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元朗墟1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與主線不同的是此路線來回程取道錦田公路,不經錦上路及錦上路站;而往元朗方向亦不停安慈路分站,於1993年至2014年間提供服務。 尖沙咀站及尖東站為兩個獨立車站,分別設有出入閘機。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 元朗區最受歡迎的街市要算同益街市,鄰近鐵路站交通便利,由於鄰近北區菜田和流浮山,所賣的蔬菜和海鮮都以新鮮著稱。
  • 「元朗舊墟」興起可追溯到康熙初年,現在仍保留著一批俗稱「滿清一條街」清末商舖和民居等歷史建築。
  • 為雙向分段收費,乘客需以八達通或流動電子支付工具付款,並於上車及下車時以同一張卡或賬戶各確認一次。
  • 今年使用的種子須提前兩年預訂,一來是方便當地小農戶培植。
  • 20世紀初元朗新墟出現後,舊墟便走向衰落,許多店舖關門改作住宅或工場,廟宇香火寥落。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九龍巴士264R線,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為本線假日版,來往天水圍(天耀邨)及大埔墟站,取道9號幹線大埔至元朗段來往兩地,並服務64K線不能到達的天水圍。 本線是繼未改經大欖隧道的269C、869及265S後第四條途經北區但於該區不設任何分站的專利非過海巴士路線。

元朗墟: 路線改動沿革

〈元朗八鄕新闢公路 錦上路開放通車 新闢第卅一號綫巴士由大埔蝦坑至石盤河 第十九號綫延長至青山灣 第廿三號綫改經錦上路 第廿五號綫延長行車時間〉,《華僑日報》,1962年1月21日。 )、八鄉(錦上路)、上村、嘉道理農場、林村許願樹及太和,是目前唯一全日往返新界西北和大埔區,以及全日途經整段林錦公路的巴士路線。 這裏僅指由香港政府定義的「新市鎮」,廣義來說,如沙田區(沙田和馬鞍山)、葵青區(葵涌和青衣)都有不止一個地方被發展成新市鎮,然而按照政府的定義上述的組合各屬同一個「新市鎮」,而元朗和天水圍是被明確列爲兩個獨立的「新市鎮」。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發展區東北面的預留區已建成公共屋邨。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1915年,以伍醒遲、戴鉅臣、鄧英生、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為首的一班鄉紳(來自十八鄉、八鄉和屏山鄉不同村落)成立合益公司,大膽地採用股份制集資,以每股2元,共籌得一萬股在舊墟元朗涌對面成立新墟,以打破錦田鄧氏的壟斷地位和不公平交易。 20世紀初元朗新墟出現後,舊墟便走向衰落,許多店舖關門改作住宅或工場,廟宇香火寥落。 滿布古蹟的長盛街現被命名為「滿清一條街」,周邊一帶仍保留墟市格局,讓人追憶。 清初朝廷頒布《遷海令》,沿海居民要往內陸遷徙,墟市棄置。 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下旨復界,居民可以回鄉生活。 此時錦田官紳鄧文蔚發起在元朗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建立墟市,該處靠近元朗涌,方便船隻停泊起卸貨物。

元朗墟: 行車時間

乘客須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個流動支付帳戶(「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繳付車資並轉乘,方可享用以上轉乘優惠。 元朗墟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亦有計劃於離島區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於北區發展「坪輋/打鼓嶺/恐龍坑新市鎮」,目前仍然處於初步規劃階段,尚未正式開始建設。 元朗墟2023 區内有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元朗錦光堂等宗教场所。

地面設有巴士總站、小巴站等交通服務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北面是元朗舊墟。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元朗大棠楓葉紅 九巴十二條路線設轉乘優惠 連接港九新界〉[新聞稿],2019年12月24日。 作為元朗區唯一全日往來大埔區的巴士路線,64K線客量並未受較快捷的公共小巴元朗至大埔線所影響,現時更是少數班次較頻密的新界郊區專營巴士路線之一,最密為6分鐘一班。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元朗墟: 公共設施

元朗(西)或之前$8.9$6.2收費備註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半價後不足一角之餘數亦作一角計算。 1985年3月13日:來回程改經大埔太和路介乎大埔消防局至水圍一段,不經大埔公路 – 大窩段(現時太和邨的一段)。 1978年12月1日:元朗(西)總站由元朗大馬路與豐年路交界遷往位於擊壤路的新總站。 往元朗(西)方向駛至元朗大馬路近舊總站後,改經元朗體育路交界迴旋處掉頭折返東行線,然後駛入擊壤路。 政府現正就元朗區多個地段進行的長遠發展研究,預計公私營房屋供應量總數超過13萬伙,其中元朗南新發展區料提供逾2.6萬個單位,最快2025年入伙。 錦田南和八鄉一帶目前建議發展的14幅地皮,可提供近3.4萬伙住宅,最快2026年入伙。

元朗墟

另一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則在1980年代末開始發展,使元朗區成為唯一一個有超過一個新市鎮的地方行政區(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 元朗墟2023 元朗墟2023 九龍巴士64P線,只於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由大埔墟站單向前往嘉道理農場。 此編號已是第二次使用,第1代64P線於是由來往元朗(西)及大埔墟站的晨早特別路線,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對開一班。

元朗墟: 元朗老婆餅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及龍運再為79條路線增設巴士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聞稿],2015年9月5日。 (S5)54安祥路54大棠路(S8)55廣福道55元朗(西)巴士總站56運頭角里廣福道57大埔墟站巴士總站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64P線只停靠有#號之車站。 利益街 12 號,一幢兩層高騎樓建築,外觀上沒有特別的裝飾。 根據 1963 年元朗舊墟的丁口登記資料,利益街 12 號的業主是附近山背村的林達榮(新界養魚協會創辦人及主席)。 林達榮亦是 1950 年代十八鄉鄉事委員會成員及博愛醫院總理。 1960 年代,一個黃姓家庭曾在地下開設麻油店,樓上則作起住所。

由於清中葉時期,鄭和餘黨輾轉成為海盜,經常侵擾廣東沿岸,於是元朗墟加建了圍牆,只留東面和南面兩個出口,收市後大門關上,以加強保安。 2019年8月21日:因應市民抗議警方在7月21日未有檢控襲擊人士,因此到此站抗議,其後演變成警民對峙。 晚上10時20分,由於響起火警警報,港鐵西鐵綫列車不停元朗站。

元朗墟: 屯門天后廟廣場(顯示地圖)

元朗舊墟地方雖然不算大,卻有很多歷史建築物,理應要保留或保育,可惜大多都已變成日久失修的“丟”樓或“危”樓。。。 玄關二帝廟/長盛街,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北帝)及關帝。 二帝廟內有很多有價值文物,包括康熙甲午年/康熙 53 年 年鑄造的銅鐘,康熙 元朗墟2023 54 年鑄成的三腳鼎,還有 1748年的聚寶爐。 廟內亦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如刻有「」(1714年)的銅鐘及製造於康熙二十四年的香鼎。 利益街 31 號地舖 (右),比較特別是下層全部是木圍板,左下方有一個磚台,二樓有騎樓式露台和花瓶柱式護欄。 據說昔日是「濟眾堂」米舖(1915前),於1959 年前屬於「聯慶堂」物業,聯慶堂司理人正是元朗著名鄉紳趙聿修和他的叔父趙澤潮。

  • 長盛街還有玄關二帝廟是1級歷史建築,二帝是指玄天上帝 (亦即北帝)及關帝。
  • 1991年2月6日:晚上九時五十分左右,一輛往大埔墟方向的巴士在錦上路石湖塘準備靠站時,遭一輛試圖越線扒頭、越線行駛的私家車迎頭相撞,私家車繼而着火,兩車共10人受傷。
  •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 每月逢3、6、9日:即農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便是墟期,設有公秤,收益歸「光裕堂」。
  • 縱使此路線客量理想,過去九巴長期只可派出長度11米以下的巴士行駛,亦盡量避免使用性能較差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行走。
  • 264R線初期的服務範圍與64K重疊,有網民擔心九巴會藉此削減後者在星期六及假日的服務,從而迫使乘客改乘收費較高的前者。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根據歷年巴士路線計劃中的資料顯示,264R線在繁忙時段的載客量為30%,較開辦時上升14%。 有鑑於天水圍居民對往返大埔有一定需求,九巴建議該線延長至天水圍(天耀邨),途經天水圍各主要屋苑及香港濕地公園後返回原有路線,並削減班次為30分鐘一班,定於2018年12月1日實施。 64K線為元朗區唯一來往大埔區的全日路線,而且只有本線來回程駛經錦上路,雖然有紅色小巴競爭,但小巴車費較本線昂貴,而且不駛經錦上路,對本線威脅有限。 加上本線班次頻密,深受元朗、錦上路沿途及大埔區居民歡迎。

元朗墟: 元朗站 (屯馬綫)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元朗舊墟與南邊圍毗連的是西邊圍,亦有門樓,高度與南邊圍門樓相若,門聯是「西園翰墨,邊邑絃歌」,兩者一脈相承,但在西邊圍不覺察到有歷史建築,不過元朗舊墟有豐富歷史文物資源,怱怱一次初遊,領略不多。 曾經繁盛一時的元朗舊墟主街長盛街,並不寬闊,格局如通道。 元朗墟2023 現時大部份建築物是民居,餘下的歷史建築不算多,初遊舊墟,又有所忽略,只留意到長盛街27號仍保留著古老的木門和2樓的欄河,那原來也是百年以上的建築,屬2級歷史評級。 1949年之後南來人口激增,元朗商業繁盛,新墟由原本的鄉村市集蛻變為市鎮雛型。 踏入60年代,政府要擴闊大馬路,開始在新墟收地,店舖遷往牡丹街新建的合益市場營業。

元朗墟

帶粗體字者為雙向分段收費,乘客必須使用八達通(九巴月票除外)繳付全程車資,並於下車前再次確認八達通,方可享有分段收費優惠。 利益街 24 號,是青磚建成,大門用麻石門框,地下大門仍然保存清未時期的趟櫳和木門。 這裡是元朗舊墟的歷史建築物之一,建築年代雖無從稽考,是元朗舊墟現存的商住唐樓之一。 九廣西鐵最初通車時,車站相當冷清,到各項優惠措施推出後乘客量才上升,本站的人流同樣是先冷清,然後轉趨熱鬧。 及後開辦了兩條來往邊境管制站的巴士路線後,車站成為轉乘該些路線的轉車站。 使用迪士尼綫月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免費轉乘優惠。

元朗墟: 元朗墟

大王古廟(1級),於長盛街街尾晉源押旁,廟宇是一進兩合式傳統建築,相信是建於康熙年間(1662 至 1722),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廟內有一個 1731 年的鼎,廟內供奉楊侯大王及茅洲大王(洪聖),是南坪圍及元朗舊墟的主廟。 南門口 元朗墟 16 號 (1930年代),建築夾雜中西式設計,騎樓非使用瓶型欄杆,與元朗舊墟的其他建築稍為不同,正門大閘刻有業主的姓氏「龍」字。 看過一群元朗舊墟歷史建築物,當中一家「李炎記」花店於元朗舊墟紮根了 57 年制作傳統花牌,是行內數一數二的老字號,現時掌舵人李翠蘭(蘭姐)的是李炎記第二代。

元朗墟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轉乘優惠。 為雙向分段收費,乘客需以八達通或流動電子支付工具付款,並於上車及下車時以同一張卡或賬戶各確認一次。 如使用現金付款或落車時未有再次確認,則收取由上車站前往終點的車費。 香港政府曾於1999年討論於洪水橋建具環保概念的新市鎮,不過由於收地的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住宅需求明顯減低,所以在2003年時原則上已擱置有關研究。

元朗墟: 服務時間及班次

因貨櫃車載有重物,並且落斜行駛,相撞時衝力甚猛,將貨車推後14米後,再撞向尾隨的巴士。 巴士事後橫亙路面,左尾轆懸空在斜坡上幾乎墮下20米下山坡。 元朗墟2023 事件造成8人受傷,而林錦公路當天亦因此封閉九小時。

元朗墟: 元朗舊墟 滿清一條街

元朗區由廈村鄉(包括洪水橋、白泥、流浮山等地)、屏山鄉(包括元朗市中心西部、橫洲、天水圍、尖鼻咀等地)、十八鄉(包括元朗市中心東部及南部、凹頭、大棠等地)、錦田鄉、八鄉(包括石崗等地)及新田鄉(包括落馬洲、米埔等地)所組成,是為元朗六鄉。 元朗區東北至落馬洲 、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西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按方向指示,很快走到大王古廟,此處亦即元朗舊墟的長盛街。 據說大王古廟建於康熙年間 (1662 至 1722),至今已近300年。 廟旁的長盛街72號是一家當舖晉源押,據說建於1910年,至今亦已200年,是香港最古老的當鋪。

元朗墟: 利益街 12 號

再往前走,便是昔日元朗墟圍門,現時只剩下一個土地公神主位,從其殘缺的青磚上,可看出它年代久遠。 看到近水閣重修有感而發,把今天的映像結合了一張1951年由元朗泰祥街通往舊墟南門口的明信片,照片中仍然看到昔日的塘壆小路。 要知道元朗舊墟雖舊,市面流傳的照片卻寥寥可數,特別是元朗舊墟內的舊墟墟貌無緣一睹,而這一張「紅金龍」屬於經典元朗舊墟圍外的照片。 為協助花農以其他方式銷售年花,署方會與業界持分者會面,在防疫抗疫的前提下探討可行措施,例如在各區公共屋邨或其他地點物色合適地方銷售年花,盡量減低年宵市場縮減對業界的影響。 政府宣布年宵市場2021復辦,如無意外的話舉行日期將在2021年2月6日(年廿五)至2月11日(年三十),暫時未知屆時會否限制營業時間。

八鄉、十八鄉和屏山的鄉民埋怨舊墟的地權和生意被鄧氏壟斷,村民做各項生意均要納租,造成不公平買賣。 元朗墟2023 元朗墟 由戴鉅臣、鄧英生、伍醒遲、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倡議另建新墟,他們以每股2元的價錢,集資10,000港元,成立「合益公司」,興建新墟。 上車時,同司機講 「大旗嶺村新路口」落,請他提醒下車。 泊車可停:元朗大樹下天后廟(免費泊車)再步行3分種。 2011年10月11日,本線與另外兩條巴士路線——九龍巴士87D線及新巴15線,獲美國CNNGo的香港記者專題介紹。 2003年12月14日:為配合九廣西鐵(現稱港鐵西鐵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本路線經錦上路站,方便沿線乘客接駁港鐵東鐵綫及西鐵綫。

20 世紀初,新的墟市在元朗涌對岸出現,狹小 的舊墟自此走向衰落,許多店舖關門改作住宅 或工場,廟宇香火寥落。 難得的是,墟市的格局仍然 保存,許多兩層高的樓房未拆,當中逾 30 幢屬 歷史建築。 古蹟最多的長盛街被命名為「滿清一 條街」,踏足此處頓有時光倒流之感。 元朗位處華南交通要津,早在明代已設立大橋 墩墟。

但由於本線車程相當冗長,甚少乘客坐足全程(來往元朗市及大埔墟,搭乘276或276P到上水轉乘東鐵線又或者乘坐269D到城隧轉車站轉乘73X比直接搭乘本線為快),主要客源為來往大埔及林錦公路和來往元朗及錦上路一段的流水客。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元朗墟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 2014年10月4日:配合錦田巴士路線重組,取消來往大埔墟站及上村甫的早晨特別班次,並修訂行車時間表,64P線則停駛,由54及本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同時開辦64S線,逢星期一至五上午由上村單向開出兩班往錦上路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改道途經/延長往西鐵天水圍公共運輸交匯處及西鐵錦上路公共運輸交匯處〉[交通通告]。 264R線初期的服務範圍與64K重疊,有網民擔心九巴會藉此削減後者在星期六及假日的服務,從而迫使乘客改乘收費較高的前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