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月輪街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月輪街

物業合共5座,樓高40-42層,總共提供1,115伙單位。 荔枝角車廠目前管理共850輛巴士,並擁有斯堪尼亞K310UD(ASU)、斯堪尼亞K280UD(ASUD)、一手歐盟五型Enviro500 12米(ATEE)的獨有車系。 九巴最後兩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亦由此廠管轄,惟已於2017年7月退役,成為九巴最後一間全面低地台化的車廠。 九巴於2000年9月19日為新荔枝角車廠舉行動土儀式,預計2001年年底前竣工[1]。

曼克頓山的門牌為寶輪街1號,原本是九龍巴士公司總辦事處及前荔枝角車厰的門牌。 由2006年8月1日起,九龍巴士公司總辦事處的門牌改為寶輪街9號。 曼克頓山(英語:Manhattan Hill)是香港九龍荔枝角東面的私人住宅,於2007年8月入伙(16年樓齡)。

月輪街: [2023年更新] 九巴首部11米3軸Olympian:退役S3BL1在韓國 尋找退役巴

根據2011年的新聞,得知九巴向城規會申請將總辦事處七至九樓改為「食肆、辦公室、商店及服務行業」等用途,相信獲批准的機會,可能在將來九巴會完全搬離這幢使用逾廿年的大樓也說不定。 下圖:曾經於其中一期今日九巴出現的九巴公關部熱線中心,位於大樓中的其中一層(印象中是12/F),早期的熱線職員就是在如此簡單的工作環境回答大量查詢。 下圖:轉載自2002年3月號的今日九巴有關荔廠的專題報導,「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的舊招牌在荔廠拆卸時仍然存在。 及後,大概是九巴留意到這部工程車年事已高,故此停止為它續牌,並將它留於廠內行駛及給予一個內部車牌ZZ202,沒有派往街上及總站提供後勤支援,若非經常出入九巴車廠的話是不能發現它。

月輪街

六十年代中期,由於不少在三四十年代興建的九巴車廠已不能配合營運上的需要,因此九巴在荔枝角興建新車廠,並於一九六五年將原來在深水步車廠的巴士維修工序遷移至該廠。 在九十年代,該廠設有加油站十二個,三十二條維修車坑,其中六條供車輛檢驗及測試制動系統。 荔廠主要服務西九龍區路線的巴士,負責維修及保養的巴士超過一千部,並有各類輔助設施如剎車測試器及測量巴士廢氣排放的煙度機,方便進行日常的巴士維修及定期驗車工作。 由於香港島與九龍之間隔着維多利亞港,兩岸往來交通需要由渡輪服務來支持。 約在1888年,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創辦「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來往尖沙咀與中環。 月輪街2023 1898年九龍倉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改名為「天星小輪公司」。

月輪街: 荔枝角月租車位

翌年5月29日,荔廠建築地盤發生工業意外,一條16米長、重逾10噸的預製石屎橫樑突然傾斜塌下,鋼筋、大幅預製石屎板連同站在橫樑上工作的9名工人墮下15米,並壓倒地面一名雜工,造成1死9傷[4],意外亦引致車廠工程延誤。 下圖:大概是攝於大樓內的某層電梯口,當時得令的空調巴士,也成為九巴招聘員工的主角。 初時還以為是招請司機廣告, 看真一點,應該是個應用於各部門的招聘廣告。 除原屬月輪街的一段外,深旺道其餘路段皆有專營巴士路線途經,沿途亦設多個巴士總站,包括海麗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長沙灣(深旺道)總站、深水埗(東京街)總站(已停用)、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已停用)及奧運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月輪街車廠現時只作泊車用途,不設維修設備,現時早更車長可以直接在該處簽到開工,無須於簽到時間前到達荔枝角廠派更組拍卡簽到再轉乘員工接送車到月輪廠取車。 月輪街 月輪街2023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 而在香港仔避風塘,提供連接香港仔海濱公園及鴨脷洲大街的街渡服務是使用傳統舢舨(由香港仔小輪營運),收費低廉,故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及當地居民使用。
  • 當新車廠落成及完成搬遷後,原有荔枝角車廠用地無須再用作營運與專營巴士有關業務,九巴可自行轉售地皮或重新發展作其他用途[3],最終政府同意以上安排。
  • 車廠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座6層高的行政大樓,以及一座負責巴士檢查、維修及停泊的3層高維修車廠[1]。
  • 由於香港島與九龍之間隔着維多利亞港,兩岸往來交通需要由渡輪服務來支持。
  • 物業毗鄰美孚購物中心、美孚廣場、港鐵美孚站及美孚巴士總站。

九巴舊荔枝角車廠曾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巴士車廠,位於新九龍海旁地段第3號,即荔枝角寶輪街1號,毗鄰荔枝角焚化爐。 由1999年4月1日起,大部分渡輪服務均是由持牌渡輪營辦商經營。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港有9名渡輪營辦商提供合共20條定期領牌乘客渡輪航線 ,提供來往離島以及港內線渡輪服務。 不過,本港現時仍有兩項由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營辦的專營渡輪服務,即中環至尖沙咀及灣仔至尖沙咀航線。 近年,九巴將記者招待會(如富豪B8L及「城市脈搏」版富豪B9TL)移至九龍灣車廠天台舉行。

月輪街: 回憶歷代「九巴之友」廣告巴士

舊荔枝角車廠用地在1993年根據《城市規劃條例》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以準備作其他發展。 九巴荔枝角車廠(KMB Lai Chi Kok Depot),位於深水埗區昂船洲興華街西100號,簡稱「荔廠」,廠徽為L,故又稱為「L廠」,巴士迷以L的角度稱之為「直角廠」。 因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防範2019冠狀病毒病之應變措施,所有跨境渡輪服務已於2020年2月4日清晨起暫停服務,復辦日期是2023年1月8日。

月輪街

過去月輪廠設有入油設備及洗車機,以輔助當時對面之荔枝角車廠[4][5]。 後來荔枝角車廠遷往新填海區現址後,有關設備已被拆除,遺下入油處的簡陋上蓋,而入油車坑現時改作停泊巡邏車、九巴/龍運未出牌/已退役巴士用途。 基準方案 - 基準方案是一個不超過 13 層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發展項目。 該建築在南邊有一個約26.5mPD 的平台,並從東部邊界的周圍後退了 6.5 米。

月輪街: 香港電訊有限公司

截至2020年1月1日,香港共有12個渡輪營辦商,合共營辦7條港內線及14條港外線(不包括過境渡輪),提供來往離島以及港內線渡輪服務。 月輪街 此外,當局又發牌給「街渡」,為持牌及專營渡輪未能兼顧的偏遠沿海小村落提供渡輪服務。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不久之後港內渡輪服務恢復,日軍的總督部取代原有的天星小輪公司,直接管理營運,來往中環及尖沙咀的航線首先重開。

月輪街

下圖:在網上討論區下載的舊相片,原拍攝者是EH6783,九巴看來有定期將隔音牆的巴士換上退役不久的巴士,估計是攝於九十年代末期,在原位的珍寶陸續被黑金剛(Dennis Jubilant)取代。 深水埗區的美孚@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23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1,234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47,990,年齡中位數為 42.4歲。 月輪街2023 該街道全長約3.795公里,為貫穿西九龍填海區深水埗西的主要道路,與西九龍公路平行,因其貫通深水埗與旺角兩區而得名。

月輪街: 巴士站

載通國際旗下的Lai Chi Kok Properties Investment Limited(「荔枝角地產」)為該屋苑的發展商,亦是新鴻基地產旗下物業。 新荔枝角車廠於2002年5月啟用的同時,意味舊荔枝角寶輪街車廠正式劃上句號,其後拆卸。 經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旗下的荔枝角地產重建為住宅「曼克頓山」,總樓面面積達100萬平方呎,建築成本估計逾10億元[6]。 位於昂船洲的荔廠附近缺乏食肆,車廠飯堂成為不少員工每天指定解決三餐溫飽的地方,逢星期一至六(勞工假期除外)每天凌晨四時起營業。 為了提供更舒適用餐環境,飯堂於2016年農曆新年後完成翻新,以全新面貌登場,牆上設置電視機播放新聞及電子告示牌通知員工最新消息,並提供每次一小時的免費Wi-Fi服務,方便員工上網瀏覽資訊。

月輪街

[4]2017年9月6日,摩天輪新舊營辦商宣布達成協議,現有摩天輪設施得以保留,摩天輪於同年12月20日重新開放,並與新落成的AIA Vitality公園一併開幕。 月輪街2023 1959年,九巴斥資300萬元購入該幅面積140,250平方呎的地皮[2],用作興建車廠,停放車身9米長的巴士,以及取代深水埗營盤街車廠的巴士維修工序。 舊荔枝角車廠於1965年啟用,車廠樓高3層,樓宇總面積約35,900平方米,設有32條維修車坑,2樓及3樓天台的巴士停泊區可供200部巴士停泊。

月輪街: 香港巴士大典

車廠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座6層高的行政大樓,以及一座負責巴士檢查、維修及停泊的3層高維修車廠[1]。 荔廠地處西九龍策略性要地,管理九龍西(啟德除外)、荃灣及葵青區逾110條巴士路線,為過千部巴士提供維修服務,並配備多項環保設施,是有利九巴提升營運效率的重要資產之一。 九巴月輪街車廠(KMB Yuet Lun 月輪街 St. Depot,簡稱「月輪廠」)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轄下的衛星車廠,位於荔枝角深旺道及寶輪街交界東南側,即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對面,出入口設於寶輪街,主要用作停泊巴士之用。

月輪街

深旺道(英語:Sham Mong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西九龍填海區。 這條路由大角咀的匯豐中心和港鐵奧運站附近的櫻桃街開始,延伸至位於荔枝角的荔寶路和荔枝角焚化爐舊址,並且以曼克頓山為終點,與荔枝角道平行。 深旺道接通了四個地區:大角咀、深水埗、長沙灣和荔枝角,為新填海區內的主要道路。 香港共有四個跨境渡輪碼頭,分別位於上環的港澳碼頭、尖沙咀的中港碼頭及機場的海天客運碼頭。 多間公司提供來往香港至澳門及廣東省多個沿岸城市的航班服務。 曼克頓山前身為1965年至2002年九龍巴士荔枝角車廠舊址,1908年至1912年該地段是Oriental Brewery的釀酒廠。

月輪街: 香港渡輪

方案 A - 方案 A 是一個有 12 倍地積比率(PR)和主水平基準上 120 米建築高度限制的商業開發項目。 該建築項目從東部邊界後退了約 10 米,而大樓建築也從南部邊界後退了最大 23 米。 月輪街 街渡,本作街艔,是香港的一種小型渡輪,惟載客量較少,主要提供短程的水上客運服務,往返大嶼山、坪洲、長洲、南丫島及其他離島等交通不便的地區,輔助一般渡輪服務。 自八十年代起,舊荔廠不論在維修車坑,以至各種維修設備,均已不合時宜;再加上車廠向百老匯街的一面非常貼近美孚新邨,居民經常投訴車廠造成噪音及其他環境上的滋擾。

月輪街

九巴於1997年向政府建議當新專營權在9月1日生效後,擬把原有荔枝角車廠用地的業權轉讓予其全資附屬公司,然後該附屬公司以象徵式租金把車廠用地租回九巴使用,以便營辦專營巴士服務,直至在西九龍填海區的全新現代化車廠啟用為止。 屆時,九巴位於蝴蝶谷道和月輪街兩座臨時車廠的設施會悉數遷往新車廠。 九巴西九龍臨時車廠於1999年12月6日啟用,佔地23,300平方米,屬荔廠旗下之衛星廠,主要作停泊用途,可停泊72輛巴士。 臨時車廠不設任何維修設備,每晚維修組員工須驅車前往車廠,以預約方式為巴士進行小型檢查及維修工序。

月輪街: 巴士總站

1999年4月1日,原本由油麻地小輪營運的紅磡至灣仔航線改由天星小輪公司接辦,紅磡至中環航線也在同日起從油麻地小輪改由天星小輪公司接辦[1][2]。 月輪街 同年油麻地小輪把專營權售予新世界第一渡輪,並於2000年1月15日改由新渡輪接辦原來由油麻地小輪的航線。 而在香港仔避風塘,提供連接香港仔海濱公園及鴨脷洲大街的街渡服務是使用傳統舢舨(由香港仔小輪營運),收費低廉,故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及當地居民使用。

  • [4]2017年9月6日,摩天輪新舊營辦商宣布達成協議,現有摩天輪設施得以保留,摩天輪於同年12月20日重新開放,並與新落成的AIA Vitality公園一併開幕。
  • 下圖:曾經於其中一期今日九巴出現的九巴公關部熱線中心,位於大樓中的其中一層(印象中是12/F),早期的熱線職員就是在如此簡單的工作環境回答大量查詢。
  • 方案 A - 方案 A 是一個有 12 倍地積比率(PR)和主水平基準上 120 米建築高度限制的商業開發項目。
  • 九巴荔枝角車廠(KMB Lai Chi Kok Depot),位於深水埗區昂船洲興華街西100號,簡稱「荔廠」,廠徽為L,故又稱為「L廠」,巴士迷以L的角度稱之為「直角廠」。
  • 在九十年代,該廠設有加油站十二個,三十二條維修車坑,其中六條供車輛檢驗及測試制動系統。

次年1月油麻地小輪派代表與日治政府商討復航事宜,日方同意復航,但要求要由總督部控制營運。 渡輪服務昔日是連接被維多利亞港分隔的香港島和九龍的重要交通工具,至今維港內渡輪服務的重要性雖然大減,但渡輪仍然是來往香港市區及離島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此外,水路交通也是香港出入境的途徑之一,目的地包括澳門及中國大陸24個港口,每年使用人次達1,800萬。 香港摩天轮[1](The Hong Kong Observation Wheel),是香港一座高60米的巨型摩天輪,位於中環民光街33號中環海濱長廊上。

月輪街: 車廠啟用

由Bulgy拍攝的下圖,可以清楚看到長長的荔廠天台可以停泊巴士的位置著實不少,但由於車廠與旁邊的美孚新村相當接近,在居民的投訴下,九巴特別於右邊近水車的位置起,以退役巴士建立一度隔音牆,希望減低巴士噪音對居民的影響。 以六十年代的維修水平而言,荔枝角車廠啟用時的設備已較早期的車廠有明顯進步,例如採用維修車坑, 而毋需使用起重機升高巴士車身,就可修理巴士底盤。 然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一些工具及設備變得不合時宜,很多維修工序亦已陸續改用電子儀器。 廠內現時仍保 月輪街 存了舊式的交流發電機測試儀、鼓式制動器車床及金工車床,雖然已較少機會使用,但性能仍保持良好。 舊荔枝角車廠(簡稱荔廠,九巴代號L)位於荔枝角寶輪街一號,車廠部份現已拆卸,只餘下樓高16層的總辦事處。 文匯報於2002年2月16日,曾為荔廠作以下的報導介紹:「有三十七年歷史,位於荔枝角寶輪街的九巴巴士車廠將於該年四月停止使用,轉作住宅開發用途。而於一九六五年落成的車廠是現存本港歷史最悠久的營運巴士廠。

月輪街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在1991年西九龍填海工程展開前,介乎東京街西至中匯街及埃華街至櫻桃街的一段深旺道,以及介乎中匯街至埃華街的旺堤街,是九龍半島西部的海岸線,當中包括當時為船廠邊界的聚魚道及南昌公園的部分範圍。 物業毗鄰美孚購物中心、美孚廣場、港鐵美孚站及美孚巴士總站。 南面為荔枝角公園及位於荔枝角公園第三期內的嶺南之風主題公園。 九巴於二零零八年曾向城規會申請改建總寫辦事處為一幢廿二層高的酒店,但未能獲得規劃處批准,令計劃胎死腹中。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