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口腔癌香港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林醫生指,Sam口咽部位的腫瘤約為3至4厘米,屬第一至二期;已轉移至頸部的淋巴核則較大,屬第二期;綜合而言,臨床至少屬第三期,治癒率為80至90%。 因腫瘤不小,若做手術徹底切除,創傷較大,故建議進行七星期電療、化療,最終腫瘤消失,目前無復發跡象。 現年63歲的Sam為口咽癌康復者,2017年7月確診,當年感到喉嚨「頂住頂住」但無痛楚,不以為然。

  • 上述是最常見的口腔和咽喉癌徵狀,視乎癌細胞出現的位置,例如在舌頭上的癌細胞,稱為舌癌,患舌癌的人士會出現說話不清;如癌細胞發生在下咽,患者則會出現喉痛聲音沙啞。
  • 因為口腔和頸是相連的,口腔若有癌細胞,最常擴散的地方就是頸淋巴,所以不容忽視。
  • 较晚期口腔癌,如 IV 期,说明癌变面积扩大,或者癌细胞已扩散到头部或颈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 如有需要,可與家人、朋友、社工等人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的情況和感受,幫助你渡過難關。
  • 過去「卵巢癌等」及「卵巢及腹膜癌」的數據只供參考,並不適合與現在的數據作比較。
  • 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 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

請務必定期與您的癌症專科醫師及牙醫師討論,有關放射線治療期間與之後您可能會出現的任何口腔問題。 在開始治療頭頸部癌症之前,也請與您的牙醫師討論,在治療之前、期間與之後,您可以如何預防可能的口腔副作用。 口腔癌若未能及早發現,就需要接受手術、放射線治療與/或化學治療。

口腔癌香港: 頭頸癌的病徵和症狀

口腔如果變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細胞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口腔黏膜變粗糙、變厚或呈硬結,出現口腔黏膜白斑、紅斑,很可能已發生癌變。 許多人都有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皰的經驗,常發生於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如水果不足)之際,一般二週內會痊癒;如超過二週未痊癒,必須作檢查,以排除上皮性細胞癌發生的可能。 口腔癌香港 何醫生:最簡單的當然是不煙不酒,因為煙酒的害處真的很多。

而且吃點心時,要選擇營養的食物,例如:乳酪、生蔬菜、原味優格或水果。 口腔衛生習慣差,助長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以致口腔發炎;口腔炎患者的細胞處於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引致口腔癌。 N (Lymph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口腔癌香港: 治療方式

這種治療以藥物抑制或破壞癌細胞生長,通常配合手術及/或電療使用。 以雷射或超聲波剪刀,將癌症腫瘤以及周遭位置切除,以策安全。 此手術需要切除部分舌頭,所以患者可接受舌頭重建手術,利用手臂或大腿組織重新建立舌頭。

尤其是在一些亞洲國家,嚼檳榔也是一個主要发病原因。 口腔癌香港 由於口腔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感染率持續上升,口腔癌患病人數在各類人群中均在增加。 不幸的是,口腔癌通常在擴散至頸部淋巴結後才被發現,這個階段的預後明顯比癌細胞只停留在局部口腔區域時更差。 何醫生:口腔癌是由嘴唇至舌頭前2/3 的位置。

口腔癌香港: 舌癌特徵1.舌頭下的白色瘡

轉移 ——癌症是否已擴散到肺部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 轉移可以從M0(即沒有擴散) 至M1(即癌症已擴散到其他身體器官,包括肺 、骨或肝臟等)。 淋巴結 ——腫瘤是否已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口腔癌香港

口腔癌是發生在嘴唇(通常為下嘴唇)、嘴巴內、喉嚨背部、扁桃腺或唾液腺的癌症,較常發生於男性及40歲以上的人。 不合適的假牙或牙套、太陽曝曬、長期食用太辣或太燙的食物,都會持續刺激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組織,一般而言,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當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就會誘發細胞變異,導致口腔癌。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常見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口腔癌泛指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鱗狀細胞是人體的皮膚或器官表皮中一種常見的細胞類型,鱗狀細胞癌也可理解為皮膚癌的一種。

口腔癌香港: Living with 口腔癌?

遗憾的是,作为照料者,您无法消除这些疼痛或副作用,但可以给予一般意义上的支持,好好陪着他们。 知道您虽然无法消除病痛,但可以一直陪在身边,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 除了医护人员,OL/ OLM患者使用平台可了解自己的病情趋势,这有助提高风险意识,鼓励他们定期覆诊,并在有需要决定是否做切片组织等进一步检查时,得以参考。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副教授苏宇雄医生、研究助理教授蔡小慧博士、博士生John Adeoye医生和口腔黏膜科学临床副教授郑立武医生。

口腔癌在男性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而且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口腔疾病通常最终会造成牙齿脱落,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是晚期龋齿和严重牙周病,但也可能是外伤等。 据估计,在20岁或以上的人群中,牙齿脱落的全球平均患病率约为7%。

口腔癌香港: 口腔癌是什麼? 口腔癌成因和症狀有哪些?

口腔癌也可能致命,整體而言,5年的存活率大約為50%。 存活率差的原因之一是未能及早發現症狀,因此口腔癌的早期偵測是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 口腔癌香港2023 口腔癌香港2023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香港亦日趨向上,因此癌症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議題。

口腔泛指上下唇、頰黏膜、上下齒(牙)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部、硬顎、舌前三分之二等部位。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於上述這些部位的黏膜表皮細胞惡化後形成的惡性腫瘤,少部分則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而所形成的腺癌。 口腔癌從民國80年起首次進入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中,且在民國84年首度超越鼻咽癌成為國人最常見之頭頸部癌病。 根據國健署民國102年的統計,口腔癌排名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它也是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以上。 因此,口腔癌不僅嚴重威脅癌友健康,更可能造成到許多家庭或產業有形或無形的損失。 大約五成的口腔癌患者存活不超過五年,主要是發現時已屬較後期,需要複雜的治療方案,癌細胞亦有可能已擴散到其他部位。

口腔癌香港: 口腔癌9大常見症狀,圖解自我檢查方式

雖然進行治療並不能確保能夠完全治癒癌症,但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病情經過治療後都得到紓緩。 一般而言,若癌症病人在確診後五年內,經治療後病情得到改善,而且沒有出現轉移或擴散,則有較大機會痊癒。 雖然癌症日漸普遍,但隨着醫療科技進步,癌症治療現已取得不俗成效。 不過,時機是治療癌症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越早發現,患者的病情就越大機會得到改善,存活率亦會更大,一些病人更可以達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口腔癌香港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林偉雄指,由HPV引起的口咽癌,相比非HPV口咽癌,患者相對較年輕,未必有煙酒習慣,並以男性較多。 口腔卫生差,牙结石、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劣质假牙)等刺激因素,长期的慢性刺激可诱发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口腔癌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喜好进食烫热性食物的人群,口腔癌症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口腔癌病人通常是靠勞力養家的中年男性,為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會造成家庭重大損失。 口腔癌香港 周怡江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 健保已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兩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口腔癌香港: 口腔癌0期

口腔癌可能造成顎骨的局部性腫大,甚至有顎骨知覺異常、牙齒動搖的情況,使臉部輪廓出現改變。 衛福部曾經做過調查,以各縣市做區分,了解成年男性嚼食檳榔的比率,發現東部及中部以北的區域比率較高,這些地方也是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區域,戒除檳榔才是遠離口腔癌的最佳方法。 長期大量吃喝太熱的食物,又或者配戴不合適的假牙導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等,都可以令口腔內的組織出現病變。 由2018年開始,香港癌症資料中心報告「腦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的數據,以取代「腦及中樞神經系統」。 其中惡性腫瘤的ICD-10編碼為 C70-C72 及 C75.1-C75.3,大致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分級的II-IV級。 過去「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數據只供參考,並不適合與現在的數據作比較。

口腔癌香港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的數據,口腔及咽喉癌的發病人數為1774人,涉及部位包括口腔,扁桃體、口咽,下咽和喉,當中死亡人數為595人,而發病率以男士較高。 我們的口腔包括嘴唇、齒齦、舌頭、舌下、上硬顎、下軟顎、吊鐘、扁桃腺,口腔內壁,還有咽喉,下咽、唾液腺、腮腺。 這些器官對我們身體的健康影響甚大,癌細胞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部位形成口腔癌。 最初步的檢查是口腔黏膜檢查,即是醫生憑臨床觀察口腔與顎部頸部有否上文所提及的異常例如潰瘍、白、紅白或紅斑、腫脹等,亦會觸摸口腔與顎部頸部有否腫塊。 若發現有任何懷疑或異常,醫生會進行下一步的檢驗,就是「鼻腔內視鏡甚至活組織切片化驗」。

口腔癌香港: 口腔癌預防

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併使用來治療口腔癌。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口腔癌香港 Virus)也是口腔癌風險因素之一。 此病毒有超過百多種類型,至少有14種可引起癌症,是常見的生殖道病毒感染。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一般透過性行為傳播,但不一定指插入式性交,生殖器皮膚接觸被普遍認為是其中一種傳播模式。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有見及此,信諾誠意為您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計劃,減輕您的醫療支出負擔,讓您專心接受治療,早日回復健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