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腔腫塊9大優勢2023!內含鼻腔腫塊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鼻腔腫塊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 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鼻腔腫塊

有效的治療,來自於正確的治療方針,而方針的選擇,卻有賴於確實可靠的診斷與病灶範圍的認定。 在解剖上,鼻咽是一個醫師不容易用肉眼直接查看或用手觸診的結構。 因此,臨床上對鼻咽癌的診斷,須依靠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與醫學影像的幫忙。 用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檢查鼻咽,好比是用潛望鏡直接伸入屋內查看牆上的表面是否有異常,而牆壁本身的結構及牆壁以外,則有賴醫學影像檢查,否則無法一探究竟。 電腦斷層掃瞄攝影 (computer 鼻腔腫塊2023 tomography,簡稱CT) 及磁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目前普遍使用於鼻咽癌診斷的醫學造影術。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

鼻腔腫塊: Heho 癌症

拜醫學進步之賜,使得鼻咽癌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由過去的50-60%,大幅提升至75%左右。 秋冬是過敏好發的季節,在台灣,為鼻子過敏所苦的民眾就有3至4成。 而過敏是鼻塞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他成因則如:鼻中膈彎曲、鼻竇炎、鼻腔腫瘤等,雖然鼻塞不會致命,但對長時間鼻塞的患者而言,生活品質影響甚鉅。

當癌腫向周圍浸潤引起局部感染或水腫時,常常引起後鼻孔阻塞,這時病人常表現鼻阻、頭痛,甚至出現耳鳴現象。 晚期癌腫多數破壞顱底骨或侵犯顱神經,則引起持續性頭痛,甚至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初期腫瘤發展緩慢,至晚期腫瘤廣泛累及眼部、上頜竇、篩竇或前顱底時,可產生Ⅱ、Ⅲ、Ⅳ、Ⅴ、Ⅵ等顱神經及眼部症状。 檢查時發現鼻腔有腫物,表現不平,暗紅色,或呈類息肉樣,觸及易出血。

鼻腔腫塊: 鼻咽癌之治療

鼻咽乃一位於鼻腔最後端之小空腔,它的上方為鼻竇的一部份,稱之為蝶竇,下方為口咽部,後方則為第一頸椎,而鼻咽兩側有耳咽管的咽部開口(即連接中耳與咽部的管道),因此鼻咽腔是耳、鼻、咽喉相連的唯一通道。 鼻腔腫塊 鼻咽腔並不大,最寬處約略3.5公分,在此處黏膜表層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少見,即便是亞洲的日韓及大陸長江以北各省份,也都沒有像南方華人地區常見。 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地區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

  • 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 預後取決於腫瘤大小、病理類型及有無淋巴結轉移。
  • 光滑,質韌,活動,邊清,常隨咽腔、口腔、耳部炎症輕重而變化,抗炎治療多不理想。
  • 放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鼻咽部、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
  • 「藥物性鼻炎」為藥物不當使用,造成鼻腔黏膜發炎的病症,容易發生在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患者。
  • 容易過敏的高小姐經常因嚴重鼻塞無法入睡,而有使用市售鼻噴劑的習慣,因為只要用藥物噴一下鼻子,鼻塞就能快速緩解;然而最近鼻塞的嚴重程度卻連噴藥也無法改善,甚至加劇。

(三)鼻咽良性腫瘤:少見,病程較長,好發於項前部,呈圓形隆起或分葉狀,表面光滑。 鼻腔惡性腫瘤手術進路,一般主張鼻側切開,因其視野寬闊,可以同時切除累及上頜竇和篩竇之腫瘤。 近年推薦面中部掀翻術,具有與鼻側切開同功效果,但無面部畸型。 對較小腫瘤,可應用鼻竇內窺鏡技術,不僅能完整切除腫瘤,還可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鼻腔腫塊2023 茅根蘆根茶:用鮮茅根與鮮蘆根各六錢,煎湯代茶飲。 但有脾胃虛寒者不山藥肉片:山藥一兩、豬瘦肉片二兩,加調味品同炒食,具有健脾滋補的作用。

鼻腔腫塊: 食物營養

如有眼球部突出、內眥部隆起、視力障礙和頸淋巴結轉移,腫瘤多屬晚期. 遠處轉移較常見的位置包括骨骼、肺臟及肝臟。 骨骼轉移可能是單一或多發,可能無症狀或是有疼痛的症狀。 治療方法視個別情況而定,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若有骨折或導致脊髓壓迫的危險時,則可考慮加做手術治療。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隔著堅硬的顱底骨與顱腔隔開。

鼻腔腫塊

許瑛倢指出,鼻塞改善方式包括移除過敏原、蒸氣治療、鼻腔沖洗等,用藥則有口服、鼻噴劑兩種,口服藥物常見為「抗組織胺」。 鼻腔腫塊2023 「藥物性鼻炎」為藥物不當使用,造成鼻腔黏膜發炎的病症,容易發生在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患者。 腫瘤局限者,可行單純放射治療,其5年存活率可達75%以上。 腫瘤浸潤較廣者,宜採用根治性切除加術前或術後化療、放療等綜合方法,5年存活率也可達到40%~50%。 預後取決於腫瘤大小、病理類型及有無淋巴結轉移。 腫瘤復發的病人約有 80%是在兩年內發生,此後逐年遞減,超過五年以後,疾病復發的機會低於5%。

鼻腔腫塊: 臨床表現

(一)腺樣體增殖:常見於幼兒、青少年腺樣體質者。 當高度增殖或表面潰爛或有肉芽腫樣形成,注意癌變。 (七)鼻咽壞死性肉芽腫:其特徵為鼻咽頂部中央有肉芽狀壞死邊界清,具有特別臭味臨床過程與鼻咽未分化癌相似。

  • 但有脾胃虛寒者不山藥肉片:山藥一兩、豬瘦肉片二兩,加調味品同炒食,具有健脾滋補的作用。
  • 儘管產生對比的原理不同,但兩者對比劑皆需由靜脈給藥,再經由血液循環將對比劑帶至病灶處,藉以突顯病灶與鄰近正常組織間的對比度,以增加病灶的偵測敏感度與準確度。
  • 所以,前兩年追蹤回診應該較為密集,一般建議一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 鼻腔、鼻竇的乳頭狀瘤一般採用手術切除,基底部加以冷凍或電灼。
  • 秋冬是過敏好發的季節,在台灣,為鼻子過敏所苦的民眾就有3至4成。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鼻腔腫塊2023 香港的研究指出他們過去在嬰兒斷奶吃的鹹魚,其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有關。

鼻腔腫塊: 追蹤我們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現代化放射線或合併化學治療也已大幅改善治癒率並降低如口乾、腦部壞死及牙關緊閉等併發症。 鼻腔腫塊 鼻咽癌之治療主賴放射治療,早期 (第一、二期) 單用放射治療之結果就很好,但晚期 (第三、四期) 或復發之病人可能需要併用化學及手術治療。 經正規治療之結果,全部病人五年之存活率約有60%,早期病人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以上。 除了少數病人在治療開始就有遠端轉移其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及治癒的癌症。 鼻腔腫塊2023 經正規方式治療以後,病人多數能夠恢復,而回去工作。

鼻腔腫塊

因此民眾應先釐清自己的鼻塞原因,就醫以對症下藥;若不得已要自行購買藥品的話,則要清楚欲購買的藥品種類與注意事項,無法有效改善時務必就醫,由醫師進一步檢查、治療。 4.內分泌說:鼻腔血管瘤可於懷孕期突然出現或增大,產後又縮小,且常出現於妊娠後期,可能與當時血循環障礙或內分泌活動有關。 鼻咽腫瘤表面潰爛出血導致鼻涕或痰 (尤其是由鼻部倒吸的痰) 鼻腔腫塊2023 帶血絲,經由前鼻孔大量流鼻血的現象其實並不多見。

鼻腔腫塊: 治療

鼻咽癌之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鼻咽切片通常採用局部麻醉方式,經由鼻部夾下懷疑的組織送病理檢查,如腫瘤很小或位置特殊時,最好在鼻咽內視鏡監視下操作,必要時需要重複切片才能得到診斷。 鼻咽切片是診斷鼻咽癌必要之檢查,通常不太疼痛或出血,也不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放射線照射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但與所有癌症治療一樣,仍不免有少數復發的現象。 局部復發的鼻咽癌,再度體外放射治療國內仍然約有 15 ~ 35%的五年存活率,但是第二次的放射治療很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放射線傷害,因此病人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2、頭頸部和鎖骨上淋巴結檢查:體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鼻咽癌淋巴轉移出現較早且較頻繁,醫生需仔細觸診檢查鼻咽癌患者的頸部和鎖骨上淋巴結位置,大小,軟硬程度和數量,並對檢查結果作仔細記錄。 鼻咽癌的併發症主要表現在瘤腫對顱聖經及周圍血管的侵犯。 目前應以那一種方式合併治療,尚未有確切的定論。 體外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 74 Gy,每天1.8 ~ 2.0 Gy,治療7至8週。

鼻腔腫塊: 症狀

單獨放射治療之存活率約30 ~ 50%,第三期比第四期較好。 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因,因此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以提高治癒率,是目前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般而言,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咽喉疼痛、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 而持續較久的亞急性副作用,如口乾、頸肌肉纖維化及中耳炎等,則時有發生,但不嚴重。 至於嚴重的晚期副作用,如軟組織壞死、骨骼壞死、局部腦組織或脊髓受損,則較少發生。

台灣一年約有1500人罹患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約為女性3倍,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它是民國100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第十大殺手,是僅次口腔癌的男性第二常見的頭頸部癌。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 對於早期鼻咽癌,除了體外放射治療再加上鼻咽腔內近接治療,是否增加局部控制率仍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鼻腔腫塊: 過敏不治療,影響臉部發育

鼻後鏡檢查是利用壓舌板壓住受檢者舌部,再將一小鏡子放置於口咽部深處,檢查者利用燈光與頭鏡來檢視鼻咽部。 而鼻咽內視鏡是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直接由前鼻孔放入,經過鼻腔直接檢視鼻咽部。 鼻咽內視鏡可分為軟式或硬式,前者較舒適,而後者則較方便做鼻咽切片。 鼻腔腫塊2023 由於鼻咽位於頭頸部深處,要早期發現鼻咽癌確實不容易,再加上其症狀多樣化也不具特殊性,因此大多數病人診斷時,腫瘤已是第三、四期。 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警覺,多注意自己五官功能的變化,一旦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就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鼻腔腫塊

通常發生內臟轉移時,一般以化學治療為主,部分的病人於化學治療後可有長期緩解之機會。 較常使用藥物有 5FU、cisplatin、anthracyclines、mitomycin C等。 依臨床狀況及權衡其副作用,如血球降低、粘膜發炎、聽力或腎臟功能的影響等,可給予單一或複方化學治療,複方化學治療之緩解率約為50%。 新的藥物如gemcitabine、paclitaxel,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中。 在特殊情況下,較局部的病灶可考慮接受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鼻腔腫塊: 症狀查詢 查症狀

大致而言,傷口因放射線照射過癒合較慢,且顱底手術相當繁複,術前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頸部殘留腫塊或復發,則施行頸部廓清術或放射治療。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鼻腔腫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