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城由鄉村演變為城市,樂善堂都能因應時代與區內的需要,繼續提供不同惠澤社群的服務。 1967年後,香港政府在九龍城畢架山一帶,發展為香港的廣播中心,而主幹道名為廣播道。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3 在70年代全盛期,曾出現五所廣播業機構,當中包括三間電視台和兩間電台,因此被稱為「五台山」。

九龍塘花園城市

鑑於十九世紀兩次鴉片戰爭,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相繼割讓予英國,其後九龍寨城更成為中國在殖民地上唯一的擁有主權之處,政治地位特殊。 清朝早於1843年將九龍的官富巡檢司改為九龍巡檢司,衙署遷回九龍寨內,駐有官兵人員。 1947年港英政府遂邀請英國規劃大師雅伯氏(Patrick Abercrombie)為香港戰後重建的長遠發展規劃,制定全港第二份規劃草圖。 其實在發展豐盛的九龍區,便有一處大家並不陌生、卻又了解不深的「城中花園」——九龍塘。 這裡與香港其他地方大相徑庭,縱然繁華,卻沒有摩天大廈,只有低密度的高尚住宅與名校。 現時九龍塘不少房屋都已經重建,但金巴倫道仍保留了數幢1920年代最早一批的屋宇,都是兩層高,三角瓦頂,有迴廊及煙囪,屋前有個私人小花園,頗具市郊風味。

九龍塘花園城市: 主要交通總站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九龍塘住宅區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九龍塘的範圍包括界限街以北的窩打老道沿線地區,包括聯合道及廣播道一帶,西面以港鐵九龍塘站為界。 窩打老道與九龍仔公園之間的地區被稱為九龍仔,一般也被視為九龍塘的一部份。 九龍塘住宅區 方面,項目所在地屬低密度住宅區,飲食購物選擇較少。

配合地下鐵路的興建,九廣鐵路局於1974年決定特別於九龍塘設站,以便在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的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後,作為該綫的轉車站,九鐵九龍塘站最後於1982年啟用。 隨著獅子山隧道、及海底隧道通車,九龍塘成為連接香港島和新界東的主要通道。 縱使踐侯偉德提出的理念未能完全實,九龍塘的街道設計確實具有Letchworth等實驗性田園都市的影子。 1970年代,九龍塘與夜總會林立的尖沙咀之間的車程在深夜僅約十餘分鐘,因此充斥着時鐘酒店之類的色情場所,連李小龍故居也曾於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被改建為羅曼酒店[10],這種狀況因區內居民投訴失敗而持續至21世紀初。

九龍塘花園城市: 香港巴士大典

住戶可到港鐵九龍塘站附近的又一城大型商場消費,內有眾多零售品牌、特色餐廳及超級市場。 )著名的「田園都市」(Garden City)概念建成的。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3 該水塘至1920年代中才完全被填平以發展土地,九龍塘村亦於1920年代末拆卸。

九龍塘花園城市

到8月中有記者發現酒店對開的馬路停泊大量警車,並有至少30多名警員在場戒備。 九龍塘花園城市 當區區議員仇栩欣表示曾經收到多名居民求助,而在場的警員只表明不可以詳細回答。 [1]其後有消息指國安公署租用北角城市花園酒店為宿舍用途[2]。 一個世紀以後,九龍塘這種低密度的建築特色依然在各種政策支持下得以保存。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樂善堂為紮根於九龍城區的慈善組織,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附近學校

花園城市工程在100英畝土地上興建250幢獨立式“花園住宅”以及充足的公園及兒童運動場。 這也是第一次在大規模住宅工程中採用大量生產的建造方式,在建造過程中融入高效化和標準化的概念。 香港政府於1920年代發展九龍塘,負責這個項目的九龍塘及新界發展公司,參照英國規劃師Ebenezer Howard著名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

還有在1925年獲得通過的九龍塘城市花園(Kowloon Tong Estate),此計劃由時任立法局議員義德(C. Montague Ede)所提出,只可惜三者都先後失敗告終,幸好今天的九龍塘仍然保留昔日的構想格局。 1937年,香港政府劃出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為新九龍,並細分為4區,其中一區稱為「九龍塘」,奠定今日九龍塘範圍的基礎。 1947年,地圖裏「Kau Lung Tong」是現時大坑東邨的位置。 1964年,地圖裏「Kowloon Tong」就是現時又一村花園的位置。

九龍塘花園城市: 城市花園酒店

最後,政府於2014年末決定以「先遷移、後重置」形式保育,待日後車站建成後,才計劃原址重置古井。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3 從二、三十年代開始,不少商人乘著人流匯集之便,前來營商,各行各業的興盛一時無兩,包括:金銀舖、米舖、當舖、雜貨糧油等,甚至漂染紡織業或醬園加工,如冠珍、美珍等,令九龍城成為生產和本地華商的根據地。 先前在港島創辦聖若瑟書院的天主教喇沙會遂選址九龍塘東部,於1932年正式成立喇沙書院,學校西面的道路於1935年3月1日命名為「喇沙利道」。

  • 早在1914年,在大律師何啟和商人區德等一班士紳倡議下,在九龍灣臨海進行填海,興建「啟德濱」住宅區,此為香港當時最大的填海計劃。
  • 至於以窩打老道、界限街,以及聯合道和嘉林邊道為界的九龍仔,現屬九龍塘的一部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只有老一輩才把石硤尾一帶稱為九龍仔。
  • 本廣告/宣傳資料內載列的相片、圖像、繪圖或素描顯示純屬畫家對有關發展項目之想像。
  • [1]九龍塘花園城市的發展,後來得到何東爵士協助下,終於在1929年完成。
  • 至於電台則是於1969年遷入廣播道的香港電台和於1959年啟播的商業電台。
  • 1937年,香港政府劃出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為新九龍,並細分為4區,其中一區稱為「九龍塘」,奠定今日九龍塘範圍的基礎。

九龍塘是一個美麗的舊式住宅區,它是一個受寵物主人歡迎的社區。 街道廣闊,綠樹成蔭,街道名稱大多是由英格蘭的縣名(如禧福道及沙福道)而命名。 2011年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宣佈《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當中提及《起動九龍東》計劃,建議將觀塘工業區經濟轉型為觀塘商貿區。 當時正值大量人口和資金湧入香港,工商住宅的需求非常殷切,而九廣鐵路正式通車,不少西人因此不斷向政府建議,不惜自資基建配套,要求政府撥出土地,把靠近鐵路沿線的九龍塘發展為花園城市。 此外,政府的第一份城市規劃大綱圖,鐵定把東面沿海一帶的土瓜灣和九龍城發展為高污染的輕工業住宅區。

九龍塘花園城市: 鐵路站

另一方面,連接大圍、紅磡和中環的沙中線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其中四個車站會建於九龍城區內,包括:何文田站、馬頭圍站、土瓜灣站和啟德站。 至於馬頭角一帶,因上世紀初設有牛房和牲畜檢疫站,引伸到不少與牛相關的行業在此出現,包括皮革廠、牛骨處理廠和肥皂廠等,皆被視為厭惡性的行業。 今天此區人口急劇老化,由於租金相對便宜,近十多年來,也吸引了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在此聚居。 九龍塘之所以與別不同,全拜1920年代城市規劃方案批出的「九龍塘花園城市」概念所賜。

九龍塘花園城市

然而,九龍塘至今仍然保留低密度的獨立屋社區設計,更有不少社區設施和富有特色的建築物,與香港的傳統唐樓或高密度摩天大廈,形成強烈對比。 受到九龍東發展成CBD2的漣漪效應帶動下,龐大的優質居住需求大增,油塘順理成章成為自用及投資客的新寵兒。 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對新來香港定居的人來說,這裡的交通、工作、學校、夜生活和各項日常所需均是最方便齊全。 九龍塘花園城市 受歡迎的地區包括半山區、灣仔和跑馬地,均非常接近中環蘇豪及城中不少著名米芝蓮星級餐廳;其他受追捧的港島住宅區包括物業價格一直飆升的渣甸山及山頂。 戰後,九龍塘鄰近地區,包括歌和老街以北及窩打老道以東都重建為高層住宅大廈。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的交通站點

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主要名校區。 實際上,霍華德在1902年再版的《明日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九龍塘住宅區 To-morrow)中詳細描繪了花園城市的概念,著重城鄉共融自給自足。 在花園城市內,除有公園區外,還有住宅區,學校區工廠貨倉區和外圍農地區:而城市與城市之間以綠化帶分隔,並以鐵路連接。 一座花園城市甚至可以實行糧食自給,管理由居民自決比起今天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概念,花園城市概念足足早了一個世紀。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城市 霍華德的花園城市概念除了提供花園和休憩空間外,更強調城鄉共融,自給自足。

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見的低密度豪宅區,以別墅及平房為主,環境清幽。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1萬5千條。 九龍塘花園城市 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