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皮膚癌香港11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下一步再因應病理學結果進行其他檢查,斷定黑色素瘤期數。 一般而言,局部手術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如病情已經擴散,或有可能需要淋巴核切除、電療、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方法。 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如果能夠及發現診斷,通常只需進行手術切除。 而惡性黑色素瘤治療比較困難,視乎腫瘤的厚度,切除範圍會較大,有時也會需要切除局部淋巴組織。 視乎病情和病人需要,也有電灼、冷凍手術、局部化療和生物免疫療法等治療方式。

皮膚癌香港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指,市民如患上與淋巴細胞有關的皮膚癌,和濕疹的確難分,當濕疹來治療若有好轉,就很容易被當成濕疹,但如果情況持續,只有拿皮膚組織去化驗才可以確認是否患癌。 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是會累積的,即使表面沒有被曬傷,但經過長年累月在戶外接觸陽光,皮膚組織仍會受損。 有研究顯示,若皮膚細胞在年幼時受損,而成年後仍不加以保護,繼續曝曬,便會令本已受損的細胞產生癌變。 而有些不常接觸陽光的部位患上癌症,便可能是與遺傳有關的。 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引起,紫外線的主要來源是陽光,其次是健身美容時所照射的紫外光燈。 紫外線有3個波長,其中UVB是引致基底細胞瘤及鱗狀細胞瘤的主兇,而UVA則容易引致黑色素瘤癌,人工曬燈床釋放大量UVA,所以引致黑色素瘤癌的風險亦特別高。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哪些人易有皮膚癌?初期症狀、種類、自我檢測方法全公開

不過,即使看來比例不高,但在人口結構的改變下,如今患者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許多人不喜歡自己身體上有過於顯眼的痣,尤其當長在臉上時特別容易引人注意,但是你知道除了外表美觀之外,痣也可能「暗藏危機」嗎? 特別是在皮膚上出現不明黑點或痣斑時,極有可能就是皮膚癌的好發前兆之一。

  • 超過九成的皮膚癌案例是由於暴露在太陽光紫外線而造成的,而這樣的暴露會增加罹患上述三種主要皮膚癌的風險。
  • 陳厚毅醫生強調疣的HPV病毒,跟子宮頸癌的HPV病毒並非同一種類型。
  • 這兩種癌症鮮少造成死亡案例,在美國這兩種癌症造成的死亡案例佔癌症死亡總數的0.1%以下。
  • 按 皮 膚 癌 症 類 別 劃 分 每 十 萬 人 口 計 算 的 粗 死 亡 率 分 別 為 非 黑 色 素 瘤 的 0.4 及 黑 色 素 瘤 的 0.7 。
  • 約百分之九十的皮膚癌均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則黑色素瘤皮膚癌只佔約百分之十 3。
  • 癌症的黃金治療期爭分奪秒,長期等候只會令病情愈來愈嚴重。

因此病人只要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有着較高的存活率,無需太過擔憂。 另外,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皮膚癌是香港第8位常見癌症,2019年有1083個新症。 皮膚癌香港2023 根據香港的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皮膚癌包括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

皮膚癌香港: 皮膚真菌感染

放射治療則適用於無法接受手術、年老或身體虛弱的病人。 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治療、電灼術刮除、局部化療、局部免疫治療等。 晚期患者或需接受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放射治療等。

皮膚癌香港

雞眼常見於足部,一旦出現,如果你不理會或是治療它,是不會自然痊癒的,更容易因為繼續受到磨擦而變得更嚴重,甚至感到痛楚。 皮膚是覆蓋人體表面,面積最大的器官,當皮膚經常受紫外光照射,皮膚細胞有機會出現異常生長,出現癌變,即皮膚癌。 但若不接受治療,BCC可能深入皮膚的深層,損害附近的皮膚,使得治療困難,增加皮膚癌復發的機率。 常見的基底細胞癌治療方法甚多,除了手術切除、電灼或激光治療外,亦可在患處噴上液態氮,以冷凍治療法將癌細胞殺死。 如黑色素瘤出現轉移情況,存活率大概為27%,但只有4%的黑色素瘤患者會出現癌細胞轉移。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有甚麼徵狀?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近26年於馬偕醫院切片診斷的基底細胞癌,發現近2000例中有33例位於生殖器部位,約占1.8%,可見基底細胞癌中p53基因突變並不完全為紫外線造成的癌化。 亞洲人的基底細胞癌約八成都帶有色素,臨床上看起來腫瘤也較黑。 治療癌症的費用確實高昂,單單以標靶藥為例,根據新聞資料顯示,香港市面上已推出三代標靶藥,每月平均藥費由1萬至15萬不等,治療時間中位數更可達28個月! 然而新標靶藥效果顯著,尤其對常見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亦非常有效,兩年存活率高達8成。 於是問題就變成如何負擔這筆長期而巨大的醫藥費,即使已購買危疾保險,保額和涵蓋範圍亦不見足夠,要完全負擔,將會需要一份額外的癌症保險。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香港2023 先看數據,以下是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資料,按2017年發病數字,排名頭十位的癌症發病數字,藉此了解一下癌症的真實情況。

皮膚癌香港

小塊光滑、色澤像珍珠的皮膚;表面帶有油光;像隆起的紅色硬塊;偶會出血;長出痂或疤;癒合後又再復發;痕癢;看似鱗狀扁平的紅痂;潰傷但無痛。 痣多者:身上痣很多的人,出現異常痣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這些異常的痣形狀不規則,而且比正常的痣大,容易有癌變的可能。 紫外線一共有三種波長,分別是UVA、UVB及UVC,UVA及UVB的波長分別為 nm和 nm,當中UVC和大部分UVB在臭氧層已被吸收,因此到達地面時的紫外線只有UVA和少量UVB。

皮膚癌香港: 女腳趾長出黑痣揭患癌末期 皮膚科醫生:多次曬傷是主因之一

最常見的惡性指/趾甲腫瘤為鱗狀細胞癌及甲下黑色素癌。 原位癌及較淺的黑色素瘤,若腫瘤厚度小於0.7mm,可用功能性手術去除整個指甲本體(含甲母),保留手指/腳趾不用截肢。 保留拇指及大腳趾對病人的功能及美觀有很大的幫助,且術後復發率跟截肢相當。 是先把專用的乳劑塗在患處,幾小時後,乳劑開始發揮作用,便用光源照射癌腫,照射完畢後再用膠布和紗布裹住患處。

皮膚癌大部分出現於陽光照射得到的位置,如臉、唇、頸等,但手掌、腳掌或腳趾縫等不常接觸到陽光的部位也有機會患上。 皮膚在日常生活中有幾個重要的作用,包括保護身體以免受傷,透過排汗以降低體溫,防止身體脫水。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其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的是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 皮膚表皮由三種細胞構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以及黑色素細胞。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種類及病徵

何宜承主任解釋,臨床發現,一般皮膚癌為皮膚出現逐漸變大的斑塊、腫瘤或不易癒合的潰瘍,而且感到疼痛或痕癢等症狀。 患者以白皮膚者居多,因他們的皮膚本身沒有天然的黑色素保護,易受紫外光破壞;由於紫外線的破壞性會積聚,30歲或以上及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士亦屬高危一族。 皮膚癌香港2023 定期自我檢查有助防範皮膚癌,假若某些癦、痣或斑點突然出現,形狀、大小或顏色出現不尋常的變化,而且持續數星期仍未回復正常,宜請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皮膚癌香港

1於2016年 ,皮膚癌佔香港癌症新症的3.6 皮膚癌香港 %,而非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的病例亦持續上升。 若發現感染疣,應盡快求醫,不要抓傷生疣的位置,以免感染其他部位,同時要避免皮膚有其他傷口,減低蔓延的可能性。 陳醫生強調,疣最好不要自行處理,別以為剪去、拔掉便一了百了,皆因疣長在皮膚深層,不可能單從皮膚表面就解決,而產生傷口更有可能感染細菌。 皮膚癌於全球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尤以白種人居多,而本港的新症數目亦有上升趨勢。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 2016 皮膚癌香港 年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已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第七位。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的預防方法

醫師在診斷皮膚癌上,除了透過肉眼進行初步判斷外,還可以透過皮膚活檢(活體組織切片),在病灶處切除小片組織,透過分析儀以判斷是否為皮膚癌。 使用標靶藥物有可能出現皮膚增厚、紅疹、痕癢等狀況,亦有可能帶來關節痛、脫髮、發燒等副作用,醫護人員會教導患者如何減輕及舒緩相關的不適。 標靶治療對於帶有某種基因變異的黑色素瘤皮膚癌有顯著功效,現時應用於皮膚癌的標靶藥物主要針對帶有BRAF基因變異的患者。 根據癌細胞的性質,皮膚癌大致可分為兩類,分別是黑色素瘤皮膚癌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症狀各有差異。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皮膚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8位,新症個案有1169宗,相比十年前上升約30%,而死亡個案則有67宗。 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可能會感到痛楚,尤其若癌腫位於臉部。

通常會以小型手術方式切除,或透過電灼和刮除治療(即用刮除刀取出癌腫,再以電灼來止血及消滅周圍殘餘的癌細胞)、冷凍治療(即利用液態氮冷凍技術來凍死癌組織)。 據統計顯示,約 5-10% 患者經治療後會出現復發。 除以上各種外,治療皮膚癌亦可以選擇冷凍、刮除、電灼、光動力等治療方法,只要及早治療,皮膚癌患者均有機會痊癒。 不過,治療癌症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及金錢,影響工作收入之餘,更要支付各項醫療費用,所以一份癌症保障計劃正正能為您拓展醫療保障,提供財政上的實報實銷支援及無間斷支援,以免患病時頓失預算。

皮膚癌香港: 治療方案

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的皮膚通常會冒出新的痣,且痣的面積一般會出現不規則的增大、出血、痕癢、顏色變化、潰爛等;皮膚亦有可能冒出新的色斑、色塊。 黑色素瘤皮膚癌的腫瘤惡性程度較高,癌細胞增生速度快,即使早期亦有可能擴散至其他器官。 光動力治療是一種結合光源及藥膏的治療方法,將對光特別敏感的乳劑塗在癌變的皮膚上,再用光源照射以殺死癌細胞,主要是治療皮膚表面或接近皮膚表面的癌症。 方法是先把專用的乳劑塗在患處,幾小時後,乳劑開始發揮作用,便用光源照射癌腫,照射完畢後再用膠布和紗布裹住患處。

放射治療:透過高能量放射線,例如X光,照射病灶以殺死癌細胞。 手術切除:最廣泛運用的皮膚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將癌組織與周遭的皮膚切除,病灶愈大則切除的範圍與深度都會增加,以免日後再度復發。 香港、台灣人對皮膚癌認識普遍不深;由於相較於白人,黃種人皮膚可分泌較高的黑色素,可減少紫外線吸收,因此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比起白人較低。 皮膚癌香港2023 根據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民國107年(2018)的皮膚癌患者共4049人,每10萬人裡面約有9.6人罹病。

皮膚癌香港: 皮膚問題

抗癌期間,Natalie不時都會在社交平台分享抗癌經過,更經常提醒粉絲,進行戶外活動時切記塗抹防曬,以預防黑色素瘤的形成。 皮膚癌 可分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on-melanotic skin cancer)及黑色素瘤皮膚癌(Melanoma)兩大類。 至於黑色素瘤皮膚癌,則起源於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 ,一般較為罕見,但因為較大機會擴散,所以是最嚴重的皮膚癌。 皮膚癌香港2023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 人工紫外線如太陽燈及日光浴中心,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也可能導致皮膚癌。

皮膚癌香港: 醫療及健康保險

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利用像茶匙般的刮除刀,在帶有癌細胞的皮膚範圍,或隆起的皮膚組織上, 挖出皮膚組織,然後利用電灼在傷口上止血,以及殺死周邊殘餘的癌細胞。 完成燒灼術後,傷口通常會在幾星期內癒合,並有可能留下淺色的疤痕。 冷凍治療多數應用在無法使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身上,以及治療皮膚癌範圍較少的個案,方法是利用液態氮或液態二氧化碳急速冷凍帶有癌細胞的部位,從而令皮膚組織自然脫落。 皮膚癌香港2023 如醫生懷疑病人患上皮膚癌,會建議於相應部位作活組織切片檢查,以便進一步檢驗。 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引起,紫外線的主要來源是陽光,其次是健身美容時所照射的紫外光燈。 基底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皮膚癌,佔皮膚癌總數的約60%,也是最易治療的一種。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