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美荷樓歷史10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美荷樓歷史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今次展覽主要帶出美荷樓居民的昔日生活,展板有詳盡解說,還有很多叫人會心微笑的細節。 如「大牌檔」名稱的由來、術語及當年價格等,還有一些舊照片、口述歷史及人情故事,值得細閱。

  • 以唐樓支柱來分成10大主題展區,涵蓋日常生活、飲食、文化、娛樂等領域,並展示出港人在艱辛的草根生活中,如何發揮堅毅不屈的「獅子山」精神。
  • 除了美荷樓舊居民或附近街坊外,相信大眾香港市民都能有所共鳴。
  • 2010年,美荷樓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更被保留至今,活化成青年旅舍。
  • 後來,當局透過公開比賽招募美荷樓重建概念計劃,最終實現歷史建築活化,改裝成設有 129 間房的青年旅舍,於 2013 年正式開幕,吸引不少外國遊客前來投宿。
  • 而您現在所看到的整體分數,是我們將所有收到的評語分數加總﹐再除以我們所收到的評語總數量而計算出。
  • 對一眾文青而言,除美荷樓外,深水埗區內還有另一極富歷史文化氣息的必遊景點——饒宗頤文化館。

若有需要,您可以將評語排序和/或篩選(按年份、評語分數等)。 在維持傳統歷史特色上,設計師的想法比較清晰,例如地面用上傳統的綠色加白色磚地,加上藤椅及小茶几,與上方的一些舊照片,都是讓人看到窩心的做法。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美荷樓歷史2023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美荷樓歷史: 香港十八區景點

左右兩翼為居住單位,以走廊圍繞;連接兩翼大樓的中央走廊上設有公用的水龍頭、洗滌空間、廁所和浴室。 美荷樓現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活化成一所城市旅舍,工程預計於2013年尾完成。 負責營運美荷樓的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把樓宇最低兩層改造成「美荷樓生活館」。

公共屋邨養活一代代香港人,走進美荷樓(Mei Ho House)便能認識這第一代公屋的歷史,在經活化的僅存 H 形大廈走走,或者在改裝後的旅舍嘗試住宿體驗。 若居民想用水電,則要到位於兩翼中央部份的廁所及淋浴間,或者是公共水龍頭。 當時,每戶的月租是10元,另外需額外加一元的水費。 美荷樓歷史2023 美荷樓原來並沒有名字,只是因其外型酷像英文字母「H」字而被稱為H座。

美荷樓歷史: 公共屋邨演變

房間設施很好用而且在其他酒店不多見,例如獨立淋浴區,熱水壺容量大又不盪手,垃圾桶容量大,衣櫃層架位置較多。 由美荷樓的歷史及設計開始講起,細微至走廊廚房、公廁及公共浴室都忠實還原眼前,又將港式經典的客廳格局,如古董電視、雪櫃、碌架床甚至麻雀枱等統統呈現,曾住過公共屋邨的必有深刻印象。 展館加入了更多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如聲音效果、體感遊戲、AR擴增實境等,如親臨其境一般,一切市井喧鬧、街坊人情、喜怒哀樂,彷彿活現眼前。 房間裡的雙人床很大,但枕頭卻有點小,與裝飾用的攬枕比較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枕頭小得有點奇怪。

若發現該情況便會刪除評語,若有需要,也會針對該負責的人採取行動。 至於後面的高樓也是公屋,只是它們在九十年代興建,所以在外型上較修長,而且向高空發展,住屋的尺寸有變大,而且因向高空發展的關係,其能容納的社區空間也較大。 也許是青年協會管理的關係,房間雖大但設施很簡單,與房間規模有很大對比。

美荷樓歷史: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以唐樓支柱來分成10大主題展區,涵蓋日常生活、飲食、文化、娛樂等領域,並展示出港人在艱辛的草根生活中,如何發揮堅毅不屈的「獅子山」精神。 除了美荷樓舊居民或附近街坊外,相信大眾香港市民都能有所共鳴。 展館面積約有5,000呎,藏品未必最豐富,但保留的感情及意義才是無價。

美荷樓歷史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位於石硤尾邨的美荷樓於1954年興建,為香港首批公共房屋,以安置1953年平安夜石硤尾寮屋區大火災民,標誌著香港政府興建徙置大樓和推行公共房屋計劃的開始。 在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美荷樓搖身一變成為一間青年旅館,裡面更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很多有關當時石硤尾徙置區的歷史。 可是,它已不再是我們日常會「使用」的建築,反而變成一個旅遊景點。

美荷樓歷史: 住宿特色

國共內戰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港,石硤尾木屋區便是移民其中一個聚居地。 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 港英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徙置大廈。 系統預設評語排序依據為:發出評語日期、相關程度高,並可能包含但不只限於:您使用的語言、包含文字內容的評語、非匿名評語。

美荷樓歷史

於 Booking.com 網站上發表意見的是住客及住宿單位,而非代表 Booking.com。 Booking.com 不為任何評論或回覆之言論負責。 Booking.com 只是言論傳播者(沒有審核之義務)並非發布者。 最實用的評語是詳細的敘述並能幫助他人作出決定的內容。

美荷樓歷史: 活化成青年旅舍

用心撰寫獨立的旅客回覆評語的寶貴之處在於其原創性,您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書寫。 Booking.com 的住宿合作夥伴不能代表旅客發表評論,或提供獎勵換取好評。 以不當手法惡意降低競爭同業評分之行為將不被接受。 我們有真人與自動化的系統來專門偵測是否有假評語在本平台發送。

美荷樓歷史

美荷樓是香港碩果僅存的第一型「H型」徒置大廈,充滿歷史文化價值。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現推出婚嫁出門住宿計劃,讓這座二級歷史建築見證各新人的甜蜜時刻,為你們的大日子添上一份獨一無二的傳統氣息。 美荷樓歷史2023 一樓的展廳則保留舊有的展覽,聚焦於美荷樓的居住環境,以街坊的口述歷史還原初期的單位,展示昔日擠迫環境,如一屋兩戶、五人單位中的「閣仔」等。 新加入的展區有天台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並簡介不同年代香港具代表性的公共房屋設計。 馬會副主席李家祥博士則表示,馬會一直致力為香港注入藝術文化活力,豐富生活,亦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及歷史古蹟保育和活化工作。

美荷樓歷史: 成為會員

港府為安置近六萬名災民,興建美荷樓在內的首批八座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標誌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 美荷樓是香港現時僅存的「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亦是香港同類型房屋的首個設計,長型及橫向迴廊屬現代建築風格。 美荷樓歷史 當年政府為要在最短時間內安置大量石硤尾大火災民,決定興建包括美荷樓的石硤尾徙置大廈,因此大廈只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設施,簡潔平實的建築風格,反映了興建的時期和目的。

以舊式通花拉閘為起點,一幅「上河圖」壁畫作簡單導覽地圖,介紹生活館展覽將提及到的各式舊生活百態。 另一邊則有不少令人熟悉及懷念的舊物,如不同顏色的白鐵信箱、「通渠免棚」等標語及樓梯走廊常見的雕花磚牆等,讓人回味。 有趣的是,房間對著的石硤尾村也是公屋,算是八十年代興建的公屋,也有一定的歷史,但房間大小則與美荷樓差不多,仍然是時代產物,有待政府遷拆重建。

美荷樓歷史: 入住YHA美荷樓青年旅舍需要花多少錢?

美荷樓屬於石硤尾邨的一部分,昔日是為安置逾50,000名因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而流離失所的難民而興建。 美荷樓歷史 為了改善居民生活,邨內其他地方已進行重建,而這座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美荷樓則於2005年關閉,直至2013年才改建成為青年旅舍,並設立了1間生活館。 美荷樓歷史 當前,美荷樓主題展覽「歲月留情」更加入口述歷史及各類型展品,以描繪50至60年代基層市民的生活世態,復刻香港精神的原點。

美荷樓歷史

來到糧油雜貨舖,最亮眼除了是舊招牌「海盛」,還可聽到打算盤聲效,很有臨場感。 美荷樓歷史 店內有不少本地百年老店的品牌,現在流行的裸買,也是源自昔日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而要逐少逐少購買的習俗。 深水埗的美荷樓與一般的酒店不同,它本身是一橦有歷史意義的公共房屋,後續在保留歷史建築的前題下改裝成今天的酒店。 香港教育城於2000年成立,早年為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項目,其後於2002年註冊成為政府全資擁有公司。 教城致力成為具領導地位的學與教服務平台,鼓勵教師、學生及家長追求終身學習。 旗下的「家長童學」網站為家長提供可靠的資源及高質素的服務,協助子女成長學習,並達至均衡及全人發展。

美荷樓歷史: 改建為青年旅舍

建築樓高6層,由一中央部份將相同的兩翼住宅單位連接而構成H型。 兩個單位互相背靠,由單位外的開放式公共走廊連通。 美荷樓喺2005年封閉,不過佢被列為歷史建築冇拆到。 擺咗幾年之後,2009年開始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同埋旗下嘅美荷樓生活館,2013年啟用[2]。 美荷樓(Mei Ho House)係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之一,喺石硤尾,亦係現存歷史最耐嘅徙置大廈,而家係香港二級歷史建築[1]。 而您現在所看到的整體分數,是我們將所有收到的評語分數加總﹐再除以我們所收到的評語總數量而計算出。

例如上圖可以看到小型的電視,旁邊則是鏡子與電話,整體超簡單。 對一眾文青而言,除美荷樓外,深水埗區內還有另一極富歷史文化氣息的必遊景點——饒宗頤文化館。 該處被冠上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大有文化承傳之意,當閣下步入饒宗頤文化館後,自可感受到其濃烈的文化氣息。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美荷樓歷史: 開放時間

美荷樓是香港現今唯一碩果僅存的「H型」徒置大廈,建築源於1953年聖誕夜,石硤尾的一場無情大火,令五萬多名災民頓失家園。 當時港英政府為了在短時間內安置好大量災民,便興建了8座樓高6層,設計簡潔平實的徙置大廈(美荷樓為其中一座),以便宜的月租(10元)為將近二萬名低下階層市民提供長期的安居之所。 是次項目亦是港英政府第一次正式關注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並促使了及後的公共房屋政策。 美荷樓於2010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更獲發展局原址保留並列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斥資2億將其活化為美荷樓青年旅舍,以及樓高兩層的美荷樓生活館開放予大眾參觀。 美荷樓青年旅舍由AD+RG 建築設計及研究所設計,拆卸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10]。 香港房屋委員會原先建議保留石硤尾邨第15至18座4幢7層大廈,重新規劃和包裝,並且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教育及旅遊一身的主題建築組群,命名為「石硤尾邨生活體驗及旅遊活動中心」,不過計劃卻被腰斬。

美荷樓歷史

地下展廳則由十大主題展區組成,涵蓋上世紀的衣食住行,重現五十、六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及日常生活。 展區由街市及大牌檔講起,亦可走進昔日年輕人的聚腳勝地「打卡」,於涼茶舖流連及聽收音機「天空小說」,感受上世紀的娛樂文化。 入場者亦可感受「飛髮舖」的懷舊風情,以及舊時代遊樂場的自得其樂。 美荷樓曾於1970年代進行改裝,擴大單位面積,並加設獨立廁所及廚房設備,而向外面的公共走廊則改裝成為個別單位的露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