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六門歸心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我們人本有的妙性是空的,沒有一個法可得,所謂「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悟徹本來體,一通一切通。」自性真空就像我上邊所說的道理一樣。 六門歸心 菩提般若之智。 世人本自有之。 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若你說三藩市不下雪,紐約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別心作怪。 若你沒有那麼多分別心,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了。 所以說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煩惱,後念離開境界就是菩提。 如分別三藩市和紐約不同,不同就有煩惱。 若知三藩市和紐約都是空的,分別它做什麼? 不分別即是菩提。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 在十一月,廣州、韶關及新州三個地方,其官僚、皈依弟子和出家人,爭迎真身。 廣州的弟子欲把六祖的真身請到光孝寺去,,即六祖大師落髮的地方。

六門歸心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用即[偏]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 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蓋為汝等信根淳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 然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 第一個弟子又是法海,他率領所有弟子,聽此番話後都放聲哭起來,有的偷著哭,有的不怕羞就哇哇地哭起來,大概也有裝著哭的。 他看到旁人哭,他不哭不好意思。 六門歸心2023 裡頭有真亦有假,就像作戲一樣。 新州即六祖大師的家鄉,國恩寺即他以前的住宅。

你若認識,而不被其所迷,這就是「不相妨惱」。 六門歸心2023 你若離開道而另外去找道,這又是頭上安頭。 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若你性定了,沒有那麼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樂的。 妄念不起,則何處都是安樂。 為何你覺不安樂? 就因有妄念,若無妄念則到處都是極樂世界。 六門歸心2023 若著到境上,就有生滅。 涅槃像水,本無波浪,但風一來就有波浪。

  •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 隨時了知眾生因緣,但不為法所縛,出門無所睹, 入室別爹娘,而所掛礙,如是即是悟道者之風範。
  • 本不應該做,但糊塗來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羅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縱慾。
  • 你若是能有這樣的見解,這就是般若智。
  • 漸漸高升的鋼管、笛音,宛如為自己的霸業之路漸序鋪陳、登向高峯。
  • 假設你說我坐在此處,什麼也不想,使念斷了。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化身與報身對。 此是十九對也。 法相語言十二對。 六門歸心2023 有色與無色對。 有相與無相對。

此金剛經是最上乘的法門,是為大智慧人說,是為具上根人說的。 善根淺薄小智等人聽聞此經,心裡不信而說:「念經有什麼好處?你不吃飯看可不可以活著?」為什麼他不信呢? 就像天龍在閻浮提降雨,因為雨水多,城廓村落皆浸在大水裡,就像草葉漂流一樣。 假設雨水落在大海裡,卻是不增不減。 大海代表大根大器的人,他一聞此法就知是自性本趣,就生出信心。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口說般若,心中常愚。 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 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六門歸心

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 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若能明白無念法,就可到佛的地位。 來金山聖寺聽經的,都是人來聽經,而不是螞蟻。 雖人不多,但都是要學佛法,而不是像螞蟻要找蜜糖似的。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華語意為智慧。 摩訶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羅蜜是到彼岸。 此法需要你心裡真能放下看破,什麼都空了才生效,不是在口念。 若只口念般若,而心理不照般若智慧去做,若還有無明,就是心裡不實行,那就像虛妄幻化,像露水,像電光石火似的,畢竟無有是處。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 辦法總比難題多,五門歸心或五鬼拍門的設計問題不無對策,下文再述。
  • 「自非卻是左」,若知道他人有過錯,那你自己也就錯了。
  • 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
  • 我要等機會,好像今天機會到了,因講到這首偈頌,道理就被揭曉了。
  • 你但作這種見解,就是真如的妙用。
  • 這樣則出入不會落到兩邊,這就是中道了義。
  •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華語意為智慧。

即肉身菩薩搬家。 六門歸心2023 六門歸心 此時有一股異香充滿法堂,在天空現出一道白虹,白光接連到地。 林木變白,因為白光照耀,故將林木都變成白色,這是一種說法。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生和滅相對待。 六門歸心 法身是遍滿一切處,它與色身相對。 化身與報身相對。 以上是自性生出這個用,有十九對。

愚人忽然悟解心開。 即與智人無別。 你能離開執著,就可通達無礙,無所障礙了。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就像「既在江邊站,就有望海心」。 在江邊站就想望望海,若不望海那麼站在江邊做什麼? 可見當時的人對衣缽都非常重視。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當邪正都沒有,這就是無餘涅槃。 這裡說的是邪正俱不用。 有人說邪由它邪,正由它正,不管它吧! 不管,那你仍在暗宅裡。 邪正俱不用——這是說已超過去了,已經是過來人,故邪的也沒有,正的也不存。 就因邪才顯正。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若以前一向執著仰仗外邊善知識的指示才能得解脫,這是不對的。 應該要自性自悟,發掘自己本具的般若。 因自性有真正的善知識,這也是你真正的智慧,能自己明白。 你若自己生出邪迷來,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 這是最可憐,就因最初一念邪迷導致而成的。 若大乘人,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即開悟,而知般若本是自性所具。

能如是修行,就與金剛經道理契合,般若智慧現前,否則就不合般若妙理。 可是,對的事就不能不執著。 就好像,守規矩才能成佛,故說:「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合乎道要不執著,合乎道者就要持誦不忘。 持誦就是執著,像誦金剛經、修行等。 善根淺薄的人,聽聞這種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成佛的頓教法門,就像根性小的草和花木,若遇大雨而自倒露根不能生長。 本來雨是幫助草木增長的,可惜因其根淺,不堪受用。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而行,即不做愚癡事,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丟修行。 能明白這種法,這就是般若法。 般若就是不愚癡,不做糊塗事。

若離開情慾,染污才能離開。 所以背塵就合覺,背覺就合塵。 你若染污就不得清淨,不得清淨就不能成佛。 欲想清淨就不要染污,一染污就是眾生,這很清楚的道理。 但還要有些助緣來使你清淨,最要緊就是不要有自私心,一有自私心就不清淨。

今但略出次第相生一科。 六門以為次者。 此六門既是亦有漏亦無漏禪。 於餘亦有漏亦無漏禪中。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損彼前人,究竟無益。 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 何名「波羅蜜」?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