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龐朝輝醫生2023全攻略!內含龐朝輝醫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龐朝輝醫生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昨於民進黨立委陳靜敏召開之「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治」公聽會直指,逾半女醫師曾於職場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性騷...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019年,龐朝輝參選第6屆香港區議會選舉嘅深水埗長沙灣選區,但因為親中派逆民意強行支持逃犯條例修訂,雖然佢嘅得票(2,103票)比四年前嘅林家輝(1,491票)多咗612票,但最後以1256票之差,輸畀長社力嘅李文浩。

龐朝輝醫生

立院昨天召開「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治公聽會」,調查指出半數以上女醫師曾目睹或經歷性騷擾,其中以資淺女實習醫師、不分科女住... 桃園市議員許家睿昨發文爆料,短短2個月內自己辦公室的女助理接連發生4起被性騷擾案件,對方分別是夏姓市府顧問及環保局程姓股... A小姐指控曾遭高雄某補習班郎詩性侵,該補習班昨晚在聲明,要對A小姐提出刑事加重誹謗告訴。 龐朝輝醫生 總統府21日發布總統令,駐泰國代表莊碩漢已准辭職,應予免職,外交部日前證實,莊碩漢辭職是疑似涉及性騷擾事件,基於「零容忍... 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五月八日獲總統核准提前退職,上周傳出是因他四度性騷擾女部屬,時任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要他自行請辭,引發「私了」爭議。 出訪捷克的司法院長許宗力昨返國,在桃園機場被問到如何處理李伯道被控性騷一事,許不發一語,快速離開。

龐朝輝醫生: 相關新聞

眼科醫生龐朝輝是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曾提出改革輔助醫療體系的建議。 對於視光師業界提出不同的改革輔助醫療體系的意見,他指出現時面對公營醫院壓力爆煲,是合適時候討論與改革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相關事項。 龐朝輝醫生2023 他認為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組成有改善空間,雖然有業界人士及香港醫學會的醫生代表,但透明度不足,而且沒有選舉制度令其透明化,故他建議增加更多業外人士及持份者的組成比例。 可是,他認為無論是業界提出的輔助醫療業管理局及相關輔助醫療的委員會改革,或是改善轉介制度,均需要審慎考量,並且着手處理視光師所面對的問題。 他建議私家眼科醫生與視光師加強協作,以減少公營醫院壓力。

司法院表示,女部屬六月廿一日正式提申訴,司法院性騷擾申訴處理評議委員會專案小組調查中,若性騷屬實,依法移由職務法庭審理,未來李伯道可能面臨免除職務、撤職、剝奪退休金及退養金等懲戒。 林輝煌了解案情後向許宗力報告,許指示以「保護被害人安全、權益及隱私,尊重被害人意願」為最優先處理原則,並在被害人正式提出申訴前對外保密、否認媒體或其他機關的求證,司法院稱皆依性工法規定處理。 司法院昨證實許宗力事先知情,但表示以保護被害人、尊重意願為最優先原則,讓李離開被害人工作環境,否認吃案、包庇。 司法院表示,被害人向林輝煌求助,表示希望保護她的身分、不要對外曝光案情、不要啟動申評會,要求讓李伯道先請辭以避免再次接觸;該女部屬並說待李退職且搬離官舍,徹底脫離司法圈,才考慮提申訴。

龐朝輝醫生: 公院白內障手術 右眼有事 注射左眼

他又提出疑問,若然推動強制性持續進修,應該應用於哪一級別的視光師? 他直言,由於有太多持份者的關係,在討論改變現行轉介制度時,上述細節需要處理。 龐朝輝認為必須先加強監管視光師,才能研究視光師職能問題。 另外,由於眼鏡店舖有其商業考慮,甚至可以作宣傳活動,有別於醫生不能自我宣傳,因此若然要改變現行的轉介制度,他認為視光師亦要與醫護人員看齊,受劃一的同類型規管。 上文提要:有視光師認為要擴展全民眼檢,而現時學童眼科保健並不健全,故建議未來可考慮先推動全面學童眼檢。

現時醫療券計劃為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資助,累積金額上限可至5,000元,當中包括視光師提供的服務,但只限於第一部分註冊的視光師。 不少長者會利用醫療券配眼鏡,政府檢討醫療券後發現,部分視光師每宗醫療券申報金額高達5,000元,令長者單是配眼鏡便用盡醫療券,無法利用資助金額作其他方面的治療。 《風險通報》公布,醫生在為該名白內障患者進行注射前,已在其右眼眉毛上方進行記號,並與病人作出確認,惟醫生與護士進行手術前覆核時,卻誤以為須在病人左眼進行注射,醫生在病人左眼完成眼內注射後,立即意識到相關程序在錯誤部位施行。 醫生其後與病人交代情況,病人願意繼續進行手術,其左眼在接受注射後,視力亦無出現影響或其他後遺症。

龐朝輝醫生: 香港醫院名單

龐朝輝醫生為眼科專家,現職亞洲眼科中心眼科專科醫生、香港港安醫院顧問醫生、港安慈善基金會䕶眼基金顧問、威爾斯親王醫院副顧問醫生,同時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眼科榮譽助理教授。 龐醫生熱心公共事務,並擔任香港防盲協會主席、香港眼科學會副主席、香港醫學會會董、互勉會病人组織義務醫學顧問、銅鑼灣工商業聯合會醫務顧問及香港斜視重影病患者協會醫學顧問,為社會大眾服務。 他分析,由於歷史原因,視光師劃分為四級,但各級的分工準則、流動階梯並不清楚。 龐朝輝醫生 他說,如果一級視光師可以轉介病人,必須列明其餘級數視光師不能轉介的限制及原因,同時要為不同級數的視光師提供清晰的劃分及晉升途徑,如同護士亦分為登記及註冊兩種。

龐朝輝醫生

可是,眼科醫生龐朝輝認為在推動之先,視光師有必要先處理「內憂」問題。 香港眼科醫學院前院長周伯展指,相關手術會經過多重保險程序,認為事故罕見。 他續稱,該藥物劑量低,一般少於0.05cc,故相信導致副作用風險很少,但此程序本身亦有極低風險會導致中風。 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表示,白內障注射手術通常分為兩種,包括在眼皮周邊注射作麻醉作用,以及在眼球後注射抗組織增生藥物。 龐朝輝醫生 龐朝輝醫生2023 他解釋,前者並非入侵性手術,藥力只會維持約一小時,對視力不會構成影響;至於後者為主要用於治療黃斑點病變,理論上該藥物無菌,長遠對視力構成影響機會不大。

龐朝輝醫生: 龐朝輝醫生

鑑於公立醫院的白內障病人持續增加,輪候手術時間不斷延長,政府於2007年撥款推行首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以提供更多白內障手術。 龐朝輝醫生 龐朝輝指出,政府有意推動「青光眼轉介」,若能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或是加強視光師與私家醫生合作,會是可行方案。 去年醫管局眼科門診共有141,867個預約新症,當中穩定新症佔7.3萬多宗,輪候時間中位數由12至99個星期不等,最長輪候時間更達162個星期。 龐朝輝認為視光師將病人轉介至公立醫院眼科醫生的原意是好,能夠分流病人,減輕眼科醫生應診的壓力,但關鍵是要清晰界定「分流」的定義。 他特別指出,視光師為眼科醫生分流病人,當中應該不涉及病情管理。 他坦言,由於法例並未賦予視光師涉及醫療範疇的權力,因此「何時轉介」這個問題必須清晰釐訂。

龐朝輝醫生

龐朝輝補充,視光師若是做到即時轉介,已經是進入醫治眼病及診症,屬監察病症的階段。 他提出一連串疑問,包括視光師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決定把病人轉介至眼科醫生? 他認有關方面需要作出探討,並考慮醫管局承受能力,以免令整個轉介制度淪陷。 公立醫院多個專科門診輪候情況嚴峻,不時出現「排期排幾年、診症時間只有幾分鐘」的情況。

龐朝輝醫生: 醫療服務包括

醫管局上月公布專科門診穩定新症最新輪候時間,九龍東眼科門診輪候時間稱霸,新症最長需待169周(逾3年3個月),更是連續3年「冧莊」輪候時間全港最長,比3年前延長1年2個月;即使輪候時間最短的港島西醫院聯網,眼科新症亦須等63周。 他慨嘆,訓練一個眼科專科醫生需13年,公院醫生在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強烈的推力(Pushing Force)令大量人手流失,病人輪候時間不斷增長。 龐朝輝,MH(PONG 龐朝輝醫生 Chiu Fai Jeffrey,1974年11月8號—),係香港眼科專科醫生,喺香港港安醫院執業,而家係經民聯成員(經民聯衞生健康事務委員會召集人)。

龐朝輝醫生

他坦言,公立醫院醫生工作量大,他相信其實醫生好想增長診症時間,因診症時間短,易令醫生錯過重要細節,對醫生自身來說,是危險的事,認為歸根究底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建議當局可考慮將一部份新症,轉界到其他專科分流,如家庭醫學等。 護士其後為病人提供280毫克苯妥英,注射約3分鐘,並採用靜脈速注(intravenous bolus)方式,患者用藥後立即心跳過慢,並出現心臟驟停,須送往兒科深切治療部。 衞生署本月發表的長者醫療券計劃檢討報告,發現「過去數年視光師在計劃下申報極高醫療券金額的宗數不成比例地多」。 龐朝輝醫生 報告指出,直至2018年年底,視光師只佔全港已登記醫療服務提供者約9%,但申報金額卻佔整年28億元總金額約27%,近7.6億元。

龐朝輝醫生: 相關醫生

視光師的申報金額百分比亦由2015年佔總金額約4%,升至2017年約19%。 龐朝輝醫生 2015至2018年間,每宗醫療券申報金額中位數高達1,600至1,951元,對比同期西醫的250至300元中位數超出六七倍。 報告提及會考慮參考視力檢查市場價格及個別福利計劃下供配置眼鏡的金額,將醫療券申報金額上限設為每兩年2,000元。

  • 公立醫院多個專科門診輪候情況嚴峻,不時出現「排期排幾年、診症時間只有幾分鐘」的情況。
  • 現時醫療券計劃為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資助,累積金額上限可至5,000元,當中包括視光師提供的服務,但只限於第一部分註冊的視光師。
  • 他說,如果一級視光師可以轉介病人,必須列明其餘級數視光師不能轉介的限制及原因,同時要為不同級數的視光師提供清晰的劃分及晉升途徑,如同護士亦分為登記及註冊兩種。
  • 他認有關方面需要作出探討,並考慮醫管局承受能力,以免令整個轉介制度淪陷。
  • 他建議私家眼科醫生與視光師加強協作,以減少公營醫院壓力。
  • 上文提要:有視光師認為要擴展全民眼檢,而現時學童眼科保健並不健全,故建議未來可考慮先推動全面學童眼檢。
  • 醫管局上月公布專科門診穩定新症最新輪候時間,九龍東眼科門診輪候時間稱霸,新症最長需待169周(逾3年3個月),更是連續3年「冧莊」輪候時間全港最長,比3年前延長1年2個月;即使輪候時間最短的港島西醫院聯網,眼科新症亦須等63周。

醫院管理局昨公布第62期《風險通報》季刊,去年第4季本港公立醫院共呈報7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21宗重要風險事件。 其中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涉及一名白內障患者,病人原擬在右眼接受眼內注射,惟醫生錯誤在左眼進行相關程序。 有眼科醫生形容事故罕見,但由於藥物劑量低,且患者在無菌環境下接受注射,料事件構成副作用風險很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