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買樓撻訂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買樓撻訂

至於近期其他較常見的撻訂,往往是簽署臨約後,買家未有在5天內簽署正約,立即損失5%的訂金。 一般來說,罕有買家在簽署臨約後,短短幾天之內忽然對後市轉趨悲觀而決定撻訂。 此類撻訂的出現,主要原因,反而是準買家對按揭批核的了解不多,滿以為價單上的一、二按批核條件寬鬆,簽約後才發現這些市場稱為「呼吸PLAN」的貸款安排,一樣要考慮借款人還款能力。 到發現獲批貸款機會渺茫、又沒有足夠資金完成交易,唯有撻訂離場。 過去經驗,此類粗心大意的買家,可能佔一手成交的1、2%。 【買樓撻訂】置業是人生大事,如果買一手樓、二手樓,不論簽了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後取消交易,買方需要承担後果不小,「無樓」之餘並會白白引致金錢上損失。

買樓撻訂

買家在簽訂兩份合約的同時,都須向發展商交付訂金,若撻訂則代表「白蝕」一筆訂金,更要支付雙方代理佣金,即2%樓價。 從以上5個例子,無論一、二手樓買賣,若果簽署合約後取消交易,買家所賠償的數額不算低,最高也要100多萬元,可見置業決定不能太倉卒。 特別是買一手樓,買家容易受到售樓處氣氛影響而未有深思熟慮,於是下了決定,之後盤算過後才放棄交易。 但他續稱,既然發展商已沒收買家樓價10%的訂金,相信樓價要跌超過一成,發展商才會追討差價。

買樓撻訂: 買樓撻訂|悔約訂金被沒收

如在冷靜期內撻訂,買家只賠訂金,不用擔心日後被發展商追討單位差價的後果。 不論一二手買賣,如果買家已經簽署「臨約買賣合約」(通常同時付細訂),但選擇放棄訂金,終止交易,賣家便會沒收訂金,買家這行為就稱之為「撻訂」;相反,如果是賣家取消交易,則需要賠償買家一筆相等於臨時訂金金額的款項。 答:若果買方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決定取消交易,賣方便會沒收細訂,兼且買方需要繳付雙方代理佣金共2%。 「撻細訂」指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放棄交易,一般會被發展商沒收樓價訂金。 買樓要簽兩份合約,分別為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撻訂就即是在簽約後反悔不買樓。

買樓撻訂

金融市場偶有起伏,有時也因為外圍因素或個別政策,令到市況突然起變化。 有些買家在簽署了臨約後遇到這種事情,睇淡後市或擔憂自身的負擔能力,選擇 買樓撻訂2023 買樓撻訂 「止蝕」撻訂離場。 如果買家在簽訂臨約後市況突然出現劇變,樓市吹淡風,個個都認為樓價會大跌,多數人自然不想入市變負資產、蝕錢。 諸如政府「加辣」、加息、疫情、股市變動、國際地緣政治等多個因素,都有機會引致經濟急劇轉差,連鎖效應下,樓市亦出現撻訂潮。

買樓撻訂: 買樓撻訂原因4︰轉買更平單位

雖然發展商近年力推上車盤吸客,新盤撻訂情況仍時有出現,準買家放棄上會,不一定與樓價太貴有關。 現時樓市向下,一旦先前買貴樓,但同類單位成交價大跌,銀行調低估價,分分鐘未必借足按揭,置業人士需要設法解決這個問題。 買樓撻訂 小貼士:對於買家來說,如果想避免業主取消交易,可以於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在雙方協議之下,提出「必買必賣」的附加條文,即雙方要求強制履行合約,不過此條文並非指定條款,所以買賣雙方都有權拒絕。

簽署臨時合約後14日內,買賣雙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買方需向賣方支付大訂,通常是樓價10%(細訂加大訂)。 是新盤臨近入伙,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申請按揭時,發現銀行普遍估價不足。 買家即使本身有足夠償還能力,但因未能取得足夠貸款完成交易,被迫撻訂,此種情況反映樓價下跌,可能影響較大範圍的準買家,才值得視為負面訊號。

買樓撻訂: 銀行估價兩月內不改

儘管如此,但以下例子仍假設樓價下跌一成半,讓大家了解在樓市下跌情況下,一手樓「撻訂」,買家需賠償的費用。 買樓撻訂2023 買賣二手物業則沒有冷靜期,這個情況之下,買家只要簽訂了臨時買賣合約並支付訂金,如沒有在指定時間內支付大訂就是撻訂。 最新出現的新盤撻訂個案,為由長實(1113.HK)及新地(0016.HK)合作發展的屯門小秀村「飛揚」。

買樓撻訂

消息傳來,有關買家本來就只想買一個單位,為提高揀樓機會,便認購兩伙以進入優先組,代價便是取消另一個單位交易時,損失成交價5%的訂金。 此類「撻訂」幾乎可視為回歸前樓市暢旺時,買家買籌的翻版。 此類個案暫時只屬零星出現,但如市場氣氛持續暢旺,此類另類買籌,反而應被視為市場可能過熱的訊號。 買樓撻訂 本文分析購買一手或二手物業後決定「撻訂」,買家需要承擔的費用,並假設買家是首次置業人士,購入一個600萬元物業。 現時買二手樓,「扑搥」後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買方需支付細訂,通常是樓價3%至5%。

買樓撻訂: 按揭計算機

如果買方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才決定取消交易,賣方會沒收10%大訂,並且會向買方追討稍後單位重售後的差價。 正因買方是首次置業人士,其物業樓價600萬元,故需繳交3%印花稅。 但買方取消交易,稍後可向稅務局申請退回其支付的印花稅數額。

買樓撻訂

有部份人士可能替親人做了物業按揭擔保人,如果之後購入住宅,就會被銀行視為購入第二層樓,供款佔入息比率計算上需收緊一成,不單首期增加,甚至不能通過壓力測試,需要放棄交易。 例如,發展商有權追收差價,例如物業原售價為600萬元,在撻訂後重售,只賣得540萬元,發展商有權在沒收60萬元訂金以後,再追收60萬元的售樓差價,即買家合共損失120萬元。 同時,若業主將單位重售後,作價較原本成交價低,業主也有權追收單位差價。 買樓撻訂 當然,業主有責任以市價重售單位,但二手樓買賣始終不及一手樓透明,所謂市價也只是一個範圍,這個被追收重售後差價的風險並不小。

買樓撻訂: 一手物業

但因為在這個事件中,發展商延期交房超過6個月,買家即使取消交易也有機會取回定金及適當賠償。 但大部分情況下,買家撻訂必然會損失定金,甚至還有其他需要承擔的風險。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有規定發展商需於簽署合約後的24小時內,把相關記錄登記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中的「成交紀錄冊」。

選用建築期付款,則要視乎建築期時間而定,如果是24個月,現時難以預測兩年後市場波動,以及當時銀行估價。 買樓撻訂 他續稱,特別這兩年,在加息周期下市場較為波動,故建議最好預留多些錢,數額約樓價一成便可。 在報紙上,經常會讀到哪個新盤又有買家撻訂,發展商殺訂也相當於一兩個單位售價的情況。

買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連上車盤都放棄不買!隨時蝕數十萬訂金|新盤撻訂4個原因+賠償須知

此時準買家就要另外自備足夠現金去完成交易,如果無法湊足錢,就只能選擇終止交易,蝕訂離場。 如果在冷靜期內反悔,則只須支付「細訂」,不用作其他賠償;但若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終止交易,除訂金外,買家還有可能要賠償發展商重售單位的差價。 買樓撻訂2023 不過早前樓市較旺,其實不少發展商都會將撻訂單位提價出售。 如果買方在簽署買賣合約後未有完成交易,發展商同樣會沒收其訂金,並可能追討物業重售後的差價。 不過,謝天良指出,雖然發展商可以向買家追討差價,但這亦要視乎樓價下跌的幅度而定。 他說,97年後兩年內樓價曾大跌六成,故發展商要追討差價。

買樓撻訂

另外,買樓時適逢樓市跌,銀行調低物業估價,隨時影響買家申請按揭計劃,買家如何自保? 買一手新盤通常有5天左右的「冷靜期」,即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的5個工作天里,如果決定放棄交易,便需無法取回5%的房價訂金。 發生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買家發現自己不具備供樓能力或銀行不批核按揭,只好忍痛割愛並放棄訂金。 買樓撻訂2023 在這個階段選擇撻訂,發展商可沒收訂金,但不能採取進一步行動。 最近較誇張的撻訂個案,是某新盤揀樓時會分開不同組別,認購多於一伙的準買家可優先揀樓。 結果部分在優先組別簽署臨約購買2伙單位的買家,最終只簽正式合約購買一個單位,損失另一單位的臨約訂金(樓價5%)。

買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撻訂賠償例子

至於一手樓,買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支付樓價5%的臨時訂金,需於5個工作日內跟賣方簽署買賣合約,再支付樓價10%訂金。 雖然一手樓仍然透過地產代理買賣,但買家無需向代理支付佣金,佣金由發展商負責。 另外,朱碧其指,一手樓的律師費會較二手樓稍低,因一手樓沒有舊契需要查閱,但二手樓則需要查閱舊契。 通常,撻訂的準買家在買樓前沒有做足功課,以為能夠借到高成數或足夠成數的按揭貸款,到簽完臨約才發現不獲銀行批出貸款(常見原因為過不到壓力測試、無能力供樓等)。

根據成交紀錄冊,項目第1座19樓F室於本月9日沽出,實用面積281平方呎,樓價431.1萬元。 單位顯示「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交易再未有進展」,意味著買家撻訂離場,料遭發展商殺訂樓價5%,即約21.5萬元。 每個月市場人士都會統計一手盤的銷量及撻訂數字,近年每月平均千餘宗的一手成交,同時總會錄得數十宗的撻訂個案,撻訂買家起碼會損失成交價5%的訂金。 問題是,不同情況的撻訂,反映的問題也不一樣,不宜直接視為對後市的負面訊號。

買樓撻訂: 銀行調低估價借足不易

但凡物業買賣,都需要簽署買賣合約,無論是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只要買方在簽署後決定悔約,需要被賣方沒收訂金,俗稱「撻訂」。 但如果簽了正式買賣合約才決定放棄交易,買家除了根據合約條款被沒收訂金,買家更可能要賠償發展商重售單位後的差價與損失。 在2013年一手條例實施後,買家簽訂一手臨時買賣合約後,有5個工作天的「冷靜期」,這5天內必須與發展商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如決定終止交易,臨時買賣合約即終止,發展商便會沒收買家已付的訂金,而買家不需再作出其他賠償。 近年熱門新盤銷售,分多個組別,A1組的客戶有優先權選購單位,但需要購入兩個或以上單位。 有些買家為了提升買得心頭好的機率,選擇於A1組入市,但在選購兩個單位後,只簽訂其中一份正式買賣合約,損失另外一個單位的訂金。

目前買一手樓,選用發展商提供的付款方法,不外是即供付款和建築期付款兩種方法。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若果選用即供付款,通常成交日期為120天,銀行批核按揭時間不算長,期間銀行估價不會有太大波動。 若買家在撻訂後,因種種原因未能繳付賠償金,可能便要通過借貸解決。 這種私人貸款可能會影響之後承造按揭的供款能力,若更加上一個不良信貸紀錄,例如曾經遲還卡數等,又會令銀行批出一個較差的利率,最終一次撻訂,可能導致幾年內也不能再買樓!

買樓撻訂: 【康城首都疑改主力牆】點解會發生? 按揭、轉手有何影響?

一手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會有5個工作天的「冷靜期」,5天後才簽正式買賣合約。 若買家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沒有在五個工作天內簽訂買賣合約,該臨時買賣合約將會終止,以及有關的臨時訂金即遭發展商沒收。 小貼士:若買家在撻訂後,因種種原因無法支付賠償金,可能便要通過借貸解決,而這種私人貸款可能會影響之後承造按揭的供款能力。 撻訂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因為準買家計錯數,誤以為能借取銀行高額或某一個成數按揭,最終不獲批核;或者銀行對物業估價不足,批不到買家想要的按揭貸款,最後買家才發覺供不起樓,只好忍痛放棄訂金。 「撻大訂」則是指買家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中止交易,此時買家通常已交付樓價10%金額,這筆訂金同樣會遭到沒收。 香港樓市2022|經濟未有重大改善,加上美國聯儲局再宣佈加息0.75厘,香港樓市持續受壓,但用家需求不減,細價盤、細單位等上車盤相對更受歡迎。

  • 但買方取消交易,稍後可向稅務局申請退回其支付的印花稅數額。
  • 儘管如此,但以下例子仍假設樓價下跌一成半,讓大家了解在樓市下跌情況下,一手樓「撻訂」,買家需賠償的費用。
  • 如在冷靜期內撻訂,買家只賠訂金,不用擔心日後被發展商追討單位差價的後果。
  • 在2013年一手條例實施後,買家簽訂一手臨時買賣合約後,有5個工作天的「冷靜期」,這5天內必須與發展商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 到發現獲批貸款機會渺茫、又沒有足夠資金完成交易,唯有撻訂離場。
  • 買樓要簽兩份合約,分別為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撻訂就即是在簽約後反悔不買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