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3全攻略!內含綠綠賞積分計算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今日(十一月十六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為協助和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減廢回收,並配合未來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環保署正持續加強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支援,當中包括擴展和提升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便利市民實踐乾淨回收。 在二○二一年,「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共有約380萬人次訪客,帶來超過14 400公噸回收物。 當中表現最好的「回收環保站」綠在沙田及「回收便利點」綠在寶琳,在二○二一年全年回收量分別超過800公噸和600公噸。

大家憑卡前往「綠在區區」大、中、小回收點進行乾淨回收,皆可賺取「綠綠賞」積分,以兌換禮品,包括多類生活用品、糧油乾貨,以至「大嘥鬼」及「慳BB」的限量產品。 聞說,日常實用物品如紙巾類、白米、即食麵等相當受歡迎;亦有小朋友「粉絲」專攻「慳BB」紀念品。 去年,立法會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俗稱垃圾收費) 條例草案,預計最快在明年下半年落實。 垃圾收費不僅是有助推動加強源頭減廢和乾淨回收的火車頭,也可支持香港深度減碳。 環境局公布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亦明言推行垃圾收費是本港推動全民減廢和資源循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綠綠賞積分計算: 初暫停 回收點回收量大跌一半

故此,請大家日常「揼少啲 慳多啲 識回收」,包括於源頭分類以支持各類乾淨回收,好讓大家的可回收物在本地上、中及下游可「貨如輪轉」,於本地回收鏈中可轉廢為材,撐循環經濟,包括再工業化,並且締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 2021年初,環保署推出入樽機第一期先導計劃,共設置了60部入樽機供公眾試用「回樽」,並透過電子支付平台如「八達通」提供即時現金回贈。 近一年間,這些入樽機平均每部每天回收約千個飲品膠樽,即日均「回樽」總量數以萬計。

綠綠賞積分計算

另一方面,政府曾經發佈新聞稿指出,三紙兩膠集中放置在家居、工作地點或路邊回收系統。 三紙為紙皮、報紙、辦公室用紙,兩膠則指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的廢膠樽。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的試驗期原定為一年,參考計劃的成效及市民意見,環保署正著手延長有關積分計劃。 持牌平台營運者如有意向零售客戶提供虛擬資產,亦應確保所挑選的虛擬資產屬於合資格的大型虛擬資產,並符合特定代幣納入準則。 「合資格的大型虛擬資產」指獲納入由至少兩個獨立指數提供者所推出的至少兩個「獲接納的指數」中的虛擬資產。 不過,證監會發言人指,由於當局不會監管代幣,只會監管交易,具體可供交易代幣的種類則交由平台營運者自行決定。

綠綠賞積分計算: 【環保回收】環保署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 回收儲分換糧油乾貨、日用品

在2021年,「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共有約380萬人次訪客,帶來超過14,400公噸回收物。 當中表現最好的「回收環保站」「綠在沙田」及「回收便利點」「綠在寶琳」,在2021年全年回收量分別超過800公噸和600公噸。 環保署在18區設立22個「回收便利點」,將於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並延長每天服務時間至早上九時至晚上七時;除聖誕節及農曆新年假期外,全年開放;增設夜間自助回收服務等。

此外,本港首間把廢膠樽轉化至準食品級再生材料的回收設施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其回收處理能力將逐步提升至日均約30公噸,相等於每日把逾百萬個飲品膠樽轉廢為材。 順提,此創新回收設施在建築期間,已預留天台設置200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支持可再生能源。 在週末,我不時自行路經各「綠在區區」,觀察街坊對環保署最新社區回收配套的反應。 環保署其後回覆指,由於政府已宣布如疫情繼續呈下降趨勢,會由4月21日起分階段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故會考慮同時恢復積分計劃。

綠綠賞積分計算: 【樂齡科技在香港】3分鐘了解安老院舍浴室的智能方案 提升安老服務效益

舉例來說,1 號塑膠是飲品膠樽、個人護理膠樽、清潔用品樽,如果包裝上沒有註明就歸類為其他。 家中的回收角落主要分為塑膠和廢紙,每個回收箱內再用膠袋或紙袋分類,放置位置的固定在玄關,方便整理後拿出門口,只要放不下便拿去回收,為環保出一分力。 除了塑膠樽之外,在回收流動點的塑膠回收分為三類,膠樽、膠袋、餐具。

綠綠賞積分計算

環保署亦會加強宣傳和教育,並配合《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參與。 短期目標是在二○二三/二四年度將試驗計劃擴展至合共100座公共屋邨樓宇,涉及約 居民。 環保署今日宣布,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由明日(5日)至7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於環保署「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進行回收的市民可獲取6倍「綠綠賞」積分,以進一步鼓勵市民將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 環保署由今日起推出為期2周的推廣計劃,直至11月30日,市民可以在「回收環保站」和已投入服務的「回收便利點」以優惠方式,提交不少於1公斤的回收物,即可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綠綠賞積分計算: 登記帳戶

根據環保署的分析,近年陸續開展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及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回收量按年上升大約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3 32%。 回收便利點的新形象及配套為社區的減廢回收帶來了新氣象,令乾淨回收成為城中熱話。 抗疫期間,市民會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了即棄塑膠產物,剛巧「綠在區區」現時所回收的廢膠已更全面,大家只要預先處理乾淨,膠樽、外賣膠餐具、生果網、發泡膠等均可回收。

此後每次持卡回收,就能賺取相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調味料、飲品、粉麵、廁紙、毛巾等禮品,非常實用和生活化。 「綠在粉嶺」是全港首間樓上回收便利點,開設於附近屋苑居民恆常經過的天橋上。 (圖片來源:綠在粉嶺)「綠在寨城」是首間樓高兩層的回收便利點,下層用以收集回收物,上層則是活動空間。 (圖片來源:綠在寨城)除了收集回收物之外,不少便利點還嘗試擔當凝聚和教育街坊的角色,以桌椅營造社區共享空間;某些更劃出活動室,為舉辨環保公眾活動作準備。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是連小學生也能倒背如流的廢物回收口號。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綠在區區回收懶人包!8 項資源回收、7 種塑膠類別,免費申請「智能積分卡」換領獎賞

不但這樣,在 2022 年 1 月 6 日更推出「綠綠賞」應用程式,可以用電子方法登記會員,並在智能電話查閱積分。 我們應該提升環保意識,盡量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用品,從源頭減少產生垃圾、物盡其用後再回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回饋環境。 當然,塑膠分類只是資源回收的一部份,希望接下來的分享可以幫助你認識更多環保議題,同時也是對我自己的提醒,盡力回饋環境、虛心學習更多減廢方法。 我們鼓勵市民建立廢物源頭分類的習慣,把更多種類的可回收物進行乾淨回收。 證監會建議容許各類投資者(包括零售投資者)使用由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提供的交易服務,但持牌平台應評估客戶的風險承受水平及風險狀況,並據此為客戶釐定風險狀況,以及評估客戶是否適合參與虛擬資產的交易。 營運者亦應為每名客戶設定上限,以在參照客戶的財政狀況及個人情況的前提下,確保客戶就虛擬資產所承擔的風險根據平台營運者的判斷是合理的。

  • 8 種回收物均設有獨立的回收櫃,包括廢紙、金屬、膠樽、其他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充電池、光管、慳電膽、紙包盒、膠袋及發泡膠。
  • 我們鼓勵市民使用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及與家庭成員分享會員號碼,加快賺取積分。
  • 「綠在區區」現已包括九間回收環保站、22間回收便利點及逾100個定時定點回收流動點。
  • 「綠在區區」至今已有超過16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以至廢紙及金屬等常見的回收物。
  • 計劃隨後將會在大埔香港青年協會宿舍、大埔嵐山、大埔南華莆、大埔頭村與華樂豪庭,回收紙張、金屬或其他塑膠,每公斤可分別賺取10積分,飲品膠樽每公斤有80分,服務將會24小時開放,料月尾開始實施。

為進一步便利大眾參與乾淨回收,環保署正擴充回收網絡,新一批10間「回收便利點」其中八間已相繼開業,餘下兩間亦會於短期內投入服務,總數將擴展至32間。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3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環保站」方面,第12個「回收環保站」「綠在黃大仙」將於今年年中開展建造工程,而另一個正在籌劃中的「回收環保站」將設於南區鴨脷洲,作為「躍動港島南」計劃下其中一個項目。 政府正準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提升飲品膠樽的回收率。 與此同時,政府亦正透過科技如逆向自動售貨機 (簡稱「入樽機」),以加強收集飲品膠樽,並可配合大數據分析,達致環保與創新並行。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網絡生活

不同生產商及製成品所使用的用料可能有所不同,以包裝上的塑膠編號為準,不確定的話可以歸類為 7 號塑膠,或在回收地點向職員查詢,職員會非常樂意為你解答的。 另一方面,CD 回收分為紙類和塑膠類,光碟盒和 CD 屬於塑膠類,而附有歌詞或寫真的內頁屬於紙類。 牛奶盒、紙杯和紙包飲品可以清洗後也可以回收,但是無法計算綠綠賞積分。 根據立場新聞報導,被回收的膠樽最終只會被送至堆填區,浪費關注環保人仕的時間和心機,無法回收的原因主要是回收物被污染。 近年的環保口號雖然不如以往耳熟能詳,可是政府新聞處指出升級版的回收箱設計,增加去水孔以免積聚雨水或煙頭引致火警發生。

綠綠賞積分計算

在「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中,它們分別可兌換到60分、60分、480分。 以上回收物品對應獎賞兌換表所見,只要有450分便可以換取日常獎賞中的一包梳打餅或者一包450克的砂糖,換言之,只要回收5個膠樽便可選擇換取以上2項物品。 而大家只要回收25個膠樽便可以得到2,400積分,可以換到900毫升芥花籽油以及廚房抹手紙。 對儲積分換禮物沒興趣的市民,但又想回收廢物為環保出力,也是可以直接把廢物送到智能回收機回收有關物品。 不過,不時在Instagram教導網民分辨常見塑膠物品類別的她,曾經聽聞有些便利點分有1、2、4、5、6、7號膠收集箱,有些就只以「膠樽」和「其他塑膠」分類。 本地環保知識網誌wanbo_hk主理人就指,身邊朋友、網民大多贊同「綠在區區」比舊有回收設施更有系統,便利點內外企理乾淨,不再「似垃圾站」,的確是最能直接吸引大眾實踐環保的誘因。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環保站

鑑於政府近日公布了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綠在區區」社區回收設施已全面恢復服務,《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綠綠賞」)亦恢復記錄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今日(11月16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綠綠賞積分計算 環保署今日起推出為期兩周的推廣計劃,市民可以在「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提交不少於一公斤的回收物,即可登記領取「綠綠賞」積分卡。

街坊平日携帶回收物進店,職員會磅重提供「綠綠賞」儲值積金,然後教育市民自助分類。 市民憑「綠綠賞」積分,可換領各款禮物,包括印尼撈麵、香米及芥花籽油等。 有街坊表示,現時膠樽已不值錢,反而在這裡可換到禮物,最愛換米和油。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3 此外,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下提供的中央收集非工商業廢塑膠服務自3月底起逐步擴展至九區,包括新增的大埔、西貢、中西區、深水埗、荃灣、屯門六區,以覆蓋全港逾半人口,預計此服務的回收總量將提升至每年約5,000公噸。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綠領行動「綠在長沙灣」3個月收65噸廢物 回收儲分街坊愛換糧油

全港現時已有 9 個回收環保站,18 個回收便利點,剩餘 4 個預計將於今年第一季或之前投入服務。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上周六宣布由即日起至7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市民只要到環保署「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進行回收,便可獲取6倍「綠綠賞」積分。 而6倍積分後,回收膠樽可得到的積分便由80分增加至480分,若回收25個膠樽就可以換領一瓶900毫升的芥花籽油以及廚房抹手紙。 環保署於2020年第四季起陸續在全港各區設立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運作。 「回收流動點」主要位處缺乏分類回收設施的單幢式及「三無」住宅樓宇附近,以便利居民參與回收。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8種物品: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網誌表示,政府正善用創新科技,從多方面支持本地乾淨回收,並加強業界的回收處理能力,提升整條回收鏈的質量。 其中,第二期入樽機先導計劃6月底展開,智能入樽機數量將倍增至120部,令回收塑膠飲料容器的流程更順暢。 環保署宣布由6月5日至7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在環保署「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回收的市民就可以獲取6倍「綠綠賞」積分。 利用「綠綠賞」積分可換購的禮品包括日用品及糧油乾貨,也有環保產品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回收袋等。 重塑「6」字為品牌(以「綠」字為概念,取諧音數字「6」為標誌)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由「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和以定時定點街站模式運作的「回收流動點」組成。 首批22間「回收便利點」,自二○二○年年底投入服務後,回收量及訪客量均大幅上升。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環保站」 地址

初期「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培養減廢回收的習慣,並融入日常生活中。 初期,「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的禮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為主,也有環保日用品,例如竹漿廁紙、毛巾及環保手挽袋等,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培養減廢回收的習慣,並融入日常生活中。 除6月的回收活動,視乎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環保署11月會在各回收環保站舉辦大型推廣教育活動「綠在區區 全城回收月」,與市民一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並分享參與乾淨回收的樂趣。 現在,可以到「綠綠賞積分及回收記錄查詢」網站內自行查詢積分,除了向職員查詢外之,多了一個查閱積分總額的選擇。 順帶一提,獎賞兌換表的獎賞物不定期更新,以網站顯示為準,詳請請瀏覽這個網站。

目前,「綠在區區」已經增至有大站「回收環保站」逾10個、中站「回收便利點」逾30間,以及街站「回收流動點」逾百處,全線乾淨回收廢紙、膠、金屬、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家電、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都可儲「綠綠賞」積分。 「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全線統一支持回收「點止三色咁簡單」,主體涵蓋廢紙、膠、金屬、玻璃、四電一腦、小家電、充電池、慳電膽/光管/LED燈「八大類回收物」,亦乾淨回收紙包飲品盒。 環境局於2021年初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當中加強「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包括創新的「回收便利點」。 環保署轄下「綠在區區」的升級轉型,並結合「綠綠賞」積分計劃,致力令全港社區回收網絡更方便及提升吸引力。 「綠在區區」現已包括9間「回收環保站」、22間「回收便利點」及逾100個定時定點「回收流動點」。

只要下載「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登記成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的會員,便可以賺取積分。 若果想獲得一張智能積分卡則需要於同一時間提交最少2公斤的回收物。 活動期間到「綠在區區」各回收點回收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容器、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或光管及充電池,均可通過「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獲取6倍積分,累積積分兌換心儀禮品。

首批22間回收便利點去年錄得訪客人次約300萬,帶來超過九千公噸回收物,回收量較上一代的社區回收中心上升逾四倍。 至於11間回收環保站,去年共收集逾5,400公噸回收物,回收量持續遞增。 綠綠賞積分計算 去年我已在網誌「撐循環經濟:塑膠回收 本地再造」介紹此轉危為機的路向,本地廢膠回收廠都要行多步,在本地將所回收廢膠轉廢為材,令其再生成品有下游出路,有市有價。

綠綠賞積分計算: 綠在區區「回收6倍賞」6月5日推出 回收廢紙塑膠等可獲6倍積分可換禮品【附回收點地址連結】 (15:

只要預先分類便可以加快回收速度,按照回收類型分類,例如膠樽、一般塑膠、鋁罐或罐頭、玻璃樽⋯等等,節省等待時間。 如果是賽馬會回收轆轆流動環保計劃,則由 1 號膠至 7 號膠仔細分類。 為推動本港環保意識,在資源回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政府的配套措施、商戶的經營方針、消費者的選擇,才能帶來更大的效果,目前我們只能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例如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等。 另外,任何人如經營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的業務或顯示自己經營該業務,便須向證監會申領牌照。 就原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已獲提供當作為獲發牌的安排,以便它們可在《打擊洗錢條例》下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制度實施後繼續於香港營運。 必須在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期間內,根據《打擊洗錢條例》下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制度在網上提交完全填妥的牌照申請。

綠綠賞積分計算: 回收

同時,對市民大眾而言,署方可藉此建立更個人化的優質回收支援服務,鼓勵大家在生活上加強乾淨回收的好習慣。 綠綠賞積分計算2023 屋苑早前設街站宣傳,為居民登記該屋苑專用的「綠綠賞」積分卡,在回收箱掃描卡背的二維碼,「嘟」一聲後,可在三色回收機的熒幕上選擇回收物品種類,回收箱會自動開蓋,投入回收物後,會即時計算重量,並在熒幕上顯示相應積分。 綠綠賞積分計算 紙張、金屬或其他塑膠每公斤可分別賺取十分,飲品膠樽每公斤可換到八十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