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12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對香港市民造成前所未有的環境壓力,而長者更是其中主要的高危群體。 缺乏物質及社交上的支援令他們更容易衍生抑鬱、焦慮及孤獨等情緒問題。 因此,「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香港大學團隊連同其中29個合作推行計劃的社福單位,於2022年4至6月進行香港長者情緒健康電話訪問調查,成功向4,921名60歲或以上長者進行電話訪問,了解他們的精神健康近況。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早前撥款逾8,700萬港元,支持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結合香港大學及六間非政府機構的跨界別力量,提高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結合跨界別力量,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目標正正是透過加強社區資本推廣長者心理健康,預防晚年抑鬱。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這項為期3年的試驗計劃將透過三項元素,包括連繫地區長者及精神健康服務、外展支援,以及社區及公眾教育,透過培訓計劃夥伴機構的社工及超過130位「樂齡之友」的地區年輕長者,組成支援網絡,發揮鄰舍守望的作用,為長者的情緒健康出一分力。 自2017年10月,「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已於觀塘、葵涌、將軍澳及深水埗四個試點地區正式投入服務。 在服務開始的三個月內,剛完成培訓的「樂齡之友」與社工經已進行2,300多次與社區長者接觸,聯繫到近150名患有抑鬱或有風險的長者。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香港仔Banking project manager招募

關於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10%長者出現抑鬱徵狀。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2023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問題,長者會較易受到情緒困擾,影響心理健康,增加患上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策劃及捐助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計劃結合跨界別力量,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

而素英於兩年前,亦曾因家人離世而感到情緒低落,經朋友介紹認識「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接受近100小時精神健康知識訓練及參與社區服務實務練習,繼而成為朋輩支援員「樂齡之友」。 過程中素英不但學會接納及處理負面情緒,更懂得耐心聆聽別人及明白展現同理心的重要性,令自己更有決心,以個人經歷幫助長者走出情緒困境。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八千七百萬港元,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影響,長者較易受情緒困擾,增加患上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服務內容

時移世易,舊年每10個65歲及以上人士,9個都有智能手機,同2020年每10個有不足7個比較,普及程度持續增長。 計劃在2016至2019年於葵涌、觀塘、深水埗和將軍澳四個地區進行試點,成效頗豐。 基於三年試點成果及經驗教訓,由2020年起,本計劃分兩階段推展至全港十八區。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計劃融合長者地區服務及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建立逐步介入模式,並根據風險程度,徵狀的嚴重程度等,為有抑鬱症或抑鬱徵狀患者提供標準化的預防和適切的介入服務。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三億六千六百萬港元,於2016年開始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提高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應對長者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公眾對晚年心理健康的認識。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三億六千六百萬港元,於2016年開始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協助改善長者抑鬱的社會問題,提高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應對長者情緒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公眾對長者精神健康的認識。 為支援受抑鬱困擾的長者,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自2016年起,策劃及捐助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旨在結合跨界別力量,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 長者投身社區精神健康大使行列 助人自助推廣情緒健康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樂齡之友」素英亦有參與致電長者進行上述電話訪問,透過與長者對話,素英了解到更多長者於疫情下面對的困境及身心狀況。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服務對象

與2020年同期的電話訪問結果相比,具抑鬱和焦慮風險的長者比率都有大幅提升。 2022年第五波疫情之下,女性、獨居、過往有精神健康困擾、自己曾經感染新冠病毒、和因為新冠感受到更大壓力的長者比其他長者面對更大的精神健康風險,需要更多的關注。 社區精神健康資源有待公眾發掘 醫社合作回應社區精神健康需求 香港特區政府於過去十餘年積極投放資源發展全港十八區長者地區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精神健康服務。

雖然以上中心規模日漸成熟,推出多元化的服務和活動照顧長者的身心需要,惟長者地區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認受性及知名度仍有上升空間,各中心及其服務的覆蓋率亦有待提升。 香港賽馬會連續三年支持「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樂齡科技博覽),本年度活動早前於11月19日至22日一連四日舉行,透過展覽、網上專題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推動樂齡科技應用,並以創新的方式協助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談到人生,「老友記」們經歷過無數人生順逆起跌,想必早就看透世事,能夠豁達面對一切,笑看風雲淡吧?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香港仔Project assistant招募

▲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聯乘本地經典漫畫《老夫子》全新創作的六格漫畫集《抑鬱,吓?哦……OK!》。 不論年紀嘅用戶,日常生活多少都受流動通訊及資訊科技嘅直接衝擊。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2023 今時今日簡單如去茶樓飲茶,都要用電子點餐;去政府醫院覆診要識用HA Go。 樂齡一族除依靠身邊親友外,要融入數碼社會,社區嘅幫助及個人努力亦在所難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會盡力確保本網站的資料無誤,唯網站所載的資料只供參考之用,如有錯誤或疏漏,概不負責。 2)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長者患抑鬱容易被發現」— 七成人以為在有身體病患的長者當中,抑鬱能容易被察覺;對於記憶問題是否長者抑鬱的症狀之一,受訪者亦意見分歧,五成二人表示認同,四成八人並不確定,可見公眾並不一定了解如何識別有抑鬱症狀的長者。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計劃合作夥伴包括香港大學及本地十四間營辦長者服務及精神健康服務的非政府機構。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計劃共分兩階段推行,期望於全港十八區發展一種可持續的服務模式,為受抑鬱症影響或有抑鬱徵狀的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 首階段的調查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協助下已經於2017年8月至9月順利進行。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活動消息

合作夥伴包括香港大學及本地十四間營辦長者服務及精神健康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於全港發展一種可持續的服務模式,為受抑鬱徵狀影響的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 明愛安老服務於2016年接受邀請在鄭承峰長者社區中心(深水埗)開展先導計劃,為有抑鬱風險或抑鬱徵狀的長者提供預防和適切的介入服務,提升長者的心理健康和抗逆力,成效顯著。 前言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今天(10月10日)發佈「香港長者情緒健康電話訪問調查2022」結果,由項目總監林一星教授、項目經理(研究)暨助理研究教授劉天音博士及項目經理(臨床) 暨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解釋調查數據。 調查於2022年第二季進行,近5,000名長者透過電話接受訪問。 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問題,長者會較易受到情緒困擾,影響心理健康,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在農曆新年將至,市面一片喜氣洋洋的同時,長者的情緒更易受節日影響。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推行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自2016年10月啟動,在計劃期間,香港大學會進行一個分為兩個階段的香港晚年鬱抑辨察社區調查。 計劃主要分三大範疇:第一,為社福機構人員提供培訓,增強應對長者情緒問題的知識和技巧。 第二,建立新的服務模式,融合社區的精神服務及長者服務,通過探訪、預防和及早介入等方式,減低長者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或紓緩他們受抑鬱症的影響。 第三,在社區招募長者擔任「樂齡之友」,在接受相關培訓後,於社區協助辨識及支援有需要的長者,發揮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 此外,計劃亦會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增加社區人士對長者精神健康的認識,從而作出支援。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代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發稿) 香港晚年抑鬱意識及態度社區調查2018

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同時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 為增強支援長者心理健康的社區資本、推動長者地區服務和社區精神健康服務之間的協調、令有需要的長者更容易接觸到適合的服務,以及提升家人和鄰舍的心理健康。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影響,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百分之十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增加患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計劃今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第二期啟動禮暨國際研討會,嘉賓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及香港大學署理副校長(研究)顏慶雲教授。

  • 疫情持續發展加上社區服務受影響,長者的生活規律被打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較疏離,長者情緒容易受壓,令受情緒困擾的長者數字增加。
  • 有3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及/或家人或朋友曾經感染新冠病毒,65%表示未曾有有關經新冠病毒感染史。
  •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6年主導推行,撥款超過三億六千六百萬港元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以及提高公眾對晚年心理健康的認識,計劃為期共七年。
  • 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影響,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百分之十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增加患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 社工關姑娘於是安排與黃伯伯對話了解其即時狀況,及時發現狀況需馬上安排急症及精神科服務。
  • 新冠疫情相關壓力來源的回應中,長者普遍未有對新冠病毒相關壓力來源展現過分擔心,最多受訪者挑選的壓力來源為「如果自己染病會連累家人」,有26%表示普通程度或以上的擔心。

1)  「長者患抑鬱症屬正常」— 半數受訪者未能確定抑鬱並非老年轉變的正常反應;假若長者談及自殺時,約有四成受訪者表示長者並非認真。 結果顯示,公眾普遍將長者抑鬱的現象「正常化」,公眾教育有待加強。 今日嘅老友記,一般已能掌握手機嘅操作,其學習層面逐漸提升至個別應用程式嘅使用。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攜手關注長者精神健康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聯乘「老夫子」與老友記順逆同行

背景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致力推動社會關注長者精神健康,尤其是抑鬱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構成的潛在威脅。 抑鬱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進行的調查發現平均每十位長者中有一位受到抑鬱徵狀所困擾。

由以往睇吓片、用吓巴士App,到疫情期間,極具催化作用嘅「安心出行」出現,部分老友記逼不得已都要開始學習「新科技」。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記得10多年前智能手機剛推出,公司開始舉辦手機長者學堂,反應熱烈。 當時學習嘅一般係iOS同Android作業系統嘅分別,以及簡易手機操作。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建立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 關注長者精神健康

調節長者面對情緒壓力的方法包括:鄰里與家人主動關心、鼓勵長者重建生活規律及於其生活中加添有意義的活動。 親友鄰里的關心舉動,既可減低他們的孤獨感,亦能及時為有需要的長者聯繫適當的社會服務,於社區中形成重要的防護網。 在強化這個防護網的過程中,我們正正給予機會讓長者發揮他們的專長。 他們不僅成為社區推廣精神健康的重要支援,更在臨床服務上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 長者義工於疫情下也可以跨越種種挑戰,積極參與精神健康相關培訓,為自己增加抗逆力的同時,更幫忙分擔社工的工作,包括協助聯絡長者,了解他們的需要,提供陪伴減低孤獨感,以及發現需要支援的長者,及時為他們配對相關服務。

幸好於中心及公共醫療系統兩者的配合下,現在黃伯伯的情況已轉趨穩定。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6年主導推行,撥款超過三億六千六百萬港元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以及提高公眾對晚年心理健康的認識,計劃為期共七年。 參與「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樂齡之友」曹女士及服務受惠者陳婆婆亦分享了當中計劃如何幫助陳婆婆走出抑鬱的困局。 他們均表示計劃能加強社區鄰舍守望的力量,對長者的精神健康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香港仔Electrical project manager招募

調查於去年八至九月進行,以電話抽樣訪問了1,332位20歲或以上的市民。 結果顯示,受訪者中52%認為,最少一成長者有抑鬱症狀;其中一半人更估計長者抑鬱達三成以上,結果反映市民察覺到長者抑鬱的情況普遍。 一旦發現年長親友或鄰舍有情緒困擾,超過八成的受訪者亦表示,願意協助長者求助。 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10%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情況令人關注;但長者未必會直接表達情緒困擾,他們自己和身邊人亦因此容易忽視抑鬱的警號,錯過及時處理的時機。 計劃合作夥伴包括香港大學、香港明愛、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香港心理衞生會,及新生精神康復會。 3)  「應提醒長者有福氣」— 面對長者抑鬱的處理方法,七成半人誤以為提醒長者自己的福氣或往好處看就能協助他們。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為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及加強長者的精神健康,「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今日(星期五)公佈開展第二階段,進一步擴展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由四個試點地區推展至十八區,並將培訓5,000名精神健康急救生力軍,從而鼓勵長者實踐積極晚年。 計劃共同首席研究員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凱茵博士提醒市民可多留意長者的狀況轉變及投訴,因為晚年抑鬱可以透過身體不適或認知問題等表現出來;同時,定時抽空陪伴長者,與他們共同發掘新興趣都能幫助長者走出抑鬱的道路。 計劃致力為區內長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包括個案輔導或治療性小組,並配對樂齡之友關懷陪伴等。 受訪者中60-79歲佔66%,80歲或以上佔34%;女性佔比76%,男性24%。 有3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及/或家人或朋友曾經感染新冠病毒,65%表示未曾有有關經新冠病毒感染史。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2023 新冠疫情相關壓力來源的回應中,長者普遍未有對新冠病毒相關壓力來源展現過分擔心,最多受訪者挑選的壓力來源為「如果自己染病會連累家人」,有26%表示普通程度或以上的擔心。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服務時間

步入晚年的長者,有機會因為面對人生各項重大事件和轉變,例如退休、社交活動減少、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患病等負面經歷,而較易受到情緒困擾,增加患上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 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這個社區調查的目的在於通過分階段有系統的調查,追蹤香港社區對於晚年抑鬱意識及態度,並協助「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設計公眾教育活動。 是次調查通過全港的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成功訪問了1,332位20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五成八(58%)。 為了解市民對晚年抑鬱的認知及態度,「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電話調查。 今天(2月1日),「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總監及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教授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共同首席研究員及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凱茵博士公佈調查結果。

精神健康相關的問卷中,PHQ-2及GAD-2滿分均為6分,UCLA-3問卷滿分為9分;分數越高,抑鬱、焦慮徵狀、孤獨情緒更為嚴重;3分或以上即表示抑鬱、焦慮、或孤獨情況顯著。 三項問卷分數高於3分的比率分別為:14%(PHQ-2),12%(GAD-2),29%(UCLA-3)。 綜合以上三項精神健康狀況,34%的受訪者最少一項問卷題目得分為3分或以上,即約三分之一的受訪長者最少受到抑鬱、焦慮或孤獨其中一項所困擾。 2020年新冠疫情第二、三波時,有抑鬱風險的長者比率為8.4%,焦慮的長者比率為7.4%。

不少個案在「樂齡之友」陪伴下接受介入服務,現已走出抑鬱孤獨的陰霾,重拾晚年生活樂趣。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自去年10月,於觀塘、葵涌、將軍澳及深水埗四個試點地區正式展開,區內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與長者地區中心或綜合家庭服務隊合作,為有抑鬱風險或患有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的長者提供全面支援。 此外,超過130名長者接受100小時培訓及實習後成為「樂齡之友」義工,並已進行了超過2,300次長者聯絡,接觸隱藏在社區中近150名抑鬱或有風險的長者。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本處是該計劃於觀塘區的服務單位之一,於2020年1月1日開展服務至2023年12月31日結束。 本計劃融合長者地區服務及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建立逐步介入模式,並根據風險程度、徵狀的嚴重程度等,為有抑鬱風險或抑鬱徵狀的長者提供標準化的預防和適切的介入服務,從而提升長者的心理健康和抗逆力。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教授發佈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港人認為晚年抑鬱情況普遍,過半數受訪者 (52%) 認為,至少一成長者有抑鬱症狀,而當中一半更估計長者抑鬱達三成以上。 同時,受訪市民中超過八成(85%)表示願意協助受情緒困擾的親友及鄰舍求助。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香港仔Product project manager招募

早前明愛鄭承峰長者社區中心(深水埗)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於第五波疫情期間向深水埗區長者郵寄情緒健康物資,鼓勵長者照顧及評估自己的精神健康需要,並於需要情緒支援時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及介入。 黃伯伯的女兒收到物資後,認為當中提及的情緒困擾狀況與黃伯伯的身心狀況脗合,於是致電明愛鄭承峰長者社區中心,向負責「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團隊社工查詢。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社工關姑娘於是安排與黃伯伯對話了解其即時狀況,及時發現狀況需馬上安排急症及精神科服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