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天光甫村5大分析2023!內含天光甫村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天光甫村

村中央正是天后廟,約18世紀或更早時興建;圍村正門有「慶有餘」牌扁,村民聲稱是由皇帝所賜,惟不可考。 天光甫村2023 二次大戰時,日軍擴建村莊附近的啟德機場,一度命令拆毀衙前圍村,經經村民游說後,村莊雖幸保不失,但圍牆被拆,牆上的炮台被移走,多棵古樹被砍掉。 約在20世紀中期,開始有外姓人移入村內居住,村民亦陸續獲分配單位而搬離村莊,村莊自此步向衰落。 全盛時期,衙前圍村與沙埔村、衙前塱村、隔坑村、石鼓壟村、打鼓嶺村、大磡村,聯成一線,合稱「衙前圍七約」,而當中以衙前圍村為眾村之首,但都市重建壓力下,現時只餘下衙前圍村得以保留。

  •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 天文台於下午5時1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訊號,並於晚上7時45分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指尤其是新田及牛潭尾、上水一帶,正受大雨影響,過去1小時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
  • 同一年,正當吉澳舉行兩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打醮活動時,衙前圍村的醮會被指是立村數百年以來最小的一次。

1996年第28屆醮會舉行時,當時居民籌得約70萬港元,多項傳統仍得以保留。 到了2006年第29屆醮期前,衙前圍村村民因應圍村拆卸計劃宣布在即,一度決定停辦活動,後來重建消息一再拖延,居民遂決定在同年12月9日舉行兩天打醮。 同一年,正當吉澳舉行兩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打醮活動時,衙前圍村的醮會被指是立村數百年以來最小的一次。 天光甫村 大會暫定會舉辦舞龍及一場齋菜,至於神功戲、唸經等醮會傳統,將會全數停止,居民估計這次醮會亦可能是該圍村最後一次舉辦。

天光甫村: 上水天光甫石屋出租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熱帶風暴盧碧逐漸遠離香港,惟今日本港天氣仍受影響出現狂風驟雨,今晚(4日)於北區多處出現水浸情況,包括粉錦公路、文錦渡路等及附近一帶村屋,有車輛因水浸被困及死火,現場交通擠塞。 網上影片拍得於文錦渡路水深及膝,車輛無法行駛,市民需澗水而行離開。 天文台於下午5時1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訊號,並於晚上7時45分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指尤其是新田及牛潭尾、上水一帶,正受大雨影響,過去1小時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 全盛時期,該醮會由七條村(即七約)合辦,村民會舉辦神功戲、巡遊、拜神,並會全村舉行齋戒,巡遊隊伍由新蒲崗一直走至土瓜灣木廠街,一度是九龍市區其中一場大型慶典。

天光甫村

廖萬石堂是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 所謂「萬石」,相傳廖氏遠祖廖剛及其四名兒子都是北宋高官,每人俸祿各二千石,合一萬石,後人遂將祠堂命名廖萬石堂以作紀念,現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整座建築屬於三進兩院建築,裝飾以傳統吉祥圖案為主題,獨特華麗。

天光甫村: 上水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天光甫村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由於衙前圍村身處九龍鬧市,多年來一直成為政府及發展商埋手重建的目標。

天光甫村

2001年8月,黃大仙區議會以保留古蹟為由,強烈反對重建,要求古物古蹟委員會重新檢討當中歷史價值,但委員會重申村內九成以上的屋宇非原建築物,堅持毋須保留整條圍村,只建議保留村內的天后宮古廟及牌坊。 自1982年起,香港地產發展商長江實業對這片多年來未被重建的村莊感到興趣,逐一收購村屋,但部分居民不肯遷出,亦有人提出村莊具有歷史價值,應予保留。 天光甫村2023 天光甫村2023 此後,長實決定將已收購的百年古屋,一一拆毀,村內出現多塊小型空地,僅以鐵皮包圍。 由於這些古老小屋屬「排屋」設計,即每間屋互相倚傍,以保持平衡,當部分屋拆毀時,另一批屋的結構同受影響,亦由於重建計劃懸而不決,居民不願花費為大屋進行修葺,一些古屋已因此倒榻,幸而未有人命傷亡。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天光甫村: 重建計劃

地區人士早在80年代至90年代已要求政府研究衙前圍村的歷史價值。 1999年11月,港府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正式通過,支持政府拆建衙前圍村,讓原址交土地發展公司重新發展,委員會指從過去多次視察活動中證實,村內大部分房屋已經過重建﹐而城牆﹑護城河和吊橋亦早已在村中消失。 天光甫村 今日村莊面向的新蒲崗,昔日仍未填海,村民常受海盜滋擾,因而在村莊加建圍牆,故有「衙前圍村」之稱。

天光甫村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天光甫村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天光甫村: 上水村屋

1960年代,港英政府已開始商討清拆該圍莊,60年代提出徵用衙前圍作徙置區,要求他們到荃灣另建新村安置,結果村民反對,告上倫敦高院而獲勝訴。 衙前圍村以陳、吳、李三姓為主,村民自南宋後遷入圍村現址一帶居住,元朝(1352年)時立村,定名為「衙前村」,多個世紀以來以捕漁為業。 清朝海禁令實施時,村莊被棄,直至1724年,居民在原址重建家園。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天光甫村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天文台指新界北部可能受大雨影響之市民,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防止水浸可能引致的損失,又指大雨可能引致山洪暴發,市民應遠離河道,鄉村附近若有防洪警鐘,村民亦應留意。 警方表示,晚上7時至9時於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等多區接報最少9宗涉及水浸報案,涉及包括車輛死火及村屋受水浸影響,其中於粉錦公路有小巴因水浸被圍困,消防人員接報到場將車上乘客救出。 另外上水天光甫村報案人指約40間村屋受水浸影響,有村民因水浸被困家中無法離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