康)何理明在電台節目表示,如有需要,會聯絡有關長者提供身份證明,確認他們是夫婦關係,例如若一年內,使用者的婚姻狀況多次改動,署方會跟進。 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每日必須保持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這對長者亦然;若長者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將有助保持身體健康,讓自己有能力處理生活上的各項事務。 正如布爾摩爾教授所說,關於精神健康以及身體健康單方面的研究已經有許多年,對這兩者之間關係的研究相對更少。

長者精神健康: 活到老 精神好~長者精神健康系列(目錄)

精神健康較差可能是源自不同環境、社會及個人壓力因素,包括生活壓力、缺乏恆常運動、誤用藥物及酒精、經濟困難、居住在公營房屋及長期病患等 [1]。 事實上,生於戰後嬰兒潮的銀髮世代,成長於戰後經濟起飛的金色年代。 愈來愈多調查顯示,他們是真正富有、具有消費力的族群;加上世界人口急速老化,人類壽命愈來愈長,這意味着銀髮市場潛力無限。 林正財鼓勵商場思考轉型之路,發展出可持續發展的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

長者精神健康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27)日透露,疾管署預計今年秋冬調整公費政策,擬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先打13價或15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間隔一年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加強對高齡族群的保護力。 如果患有抑鬱症,很難找到動力並繼續下去,這可能會影響鍛煉的能力,可能身體狀況欠佳,因此更不願意運動,依此類推等等。 影響身心健康的原因數不勝數,有些比較明顯 - 比如,如果白天不好好進食可能會情緒不佳;運動可能會讓人更有活力。 社會福利署轄下的臨床心理服務為市民提供各種心理評估及治療,此項服務須經社工轉介。 公營系統方面,你可以就自己或身邊人所面對的情況,向普通科門診或急症室求助,醫療人員會視乎你的情況來決定轉介至不同的專科跟進。 至於覆核年期方面,有限度釋放病人家屬陳小姐(化名)則擔憂,現時醫護人手緊張,要求醫管局每兩年覆核個案未必可以落實到,重申應為有限度釋放令設限期,如屆滿則取消。

長者精神健康: 長者防跌你要知

從文中提及的例子當中,能夠發現一些措施,值得商戶及企業借鏡: 1. 締造與銀髮族的連結日本GG Mall在商場通道加上可量度距離的指示,將平凡的通道變成促進多行的健康徑,此舉不僅間接增加商場的人流,亦為銀髮族提供另類的體驗,把他們所關注的健康議題與商場連結,成就雙贏。 很多傳統的商場營運者仍抱這樣的觀念;長者進商場只為了涼冷氣,買杯飲品就坐一整個下午,阻礙商場營運,搵商場「着數」。

衞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為長者提供健康評估、身體檢查、健康輔導、治療和健康教育等多項服務。 另外,醫院管理局老人科日間醫院亦為年老病人提供多個專科的診斷、持續護理及復康服務。 本港人口老化引起公眾關注;對此,政府積極為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實用的公共服務及資料,助長者保持健康,增強活力。 計劃今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第二期啟動禮暨國際研討會,嘉賓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及香港大學署理副校長(研究)顏慶雲教授。 衞生署推出「精神健康資訊站」,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精神健康資訊,讓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 她憂慮,擴闊範圍後亦會減少患者求醫的意慾,認為現時醫護人手已經不足,反建議應集中人手處理現時的有條件釋放病人,「而家我哋勸患者求醫已經好難。」她亦指,醫管局每兩年覆核個案的期限較入院病人長,認為應與入院病人看齊,每一年覆核一次個案。

他認為從歷史上來看,醫學總是把所有人分成兩大類:或是有身體疾患,那要去看醫生;或者有精神問題,去看心理醫生。 但他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 - 應該把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兩個獨立個體的一半。 布爾摩爾是劍橋大學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教授,他寫了一本名為《終結抑鬱症》(The Inflamed Mind)的書,在書中他提出有些精神健康問題是由大腦炎症引起的。 奧恩伯格博士認為,換句話說,它就像「拼圖遊戲」一樣,每一塊拼圖不僅組合在一起形成整體健康的大全貌,同時這種全貌也決定著各個部分的外觀。 奧恩伯格博士說,這就幫助解釋了為什麼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往往是息息相關的。

長者如未能應付生活、經濟或長期照顧所造成的壓力時,應及早向社區服務尋求協助。 另外,假如親友發現長者出現性情改變或情緒容易變得不穩,或者長者感到自己的記性常有偏差,都應及早尋找專業意見。 本地有些機構除了有評估服務,亦提供診斷後的支援服務,當中的訓練可讓患者較易適應疾病所帶來的影響,及讓家屬更具體掌握有關照顧技巧及社區資源,為日後生活安排作好準備。 本計劃是一項以「家庭為本」的預防長者自殺服務,協助具有自殺傾向/受情緒困擾的長者家屬,或對照顧長者感到有壓力的家屬提升照顧長者的技巧及能力,從而為有情緒受困或有自殺傾向的長者及家屬提供支援網絡。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在今年4月至6月進行香港長者情緒健康電話訪問調查,與4,921名60歲或以上長者進行電話訪問,了解他們的精神健康近況。 調查發現,大部份受訪者對新冠疫情相關壓力來源並不感到擔心,主要憂慮為一旦感染會連累家人。

長者精神健康: 調查:三分一長者疫下情緒受困 抑鬱、焦慮風險比前年大幅上升

你亦可隨時電郵至[email protected],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長者精神健康2023 2.油煙本身是呈現一種顆粒狀,如果不及時排出,可能會影響到全屋子,尤其現在許多人喜歡裝潢上用開放式的廚房,影響到全家的空氣品質。 如果在廚房做菜時,有以下3種節省行為,千萬要注意,小心會影響健康。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26日發文以「一代傳奇人物」悼念鄭淑敏,透露鄭淑敏在美國華盛頓家中摔倒傷及頭部,急救無效。 在 2041 長者精神健康 年,香港三分之一人口將會由 65 歲或以上長者組成 [23]。

長者精神健康: 【跨界聯盟】「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 貫徹「以人為先」理念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今(27日)開會商討「有限度釋放」機制檢討,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會後表示,同意「有條件釋放令」擴大至自願入院有刑事暴力傾向者,另至少每兩年審視一次病人的「有條件釋放令」。 中視前董事長、文建會主委鄭淑敏驚傳在美國摔倒傷到頭部,送醫急救後宣告不治,享壽78歲;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發文悼念。 對於長者跌倒,專家提醒5個預防關鍵,包括平時日常生活環境的安全性,衣著方面,也要盡量穿合身服裝,避免穿拖鞋;同時,肌少症也可能會出現跌倒機率增加,一年跌2次以上一定要提防。 長者精神健康 他表示,任何新的計畫,署方都會按風險為本監察計畫,會加強分析數據及隨機抽查,留意易常交易、傳媒報道及投訴作跟進調查。 針對醫療服務提供者,署方會留意是否有異常情況,舉例指很多夫婦突然選擇在同一個單位要求提供某種服務,如有異常會調查,若出現違規個案,將發勸喻信,嚴重違規的個案會交由執法部門跟進。 長者既要學習接受身體機能帶來的生理變化,亦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勤加鍛煉身體,延緩衰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