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灣河公屋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西灣河公屋

而小西灣街市外判予建華集團管理,於2015年8月完成翻新後,改名為本灣市場。 市場檔位由48檔增至60檔,並參照外國鮮活街市的特色,大玩科技元素,推出「i-Chicken」檔口,顧客可經視像鏡頭在雞販檔現場揀新鮮雞,便可以在半小時後領取劏好的雞,據了解雞價與在柴灣雞販的價錢一樣。 該街市成為全港首個街市開設透明玻璃看到烤爐燒製產品[4]。 包括瑞喜樓、瑞樂樓、瑞富樓及瑞強樓及曉翠苑,於1990年建成,由天順有限公司(即今日的華營建築)承建。 小西灣邨第一及二期樓宇外牆以綠色為主調,樓宇中部則是深淺綠色漸變,以呼應周遭蔥籠蒼鬰的自然山景。

西灣河公屋

由於東欣苑各座1-4樓部份單位作為多層停車場,該部份屬於房委會物業,並由房委會負責管理,其他地方則作為居屋用途,同時屋苑設有1座升降機大樓連接行人天橋通往東霖苑,由業主立案法團負責管理。 興東邨與鄰近耀東邨所在地前身均為木屋區[3],於興東邨現址的包括成安村、聖十字徑村、澳貝龍村等[4]。 在1987年,港府收地並且興建了耀東邨及興東邨,而居民獲安排遷往黃大仙竹園北邨、沙田顯徑邨或柴灣常安臨時房屋區。

西灣河公屋: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西灣河公屋2023 先在麗灣樓後面興建太祥/太順/太富/太康4棟11層樓高,每層有18個單位的宿舍,用來安置1、2、3街的員工搬遷到新宿舍。 因太古船塢有自己的水塘關係,所以宿舍自來水是船公司免費供應的。

而舊十字型大廈本來是為出租公共房屋而設計[19][20][21][22][23][24][25][26],不過因居屋計劃反應熱烈才決定將絕大部份樓宇轉作居屋發售,祇有類似居屋版本的新田圍邨裕圍樓樓宇是維持出租之用。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環境保護物料比一般石屎的受力及抗腐蝕能力高,亦有助於改善石屎剝落的情況[4][5][6]。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將會陸續廣泛採用LED燈,以減少耗電量[7]。

西灣河公屋: 樓宇

2015年7月起,香港部份公共屋邨及居屋被揭發食水含重金屬量嚴重超標的事件。 西灣河公屋 其中啟晴邨、牛頭角下邨第一期、水泉澳邨、榮昌邨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 特首宣布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到2016年3月,4個承建商開始為11個受食水含鉛超標影響的公屋邨,更換在公用地方不合規格的喉管。 有網友認為公屋地點不錯,十分方便,建議事主可以先搬入去,試住一段時間才再考慮申請調遷,但事主反而狠批房委會為了加快進度而亂派單位,指「仲要共用廚房都咁貴」、「拎晒啲貨底出嚟」,事主又指已經拒絕了今次的單位編配,希望下次派樓會有心水單位。 值得一提是,在第1、2期各座大樓及街市均設有中文樓名的中文草書書法,第一期樓宇設於樓宇外牆(唯目前除瑞喜樓保留「瑞喜」二字,絕大多數已被移除),第2期樓宇則設於地下通道及地下電梯大堂內,以營造屋邨獨特的設計風格,可惜此項設計未有延伸至第3期樓宇內。

  • 屋苑設有一個多層停車場,與升降機大樓連接,通往興東商場,當中多層停車場曾由領展負責管理,而升降機大樓則由興東邨負責管理。
  •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小西灣邨(英語:Siu Sai Wa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05[1],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前身是英軍情報中心及大坪村[2]。
  •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 西灣河區內有不少居屋及公共屋邨,如興東邨、東熹苑、東欣苑、東霖苑、東濤苑和康東邨。
  •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日前批評,回遷機制欠缺諮詢,要求「一屋換公屋」。
  • 這類「長者住屋」早在90年代末期出現,不過因為公屋申請人都偏好獨立單位,所以其空置率高企,直到 2000 年才停止興建「長者住屋」,在2001年也取消年齡限制下,有部分公屋申請者也獲派「長者住屋」三型單位。
  • 包括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及佳翠苑,共建有3幢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共2008個出租公屋單位及2幢和諧一型居屋大廈,共1216個出售居屋單位,於1990年5月動工,1993年5-9月分階段落成入伙,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

平民屋宇表示,直至周一,有多近120戶已補交「住戶資料聲明書」,機構過去10日亦已派員參與多場回遷安排講解會,為逾1,000名大坑西邨住戶講解回遷安排及解答問題。 1992至1993年間曾經所發生全港轟動的屯門色魔事件,引起當時區內居民大為恐慌,有街坊亦曾經自行組織互助小組,護送女士歸家。 到1998年,房署為加強大廈保安,將1970年代起落成的公屋提升為只在電梯設閉路電視的「乙級保安」,後期逐步提升至「甲級保安」即入口大堂都會加設密碼鎖保安電閘和24小時有護衛員看守,而Y型及和諧式大廈更於1998年起直接使用「甲級保安」系統,而每座大廈地下走廊走火樓梯出口,安裝向外推防盜鐵閘。

西灣河公屋: 月台

為了加強節約能源,並且減少耗電量及碳排放量,運輸及房屋局引入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引進兩級光度照明控制、LED燈凸面照明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相關大廈因而每年節省24萬度電力,加上配合其他措施,總節省的公用設施耗電量達53%[9]。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房屋委員會為了推動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於2012年4月斥資逾2億6千萬港元,逐步更換較為節省電力的電子鎮流器,耗電量將會大減3成,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千3百萬港元的電力耗資費用,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西灣河公屋

根據相關資料,西灣河於1901年已有420名居民,並設有街市和屠場。 街市是用紅磚造外牆,分裡外兩個部份,外面有個茶檔,位於現時西灣河文娛中心。 康和一型、新十字型及部份和諧一型大廈原本是為居屋計劃而設計,但有部份項目(尤其是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因政府決定停售居屋而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租住公屋的住戶(包括中轉房屋住戶)住滿十年或以上,便需要每兩年向房委會申報家庭入息。

西灣河公屋: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第一期的樓宇雖是Y4型及新十字型設計,但其中瑞喜樓、瑞樂樓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即33樓為頂樓);而瑞富樓、瑞強樓更減少三層(即31樓為頂樓);而曉翠苑各座樓宇則減少兩層(即33樓為頂樓)。 為方便有需要的人士進出車站,港鐵公司於西灣河站近收費區內的升降機位置加設一部升降機連接大堂至聖十字徑,工程於2011年11月展開,並於2015年12月14日落成啟用[3]。 西灣河站鄰近多個政府部門、東區法院大樓、逸濤灣、嘉亨灣、太安樓以及多個著名景點如香港電影資料館、蘇豪東與海天廣場等,因此每天均有不少乘客使用車站。 西灣河站的車站商店數目不多,祇有4間商店,包括便利店、麵包糕餅店等。 此外,該站設有自動櫃員機讓乘客提款,並有自動售賣機供乘客購買飲料[2]。

西灣河公屋

全邨分三期興建,共有12座住宅大廈及6163個單位,為港島區最大及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 小西灣邨亦是港島區唯一一個設有相連長型大廈及港島區首個設有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而第三期的瑞隆樓更是香港首兩幢裝有甲級保安系統(大閘)的公屋大廈之一。 大坑西邨重建在即,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本月初指,仍有224戶仍未交回「住戶資料聲明書」,佔整體住戶約兩成,呼籲相關住戶盡快提交,否則將當「黑戶」處理,循法律途徑收回單位。 平民屋宇今日(13日)表示,在不足兩周內,已有多近120戶補交聲明書,同時亦接獲不少租戶遞交回遷安排同意書,形容該機構的安排「獲租戶積極回應」。 對於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要求「一屋換公屋」,平民屋宇則重申,安排租戶上樓如同在公屋輪候冊上「插隊」,有違公平原則,但可協助租戶申請過渡性房屋,在回遷前的5年「落腳」。

西灣河公屋: 西灣河公屋「共用廚房」原屬「長者住屋」

西灣河範圍包括西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東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 值得一提是,按照原來規劃、耀東邨及興東邨原先會興建16幢Y型大廈及數幢相連長型大廈,不過當時適逢和諧式大廈設計發表,而改為興建上述大廈[5]。 東熹苑(英語:Tung Hei Court、東霖苑(英語:Tung Lam Court)及東欣苑(英語:Tung Yan Court)是鄰近興東邨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

西灣河公屋

其中「類別」一欄用以說明屋邨的用途類別,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只作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則同時提供出租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只臨時提供予未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資格的人士。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西灣河公屋2023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西灣河公屋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西灣河公屋: 商場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西灣河公屋2023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自落成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 小西灣邨(英語:Siu Sai Wa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05[1],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前身是英軍情報中心及大坪村[2]。

西灣河市政大廈(英文:Sai Wan Ho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位於香港島東區西灣河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設有街市、政府辦公室及體育館等設施,地址為筲箕灣太安街12號[1]。 市政大廈位於港鐵西灣河站上蓋,私人屋苑欣景花園第3座之下。 東霖苑是全港首個設有一人單位的居屋屋苑,亦是全港唯一一個設有長者單位的居屋屋苑,以及全港唯一一座於同一大廈內設有出租公屋以及居者有其屋的樓宇。 平民屋宇續指,多個過渡性房屋營運團體均對大坑西邨租戶申請入住反應正面,平民屋宇將於日內安排駐邨社工隊,為有需要租戶講解申請須知,並撰寫推薦信,以加快申請進度,讓租戶在簽署同意書前已有妥善的暫遷居所;社工隊亦為有特殊情況及社會服務需要的租戶提供協助。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日前批評,回遷機制欠缺諮詢,要求「一屋換公屋」。 平民屋宇重申,今次提出的租戶支援和回遷安排「合情、合理」,可滿足大部份合資格大坑西邨租戶的需要,又指租戶要求安置上公屋的要求,如同「插隊」,對公屋輪候人士造成不公,故不適宜動用公共資源安置大坑西邨租戶。

西灣河公屋: 香港公共屋邨

大堂內設有升降機連接大堂及月台,並有10條扶手電梯連接出入口、大堂及月台。 西灣河站(英語:Sai Wan Ho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西灣河筲箕灣道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西灣河公屋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而由太古發展,1968年落成,位於當時海傍的太安樓,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 在1970年代設計港島綫的走綫時,西灣河站原本定綫於較近山腰的西灣河街地底,不過最終定位在筲箕灣道接近舊西灣河街市之處(即現時的位置),以配合1980年代初東區的大型填海工程。 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隨港島綫(金鐘-柴灣段)通車而啟用,而車站大堂範圍的承建商為由金門-Kier-Lilley聯營;而月台及隧道部分則由西松建設負責興建。 西灣河站結構複雜,上蓋為住宅欣景花園、西灣河文娛中心、西灣河體育館和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所管理之西灣河街市,於1984-1991年期間分期落成;而西灣河站共設有5層:當中L2層為車站大堂、車站控制室及商店;L3層為機房層;而L4、L5層則為車站月台,而車站並有結構為車站上方住宅及文娛中心提供支承。

西灣河公屋: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著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 這類「長者住屋」早在90年代末期出現,不過因為公屋申請人都偏好獨立單位,所以其空置率高企,直到 2000 年才停止興建「長者住屋」,在2001年也取消年齡限制下,有部分公屋申請者也獲派「長者住屋」三型單位。 而因為一型及二型這類院舍式住所的需求縮減,不少同類型單位在 2006 年起逐步轉,改建成一般公屋單位,也自2009年起已停止編配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單位。 太安樓是H型設計,樓高28層,地下是大型商場還有油站和戲院(兩者中間是小型工廠)工廠外停車位,還有一個水站是供淡水給漁船用(當時太安樓外面已是海邊)。 商場裏有鮮魚、肉舖和士多、雜貨店,向電車路一面還有酒樓,地下電梯附近有公眾電話方便住戶,一樓向海平台是公眾休憩花園,太安樓落成後曾是亞洲最大的商場。 由成安街往上走,在1980年代以前是木屋區,包括成安村、聖十字徑村、澳貝龍村等[3]。

西灣河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灣河公屋: 大坑西邨重建|多120戶補交住戶資料聲明 平民屋宇拒一屋換公屋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内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西灣河公屋2023 2005年被售予領展後,隨即由領展接手管理;其後於2007年至2009年期間展開「資產提升項目工程」,由盧緯綸建築師有限公司 (LD Asia) 西灣河公屋2023 設計,設計以「有機」及「環保」為概念,工程包括重整商場間隔、增加商舖數目、提升場內設施、翻新入口、外牆及將屋邨辦事處搬遷到瑞隆樓地下。 包括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及佳翠苑,共建有3幢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共2008個出租公屋單位及2幢和諧一型居屋大廈,共1216個出售居屋單位,於1990年5月動工,1993年5-9月分階段落成入伙,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 包括瑞福樓、瑞滿樓、瑞益樓、瑞發樓、瑞盛樓及商場,共建有5幢相連長型(第1款)大廈,7層高的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大樓(前身為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校舍)及5層高商場並設行人天橋連接位於山上的第一期樓宇,於1989至1990年間建成,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在2022年12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2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85萬個 、房協12萬個[1]、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2]。 西灣河公屋2023 網友好奇為何公屋仍然會有「共用廚房」的單位,原來事主獲派的是康東邨康瑞樓的1至4樓單位,根據房署資料顯示該單位是屬於「長者住屋」,是最初為單身長者申請人而設,同類型的「共用廚房」單位遍佈多個公屋。 「長者住屋」分為3大房型,一型是用住宅大廈低層的標準單位改建而成的單位、二型是建於商場平台或停車場上的單位、三型為設於小單位大廈低層的單位,大部分都需要共用廚房,而且設備各有不同,一型及二型單位更需要共用浴室。 其後太古公司為其太古船塢興建工人宿舍,選址西灣河,並於1909年落成,劃分為1、2、3街即現時太安樓之處,樓高4層,每個單位又分為4至5個已婚員工房間,房外擺放3至4張3格碌架床,是提供給船塢單身員工住宿的。 至於廁所和廚房是整個單位共用,爐灶是燒柴,可容納人數逾10000人。

西灣河公屋: 終獲派西灣河公屋 竟出現「共用廚房」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香港很早已有為低收入居民設置出租房屋,初期多由志願團體提供,例如於1948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協會及於1950年成立的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政府只是提供土地。 西灣河公屋2023 於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建會)推出廉租屋邨。 1973年,為了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房委會成立並且取代屋建會,徙置事務處及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則重組成為房屋署。

西灣河公屋: 住宅興建

街市是用紅磚造外牆,分裏外兩個部份,外面有個茶檔,位於現時西灣河文娛中心。 西灣河公屋 平民屋宇又指,按建築工程顧問意見,有信心重建單位能在全體租戶遷出後5年內,即2029年或之前完成,一旦工程延誤,亦會評估對已獲回遷安排租戶的實質影響,以合理及靈活處理方式決定相關安排。 1985年,577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著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例子1 - 油塘邨的項目編號「KL34RR」,代表是九龍第34個房委會項目,並按整體重建計劃興建;此編號在更改修飾詞為「RH」後,亦同時對應同一項目內的油美苑及油翠苑。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第三期則以白色為主調,襯以綠色及紫色,以呼應第一、二期及旁邊富景花園的外牆顏色。 西灣河區內有不少居屋及公共屋邨,如興東邨、東熹苑、東欣苑、東霖苑、東濤苑和康東邨。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但在1989年政府收地並且興建公共屋邨——耀東邨及興東邨。 不過踏入1980年代,由於筲箕灣碼頭的多次搬遷,加上東區走廊的興建,使西灣河的海傍不斷北移。 商場裡有鮮魚、肉舖和士多、雜貨店,向電車路一面還有酒樓,地下電梯附近有公眾電話方便住戶,一樓向海平台是公眾休憩花園,太安樓落成後曾是亞洲最大的商場。 東熹苑是位於興東邨西南的居屋屋苑,為興東邨第1期(英語:Hing Tung Estate Phase 1),前身為成安村、聖十字徑村和澳貝龍村木屋區[4],於1995年開始入伙,本屋苑設有4座大廈,由業主立案法團負責管理。 屋苑設有一個多層停車場,與升降機大樓連接,通往興東商場,當中多層停車場曾由領展負責管理,而升降機大樓則由興東邨負責管理。 1998年興東邨第四期(英語:Hing Tung Estate Phase 4)的興真樓及興善樓也獲選為居屋出售,成為居屋東欣苑,分別由1幢35層高和諧一型及1幢26層高的和諧三型大廈所組成。

當中東霖苑4至38樓為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而一至三樓則為出租的公屋單位[2]。 興東邨(英語:Hi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分別位於香港島東區西灣河,柏架山北麓,於1996年開始入伙。 西灣河站設有1組兩層側疊分離式月台,上層月台(L4層)為2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而下層月台(L5層)則為1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兩個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2003年1月,深水埗富昌邨及黃大仙竹園南邨發生電閘磁石鎖鬆脫,擊傷居民的意外後,房署完成全港4,831扇屋邨電閘檢查,發現251扇電閘需要進行維修,佔總數百分之五[29]。 在2010/11年度,公屋富戶約有2.3萬戶,佔公屋租戶3.5%。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