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50年代香港服裝15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50年代香港服裝

例如天文科技的突破,帶來space age的概念,以太空為主題的設計湧現。 第二,反觀現實,面對石油危機、美元貶值、經濟倒退等絕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 這樣的矛盾,讓人反思個人和生命本質,從而追求心中的烏托邦和自由。 有了以人為本的的觀念,他們抱著開放和自主的態度,追求藝術、音樂等,所以奢糜派對、音樂節得以盛行,跟現代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50年代香港服裝 50年代香港服裝2023 當還沒有Coachella的時候,美國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在1969年已經在舉辦了。 服裝是文化的寫照,不同年代的服裝,代表社會的經濟、生活模式,以及消費者喜好的改變。

50年代香港服裝

有人說,香港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有數不盡的高樓大廈和中西方文化碰撞之美;也有人說,它是一座浮躁又孤獨的水泥森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正是這種差異性,造就了香港的魅力,依然有許多人踏上這裏,戀上這裏。 正像香港一代鬼才黃霑所寫的那樣:為你鍾情,傾我至誠。 與此同時,普通話電影亦由粵語電影所取代,特別以李小龍的功夫片和許冠文的喜劇片最為賣座。 自1967年起,更有院商推出午夜場,以「神秘電影」招徠觀眾。 二次大戰後,大批內地的移民湧入香港,在山坡或市郊搭建寮屋居住,衛生環境惡劣。

50年代香港服裝: 經濟

香港長衫留住了顧客、師傅、香港的美好年華,其製作技藝誠然值得承傳保育。 從普及的常服和端莊的上班服到隆重的晚服和上流社會的時尚,長衫的身價一再上升。 從訂製長衫工價的變化及其佔當時市民收入的比例可見長衫的年華並沒有隨時代老去,而是從精品化方向延續和蛻變。 服裝是社會經濟和民生的寫照,自然受到經濟起跌左右。 六十年代中期以後,西式成衣製造業發展蓬勃,成衣的款式和質料五花八門。 加上七十年代社會步伐加快,做事講求效率,挑布選料再找裁縫度身訂製長衫確實奢侈費時,令普羅大眾卻步。

因此,不再普及化的長衫漸漸成為中上階層的身份象徵。 儘管長衫的黃金時期一去不復返,缺乏普羅大眾的支持,但長衫獨有的魅力仍受小眾擁護。 七十、八十年代,長衫依然是成熟女性出席隆重和喜慶場合的首選。 香港長衫不但沒有失色,反而更見矜貴,身價不跌反升。 展覽期間,文化博物館同時舉辦多項活動,包括10月27日的「時裝文化」講座,由香港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主講,與觀眾解讀文化及時裝書籍,分享時裝與文化的關係。

50年代香港服裝: 香港潮流历史图鉴

來自世界各地的貴族、文學家、音樂家、戲劇和電影明星、各色名流都對迪奧推崇備至,他的一生,與全球文化藝術的發展緊緊相連。 各種音樂,娛樂,好萊塢文化伴隨著新科技的發展進入大眾生活,洗衣機、電視、汽車和各種度假、派對的生活方式,也使穿著優雅奢華(或者仿效高級時裝)的時裝成為可能。 六、七十年代收看免費的電視和電台節目成為了市民的主要娛樂。 1957年原子粒收音機面世,同年商業電台啟播,帶動了香港的廣播業發展,不少人為了收聽電台的廣播劇或流行音樂,流連於涼茶鋪中,聽眾大多來自工廠區的勞動階層。 在六十年代以前,香港市民的消閒娛樂方式深受內地影響,在移居本地的上海資本家帶動下,普通話電影及時代曲曾經風行一時。

50年代香港服裝

有很多不同原住民形成的台灣,加上後來遷入的人口,民族或傳統服是什麼也有多樣性,外國人不會有一個統一、明顯的印象。 50年代香港服裝 50年代香港服裝2023 1951年,港督葛量洪委任賈士域(Keswick)就香港高等教育作出研究報告,當時的結論是不主張在香港大學以外另設一所新的大學。 至1959年,港督柏立基邀請富爾敦(J. S. Fulton)來港考察,並建議香港大學開設中文部,但被港大拒絕。

50年代香港服裝: 特寫:長衫——遊走在「時尚之都」香港的百年傳統服裝

當然,她完全低估了自己的魅力,哪有這麽容易塑造得到她那種顏值跟氣質呢? 不過從她的照片裏,我們確實能無數次找到堪稱「混搭」典範的造型。 另外有趣的是, 柯德莉夏萍從未整形,安然接受並帶著自己臉上皺紋自然老去。 綜合以上種種,由活得自在自我的柯德莉夏萍代表混搭第一女子實在當之無愧。 香港郵政將於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以「旗袍」為題,發行一套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

  • 服裝是文化的寫照,不同年代的服裝,代表社會的經濟、生活模式,以及消費者喜好的改變。
  • 由 Bianca Jagger詮釋混搭最為適合,她整個人生都大膽嘗試混搭。
  • 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般,當某種流行逐漸主流化成似乎人人都需遵守的「規則」時,總會人跳出來打破這樣的局面,引起下一個流行。
  • 香港長衫留住了顧客、師傅、香港的美好年華,其製作技藝誠然值得承傳保育。
  • 20世紀末,在國際時裝界的「中國風」熱潮下,香港長衫翩然回歸。

她一頭金色的捲髮,玲瓏有致的身材,迷倒眾生,並成為男人的dream girl類型。 夢露一直保持着別人眼中性感誘惑的女神形象,而她在穿著上就沒有太多的混搭痕跡。 2010年香港時尚界,造型師隱居幕後,明星歌手靠引領絕對時尚的局勢有所轉變,一批真正專著於時尚造型領域的人才更多的受到人們的注意,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時尚偶像。 如香港知名時尚買手徐濠縈、時裝文人黃偉文、黎堅惠等一批時尚專才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50年代香港服裝: 旗袍風韻 張愛玲是「旗袍控」

最近,以藤編織的家具及桌椅在社交平台大行其道,網紅 KOL 們幾乎每人家裡都至少擁有一件藤編家具作為拍照道具,以拍出復古簡約的風格。 林青霞看到應該會笑而不語吧,姊她早在 30 多年前就已經和藤編道具一起上過鏡了。 去香港過了個周末的M編,至今還無法回到上班的現實,因為香港實在太太太漂亮! 穿白襯衫牛仔夾克配白球鞋,燙大波浪戴墨鏡,頭髮下面兩隻明晃晃的大耳環,這肯定就是時尚了吧。 用獨特的視角,為你帶來最具營養的潮流專題內容2007年,穿一整套運動服裝的人。

50年代香港服裝

若論服裝潮流,迷你裙、「喇叭褲」、「鬆糕鞋」可謂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標誌。 50年代香港服裝2023 當時香港製衣業發達,加上西方文化和電影明星的影響,西式服裝廣泛流行,年輕女士愛穿迷你裙、「熱褲」;男士則流行穿着腰部狹窄貼身、褲管? 由於大型日資百貨公司相繼落成,日本時裝亦備受追捧。 這種百花齊放的時裝潮流,開啟了八十年代的裝扮時尚。

50年代香港服裝: 想要買Carven男裝的人需要抓緊時間了 因為不久後就變成絕版了

極具傳統韻味又能完美展示身體曲線的旗袍,成為時尚的寵兒。 無論是在光影世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上海的風情少不了上海女人,上海女人的風韻少不了旗袍。 在近一個世紀前的上海,身穿改良旗袍的年輕女子被視作個性自由、女性解放的象徵。 假如,你xiu~的一下,穿越到了民國,你能穿啥? 旗袍女性,首當其衝要介紹旗袍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裁縫在替顧客做衫前,先會在訂單上記錄衣服的名目、款式、尺寸和件數。

女裝則以荷里活赫本為例,上身貼身,下身發散的連衣裙也讓眾多女性夢寐以求,能展示優美曲線的旗袍則是主流正統。 高雄基層診所醫師發現,近期不少患者因喉嚨痛、流鼻水、咳嗽,但沒有發燒,以為感冒上門求診,到診所快篩赫然發現確診新冠肺炎;... 少子化年代,毛孩成了家庭新寵,醫療照護問題也替寵物相關產業開出市場新藍海,高雄市有動物醫院率先開設動物醫學長照中心,高市... 汙水下水道建設是城鄉發展現代化不可或缺公共建設之一,屏東縣府改善住家環境衛生,提升生活環境品質,恢復河川水質,推動汙水下... 50年代香港服裝2023 馮宗宏說,會老化、退化的不僅人類,毛小孩歷經歲月或遭致意外,造成無法自行活動或穩定進食,也需專業人員輔助醫療。 動物醫院結合長照,可依據寵物狀況提供慢性疾病、癱瘓、失智、癲癇、腫瘤、心臟病及關節退化等方面照護。

50年代香港服裝: 這個一百年前的運動品牌,其實早就把你現在追的潮流玩遍了

運用西式裁剪方法造出立體結構是戰前與戰後長衫的最大分別,也是五十年代香港長衫發展的里程碑。 傳統平面剪裁的特色是沒有肩縫、前後衣片相連、原身出袖。 西式立體裁剪的服裝則是以人的體型來決定衣服的結構,是模擬人體穿着衣服狀態的「分割式」裁剪。 關鍵是前後衣片分開、斜肩、裝袖、前幅兩脇和前後幅腰圍處「收省」。 五十年代開始,香港長衫全面採用這種裁剪方法,配合「歸撥」技術,使長衫更加貼身,更能展現體態美。 這時香港長衫的外觀跟以前差別很大,典雅中帶硬朗,傳統中注入時代感。

50年代香港服裝

我們所說的混搭,其實是女性透過打扮,來實現自由和夢想,追逐一種充分表達自己的生活方式 50年代香港服裝2023 。 至於80年代這個繁華時代,到今天手機不離手的時代,混搭和時尚又有如何的改變? 請看《穿越半世紀時空的混搭課:80年代至今篇》。 香港這個城市連同她延伸出來的文化意義已經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我們依然會喜歡回顧80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90年代的TVB港劇和周星馳帶給我們的經典,以及那些火爆兩岸三地的粵語歌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