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赤柱美利樓歷史8大優勢2023!內含赤柱美利樓歷史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赤柱美利樓歷史

美利樓建於1844年,屬於美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英軍的軍營。 到了香港日治時期,這座建築物被日軍用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及「日本軍事統師部」,還設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場,當中被殺者據稱超過四千多人,堪稱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築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利樓曾被多個港英政府部門作為辦公室。 1975年至1982年期間,美利樓成為了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總部。 為了讓使用軍營的英軍適應香港炎熱的天氣,露台及地下檐廊的空間較為寬闊,有助納涼。

每天往返赤柱人潮非常多,但因為綠色小巴班次很密集,所以等候時間並不會很久。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這裡吃晚餐超有氣氛的,當然你看照片就知道價格不便宜啦。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赤柱美利樓歷史: 銅鑼灣搭乘40號綠色小巴

雖然街頭藝術節已經暫告一段落,但這些壁畫仍然會在上環放置一段時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趁著假日到訪尋找壁畫的蹤影。

赤柱美利樓歷史

赤柱廣場也是眺望赤柱海岸景色的最佳地點,赤柱廣場四樓的觀景台、多家餐廳面海的戶外座位區,都是欣賞沿岸海景的最佳地點。 鄰近美利樓就是高五層樓的赤柱廣場,這是世界上少見的寵物友善商場。 以家飾、家居、眺望赤柱景色為主打的赤柱廣場,全商場都歡迎寵物入內,更是引入不少適合寵物配套設施。 赤柱美利樓歷史2023 赤柱市集海濱酒吧的露天座位區、香港觀光景點常見的雪糕車,都是逛累了放空發呆的好選擇,點杯啤酒或是買一隻雪糕,看看海天一色的赤柱風光,往往就是感受赤柱這個悠閒小鎮氣氛的最佳方式。

赤柱美利樓歷史: 歷史

到1982年,美利樓地皮以1.2億港元出售予中國銀行興建中銀大廈,美利樓因應建築工程需要被拆卸。 由於其歷史價值,香港政府決定將這座建築物完整保留及搬遷。 分拆出來的超過3000件建築物料被編上了號碼及儲存於大潭水塘附近的政府倉庫[5]。 1990年,同為負責附近馬坑邨發展的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將美利樓搬遷至赤柱,由瑞安建業承辦工程。

原本的美利樓初期是作軍事用途,其後短暫用作政府機關,而現在重建後的樓層主要是作食肆用途。 南區地標美利樓坐落在赤柱海傍,大樓外觀獨特出眾,採用羅馬式建築,其花崗圓柱成功吸引遊人的目光。 美利樓於1846年興建,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西式舊建築之一。 1982年,原址位於中環的美利樓在1982年被拆卸,並於2000年遷址赤柱完成重建。 時至今日,有不少商店與餐廳進駐美利樓,來到這座別具維多利亞時代氣息的建築,不但可以逛街購物,還可以品嚐海鮮以及德國美食。

赤柱美利樓歷史: 拆卸及重建

由於赤柱有大量外國人居住,華洋雜處,加上赤柱風光明媚,漸漸成為一個著名旅遊點。 除了外國人,著名歌手鄧麗君在香港的故居也選址在赤柱,別墅佔地7千多平方呎,淺綠色的兩層樓洋房配上歐風大花園,成為不少歌迷朝聖之地。 作為本港最具規模的龍舟競賽,每年均吸引超過6千名本地及海外健兒參賽。 最早期的比賽,一直是在赤柱灣(即天后廟及今美利樓對出)舉行。

赤柱美利樓歷史

香港於1930年代的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為防範日本侵略所以在黃麻角設立赤柱軍營。 興建軍營期間因為原址及附近一帶有農民居住,香港政府於是在赤柱大街興築了八間平房來安置原住民,即現在的八間屋。 美利樓揉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建築設計,採用了西式的圓柱,以及中式的瓦頂。 赤柱美利樓歷史 這是香港殖民地時期早期最常見的建築設計,而美利樓則成為現存此類建築物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並用本地開採的花崗岩建成[8]。 赤柱美利樓歷史 由於美利樓是軍營中予高級官員使用,同時為適應香港夏季炎熱的天氣,地下檐廊預留了寬闊空間乘涼[4]。

赤柱美利樓歷史: 歷史外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利樓曾經被多個香港政府部門作為辦公室。 1975年至1983年期間,美利樓成為了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總部[4]。 當年美利樓被拆卸前,香港政府計劃將整座美利樓搬移重置,便在建築的三千多件樑柱和磚石都被逐一編碼,以便分拆後亦能根據編碼如砌積木般拼湊,盡量回復原貌。 惟一些部分在拆卸時遺失,屋頂用作通風的煙卥,是來自同期建成的高街精神病院的八個煙卥;大樓外的旗桿,則是原屬於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的添馬艦海軍基地。

大家會唔會同小編一樣,好好奇點解赤柱既英文名「Stanley」,同中文名「赤柱」完全無關係? 據聞「赤柱」呢個名,係源於當地長遍赤紅色既木棉樹,遠望就好似一條條紅既既巨柱,實在好有詩情畫意! 至於英文名「Stanley」,則係取自殖民時期佔領赤柱既英國將領既名字。 到2014年至2015年,領展為美利樓進行租戶重組,將一半範圍改為樓高3層的 赤柱美利樓歷史2023 H&M,佔地987平方米,分別設有女裝、青年裝和童裝部,並於2015年9月26日開幕。 赤柱美利樓歷史2023 而和上環一帶的壁畫不同的是,赤柱市集的壁畫均是畫在鐵閘上,想去欣賞壁畫的朋友最好就趁在店舖開店前或關店後到訪,以免白走一趟。

赤柱美利樓歷史: 主要街道

不過疑惑的是,不知為何美利樓旁還置有「同昌大押」石柱,來自上海街的重建項目。 除此之外,重建後大樓建築內部亦有作改動,增設電動扶手電梯、升降機、照明系統、走火通道等設施,柱廊上亦加設了圓拱天花。 現時位於赤柱的美利樓由中環搬移過來後,仍可見建築保留有其維多利亞時期色彩,是現存此類建築物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

赤柱美利樓歷史

1960年至1970年代,美利樓頻頻傳出鬧鬼之事,港英政府期間不單請了牧师和神父在大樓內驅鬼,又使用佛教超渡儀式來把怨氣淨化,希望能安撫人心。 第一代碼頭於1965年5月13日拆卸[3],上蓋隨後轉移至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 2006年末該上蓋再次轉移至赤柱美利樓旁,重新裝上按原卜公碼頭樣式興建的新碼頭,名為赤柱卜公碼頭。 卜公碼頭(英語:Blake Pier),是原位於香港中環的一個渡輪碼頭,名稱取自香港第十二任總督卜力爵士。

赤柱美利樓歷史: 香港十八區景點

你可以從卜公碼頭搭乘渡輪前往蒲台島,或是在碼頭觀賞黃昏美景、享受海風吹拂。 於赤柱村巴士站搭乘6、6X或260號巴士前往港鐵中環站或港鐵香港站;或搭乘40或40X號綠色小巴前往銅鑼灣。 昔日的赤柱是一條漁村,在香港歷史上佔據重要的一席;如今的赤柱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海濱社區,這裡有迷人的沙灘,琳瑯滿目的市集以及人氣很旺的沿海餐館及酒吧。 赤柱美利樓歷史 這裡也不乏令人回味的景點,包括舊赤柱警署、赤柱郵政局、赤柱軍人墳場以及由中環搬來的地標性建築物美利樓和蔔公碼頭,這些令人注目的拍照打卡勝地,承載著香港的歷史印記。

至於英文名「Stanley」,則據說是因為香港割讓給英國時,在任的殖民地事務大臣名為史丹利爵士(Lord Stanley),因而得名。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赤柱美利樓歷史 赤柱在開埠初期,只是一個漁港,大部份居民以打魚為生。 1961年,十級颱風「瑪麗」襲港,赤柱受到颱風的破壞,多間木屋被摧毀,政府從此開始發展赤柱,興建瑪麗新村安置災民。

赤柱美利樓歷史: 歷史評級

日佔時期結束後,美利樓曾先後被多個政府部門作辦公室之用。 1975年至1982年期間,美利樓為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總部。 1982年,美利樓地皮以1.2億港元出售給中國銀行,以興建新的中銀大廈,美利樓因而須被拆卸。 建築的三千多件樑柱和磚石都被逐一編碼,分拆後安置於大潭水塘附近的政府倉庫。

赤柱美利樓歷史

歷經都市重劃,美利樓於1998年搬遷、建造並被重新堆砌,仿希臘復古式的圓形石柱、中式瓦面的房頂,這座三層的花崗岩建築物,在赤柱卜公碼頭旁完整重現。 美利樓樓高 3 層,採用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以仿希臘復古式圓形石柱,搭配中式瓦頂及圓拱形走廊。 雖說美利樓有重要歷史價值,但它並未被列入香港古蹟名單,全因位置遷移及建築物料經過改動,因而降至不予評級。

赤柱美利樓歷史: 建築特色

你亦可以在這裡發掘各式各樣的餐具,包括碟子、碗和茶壺,這些工藝品不但色彩繽紛亦有多元化的圖案供選擇,有時更以特價發售,適合計劃為家居增添新意的你。 當美利樓在中環的時候,它曾經是一級歷史建築;當被遷移至赤柱後,因位置不同,建築物料亦有所改動,所以由一級歷史建築降至不予評級。 第二代卜公碼頭於1965年5月15日啟用,全長五百八十呎,建築費約二百萬港元[4],其上蓋建有花園,是當時中環少數綠化地帶之一。 美利樓是一棟擁有160年歷史的中西交融的建築,更是由中環搬到赤柱。 英治時期作為香港的印鑑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帶路圖的歷史就是發生於赤柱。 阿群帶路圖大意講述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

赤柱美利樓歷史

美利樓屬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旗下物業,交由領展管理。 領展在 2014 年重組租戶,主要出租給食肆,另將一半範圍租予國際時裝連鎖店 H&M。 現時無論從地面拍攝或空中航拍美利樓,均難免將該品牌標誌攝入鏡頭,難怪有人批評它與美利樓的外觀格格不入。

赤柱美利樓歷史: 交通資訊

美利樓揉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仿希臘復古式的圓形石柱、中式瓦面的房頂,淡淡透出了一種古典美。 當您站在這座樓高三層的花崗岩建築物前,實在難以想像,美利樓是如何從中環「搬」到這裡來。 根據一份1980年市政局的會議紀錄,美利樓原先計劃安置於域多利軍營旁邊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不過最終未有落實[4]。

赤柱美利樓歷史

赤柱曾經有不少水上人聚集,船影處處,不過时代转变,今日已不見漁船。 1841年5月由英國人進行的首次人口統計,在香港島的4280名原住民其中超過2000人就是在赤柱一帶,当时有相当多的水上人。 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赤柱曾是當時香港島的首府。 後來雖然行政中心改為設於香港島中上環區,但赤柱仍然作為西方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 香港島北岸的美利樓建於1846年[2][3],屬於美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駐港英軍的軍營。 到了香港日治時期,美利樓被用作日本皇軍憲兵總部,並且設有多座囚犯室及用作刑場。

赤柱美利樓歷史: 西式圓柱+中式瓦頂

於港鐵香港站D出口步行至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乘6、6A、 6X、66或260號巴士,於赤柱廣場或赤柱村站落車。 赤柱美利樓歷史 美利樓(英語:Murray House)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是以建成時任軍械局長的美利爵士命名。 你可以預留時間漫遊赤柱市集,宛如迷宮一樣的市集有一系列特色小店與攤位讓旅客尋寶,珠寶首飾、價廉物美的服飾、運動裝備、玩具、涼茶、伴手禮,甚至是本地藝術家的畫作統統都有。

  • 從赤柱市集往卜公碼頭海岸線也很有看頭,藍到不行的大海、可以步行到海邊的岩岸,很難想像被稱為水泥叢林的繁忙香港居然有這樣的風貌。
  • 建築的三千多件樑柱和磚石都被逐一編碼,分拆後安置於大潭水塘附近的政府倉庫。
  • 美利樓揉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建築設計,採用了西式的圓柱,以及中式的瓦頂。
  • 1982年,美利樓地皮以1.2億港元出售給中國銀行,以興建新的中銀大廈,美利樓因而須被拆卸。
  • 因此,美利樓原本所獲的一級歷史建築評級,於遷移後被降至不予評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