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活化工廈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為了配合本港工業的轉型,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擴大「工業」地帶內所准許的用途範圍,以使工業樓宇及工業—辦公室樓宇(下稱「工辦樓宇」)的用途更具彈性,當中包括容許與創作和音樂有關的用途在該等樓宇內進行,例如影音錄製室和設計及媒體製作辦公室。 活化工廈2023 基於消防安全考慮,有關的用途須不涉及直接向顧客提供服務或供應貨品。 政府 2010 年推出活化工廈計劃,大業主可以將工廈翻新及改變成商業用途。

措施須兼顧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相關工廈業主和使用者的意向,後者受市場因素左右,政府並無針對或傾斜任何特定行業。 活化工廈的申請涉及不同範疇的新用途,當中包括「康體文娛場所」,可用作相關用途的工廈在完成改裝工程後,可提供樓面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全港現時有逾1,400 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約相當於120個維多利亞公園),分布於全港各區,是本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活化工廈: 業主:政策「擾民兼不環保」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以2018年宣布開展第二期活化工廈計劃為例,其中一項措施,是容許在1987年前落成老舊工廈的重建項目,放寬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積比率,上限為20%。 此項措施吸引一批私人工廈業主將旗下物業活化發展,截至去年6月底,城規會共收到46宗重建申請,28宗獲批出規劃許可。

活化工廈

業主毋須另行申請及繳付地契豁免書費用,但前提是該用途必須屬規劃制度下已准許的用途。 在顧及公眾安全前提下,容許擴闊緩衝樓層准許用途,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及電腦數據處理中心,以促成業主局部改裝低層為非工業用途。 倉庫用途定義更廣闊,涵蓋貨物裝卸及貨運設施、可循環再造物料回收中心。 推行活化工廈措施的目的,在於透過鼓勵現有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更好地利用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在努力覓地建屋的同時,我們亦想方設法,靈活運用現有資源,提供更多適切住房予有需要的市民,將工廠大廈改建為過渡性房屋項目,正是其中一個方法。 活化工廈2023 而首個工廈改建過渡性房屋項目,亦於平安夜當天獲批出撥款,如一切順利,最快可以在2022年首季入伙,惠及116個家庭,約370人。 活化工廈2023 而截至今天,我們已覓得土地,預計可提供約13,4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在已獲批的28宗申請,其重建項目落成後可提供54.6萬平方米、即約587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當中包括25.7萬平方米、即約276萬平房呎的商業樓面面積;28.9萬平方米、即約311萬平方呎的工業樓面面積。 對於政府早前公布「標準金額」徵收補價先導計劃細節,他認為補價資訊透明化有助簡化程序,不過對財團併購工廈單位未必有着數,因為當散業主知道物業補價水平,便可推算發展商收購成本,叫價難有讓步。 工廈活化後的建築物,因應地區性,用途相當廣泛,有酒店、商場、商廈等等,其中「D2 Place」系列商場是一個成功例子,「食正」長沙灣轉型,項目知名度、價值及租金不斷上升。

活化工廈

近年官地造價不斷攀升,不少發展商將資源投放到收購舊樓重建,所以近兩年舊樓收購相當熱鬧,強拍個案也不斷上升。 業界人士指出,隨著政府重啟工廈活化政策,工廈併購將成為另一條戰綫。 被稱為「活化工廈2.0」的細節雖然尚未正式落實,但是新政策最大誘... 政府重啟工廈活化,由資深投資者林子峰等持有的觀塘敬業街41號項目,以及莎莎國際太子爺郭浩泉等組成的麒豐資本持有的鴻圖道32號,將於今日城規會闖關,規劃署不反對,預計獲批機會大。 補地價先導計劃 註:標準金額水平在先導期兩年內維持不變。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趕絕逾千band房 文化人的困境:觀塘「士紳化」

另一邊廂,活化工廈實施後,導致工廈供應減少,刺激租金上升,不少使用者因此面臨迫遷、加租,最終甚至無奈退場。 現時有不少文化藝術團體仍然租用工廈營運,而且已經一搬再搬、愈搬愈細,擔心第二輪活化措施刺激重建工廈或會逼走他們。 第一期措施於2016年3月底結束,地政總署合共收到171宗活化計劃申請,改裝工廈有140宗申請獲批。 【本報訊】城規會今日審議3項有關活化工廈的申請,共涉約6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而規劃署對全數申請表示不反對,預計今日獲城規會批准的機會很大。 政府在2010年開始實施活化工廈,根據政府截至去年底的數據,合共批出143份申請,相當於全港工廈約1,400幢計算的10%,提供多達1,798萬平方呎樓面,單看這組數字,活化政策成績尚算不錯。 特首林鄭月娥有意重啟剛在去年3月結束的活化工廈政策,措施過去的確為解決過剩工廈問題發揮一定作用,但經過多年時間,較具潛力活化的工廈很可能已經落實,要推動餘下的工廈進行活化,政府或須為計劃加入新元素。

  • 全港21萬劏房居民引頸以待,希望「上樓」前可以改善惡劣的居住環境,可是計劃其實荊棘滿途,更出現「反高潮」。
  • 政府為鼓勵工業大廈業主將物業重建或改裝,以善用資源,於一八年十月重啟活化工廈措施。
  • 翻查資料,東傲前身為工廠大廈,由麒豐資本在2018年以約12億元向興勝創建(0896)購入,並向城規會申請活化,重建為新式工廈。
  • 精品財經
  • 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 有關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私人分層工廠大廈平均租金和售價變化,載列於附表。

個別工廈的復修和活化,並非市建局的核心業務,我們須將資源集中處理舊區的整體規劃和重建,改善香港的住屋水平及已建設環境。 因此,我認為要推廣改造重設工廈這新模式,令活化工廈在市場進一步普及,而關鍵之道,除了協助業主克服規劃和工程執行層面的難題外,亦要關注業主面對成本效益的挑戰。 除了物業增值之外,樓宇復修部過去在長沙灣租用辦公處,每年的租金支出達到1,000萬,是次改造工廈項目增加了市建局持有自用辦公室樓面的空間,節省了租用私人商業大廈辦公室的租金開支,達致盡用資源、善用資源的目標。 至於面對業權分散處境的工廈單位業主,若然能夠參考市建局在這個項目以「局部改造」執行模式,復修及改造工廈、提升設施,相信可以為其工廈物業單位增值。

活化工廈: 相關文章

雖然項目在2018年因收購率低而中止重建的計劃,但我們改用樓宇復修及改造重設這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策略,為這幢老化的工廈提升樓宇安全和設施水平,延長樓宇的壽命。 經過約3年時間,這幢工廈的改造工程已竣工,是市建局首幢以改造重設復修、活化再用的工廈項目,並已於上月起,成為市建局樓宇復修部的辦事處,服務市民。 他認為,政府部門在處理活化項目上程序可提升效率,並批評過去政出多門,程序繁瑣影響發展進度。 他坦言,活化政策雖然可讓舊工廈轉型,但部分舊工廈礙於多方面的「先天不足」,要把消防設施改裝到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極不容易,勞師動眾兼擾民,得出來的效果也未必令人滿意。

活化工廈

鄒小姐因要照顧小朋友而無法工作,所以向政府申請綜援,每月7,900元,由於目前房間實在太細,她決定搬到同單位另一劏房,月租加倍至3,000元,扣除租金後,兩母子每月實際生活費不足5,000元。 林鄭月娥發表「雙十施政報告」,提出多招化解土地供應問題;其中一招稍被忽略,就是重推活化工廈,並引入「過渡性房屋」概念,讓輪候公屋等上樓的基層市民,可以低價暫住由工廈「活化」的臨時居所。 郭浩泉指,雖然過去一年市場甚少工商新盤物業推出拆售,但全幢物業卻相當暢旺,吸引不少資深投資者入市,同時也證明市場資金充裕。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接46宗申請六成獲批 重建後可提供587萬平方呎樓面

(二)在鼓勵工廈重建方面,倘若有關重建是作酒店用途,我們容許非工業地帶的工廈業主,最長分5年分期攤付土地補價。 政府消息人士舉例稱,若工廈業主願意把整幢工廈,由工業用途改為過渡屋用途,可獲豁免補價;至於《建築物條例》規定住宅單位必須要有廚房,但工廈過渡屋可豁免此限,容許設共用廚房供住戶使用。 政府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予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運房局轄下專責小組,將就民間推動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一站式的統籌支援。 活化工廈 當年發展商回覆傳媒查詢時,曾經再三強調DAN6是工業樓宇,只用作工業用途,而在進行市場推廣時,亦已向代理交待清楚。 不過,據《香港01》了解,不少地產代理仍然以「可居住」作招徠,更強調DAN6的樓底極高,達到14至15呎,可以加建閣樓。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可為物業升值,金寶國際董事長李秀恒認為,傳統工廈區葵涌及黃竹坑前景不俗,工廈適合改作商業及酒店。 他又認為,活化工廈政策應優化,無論改裝或拆卸重建同樣免補價,增加供應以免租金不斷向上。 地政總署公布最新完成補地價個案,其中新鴻基地產荃灣橫窩仔街13至23號安泰工業中心,補地價金額逾4.68億港元,作商業/住宅用途。 以重建總樓面約16.8萬方呎計算,每方呎補價約2,788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 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由於巿場和業界對以「標準金額」為工廈重建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反應正面,至今已有四個重建項目接受以「標準金額」計算的補地價金額。 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

活化工廈: 【石棺藏屍】工廈DAN6「偷雞」變住宅 業主違契可被收樓

先決條件是該用途必須在法定圖則上屬該用地所屬地帶「第一欄」經常准許用途,而且基於公眾安全考慮,是次放寬均不包括直接提供顧客服務或貨品的處所。 措施的運作安排已上載至發展局網頁(/tc/issues_in_focus/index.html)。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重啟活化工廈計劃。

至於體育康樂用途,若位於工業或工辦樓宇低層特別設計的非工業部分並與樓上的工業用途之間有緩衝樓層(例如停車)作分隔,便屬經常許可用途,無需提交規劃許可申請。 (三)差餉物業估價署(估價署)每月匯編有關全港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租金及售價的數據。 有關數據刊載於每月出版的《香港物業報告-每月補編》內,並上載至該署網頁,供市民參考。 二○一○年四月至二○一四年八月港九新界的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租金及售價數據詳列於附表。 然而,設計工作室Mom And Pop在一年前,卻從牛頭角工廈搬到了觀塘工廈。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蜂鳥資本葵涌傲晴開售27個工作室 入場費185萬起

這些設備亦已預留接口,餘下仍未改造單位的廠戶業主,日後若希望進行相關改造工程,只需將其單位的消防設施,接駁至市建局新加的消防系統便可。 就措施所准許五類指定用途而言,即使這些用途並不符合一般工廈只限「工業及/或倉庫」的地契用途,只要是法定圖則上「第一欄」經常准許的用途,地政總署不會為取締違反地契條款而採取執行契約行動。 由於地政總署並無要求業主申請短期豁免書及繳交費用,政府沒有掌握現時工廈內受惠於此放寛政策的各類用途統計數字。 活化工廈2023 政府在二○○九年推出活化工廈措施時,已表明有關措施屬有限期的政策措施,當時公布的申請期限為二○一○年四月一日至二○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政府其後於二○一一年完成活化工廈措施中期檢討,公布將原定為期三年的活化措施額外延長三年,即提交申請最後限期延長至二○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因此,在2009年,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利便這些工廈重建或整幢改裝,以滿足市場對寫字樓、酒店和其他商業設施的需求。 新一輪的活化工廈措施,容許業主申請放寬兩成興建密度進行重建,規定在申請獲批3年內完成契約修訂,再按現行機制繳付十足補地價。 若計劃全幢改裝,則要預留10%樓面作政府指定用途,對業主吸引力較低,故城規會暫錄活化申請中,只有約7宗屬改裝方案,比例僅佔約一成多。 上述標準金額在先導計劃生效的兩年期內維持不變,增加先導計劃的確定性。 期間,工廈業主可根據修契前及修契後的用途和總樓面面積,按該等已公布的標準金額計算應繳地價,考慮是否申請修訂地契以便進行工廈重建。

活化工廈: 按揭專區

有關空置數據刊載於每年出版的《香港物業報告》內,並上載至該署網頁,供市民參考。 私人分層工廠大廈於二○一○、二○一一、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年底的空置量分別為6. 現時看來,雖然這個政策可以於最短時間內提供最大房屋效益,但是吸引力不足,以致業主對活化都有「不了」這個想法,香港人要等到明日大嶼定或興建資助房屋? 適應時代轉變,活化工廈不但可為工廈重新注入活力,並且滿足本港經濟對土地的不同需求。 社會清楚了解活化工廈的政策背景及市場供求情況,才有足夠基礎進一步討論如何完善活化政策。

活化工廈: 相關推薦

當然,活化工廈政策仍有一定成效,近年一些頗具規模和發展經驗的發展商或投資者「計過度過」,頻頻在市場收購並申請重建工廈,但市場仍有部分工廈業主因缺乏重建發展經驗而卻步。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標準金額」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冀釋除他們對補地價的疑慮。 活化工廈 這項計劃能否消弭業主和政府就補地價的分歧,令本來欠缺重建發展經驗的業主,也加入活化工廈的行列,值得另文再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