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卵巢癌名醫10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全球各國出現猴痘案例,是否需要擔心演變為下一輪大爆發的疫病,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出 ,過去一周已經有11個非洲以外國家地區,...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卵巢及腹膜癌是本港女性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症,共錄得732宗新症;而因卵巢及腹膜癌死亡的人數則有261人,是本港女性癌症殺手第七位 。
  • 雖說許多患者在初次治療就能獲得控制,不過其中卻有70~80%的患者會復發卵巢癌,再加上復發時間的間隔越變越短,最後甚至會產生抗藥性。
  • 卵巢癌症狀|「人不可勝天」這是一位剛剛經歷了喪妻之痛的台灣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發出的感慨,她近日在《健康2.0》中分享妻子從患卵巢癌到離世僅僅2個半月的經歷,他回想起妻子拒絕免疫治療並要求安寧治療的時刻倍感心酸。
  • 另外,初期子宮肌腺症可採取子宮減積手術或海扶刀治療,保留正常子宮組織;若是已完成生育的婦女,可以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 常見原發性癌有乳腺、腸、胃、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臟器等,占卵巢腫瘤的5%-10%。
  •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2019 年的卵巢及腹膜癌新症共有 732 宗,而在 2020 年則共有 257 名女性死於此癌症,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 4.2%。
  • 完成所有治療後,醫生一般會建議在首數年,每隔二至四個月進行一次跟進覆診,之後再逐步減低覆診密度。

至今缺乏有效診斷方法,卵巢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仍較低,徘徊在25%~30%。 隨著 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診斷和治療的進展,卵巢癌已成為嚴重威脅婦女生命的腫瘤。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也提醒,卵巢癌在第一、第二期時沒有任何異狀是非常常見的事,即使進入第三、第四期時,症狀也依然不太明顯,會以腹脹、腹痛、壓迫、噁心或頻尿等狀況出現。

卵巢癌名醫: 卵巢癌「5種人最容易得」!醫嘆:發現都已三四期 原因曝

就卵巢癌而言,活組織通常會在切除手術過程中抽取。 女性生殖系統包含兩個卵巢,位於下腹的盆腔內,子宮兩側各一個。 卵巢的大小約相等於一顆杏仁,負責產生卵子、雌激素和黃體酮。 卵巢癌在擴散到骨盆和腹部之前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屆晚期,增添治療難度 。

在國內罹患卵巢癌婦女平均發生年齡為50歲,對中年婦女健康是一大隱形健康殺手。 卵巢癌症狀在初期並不明顯,可能只有感到背痛、疲勞、腹脹、腹痛、便祕、頻尿、體重增加等並不特殊的症狀,容易被當作小問題而延誤診斷,導致近5成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第3及第4期),且致死率高,因此婦女朋友應該多加注意。 惡性的卵巢腫瘤常常病人一開始都沒什麼症狀,常常等到有症狀時,疾病都已經到第三期或的四期了,通常醫師會懷疑有惡性卵巢腫瘤,大部分都是因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看到腫瘤的型態有表現惡性的特質,至於要確診的話就需透過腹水抽吸檢驗,手術後組織的病理切片,才能夠確診。 卵巢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女性朋友每年要定期到婦科檢查,除了做子宮頸抹片,還可以用骨盆腔超音波檢查子宮與卵巢,才有機會提早發現卵巢癌,若是等到出現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大部分已是晚期卵巢癌。 黃家彥醫師解釋,「動手術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取得足夠的檢體以確定診斷,另一方面是盡可能將腫瘤切乾淨,卵巢癌很容易擴散到骨盆腔、或侵犯其他器官,醫師會盡量切除腫瘤。」因為解剖構造的關係,卵巢癌的標準手術會切除卵巢、子宮、淋巴結、網膜、還有癌細胞擴散地方。

卵巢癌名醫: 卵巢沾黏 子宮內膜異位症惹禍

病人應與主診醫生商量,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平日飲食和運動鍛煉建議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更清晰了解復康路途,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當作完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或其他治療之後,病患仍須要定期回門診接受追蹤檢查,減低卵巢癌復發的風險。

卵巢癌名醫

追溯患者的病史,發現事實上有許多患者在就醫前已有相當長時期腹脹的症狀,常被當作腸胃疾病治療;有些患者注意到腹圍慢慢增加、從「裙子緊一點」逐漸到「需要換穿尺碼較大的裙子」;有些患者從摸到腹部有腫塊到腫塊突然增大而前來就醫,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另外一個卵巢癌延遲診斷的原因是由於一般婦女對婦科檢查持保守的態度,大部份醫師亦未將婦科檢查列為女性身體檢查時的常規,顯然影響了卵巢癌早期發現的機會。 雖然出現症狀的時間不長,但評估起來王太太已經屬於晚期卵巢癌,國泰醫院婦產科黃家彥醫師回憶,經過詳細解釋後我們就安排患者住院手術。 卵巢癌容易在骨盆腔內散布,手術中醫師會盡量將看得到的腫瘤切除。 卵巢癌名醫 術後也接續進行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希望可以把握治療時機,提升治療成效。

卵巢癌名醫: 婦科醫師

受惠於分子醫學的進步,標靶治療也應用於卵巢癌的治療,舉例來說,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以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卵巢癌名醫2023 VEGF)發揮作用,有助延長存活期。 研究認為口服避孕藥服用 5 年以上可降低卵巢癌的發生率。 王樂明回想起太太治療的日子,感到非常痛心,又憶起太太曾詢問他,「可不可以安寧?」原本對著妻子說「我們都還沒作戰,妳怎麼可以放棄?」的他,在節目中也不禁慨嘆「人不可能勝天」。 1.高危因素的預防 大力開展宣教,加強高蛋白、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 CAl25: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l25水準高於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l25水準的消長與病情緩解或惡化相一致,尤其對漿液性腺癌更具特異性。

卵巢癌名醫

張志隆直言,卵巢癌「沒有真正很好的預防方式」,不過上述的高危險族群,到了一定年紀如40歲後,可定期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加上腫瘤指數篩檢,為目前被認為揪出卵巢癌較為可行的方法。 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55歲到75歲間的婦女,真正病因至今仍不清楚。 潘俊亨指出,已發現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曾生育、初經早或停經晚、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具有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等相關家族史,尤其是發生在50歲以前。 潘俊亨指出,卵巢水瘤是由液體集中形成的水泡,形成原因與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有關,也就是功能性囊腫,例如:濾泡型囊腫、黃體型囊腫,大部分是良性,大小為6公分以內,可能造成腹痛、排便疼痛、經期時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下背部不適等症狀。 子宮內膜癌是國人婦科癌症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體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死亡率排名第11位,每年超過1700人罹患子宮體癌,其中高達9成為子宮內膜癌。

卵巢癌名醫: 名醫40歲妻卵巢癌逝 動5次刀仍救不回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Bowtie 自願醫保及戰癌保可以為卵巢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而 Bowtie 危疾保就可以提供助你應付患病時的生活開支,而三者均能照顧復發者的情況。 可在術前或術後採用以加強療效,透過使用抗癌藥物來破壞及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卵巢癌名醫

2.監測內容 臨床症狀、體征、全身及盆腔檢查。 腫瘤標誌物測定,如CAl25、AFP、HCG等。 對可產生性激素的腫瘤檢測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 2.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為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的一組卵巢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上皮性腫瘤,好發于兒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發病率占60%~90%,絕經後僅占4%。 【組織學分類】分類方法雖多,普遍採用仍是世界衛生組織(WHO,1972)制定的卵巢腫瘤組織學分類法。 作者介紹:癌症關懷基金會是國內唯一推廣「全食物健康飲食」的基金會,以培養癌友及其家屬成為自我飲食營養照顧的高手,進而推動正確的抗癌、防癌全食物飲食運動,以提升全民對健康的自覺,採取改變的行動,擁抱健康的希望。

卵巢癌名醫: 愛妻罹卵巢癌4期! 婦產科名醫「親站手術台」心疼潰堤

想預防卵巢癌上身,定期接受婦癌篩檢最為重要,目前醫師多會利用子宮頸抹片機會,同時給予內診、超音波等檢查,有利一舉揪出潛藏的健康殺手。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癌權威醫師莊其穆受訪時指出:有一位卵巢癌病患於2018年12月在某家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由於腹腔內腫瘤擴散極為嚴重,且合併有嚴重腸沾黏,當時醫生僅做了一點切片,就結束這場手術。 其實像這類擴散極其嚴重的卵巢癌患者,往往預後極差,通常活不過 2 年。 大網膜是腹膜的一種,負責在體內連結與固定各個臟器。 無論有沒有打算生育,都需要切除大網膜,這是因為肉眼看不清的癌細胞轉移,必須切下以病理組織診斷,並作為治療的依據。

卵巢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因為它很難被發現,當患者開始出現因腫瘤引起的症狀如脹氣、噁心、頻尿與尿急、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時,通常已經到了第三期、第四期。 目前醫藥環境已經從過去以疾病為中心,轉為以「病人為中心」,卵巢癌病友同樣也需要投注更多的關心,尤其這兩年新冠疫情影響下,許多患者就醫也受到部份限制,但在此逆境下,卻開啟了數位醫療的「天時地利人和」新契機。 台灣武田藥品總經理林姵萱表示,《卵巢癌攻略》是非常良好的數位溝通工具,無論是提供患者衛教訊息與醫病溝通,都是一大利器。

卵巢癌名醫: 世界最佳醫院「台大排249名」 薛瑞元點出「可能原因」

臨界惡性漿液性囊腺瘤為中等大小,多為雙側,乳頭狀生長在囊內較少,多向囊外生長。 鏡下見乳頭分支纖細而稠密,上皮複層不超過3層,細胞核輕度異型,核分裂相漿液性囊腺癌為最常見的卵巢惡性腫瘤,占40%~50%。 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有乳頭狀增生,切面為多房,腔內充滿乳頭,質脆,出血、壞死,囊液混濁。

卵巢癌名醫

化學治療通常是在開刀後所做的輔助性治療,要把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消滅,以及延長復發時間達到治療效果。 目前以紫杉醇(Paclitaxel)合併卡伯拉丁注射液(Carboplatin)治療卵巢癌的效果最佳,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及減輕化療所引起的副作用。 卵巢若是出現問題,可能是功能性的問題,像是經期不規則等。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發生率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 避免脂肪與丙烯醯胺的過度攝取,以新鮮蔬果為原則,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指出,煎、烤食物產生的丙烯醯胺,可能讓婦女罹患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增加一倍,像是煎、烘、烤的麵包、麥片、咖啡、肉類、馬鈴薯內也都含有丙烯醯胺,攝取這些食物要節制。

卵巢癌名醫: 有共同興趣=聊得上話? 專家揭1重點:聊天對得到頻率

根據香港防癌會資料,卵巢癌第一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可高達八成多,第二期病人為六至七成,第三期病人降至三至四成,而第四期病人則只有一至二成的生存率。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依序是台灣三大常見婦癌,但隨著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疫苗普及,子宮頸癌人數已經出現下降,取而代之的,素有「沈默的殺手」之稱的卵巢癌,威脅越來越大。 打算生育的病友:想生小孩的話,可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只要切除有惡性腫瘤的一邊卵巢即可,還要施行大網膜切除及淋巴腺的取樣,另一側健康的卵巢以及子宮則可保留。 有卵巢癌或乳癌家族病史者,可加做卵巢與腹膜監測,每半年做一次彩色陰道超音波,與血液CA-125抽血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卵巢癌和乳癌一樣都是受荷爾蒙刺激而形成腫瘤,根據研究發現,卵巢癌和乳癌有一個共同的基因BRCA1,使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 卵巢癌是105年國內女性癌症死因第7名,而卵巢癌的發生不容易預期,也不容易早期診斷,而且一旦被發現,常常已是癌症末期,因而素有「隱形殺手」之稱號。

卵巢癌名醫

因此,我會建議病人,不論看什麽病,最好選擇一位不會匆促打發病人、願意用心了解病情、耐心解決問題的醫師。 然而,當不幸碰到像卵巢癌之類的疾病,再好的醫師也不容易很快做出診斷,因此,當最初的治療不見效時,不要輕易換醫師,而是要不斷地去敲門,告訴醫師你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負責任的醫師就會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4.惡變 卵巢良性腫瘤可惡變,惡變早期無症狀不易發現。 好發於瘤蒂長、中等大、活動度良好、重心偏於一側的腫瘤(如皮樣囊腫)。

卵巢癌名醫: 卵巢癌的併發症

腹部隆起,塊物活動度差,叩診呈鼓音,無移動性濁音。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1名60歲林姓婦女前年意外發現罹患卵巢癌合併淋巴轉移,經歷手術、放化療、荷爾蒙治療,卻在今年年初電腦斷層發現疑似有新的癌細胞轉移,CA125(卵巢癌指數)也有上升趨勢,西醫準備針對新癌做治療,但患者身心感到焦慮、尋求中醫協助。 卵巢癌名醫2023 王樂明表示,當妻子於4月出現肚子痛、頻尿等症狀時,他起初只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沒想到卻接連出現下背痛的症狀,吃藥也沒辦法改善症狀,一直等到檢查結果出爐時,他才發現妻子的卵巢有7公分大的腫瘤,並出現癌細胞轉移的現象,深感大事不妙。 卵巢癌名醫 卵巢癌名醫 王毓淇提醒,卵巢癌的化療選擇不再有限,只要充分跟醫師溝通討論,把握「最好療效、最少副作用」原則就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卵巢癌名醫: 疾病百科

而卵巢癌之所以難對付,是因為患者大多需要以手術加上術後化療來改善,而且僅有少數標靶藥物被證實對卵巢癌有效。 雖說許多患者在初次治療就能獲得控制,不過其中卻有70~80%的患者會復發卵巢癌,再加上復發時間的間隔越變越短,最後甚至會產生抗藥性。 王樂明無奈地說,感覺有個無形的力量,「每次準備要攻擊這個腫瘤,它就會先攻擊你」。 卵巢癌名醫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昨(15日)首度對外說出老婆病情,愛妻年僅40歲卻罹患卵巢癌4期,且每次準備要進行積極治療,都會碰到另一個器官出現難題,「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也備感無力,夜深人靜時會忍不住落淚,「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

卵巢癌名醫: 晚期卵巢癌及早治療不要等,繼續治療不要停!

幾乎所有的癌症治療都有副作用,有些可能只持續很短的時間,一些則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病人在就診時可向醫生尋求紓緩或解決的方法。 上述症狀也可能由良性腫瘤、其他器官的癌症或其他非癌性疾病引起,惟若由卵巢癌引起,症狀往往會持續發生並且日漸頻繁或嚴重。 腹部跟消化道是最容易受到癌症影響的部位,特別是在癌症早期階段。 除了腹部疼痛之外,消化問題、常放屁等,都可能是症狀之一。

卵巢癌名醫: 癌症險

家族中若有人罹患過卵巢癌者,同家族女性罹患的風險會從1.6%上升到5~7%,比一般人高,不過這些仍屬偶發性(sporadic)而非遺傳性(inherited)卵巢癌。 腹部若有持續脹痛或感到受壓,持續數星期就應求診檢查。 醫生一般會先為求診者抽血檢驗癌抗原指數 CA-125。 偏偏這些檢查沒事的人總是要醫師做各項保證,或是要求持續抽血追蹤,鄭文芳只好無奈地只能說當下檢查未顯示問題,沒人能保證百分之百沒問題。 這要從CA125是什麼說起,在業者宣稱一滴血可以驗出有沒有癌症的廣告強打下,不少民眾花錢到健檢中心做腫瘤標記的檢驗,但卻沒了解真正意義而白忙一場。 卵巢癌名醫 卵巢可以製造雌激素與黃體激素兩種女性荷爾蒙,卵巢也負責製造卵子排出。

若向輸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漿液性腫瘤;向 子宮頸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腫瘤;向子宮內膜分化,形成子宮內膜樣腫瘤。 卵巢雖小,組織複雜,是全身各臟器腫瘤類型最多的部位。 卵巢腫瘤組織學類型多且有良性、臨界惡性及惡性。 等到患者自己發覺再就醫,惡性腫瘤已不是早期,應提高警惕。

外傷性破裂常因腹部重擊、分娩、性交、婦科檢查及穿刺等引起,自發性破裂常因腫瘤過速生長所致,多數為腫瘤浸潤性生長穿破囊壁。 其症狀輕重取決於破裂口大小、流入腹腔囊液的性質和數量。 小囊腫或單純漿液性囊腺瘤破裂時,患者僅感輕度腹痛;大囊腫或成熟性畸胎瘤破裂後,常致劇烈腹痛、噁心嘔吐,有時導致內出血、腹膜炎及休克。 婦科檢查可發現腹部壓痛、腹肌緊張或有腹水征,原有腫塊摸不到或捫及縮小癟塌的腫塊。 術中應儘量吸淨囊液,並塗片行細胞學檢查,清洗腹腔及盆腔,切除標本送病理學檢查,尤需注意破口邊緣有無惡變。 成熟畸胎瘤屬良性腫瘤,又稱皮樣囊腫,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占卵巢腫瘤的10%~20%,占生殖細胞腫瘤的85%~97%,占畸胎瘤的95%以上。

劉醫師認為,整體而言,中醫不論在治療卵巢癌相關症狀,或輔助處理化療及術後副作用都有明顯優點,患者在西醫積極治療外,也可透過中醫調理體質,中西醫合作能協助患者度過卵巢癌的陰暗幽谷,減少治療期副作用的不適。 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表示,由於卵巢的位置在骨盆腔,而骨盆又有空間可以容納東西,因此若腫瘤沒有大到一定的規模時是不會有症狀的,要早期診斷出來非常困難。 雖然第一次手術非常成功,且化療並沒有太大副作用,無奈天不從人願,後續引流卻開始出現粉紅色甚至鮮紅色,代表內部有出血,只好再開第二次手術找出血點。 王樂明在腹腔內翻來找去,最後才在膀胱找到一個小小的出血點,此後又再歷經敗血症、腸子沾黏感染、顱內出血、腎功能異常等各種棘手難題,每處理一個就要暫停化療至少兩周,在這段過程腫瘤的攻擊又會再次襲捲而來,就連各科醫生看了都難以置信。

卵巢癌名醫: 卵巢癌的先兆及症狀

原來,鄭文芳的診間經常有帶著健檢報告的「病患」,她們數值比正常值略高,但總是愁眉苦臉,上網查到卵巢癌早期沒症狀,覺得自己已經是卵巢癌的患者,心裡非常驚慌。 「妳先知道我的想法再看要不要訪問我!」這是記者欲採訪卵巢癌腫瘤標記CA125,婦癌權威、臺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回應的第一句話。 接受手術後,可能要在靜脈、膀胱、鼻孔、腹腔插管。 靜脈點滴管可以供應液體、藥物和止痛劑;膀胱塑膠導管讓尿液通過導管排出體外;鼻胃管抽出液體以防止嘔吐;腹腔管讓手術部位的液體流出體外。 手術後,大約要留院一個星期,但通常在三至五天內,隨著身體逐漸復原,可逐一移除插管。 手術後六周內應該避免提重物,四星期內亦應避免駕駛及行房。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