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蕉黃葉病病徵15大好處2023!內含香蕉黃葉病病徵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蕉黃葉病病徵

它在1950年代曾摧毀國際外銷主力品種大麥克蕉(Gros 香蕉黃葉病病徵 Michel),導致當時栽種大麥克蕉為主的中南美洲,改種與臺灣香蕉同主力品系的華蕉(Cavendish),為國際香蕉貿易史翻開新的篇章。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選擇排水良好,土壤深厚之砂質壤土,富有機質之蕉區種植。 從病區挖取吸芽苗時,需將塊莖外層削除,並檢查根跡及臍部組織,若有褐色斑點者即為病苗,應予淘汰。 然後將剝乾淨之健康塊莖浸50%貝芬得500倍液,加0.75%出來通(X-114)做表面消毒3秒鐘後種植。

香蕉黃葉病病徵

黃葉病由尖孢鐮刀菌古巴專化型(Fusarium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 發病率低於10%以下之蕉園,欲再種植香蕉時,應做病株處理。 發病株以殺草劑巴拉刈10倍稀釋液裝於壓力式噴霧器之藥筒內,噴頭裝上注射針,每株注射5孔,每株約需殺草劑稀釋液200公撮。 經注射1星期後,病株之葉片急速枯乾,待2個月後葉片和假莖完全枯乾,即可引火燒毀。 病穴殘留有部分塊莖組織尚未腐爛,亦應挖出切碎,連同假莖一併燒毀。 又可注射41%嘉磷塞50倍液於病株,可順便殺死吸芽。

香蕉黃葉病病徵: 香蕉黃葉病(鐮刀菌萎凋病)

现代培植的香蕉都无法制造有用的花粉和没有种子,只能进行无性生殖,故现代大量种植的作物香蕉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且无法透过遗传变异发展出对疾病的抗性。 因此,黄叶病能感染蕉园之间的所有香蕉,造成大规模的失收。 因為黃葉病在臺灣肆虐,再加上日本採購臺灣香蕉數量逐年遞減,內外夾擊下,臺灣香蕉栽培面積從1967年5萬公頃不斷下滑,在1977年一度只剩下9千公頃。

  • 黃葉病(又名萎蔫病、巴拿馬病)是出現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
  • 1950年代,黄叶病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爆发,侵害当时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种大米七(Gros Michel),造成巨大损失,迫使蕉农改种其他能抵御黄叶病的品种,主要是香芽蕉(Cavendish)。
  • 簡單來說,10株香蕉樹裡,有7株都染病。
  • 因此,黄叶病能感染蕉园之间的所有香蕉,造成大规模的失收。
  • 現代培植的香蕉都無法製造有用的花粉和沒有種子,只能進行無性生殖,故現代大量種植的作物香蕉基因都是一模一樣的,且無法透過遺傳變異發展出對疾病的抗性。
  • 當時正值臺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歲月,香蕉種植面積高達5萬公頃。

香蕉黃葉病,也稱巴拿馬病(Panama disease),屬於土傳性真菌病害。 它偏好酸性土壤環境,在無寄主的情況下可長期存活在土壤數十年,這病害至今仍無藥可醫,所以一旦蕉園染上黃葉病就像敲響罹癌的警鐘,得廢耕3、40年才有可能再種香蕉。 可於輕微至中度黃葉病園種植耐病品種(台蕉一號)。 土壤深厚而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園為佳。 排水不良及砂質酸性土壤,不宜種植。

香蕉黃葉病病徵: 病菌的侵染過程

當時正值臺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歲月,香蕉種植面積高達5萬公頃。 根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當年臺灣香蕉外銷量約39.4萬公噸,於日本市占率高達82%。 在那之後臺灣香蕉產業一落千丈,在外有厄瓜多、菲律賓等產地國競爭日本市場,在內則因黃葉病蔓延,嚴重衝擊蕉農生計。 黄叶病(又名萎蔫病、巴拿马病)是出现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

香蕉萎縮病、黃葉病與嵌紋病之認識及其防除方法甲、萎縮病病徵與傳播途徑:蕉株生長期間皆可感染本病,但以幼蕉較易被感染。 罹病植株矮化,葉片蔟生於假莖頂端,狀似掃帚。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葉脈、中肋及葉柄可見斷續的深綠色條紋。 本病可由帶病蕉苗或經由香蕉蚜蟲傳播。 剷除蕉園附近香蕉蚜蟲之其他寄主,例如月桃、野生蕉等。

香蕉黃葉病病徵: 發病過程和因素

發病位置不可再種香蕉,應在發病處四周做畦予以隔離,阻止殘留病菌隨灌溉水擴散。 病重蕉園(發病率達一成以上)者應轉種其他作物,輪作水稻需二年以上才可恢復種植香蕉,田埂上的雜草以殺草劑徹底清除,輪作其他旱作對黃葉病無防治效果。 輪作地恢復種植時,應使用健康蕉苗(組織培養苗)或使用自行鑑定消毒之無病蕉苗。 剷苗後用刀削去吸芽(種苗)與母株連接處,及吸芽所附根群。 觀察切面維管束是否有褐色病變,若有則棄置不用。

  • 7月盛夏,驅車來到臺灣香蕉主要產區屏東縣和高雄市,會發現整片綠油油的蕉園裡,卻有幾棵香蕉樹葉部泛黃,有的葉柄已軟化、下垂,嚴重甚至出現整株枯萎的現象,這就是俗稱的香蕉癌症「黃葉病」。
  • [1]此真菌对杀真菌剂有抵抗力,至今无药可治。
  • 香蕉萎縮病、黃葉病與嵌紋病之認識及其防除方法甲、萎縮病病徵與傳播途徑:蕉株生長期間皆可感染本病,但以幼蕉較易被感染。
  • 因此必須撲滅病株,才可減少發病。
  • 他說,嚴重時蕉園罹病率高達7成。

黄叶病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香蕉黃葉病病徵 f.sp. cubense)引起。 尖孢镰刀菌透过分泌毒素,引发香蕉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 [1]此真菌对杀真菌剂有抵抗力,至今无药可治。 黄叶病又被称为香蕉癌症,在2009年曾因此名称在中国传出香蕉致癌的传言,导致各地的香蕉价格惨跌。 [2]其实,黄叶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况且患上黄叶病的香蕉在收成前已经死亡,即使能结果,其果实也很小。 長年將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保證責任高雄市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創辦人郭文明,10多歲就親眼目睹自家蕉園發生黃葉病。

香蕉黃葉病病徵: 香蕉萎縮病、黃葉病與嵌紋病之認識及其防除方法 - 農業知識入口網

黃葉病(又名萎蔫病、巴拿馬病)是出現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黃葉病由尖孢鐮刀菌古巴專化型()引起。 尖孢鐮刀菌透過分泌毒素,引發香蕉出現細胞程序性死亡。 [1]此真菌對殺真菌劑有抵抗力,至今無藥可治。 黃葉病又被稱為香蕉癌症,在2009年曾因此名稱在中國傳出香蕉致癌的傳言,導致各地的香蕉價格慘跌。 [2]其實,黃葉病與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沒有任何關聯,況且患上黃葉病的香蕉在收成前已經死亡,即使能結果,其果實也很小。

香蕉黃葉病病徵

發病率超過10%以上之蕉園,宜種植抗(耐)病品種之吸芽苗,增加防病效果。 連作多年發病蕉區,若能轉作水稻2年以上再植香蕉,可明顯降低土壤黃葉病菌密度。 1950年代,黄叶病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爆发,侵害当时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种大米七(Gros Michel),造成巨大损失,迫使蕉农改种其他能抵御黄叶病的品种,主要是香芽蕉(Cavendish)。 然而,1990年代黄叶病在东南亚再度爆发,新发现在东南亚原生的4号小种能感染香芽蕉,使香蕉产业再一次面临危机。 前台灣香蕉研究所生理生化組主任蔣世超表示,TR4很強悍,因為它可產生厚膜孢子,度過寒冷、淹水等逆境,所以即便農民轉作水生作物,如水稻、芋頭,再回來種香蕉還是有機會感染黃葉病。 臺灣在1967年首度於屏東縣佳冬鄉的蕉園發現黃葉病。

香蕉黃葉病病徵: 香蕉黄叶病

噴藥殺死蚜蟲,藥劑可使用40.6 %加保扶水懸粉(好年冬精)(稀釋800倍);40 %繁米松(稀釋1,500倍),20 %阿發松乳劑(稀釋1,000倍);20 %阿發松乳劑(稀釋1,000倍)。 乙、黃葉病病徵與傳播途徑:蕉株一旦感染黃葉病,出現老葉黃化或假莖基部剝裂及維管束褐化等病徵,假莖和塊莖內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原菌可經由病苗、灌溉水、雨水及農具散佈,為次年期蕉株大量發生黃葉病之主要原因。 因此必須撲滅病株,才可減少發病。 注射殺草劑待病株完全乾枯後點火焚燒(註2)。 病穴及周圍土壤用土壤殺菌劑(衛本300倍稀釋液,每穴用量30公升)澆淋消毒。

香蕉黃葉病病徵

更弔詭的是,土壤內的黃葉病病原菌密度和罹病率不見得相關,簡言之,病原菌密度越低不代表該蕉園罹病率越低,「你無法預測它會不會發病、何時發病,直到香蕉開始出現病徵後才知道,這完全是機率問題。」蔣世超說。 但黃葉病散布太快,病原菌會隨著河水、灌溉水、農具進行傳播,再加上早期農民看到發病病株會拔除,廢棄在田邊或水溝旁,無形中提高黃葉病傳播速度。 7月盛夏,驅車來到臺灣香蕉主要產區屏東縣和高雄市,會發現整片綠油油的蕉園裡,卻有幾棵香蕉樹葉部泛黃,有的葉柄已軟化、下垂,嚴重甚至出現整株枯萎的現象,這就是俗稱的香蕉癌症「黃葉病」。 不只人有機會罹癌,超市常見的香蕉,也容易得到素有癌症稱號的「黃葉病」。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香蕉黃葉病病徵2023 黃葉病無藥可醫,1970到1980年代全盛時期,臺灣每10根香蕉最高有7根會罹患此病,嚴重衝擊蕉農收益,也影響到臺蕉銷日的貨源穩定,當年臺蕉種植面積一度從5萬公頃跌至9千公頃。

香蕉黃葉病病徵: 香蕉黃葉病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經檢定無病之苗以貝芬得(Bavistin-C)500倍稀釋液浸漬3秒鐘,再行種植於蕉園。 丙、嵌紋病病徵與傳播途徑:被感染蕉株矮化,葉片有黃色條紋或菱形斑或白化。 葉片畸形,呈現黃、綠、白交織的嵌紋。 本病由胡瓜嵌紋病毒所引起,可經由棉蚜或病菌傳播。 黃葉病開始蔓延那幾年,各試驗改良單位、植物病理專家等都在尋找原因及解方,這當中以台灣香蕉研究所最為投入。

1950年代,黃葉病在亞洲以外的地區爆發,侵害當時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種大米七(),造成巨大損失,迫使蕉農改種其他能抵禦黃葉病的品種,主要是香芽蕉()。 然而,1990年代黃葉病在東南亞再度爆發,新發現在東南亞原生的4號小種能感染香芽蕉,使香蕉產業再一次面臨危機。 1950年代,黃葉病在亞洲以外的地區爆發,侵害當時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種大米七(Gros Michel),造成巨大損失,迫使蕉農改種其他能抵禦黃葉病的品種,主要是香芽蕉(Cavendish)。 香蕉黃葉病病徵 現代培植的香蕉都無法製造有用的花粉和沒有種子,只能進行無性生殖,故現代大量種植的作物香蕉基因都是一模一樣的,且無法透過遺傳變異發展出對疾病的抗性。 因此,黃葉病能感染蕉園之間的所有香蕉,造成大規模的失收。

香蕉黃葉病病徵: 香蕉一年皆可採收,但高屏一帶主要以春夏蕉為主。(圖片來源/農傳媒授權提供)

就像不同類型禽流感產生的致病力會不斷進化般,TR4既可感染黃葉病1號生理小種能感染的大麥克蕉、呂宋蕉,以及黃葉病2號生理小種能感染的南華蕉外,也可感染臺灣北蕉。

香蕉黃葉病病徵

他說,嚴重時蕉園罹病率高達7成。 簡單來說,10株香蕉樹裡,有7株都染病。 數十年來旗山區蕉農有的轉作其他作物,有的則另闢新地種香蕉。 大約8年前,首度將香蕉透過都樂食品公司配送系統,賣進全臺灣統一超商的蕉農余致榮,目前在屏東縣種有40公頃蕉園。 香蕉黃葉病病徵 身為蕉農第3代的他,憶起4、50年前,父親種植香蕉遭到內外夾擊,直呼根本苦不堪言。 香蕉黃葉病肆虐全球,世界香蕉主要產地包含菲律賓、印度、印尼、越南、中國、中南美洲等幾乎無一倖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