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何文田文福道25號2023詳解!(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新何文田邨附設有商場何文田廣場與街市,由信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兩者的物業管理。 廣場佔地9,000平方米,而上方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第3及4座。 位於佛光街與常富街交界的九龍內地段第11228號的住宅用地,有13大財團入標。

依山而建的何文田站,因應觀塘綫與屯馬綫深入地底的走線,車站高低落差達70米。 要從地底觀塘綫月台前往車站頂層忠義街A3出口,梯級多達562級,相當於25層樓底。 在山上忠孝街及佛光街車站出入口,分別設有三部及兩部升降機連接何文田站行人隧道,而站內亦設有多部扶手電梯及升降機,以方便居民往返行人隧道、車站大堂及月台各層。 2010年,香港房屋協會為明華大廈其中7幢樓宇及戶外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及翻新,並且建議以混合發展方式重新興建明華大廈,滲入長者屋的元素[2]。 重建計劃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工程期間相片

原址是戰後興建的何文田平房區——何文田新村和文華村,以及山邊的寮屋區。 而港鐵亦曾於2016年10月15日開放車站予公眾參觀[20],在活動開始前約有200名市民排隊輪候進入車站。 而最終車站於同月23日隨觀塘綫延綫通車而正式啟用, 車站因「田」字而採用綠色為主調[21],而承建商為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项目所在的加多利山住宅地段,数十年前建有一幢原名同为「St. George’s Mansions」的住宅大厦,因此发展商特意将项目命名为「St. George’s Mansions」,以象征传承历史。 楼盘由著名建筑师Robert A.M. Stern负责打造,其代表作包括:山顶豪宅「Mount Nicholson」、甲级商厦干诺道中50号等。 项目位处传统豪宅区,环境清幽舒适,同时坐拥九龙名校网优势,是众多家长置业的首选区域。 政府發展該區時於山谷內填土,形成大型平台(fill platform),山谷道亦相信因而得名,大量土方成為興建山谷道邨的最佳材料。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重建前的樓宇

何文田站及觀塘綫延綫通車日期幾經延,最終定於2016年10月23日啟用。 港鐵於該月15日舉行何文田站開放日,當日下午12時半至兩時率先招待持有門票的港鐵友禮會會員,其後開放予公眾參觀直至下午5時。 九龍城區的何文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06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9,865人。 主要街道包括佛光街(何文田段)、太子道西(何文田段)、亞皆老街(何文田段)、窩打老道(何文田段)、界限街(何文田段)、公主道(何文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皓畋,俊民苑,半山壹號,ONE HOMANTIN,冠德苑。

  • 除了信用卡之外,近年也開始流行扣賬卡(Debit card)。
  • 近几年开发商和市场都有把目光投向何文田,所以近10年来,何文田的新盘次新盘多达14个。
  • 學校會為 5-18 歲學童提供 K2 至 Grade 12 課程,計畫招收 1100 人,師生比例為 1 比 24。
  • 明華大廈舊A座於1965年落成,並於1976年拆卸重建,此前為一幢無獨立廁所及廚房的大廈,當時部份居民選擇遷往新興建的大坑勵德邨,其餘多數選擇邨內調遷安置。
  • 由於作為觀塘綫新總站的黃埔站只設一個月台,而何文田站與黃埔之間的大部份路段屬單綫設計,未能應付觀塘綫繁忙時段每兩分鐘一班的頻密班次,故此於有關時段會有約一半的班次於何文田折返而不往黃埔。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何文田站公共運輸設施,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何文田站設有一對側式月台供觀塘綫使用,並設有月台幕門,觀塘綫月台層分別設有往黃埔方向及往調景嶺方向的月台。 由於觀塘綫及屯馬綫的月台接近互相垂直,兩層月台之間設有一轉車夾層。 何文田站座落前山谷道邨第一期地段,受地理環境所限,車站分為南、北兩座大樓。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私人屋苑

何文田一带住宅备受市场瞩目,近年来有不少开发商相继开发了很多豪宅楼盘,如京士柏山、皓畋、天铸等;同时今年也有3个新盘,分别是瑧桦、傲玟和128 WATERLOO。 何文田区楼价涨幅相对落后,20年左右楼龄的楼盘性价比非常高,1.7万单价就可以入驻豪宅区,楼龄较新的知名豪宅屋苑价格也是多为2.4-2.9万,比其他豪宅区价格低。 何文田文福道25號2023 本期的精选楼盘有5个,另外附带6个豪宅楼盘及4个新盘次新盘供参考。 何文田位于九龙城区西部的谷地,在京士柏以东、红磡以北,是一个以住宅为主的社区,包括窝打老道山及何文田山道。

何文田站附近的佛光街、仁風街一帶有不少私人住宅,另外因為B1出口對外橫跨漆咸道北的行人天橋與蕪湖街僅約200米之遙,因此車站的服務對象也涵蓋紅磡居民、附近上班人士、鄰近學校學生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宿舍學生。 觀塘綫延綫項目首個行人接駁設施-連接愛民邨至何文田邨的行人天橋及升降機,已於2015年12月17日開放予公眾使用。 為方便視障人士來往何文田站和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位於愛民邨嘉民樓的服務中心,港鐵公司已按運輸署要求,在有需要地面行人路段上,鋪設了觸覺引路徑。 觀塘綫延綫通車後,運輸署及路政署與協進會曾於2016年11月進行實地視察,經考慮協進會建議後,運輸署和路政署已在何文田站A3出入口,及愛民邨嘉民樓旁升降機大樓出入口適當位置,加鋪觸覺引路徑和觸覺警示帶。 何文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4],分別位於仁風街、佛光街、漆咸道北及忠孝街,方便乘客往返何文田與紅磡各處。 為加強車站與社區之間連繫,港鐵進行了一系列主要公共基建工程,包括連接何文田站與何文田邨和愛民邨的行人接駁設施、橫跨漆咸道北的有蓋行人天橋、連接何文田站與佛光街及忠義街的行人天橋,以及位於忠孝街的公共運輸設施。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學校背景

由於作為觀塘綫新總站的黃埔站只設一個月台,而何文田站與黃埔之間的大部份路段屬單綫設計,未能應付觀塘綫繁忙時段每兩分鐘一班的頻密班次,故此於有關時段會有約一半的班次於何文田折返而不往黃埔。 英資辦學團體 Cognita,在全球七國有逾 60 所屬校,在港首所分校 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選址於何文田前新法書院校舍。 學校會為 5-18 歲學童提供 K2 至 Grade 12 課程,計畫招收 1100 人,師生比例為 1 比 24。 2006年,東亞唱片為何韻詩於香港體育館舉行佢首個個人演唱會,反應非常熱烈,唱片公司因此喺翌年為佢再加開兩場演唱會。 演唱會嘅成功亦將佢推到事業嘅第一個高峰,佢喺嗰年獲得商業電台頒發嘅全年最高播放率嘅獎「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 之後響新秀歌唱大賽海外區嘅選拔賽贏到獎;1996年,佢返香港參加第十五屆新秀歌唱大賽,兼贏埋冠軍,而頒獎人正正係佢嘅偶像梅艷芳。

南大樓將是屯馬綫及觀塘綫的轉綫處,連接設於山上忠孝街及佛光街的出入口;而北大樓則連接位於仁風街近佛光街的出入口。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與同日啟用的黃埔站不同,何文田站觀塘綫月台牆身並未印有書法字,當時已裝修完畢的屯馬綫月台亦未印有書法字。 直到2021年4月,港鐵在屯馬綫月台原有紙皮石牆身鋪設印有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焗漆板,是首批非屬於原地鐵系統而印有書法字的車站,以與其他屯馬綫新建車站看齊。 何文田文福道25號2023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香港斯坦福美國學校多方面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大廈資料:長康大廈

近年不少香港人都會使用內地的網上服務,或是在中國內地進行電子消貴,但由於中國法規的關係,這些服務不能隨便登記,而是需要一個具實名認證的內地電話號碼,對於香港人而言多了一重障礙。 要獲得一個內地電話號碼,過往只能親身北上出卡並進行實名認證,還好近期多了一些方法,除了早前提過的儲值卡外,近月多間本地電訊商都重新推出「一卡多號」服務,讓港人即使不過關都可以擁有個人內地電話號碼。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南豐新邨共有2,711個家庭,由6,877人組成,平均每個家庭有2.5人。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早在1967年已經採用水手裝校服[4],當年畢業之女學生全部都穿着水手裝校服。 當時這種香港校服被視為時髦象徵,除了在校內穿着,亦被當時的學生作為便服穿着。 全校教室空氣調節、資訊科技教室、語言教學室、室內、外運動場、室內暖水游泳池、多用途禮堂。 新法書院歷年孕育不少名人,校友包括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馬時亨、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等。 馬時亨曾憶述,當年讀新法書院因家貧無法繳交16元學費,因王校監給予寬限,才能繼續學業。 何文田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連接何文田站U2層,並設有巴士站、小巴站、的士站及上落客區等設施,可經B2出口前往。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命名空間

及後,高銀系主席潘蘇通於2018年4月向高銀金融購入何文田站一期項目的權益,成為首個由私人持有的港鐵上蓋項目。 2019年9月20日香港政府公佈地基工程導致連接車站的行人隧道出現沉降超標,需要停工[23]。 2020年8月21日地盤地基工程復工,沉降標凖由20毫米大幅放寬至71毫米[24]。 2013年3月14日,香港房屋協會向規劃署提交更新發展方案,選擇放棄保存屋邨部份座數,即將邨址全部樓宇拆卸重新興建;此外,建議於原址興建一座集體回憶用途的明華公園。

值得一提的是,車站觀塘綫月台並未猶如與其同一項目的黃埔站設有站名書法字,惟後期啟用的屯馬綫月台則設有印有站名書法字的牆身焗漆板。 隨着何文田站建造工程於2016年初陸續完成,位於佛光街的觀塘綫延綫臨時地盤辦公室在6月拆卸。 另外,受工程影響的康樂設施包括蕪湖街臨時遊樂場、佛光街遊樂場、部分仁風街休憩花園、部分京士柏上配水庫遊樂場、東何文田配水庫遊樂場及常樂街花園(第二期)等,已陸續完成還原工程。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大廈資料:無限極廣場

由於轉車時要轉換樓層兩次,故轉乘安排相對於觀塘綫其他以跨月台轉車設計的轉車站迂迴[5][6][7],不過站內的兩部升降機亦接駁車站L2層票務大堂及兩綫月台,因此乘客可以使用升降機直接往返兩綫月台及大堂。 九鐵投得沙中綫經營權後,政府正式確立山谷道邨舊址為何文田站的選址。 同一時間,港府要求九鐵研究向黃埔花園居民提供鐵路服務,作為沙中綫配套,九鐵提出興建黃埔自動輕便運輸系統。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隨著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十二號山及採石山分別興建了愛民邨及何文田邨,這兩座山丘也逐漸發展成住宅區,並成為廣義上何文田的一部分。 2021年重建後落成的第1及2座為Y字型平面規劃設計,30-31層高,並在6或7樓設置空中花園,全部樓層均設升降機服務,部分升降機更可到達天台,所有住宅單位均設有廚房及浴室。 重建計畫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新興建的何文田邨8座樓宇屬和諧式大廈,承建商為瑞安建業和聯力建築,於1998年起相繼落成。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荃灣區

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10月23日通車,何文田站亦隨之而啟用。 屯馬綫於2021年6月27日全綫通車後,更一躍成為屯馬綫與觀塘綫之交匯處。 何文田站大樓總面積達58,000平方米,樓高八層,是港鐵網絡各轉綫站之冠。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時至今日,興建何文田站需移走大量泥石,體積達700,000立方米,相當於鰂魚涌商廈港島東中心的體積。 何文田站是觀塘綫及屯馬綫的中途站,是觀塘綫及屯馬綫的其中一個轉車站。 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或乘搭屯門方向或烏溪沙方向的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其中《蛙境》及《在自然與城市之間》的主畫是「觀塘綫延伸」紀念車票的題材。 何文田站的車站大堂與漆咸道北路面處於同一水平,惟其採完全密封設計,亦無出口直接由大堂通往站外路面,故難以為人所察覺。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香港創傷及骨科矯形中心

最後以38.29億元批予會德豐地產,現為私人屋苑One Homantin。 地盤面積約為7,714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21,613平方米及36,022平方米。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市場對該地皮估值為38億元至42.7億元,呎價介乎9,800元至11,000元。 由政府出資委託港鐵興建的行人天橋在啟用初期並未設有盲人引路徑,故而引起部分視障人士不滿[39];後來相關行人天橋現已補設盲人引路徑。

地鐵公司就此於2002年12月提出反建議,提倡將觀塘綫由油麻地延伸至黃埔,中途於何文田站與九鐵之沙中綫交匯。 英皇道625號(英語:625 King's Road)是一座位於香港北角的商業樓宇,曾是太古地產的物業,該商廈於1998年落成,建築面積為11,821平方呎,樓高25層,每層面積約11,800方呎。 大廈正門入口設有私家車及的士上落客區,停車場則位於地庫,提供84個車位。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車站結構

服務包括一般創傷、脊柱外科、下肢畸形、膝及肩關節內窺鏡手術、運動創傷、改正畸形(如截骨術)、微創手術及截肢、傷口重建、切除腫塊等治療。 康衡骨科提供全面和適切的治療計劃,包括骨科診症(如骨折和脫臼)、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重建,亦提供物理治療處理不同的肌肉骨骼問題及各種痛症、運動創傷和手術後的復康療程,還有X光檢查、抽血服務及住院安排,為病人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或手術。 南區的薄扶林@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8,48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8,280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置富花園,碧瑤灣,薄扶林花園,美景臺,怡林閣。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50,78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中銀香港提供全面的理財服務,不少人在準備匯款到海外時也會先想到使用中銀,打算確保交易過程順利。

2016年11月15日招收發展意向,補地價約62.82億元。 12月21日截標時最少接獲6份標書,包括長實、會德豐、新世界、信置和新地。 12月22日,中資民營企業高銀金融(集團)牽頭之高鉎投資成功投得項目[22]。

8.0%的人口年齡介乎0至14歲,30.8%介乎15至44歲,31.5%介乎45至64歲,還有29.7%是65歲或以上。 有90.8%的人表示粵語是他們最常用的語言,2.9%使用漢語或其他漢語方言,也有6.3%使用英語或其他語言。 在15歲或以上的住戶當中,分別有25.3%的男性及21.6%的女性從未結婚。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何文田文福道25號2023 同樣在15歲或以上的人口當中,18.6%有小學或以下的教育程度,39.9%達中學或預科程度,41.5%則持大專或以上的學歷。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另外,舊A座原本為低薪公務員而建,不過由於採用共用廚房及浴室的設計,結果有大量住戶申請調遷。

何文田文福道25號: 港鐵

房協相信分判商為趕工偷步用未檢測的鋼筋,事後已暫停相關工程,並要求總承建商俊和建築將問題鋼筋全部拆走,事件導致20噸鋼筋被棄用。 2018年4月14日,房協向城規會遞交最新發展方案,擬建4座公共房屋(包括在建兩座)、1座長者屋及3座資助出售房屋,共3,919伙。 明華大廈前身是木屋區綠寶村,1950年代清拆改建為明華大廈,1958年策劃興建時曾經命名為筲箕灣新村(英語:Shaukiwan Estate)[1]。 1956年,創校人王澤森博士在加路連山道買地擴建校舍開設分校,文福道校舍地皮於1966年購入,其後太子道分校、大坑道分校、窩打老道山文福道分校分別於1963、1966、1969年落成。 房委會於1998年,接受山谷道邨第一期重建戶申請認購冠暉苑,申請費為港幣135元正。 若有剩餘單位就讓山谷道邨二期、何文田邨及紅磡邨重建戶選購,再有剩餘則撥入20期甲居屋中出售。

明華大廈舊A座於1965年落成,並於1976年拆卸重建,此前為一幢無獨立廁所及廚房的大廈,當時部份居民選擇遷往新興建的大坑勵德邨,其餘多數選擇邨內調遷安置。 除了重建後的新A座採用樓級型平面規劃設計及G座為全邨唯一採用十字型平面規劃設計的樓宇外,其餘10幢均採用長型平面規劃設計。 於2010年,在B至G座樓宇大幅度地改裝原有設施,加建升降機塔及加鋪地磚,加設門牌及指示牌,加裝升降機及大廈閘門。 該校舍已獲城規會批准重建為一幢附連運動訓練中心的豪宅,可建18伙每伙3300方呎住宅單位,另可建6萬方呎運動訓練設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