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中學生壓力調查11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中學生壓力調查

第三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將開考,為了解考生的情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4年1月期間,透過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了29間中學共3,632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考生在面對公開試時所面對的困難及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考生的平均壓力指數仍屬偏高,當中在語文科的壓力持續上升,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將開考,為了解考生的情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透過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了逾1,30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在面對公開試時的困難及壓力。 為跟進疫情對考生的影響,學友社在2020年2月底至3月初,再以問卷形式訪問了約750位學生。 中學生壓力調查 調查發現,考生壓力在1月時平均分為7.48分(10分為最高),在3月初時壓力平均分升至有調查以來最高的8.10分,顯示學生因受疫情影響而承受巨大壓力。

  • 開學後,愈三成四(34.7%)受訪學生每天平均睡6小時或以下[表四];四成三(43.1%)每天運動時間平均在20分鐘以下[表五];三成六(36.6%)每天平均的屏幕時間更在6小時或以上[表六]。
  • 為更進一步支援青少年情緒健康,青協不同單位將舉辦一系列實體及線上工作坊,對象包括大中小學生、其家長及教師。
  • 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受持續多月的社會事件影響,部份學生開學後,未能於短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心情及學習進度,可能會因而出現憤怒、恐懼、無力及沮喪等個人負面情緒。
  • 貸款較困難的觀感並不一定反映中小企在借貸上遇到實質困難,而是可以受多項因素(如媒體/新聞報道﹑生意經營狀況及親友的意見等)所影響。
  • 有見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本地自資學士及副學位課程,為了解本屆文憑試考生對課程的升學意向,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8年1月期間,透過問卷成功訪問逾一千五百名應屆文憑試考生。
  • 第二十九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於2020年11月24日至12月17日進行,共110 所中學參與,投票學生人數達33,676名。
  • 為了解香港基礎教育成果,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學友社連續四年合辦「香港傑出中學生價值發展核心素養調查」,共收集1,085份問卷。

學生對於自我監控學習能力的評分,調查顯示,受訪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能力只有三點三分,僅為中等水平;調查亦發現,一成八受訪學生須借用數碼設備進行網上學習,反映教育界需要關注弱勢群體學生所面對的挑戰。 調查指出,五成六(56.3%)受訪學生認為增加長期留家的壓力,近六成四(63.7%)認為影響個人學習進度[表6]。 然而,相比第五波疫情前,有兩成學生(20.5%)表示家庭關係轉好[表8]。

中學生壓力調查: 青協公布「中學生情緒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就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本中心於11月下旬向全港中小學體育教師發出問卷,共收到106份有效問卷。 「女青賽馬會家庭喜『越』之旅計劃」過去三年為超過220個面對小六升中的基層家庭服務,在疫情下支援他們順利過渡升中階段,包括舉辦學生成長及家庭活動,製作親子桌上遊戲等。 中學生壓力調查 63%學生表示升中壓力大,根據抑鬱徵狀自我測量表(PHQ-9),55%學生反映出有輕度至重度抑鬱徵狀,另有51%學生在焦慮徵狀自我測量表(GAD-7)中,反映出有輕度至重度的焦慮徵狀,比率遠比家長的28%及33%為高。 個案三:   中二女學生表示長時間留在家中感到很鬱悶,家人因擔心疫情而禁止她外出,因此覺得復課能給她喘息的機會,亦能與朋友會面,對復課感到期待,但也擔心疫症尚未完全受控,害怕受感染。

中學生壓力調查

為此,香港政策研究所及學友社於2015年11月期間,合辦「香港傑出中學生價值發展核心素養調查」,以問卷形式向「學友社傑出中學生領袖選舉」224位參選同學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及核心素養。 為此,學友社於2017年1月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逾一千七百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前往內地及臺灣升學的意向及認知。 調查發現,學生對內地升學的認知度上升,而對臺灣升學的認知度則下降。 有見於內地及臺灣近年成為香港文憑試畢業生的升學熱點,學友社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超過千三百名應屆文憑試考生。 調查發現,表示「考慮內地升學」比例較去年下降5個百分點至15%,而「考慮臺灣升學」的比例則上升8個百分點至30%,學生對兩地的差距達一倍。 青協建議學生若感到焦慮,要了解自己焦慮的源頭,循序漸進處理問題,同時建議學校調整課程進度,適當減少考試和測驗的次數或範圍;又建議家長,多了解子女並調節對他們的期望,在疫情下也要注意自身的壓力,有需要時要向外界求助。

中學生壓力調查: 健康 熱門新聞

201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即將開考,為了解考生的情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5年1月份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逾二千九百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考生面對文憑試的困難及壓力。 中學生壓力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考生的各項壓力指數均較以往下降,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中學生壓力調查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全港學校9月23日起分階段復課。

此外,徐小曼建議家長盡早及按時讓子女接種疫苗,令子女在疫苗的保護屏障下,恢復正常的校園學習和社交生活。 學生亦應善用假期,在家抗疫期間保持作息有序,利用網上學習資源充足自己,並保持適當運動量,有助提升抗逆力。 中學生壓力調查 隨著疫情逐漸緩和,若學校於4月底復課,支持半日復課(37.4%)及全日面授課(34.4%)的學生相若[表10]。

中學生壓力調查: 調查:香港學生視學業為主要壓力 情緒較易受困擾

個案一︰   中學生壓力調查  應屆文憑試(DSE)考生感到很大壓力,加上因應疫情嚴重而縮短考期,擔心不夠時間溫習;更擔心一旦自己染疫,未能如期應考,種種變數令考生出現嚴重焦慮情緒。 為了解中學生對香港特區政府及立法會議員的看法,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於二零零九年四月邀請全港中學生參與此民意調查,調查對象為中一至中七的學生。 最後一屆中五學生將於二○一○年畢業,各界聚焦於此,支援最後一屆中五學生尤其重要。 學生輔導中心於2010年1月至2月期間向全港中五同學發出問卷,收回有效問卷共5,395份,調查給果反映最後一屆會考給予同學壓力,並提供建議給同學。 為了解香港基礎教育成果,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合辦「香港傑出中學生價值發展核心素養調查(2016/17學年)」。

中學生壓力調查

他指出,今屆考生自中四級起受疫情影響授課進度,教師支援及朋輩社交減少,加上年初疫情惡化至文憑試開考充滿變數,對學生而言是雪上加霜,急需各界關注及支援。 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致力推動有關青少年成長及發展培訓課程,服務青年學生。 本年適逢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為了解中學生對上海世界博覽會(下稱「上海世博」)的認識及意見,學友社於二零一零年三月邀請各區中學生參與此民意調查,調查對象為中一至中七的學生。 中學生壓力調查2023 青年人是香港未來社會的棟樑,當中的表現較突出的模範學生更被社會寄予厚望。

中學生壓力調查: 調查:中學生網上學習壓力大感焦慮

第二十三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於2014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進行。 學友社先從參與新聞初選的25所學校提交的建議新聞事件中,整理出本年度1月至10月的30則候選新聞,然後再由參與總選的學生從30則候選新聞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新聞。 第二十四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於2015年11月16日至12月11日進行,共收回118所中學的選票,有效投票學生人數達69,557名。 學友社先從參與新聞初選的30所學校所提交的建議新聞事件中,篩選出本年度的30則候選新聞,再由參與新聞總選的學生從30則候選新聞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新聞。 第二十六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於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20日進行,共收回137所中學的選票,有效投票學生人數達74,472名。 第二十八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於2019年11月18日至12月16日進行,共收回139 所中學的參與,投票學生人數達60,495名。

因應2014/15年度施政報告提及增撥津貼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學生輔導機構學友社於2014年5月至6月期間,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逾一百六十間中學的升學就業輔導組主任或負責推行生涯規劃的教師,了解他們對相關政策的看法。 調查顯示,教師認為獲得津貼對中學在推動生涯規劃發展上有正面影響,以10分為最高,平均分為7.15分,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為此,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5年1月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逾二千九百名應屆中六生,了解中六生往內地及臺灣升學的意向及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百分之五十受訪學生尚未完全掌握兩地升學資訊,亦有不少學生關注畢業後的認受性,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中學生壓力調查: 調查:逾四成中學生壓力偏高

第二屆新高中學生即將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各界對中學文憑試的支援亦漸趨關注,因此,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3年1月至2月期間向全港中六同學發出問卷,成功訪問了共6,027份,了解考生面對公開試所承受的困難及壓力。 從調查結果反映文憑試考生壓力評分大於去年,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2018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已開考,為了解考生的情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於2018年1月期間,透過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逾1,50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在面對公開試時的困難及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壓力指數為2012年開始調查以來最低,學友社就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中學生壓力調查

若認為學生的想法或做法並不可取,應該讓他們明白長輩的擔心所在,並盡量商議可行做法,而並非以「唯一做法」來否定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學校亦應加強輔導支援,鼓勵學生參與球類比賽、身心靜觀活動,以紓緩繃緊的情緒。 為此,學友社於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成功訪問近二千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前往內地及臺灣升學的意向及認知。 調查發現,表示「考慮內地升學」比例較去年上升1個百分點至20%,而「考慮臺灣升學」的比例則下降至22%,學生對兩地的升學意欲進一步收窄。 受疫情影響,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自中四級起便受停課影響,至年初疫情轉趨嚴峻令考試安排加添變數,考生更倍受影響。 學友社於2022年1月及3月底分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共二千七百名應屆考生,結果顯示考生壓力在1月份時平均分為7.16分(10分為極大壓力),在3月份則升至7.87分。

中學生壓力調查: 新聞稿

結果顯示,逾四成八(48.6%)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部分學生每天的屏幕時間過長,加上睡眠及運動時間不足,帶來潛在的身心健康風險。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至10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來自14間不同中學的2,685名中一至中六學生。 同時,問卷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狀況。

中學生壓力調查

個案一︰    中五學生在開學後,課程非常緊密,加上去年未能專注網課,現時難以跟上課程進度而感焦慮,常常出現心跳加速、頭痛及失眠。 在缺乏充足的休息下,其學習狀態進一步被影響,造成惡性循環。 她亦因此而失去自信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各方面都做得不妥,加上家人的期望,更令她不知如何是好。 徐小曼指出,社會上有不少適合青少年的情緒健康資源,她鼓勵有需要的學生需勇敢及主動尋求協助。 而作為家長、老師及成年人,亦應學習提高對青少年情緒健康的洞察力和敏感度,能換位思考,嘗試代入他們的角度,多聆聽和理解他們的心底話,成為青年的生命守護者。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