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10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然而,觀塘徙置區及觀塘政府廉租屋邨位於相若水平,因此屋邨名字加上所處道路名字,分別是徙置事務處屋邨的翠屏道及政府廉租屋邨的鯉魚門道,並改名觀塘(翠屏道)邨及觀塘(鯉魚門道)邨。 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179個公共屋邨、逾76萬個租住單位[4]。 因1999至2000年間,東涌、天水圍、油塘等房屋署公營房屋地盤接連出現短樁,廉政公署於2007年拍攝《廉政行動2007》第二集之《沙丘城堡》是改編自「沙田愉翠苑短樁案」,並於無線電視翡翠台播出[9]。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1986年,為配合建屋計劃及相關人手擴展,房委會決定於何文田佛光街興建新總部[6],並於1990年竣工。

房委會於1997年起把部份設施的管理工作,外判予私營管理公司負責[6],首個外判管理的商場是慈雲山中心(現屬領展物業)。 房委會在2002年設立「創業中心」,方便有意經營者選擇屋邨舖位;直到2004年為止,房委會轄下商場數目多達260個(含街市),包含約1.5萬間店舖[7]。 房委會負責規劃、興建、管理和維修保養各類公共租住房屋,包括出租公屋、中轉房屋和臨時收容中心。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此外,房委會也擁有和經營一些分層工廠大廈,以及附屬商業設施和其他非住宅設施。 行政長官在《2011至1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由房委會負責推展新居者有其屋計劃。 到了1978年,為了使中產社會提供多一個置業選擇,房委會又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簡稱「居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於2018/19年度,房委會完成11個公屋/綠置居發展項目和七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發展項目,合共建成約26,800個新單位,當中包括公屋/綠置居單位約20,200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約6,600個。 年內新落成的零售設施總樓面面積約26,500平方米,並增設私家車和貨車泊車位約990個[15]。 本頁以列表形式介紹由香港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持有的購物商場及零售設施。 截至2023年6月為止,香港共有92個運作中(含重建中)的房委會商場/零售設施。

  • 行政長官在《2011至1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由房委會負責推展新居者有其屋計劃。
  • 2000年,香港爆發居屋短樁醜聞,位於沙田圓洲角的愉翠苑D及E座兩幢大廈因大部份樁柱短樁而被迫拆卸,而像元朗天水圍的天頌苑這些短樁情況嚴重的居屋亦需要作維修補樁工程,並承諾額外十年結構保養,於2007年仍未出售全數有問題居屋給市民。
  • 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179個公共屋邨、逾76萬個租住單位[4]。
  • 及至工廈的需求減少,房委會停建新工廈,並把大部份工廈拆卸,改建為住宅、學校、寫字樓或康樂設施等。
  • 千禧年代,經歷金融風暴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房委會財政惡化。
  • 為確保商舖能滿足居民需要,房屋署會將部份商舖指定經營某些行業,例如診所、超級市場。
  • 另一方面,2006年後房委會仿傚「屋邨管理扣分制」,引入商業樓宇管理扣分制,當商戶兩年內累計被扣16分便遭終止租約,房委會亦安排前線人員巡邏,以維護相關設施環境衞生[11]。

至1973年,房委會接管原徙置事務處的8處徙置工廠大廈,及於1973年至1984年間與建多9處工廠大廈,新廈樓層亦由原來的7層增至20多層,而樓宇設計亦會按地勢而改動。 及至工廈的需求減少,房委會停建新工廈,並把大部份工廈拆卸,改建為住宅、學校、寫字樓或康樂設施等。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由房委會興建的工廠大廈,現在只有「晉昇工廠大廈」、「石硤尾工廠大廈」及「開泰工廠大廈」僅存。 2018/19年度公營房屋建屋量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工廠大廈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列表會列出設施名稱、地址、所屬屋邨及區議會分區、啟用年份、可供出租的樓層數目及總出租面積,以及以勾號表示有附設街市的商場/零售設施。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2000年,香港爆發居屋短樁醜聞,位於沙田圓洲角的愉翠苑D及E座兩幢大廈因大部份樁柱短樁而被迫拆卸,而像元朗天水圍的天頌苑這些短樁情況嚴重的居屋亦需要作維修補樁工程,並承諾額外十年結構保養,於2007年仍未出售全數有問題居屋給市民。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房屋署於2007及2013年銷售曾出現結構問題的剩餘居屋單位,提供額外十年結構安全保證作為招來,吸引市民購買此曾出現結構問題樓宇[7]。 香港房屋委員會在1973年成立,接收前身(市政事務署、徙置事務處)屋邨時,大部分前身屋邨均直接將原有的「政府廉租屋邨」/「徙置區」通名改為「邨」;惟部分地區出現原政府廉租屋邨及原徙置事務處屋邨重名的情況,即「石硤尾」、「白田」、「黃大仙」、「牛頭角」及「觀塘」。 大部分情況下,屬於乙類屋邨的徙置事務處屋邨位處下方,而屬甲類屋邨的政府廉租屋邨位於上方,因此在屋邨名字使用「下邨」、「上邨」可反映市民對兩者的期望(葵涌邨一度以大窩口道分隔上下兩邨,惟與重名情況無關)。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自領展上市後,房委會陸續重建部份未有售予領展的老舊屋邨商場,同時新建不少商場,其中位於油塘邨重建項目的大本型於2012年落成,除了是房委會至今唯一的旗艦商場,也是房委會所有商場及零售設施中規模最大的[10]。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香港房屋委員會

查詢房屋委員會名冊管理資訊系統、承辦商表現評分制、建築工程規格資料庫和房屋委員會銀行存款名冊的聯絡資料。 香港房屋委員會(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簡稱房委會)係香港法定組織,負責香港公營房屋決策,並交由政府部門房屋署執行。 房委會負責制定和推行本港的公營房屋計劃,為不能負擔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需要,從而達至政府的政策目標。 香港喺二戰後人口急增,大批中國難民因為政治、經濟等原因湧入香港,導致房屋供不應求,好多人因為經濟條件唔好,只能夠周圍喺山邊搭木屋、鐵皮屋,又或者住喺天台屋、籠屋、板間房等,當時嘅殖民地政府喺1953年石硤尾大火之後開始正視房屋問題,於是成立咗好多組織去起公營房屋。 全香港有200幾萬人住響房委會擁有嘅65萬個出租單位,有指佢係全世界最大業主。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另一方面,2006年後房委會仿傚「屋邨管理扣分制」,引入商業樓宇管理扣分制,當商戶兩年內累計被扣16分便遭終止租約,房委會亦安排前線人員巡邏,以維護相關設施環境衞生[11]。 房委會下設有六個常務小組委員會,分別是建築小組委員會、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財務小組委員會(下設資金管理附屬小組委員會)、策劃小組委員會(下屬審計附屬小組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及投標小組委會員。 2005年起,房委會將轄下大部份屋邨商場、商舖、街市、停車場等設施,出售予領匯(現已更名為領展),由其管理該等設施。 由於領展近年大幅加租引起民憤[10][11][12],房委會後來終止把新落成屋邨的商業設施出售予領展的計劃[13]。 直到1973年,港督麥理浩提出「十年建屋計劃」,為咗配合計劃,政府將原本由市政局管理嘅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建會)屋宇建設處同政府嘅徙置事務處合併成今日嘅房屋署,屋建會就改組成房委會,旗下嘅所有廉租屋邨、政府廉租屋同徙置區全部歸房署管理。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香港房屋委員會商場列表

目前,香港房屋委員會旗下的商場及停車場由商業樓宇小組負責督導,管理及租務由房屋署屬下屋邨管理分處下的商業樓宇小組負責,其中大部份商場和停車場的管理工作由房屋署外判予管理公司。 在房委會成立前,徙置事務處除發展房屋外,也發展工廠大廈,其對象為受天災或政府收地影響的家庭式工業或小規模工場。 其後亦在柴灣、佐敦谷、大窩口、新蒲崗、觀塘、元朗及葵涌興建徙置工廠大廈。 這些大廈的設計分為「H型」及「I型」,全為七層設計,當中「H型」設計與第一型徙置大廈相似,其公共廁所及浴室設在兩翼中間;而「I型」則為單幢式設計,廁所設在大廈兩側。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現時,除大本型聘請第三方測量行負責為房委會進行租務顧問外,其餘商業設施均由房屋署負責直接租賃。 房屋署會在每星期推出特定舖位進行招租,亦會為較大面積的商舖(主要為超級市場)找尋合適的租戶,直接進行磋商。 為確保商舖能滿足居民需要,房屋署會將部份商舖指定經營某些行業,例如診所、超級市場。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為進一步推行優質房屋措施,2000年11月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了直屬常任秘書長(房屋)的獨立審查組(Independent Checking Unit),簡稱lCU,以便根據屋宇署模式,制定建築規管程序,以監管房委會項目。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2023 獨立審查組由1名助理署長、5個小組、1名高級屋宇測量師(諮詢)及1名高級結構工程師(諮詢)所組成。 5個小組包括:拓展小組、現有樓宇小組、結構審核小組、小型工程小組及強制驗樓小組。 由2001年2月起,獨立審查組就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自2000年5月以來核准的新項目,進行審核圖則及簽發施工同意書的工作,逐步實施更多規管程序,以配合一般的項目周期和項目需要。

  •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 房屋署於2007及2013年銷售曾出現結構問題的剩餘居屋單位,提供額外十年結構安全保證作為招來,吸引市民購買此曾出現結構問題樓宇[7]。
  • 房委會於1997年起把部份設施的管理工作,外判予私營管理公司負責[6],首個外判管理的商場是慈雲山中心(現屬領展物業)。

及後,獨立審查組於2015年撥歸運輸及房屋局體制(但仍由身兼房屋署署長的運房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管轄)。 千禧年代,經歷金融風暴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房委會財政惡化。 房委會商場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在20世紀中、後期,房委會在公共屋邨和資助出售房屋附近設置商場,為屋邨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香港島

首個設有零售設施的公共屋邨是1957年落成,由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北角邨(現已清拆),該邨也附有其他設施如社區禮堂、巴士總站、郵政局等,其後大部份屋建會的屋邨亦設有地舖,之後屋邨地舖也陸續在部份徙置區和政府廉租屋出現[1][2]。 到1968年,以市鎮形式建造的屋邨華富邨(華富一邨)首批樓宇陸續入伙,而裡面的商場(當時又稱「中心區」)是首間落成屋建會商場及香港歷來首間公共屋邨商場[3][4]。 至於建築小組委員會在2000年5月之前核准的項目,則於2002年4月起納入規管。 房委會亦根據建築事務監督轉授的權力,規管居者有其屋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領展商場及其他房委會的現有樓宇,以期建立全面的規管制度,把轄下所有樓宇納入監管範圍。

獨立審查組一直與屋宇署緊密合作,並從該署借調三名高層人員,其中兩人擔任顧問,另一人則根據建築事務監督轉授的權力,把屋宇署的規管程序應用於房委會樓宇之上。 除此公屋及居屋外,房委會亦負責管理中轉房屋(前稱臨時房屋)、政府多層工廠大廈。 惟近年香港政府致力推行服務外判制,包括建築設計、工程設計、工料計算、資訊科技系統、物業管理等項目。 現時有不少公共屋邨的物業管理服務已交予私人物業管理公司及/或香港房屋協會承辦。 1973年,屋建會重組為今日的房委會,同時接收所有原屋建會屋邨、徙置區及政府廉租屋,相關屋邨內的零售設施也盡歸房委會。 香港房屋委員會logo 房委會在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部份規模較大的居屋屋苑亦設有商場及零售設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