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輔仁大學法學院

因此,法律人才的養成,不應僅著眼於法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應重視品格、能力及視野的薰陶和培養,使法律人成為公正與良善的守護者,而非不義與罪惡的代言人。 筆者常有同學說「我就是英文不好我才來法律系的,因此法律系唸的都是中文」。 當然我國法律是用中文撰寫,因此縱使英文不好也無所謂,也能從法律系順利畢業、考取國家考試。 因此一般人都覺得法律系不需要英文好,但其實英文是讓你法工人生致勝的關鍵點。 當然,你讀的是中華民國的法律,因此都是用中文撰寫,你碰到英文的機率不高,然而,若你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無論是進入職場或是從事學術研究,那麼外文能力便非常重要。

  • 當數位發展已成定局,究竟應該放手讓服務提供者自我約束,或是期盼公私協力的網路治理,抑或是由公權力逕行介入?
  •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起產業界與大眾熱烈的討論和批評,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它課予數位中介服務提供者許多義務,賦予行政機關特定權限,干預了言論自由與用戶在使用數位服務時的行為;但數中法草案的出現,也體現了在數位時代中,數位中介服務的供給與品質全面影響著社會良窳,潛藏透過數位中介服務進行不當或違法行為的風險。
  • 本院本於真善美聖校訓,藉由多元學習,著重問題分析與解決、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及創新等核心能力及基本素養的養成,建立學生自信、激發學習活力及創意潛能,培養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態度,培育能發掘自我、尊重生命、關懷社會的全人格法律人,特實施學生學習護照制度。
  • 可能因為時代、宗教、立場,人們對法律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要如何從中選出一項合理的解釋,便是法律教育的重點了。
  • 2020年11月接下高雄大學第6任校長,是高大創校20年來首位女校長。
  • 1979年有鑑於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增設財經法學組,嗣後於1994年改制為財經法律學系。

若有幸考上律師後,有外文專長者通常會較容易進入大事務所、或是國際事務所,因為大所都常都需要處理國際業務,因此外文能力非常重要,舉凡基本英文能力、日文、韓文、法文等等語文,只要有業務上往來,都可能成為業務上之必須具備之能力,此時若你擁有此等外語能力,這樣的人材除了你還能找誰? 千萬不要小看英文能力,英文或許不是你的致勝關鍵,但絕對是會影響你人生的因素。 歷史悠久的輔大法律系以培養公私領域法律專才為教育目標,有留學德、英、美、日、法等國的堅強師資,提供最完善精緻之法學教育、理論實務並重之專業訓練、國際多元化的課程、引領同學國家考試金榜提名之精進方案,滿足你成為各領域法律人典範的冀望。 「法律是良善與公正的藝術。」這句古羅馬法學家額爾比安(Ulpian)的名言,從現今的眼光來看,格外有其發人深省的意義和價值。 法學教育固然是一種專業教育,但也是建構優質法治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教育。

輔仁大學法學院: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早期以藝名「蘇兒真」發行華語個人創作專輯,2015年發行書籍「寫給年輕,法律的背後是愛」與音樂專輯「懷疑的反面」。 本專欄「娛樂文創與IP的距離」:是由威律法律事務所的周律師及魯律師組成。 兩位深耕智財領域,從過去服務影視、音樂、動畫、遊戲、設計、出版、媒體行銷、演藝、體育、授權、藝術、數位內容等娛樂及文創產業的經驗,體認並倡導IP議題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是的,我國當然不能援引美國法律,但我國卻常常在立法時參考外國立法,比較法研究對於我國的立法有非常大程度上的助益,而英美法是普通法系,沒有經過一定程度的學習,要研究起來並不容易,因此在學習的階段有過英美法的歷練,能讓我們擁有更多元的思維模式。

輔仁大學法學院

而法律系教會我的事,最重要的莫過於是透過邏輯思考批判檢討我所看見的社會制度是不是公平對待所有人,這也是法律與政治最大的不同。 有些學校的法律系,例如東吳法律,就著重於他們的英美法教育,英美法相關課程是必修,因此學生必須要修習英美法導讀、英美侵權行為法、英美契約法等等課程,要修習課程至少英文也要有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讀得懂英文判決。 在法律系在學校的考試、乃至國家考試,其實很常允許考生翻閱法條作答,對條號的記憶其實不是那麼的強調,重要的還是要怎麼理解以及操縱法條。 法律工作,就是要學會如何把一則法條適用在具體的生活事件當中。 本院教學設備上課教室充足,每一教室均設有冷氣及視聽器材外,另有學生研習室、實習法庭、法律服務中心、電腦教室、英語實習教室、研究生研究室、會議室及遠距教學設備等設施。 輔仁大學法學院 蘇明淵學長1993年畢業於輔仁大學法律學系,1998年律師高考及格。

輔仁大學法學院: 學習方法

此外,亦可直接服務於各民營企業機構、研究機構、律師事務所或自行創業。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輔大法律系成立於民國 52 年,是國内早期設立的法律學系之一,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為規模完整之法律系所。 學習法律的人腦袋不能呆板,因為法律是設計好的公式,而進入公式被評論的是「人的行為」,人的行為隨著時代推陳出新,往往都有不同的態樣與方式,而學習法律的人所要作的事便是將這些行為放進法律中加以評價,因此學習法律的人不止是學習法律文字,其所要學習的還有社會的脈動、以及文化的變遷。 解釋法律的是經驗,想想看,如果我們拿清朝時代的觀念來解釋現代的刑法的話,解釋以及適用上會不會有問題?

輔仁大學法學院

林國泰律師自民國85年司法官訓練所結訓分發,即以花蓮地方法院為第一志願,遠從台北前來後山花蓮擔任法官職務。 94年轉任律師工作迄今,始終在花蓮地區執業,服務偏遠地區原住民及弱勢民眾,且長期熱心參與社會服務,並投身公益活動不遺餘力,又樂善好施,長期捐款給弱勢及清寒學子,足堪為後輩之表率。 輔大法律系與財經法律系基礎法律學科並無不同,但財經法律系相較之下多了會計學、貨幣銀行學等科目選項。 另外,法政學群的政治系及公共行政系較注重組織結構,而法律系則偏重作用,功能以及運作。 本院法律圖書資料,相當豐富,主要典藏於濟時樓社會科學圖書館,計有中外文法律專業圖書100,746冊,中外文法律期刊392種, 中外文電子期刊1169種,另有westlaw、Lexis Nexis Recht德國法律資料庫 、中國法規資料庫、法源法律資料系統、植根法律資料系統等法律資料庫。

輔仁大學法學院: 多元能力

蘇學長現任衛理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2019年以本名創作歌曲「無根的日頭花」榮獲第16屆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首獎,2020年第一張專輯「善良的歹人」獲頒第31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2022年專輯「敢敢」再度入圍第33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在音樂創作路上勇敢追夢圓夢,唱出法律人生感動人心。 本院每一位專任教師均有一間約四坪大小之專用研究室,除桌椅、接待沙發、書櫃、冷氣外,並備有個人專用電話、電腦、印表機或事務機,可隨時上網收集國內外資料及對外聯絡。

輔仁大學法學院

過去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與畢業系友的支持鼓勵下,本系得以不斷茁壯發展,建立良好的傳統和基礎,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以及博士班,為規模完整之法律系所。 數位轉型的浪潮已經不可逆,作為法治國家,台灣能做的就是建構一套合理的遊戲規則,促進數位市場的健全發展。 這套遊戲規則,不僅要能保護個人或社會免於傷害、保障使用者接受數位服務的權益,也要促進數位市場的公平競爭。 數位中介服務法等與言論自由有關的爭議,一次次檢驗著我們對國家未來應有樣貌的期待。 因此,法律最困難的地方不是背誦,而是使用條文,即便條文再會背、記憶力再好,腦袋瓜硬梆梆的不會運轉,絕對沒辦法把法律念好。 背法條只是輔助學習能更快上手的工具而已,為了讓法律與社會、時代能更靠近,因此法律在適用之前必須要先經過合理的解釋,而如何合理的解釋、適用法律,甚至是在沒有前例可循的情況下,找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法律判準。

輔仁大學法學院: 專業選修課程

2005年進修部法律學系之學士後法律班變更為日間學制,成立學士後法律學系,並改隸法律學院,2016年成立全國唯一原住民族財經法律碩士在職專班。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至此,可謂粲然大備,本院於焉成為學習體系最為完整且具社群整合之優質法律專業學院。 有鑑於此,輔大法律系的教育理念,是追求知識、品格、能力、視野兼備的全方位法學教育。 我們會不斷致力於教學品質、全人品格、學術研究、多元學習、以及國際交流的提升與精進,希望提供學生一個理想的法學教育環境,同時也期許她(他)們日後成為專精法律知識、胸懷社會良知、具備宏觀視野的優秀法律人。 (1)關心新聞及社會議題法律與社會發展緊密連結,法律系的學生不能只埋首苦讀,閉門造車。 法律是一門活的學問,如果脫離社會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常常關心國內外的新聞是很重要的。

輔仁大學法學院

(2)養成閱讀習慣法律系學生需要閱讀消化大量法律文字,因此培養對於語言的理解和語感很重要。 閱讀教科書是學習法律的基石,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強統整和歸納能力,對法律文字也會更加熟稔。 (3)積極學習外語在國際化的今天,英文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語言,如要從事法律研究,除了英文,德文和日文也是相當重要的語言。 我們的國家考試並沒有英文考科(不過有法學英文),但這不代表英文不重要。

輔仁大學法學院: 學習護照

可能因為時代、宗教、立場,人們對法律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要如何從中選出一項合理的解釋,便是法律教育的重點了。 法律系的教學課程中,教授們所教導的是如何擁有正確的「法學思維」,而背誦法條的條號以及內容,雖然對於法學思維的形成有加乘效果,但現今國家考試也都會附上一本本法條供你翻閱,除了表示不會考那些翻法條就能解決的題目,也代表了社會期待的法律人才絕對不是只會背誦法條的人。 因此法律系的教學並不強調背誦條文而是理解法學思維(雖然仍然有老師堅持背條號)。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本院本於真善美聖校訓,藉由多元學習,著重問題分析與解決、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及創新等核心能力及基本素養的養成,建立學生自信、激發學習活力及創意潛能,培養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態度,培育能發掘自我、尊重生命、關懷社會的全人格法律人,特實施學生學習護照制度。

12/21舉辦數位媒合經濟白皮書發布會,白皮書內搜集了一些具代表性的案例來點出目前平台與勞工遇到的困難之處,並邀請相關單位的研究人員、學者、平台業者們來一同進行討論。 面對新時代的全新風險,全盤仰賴個別數位服務提供者的自律已經不符實際,也與國際趨勢有違。 可是當國家主權重新介入網際網路,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言論自由與私法自治,又不讓數位環境成為法外之地,顯然是當代最具挑戰性的考驗。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起產業界與大眾熱烈的討論和批評,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它課予數位中介服務提供者許多義務,賦予行政機關特定權限,干預了言論自由與用戶在使用數位服務時的行為;但數中法草案的出現,也體現了在數位時代中,數位中介服務的供給與品質全面影響著社會良窳,潛藏透過數位中介服務進行不當或違法行為的風險。 當數位發展已成定局,究竟應該放手讓服務提供者自我約束,或是期盼公私協力的網路治理,抑或是由公權力逕行介入?

輔仁大學法學院: 法律學院相關單位

「輔仁法學」為本院發行之專業法學期刊,聘請具學術地位之校內外資深法學教授10-16名組成編審委員會,論文須經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二人雙向匿名實質審查合格,始予刊登,是一個嚴謹而優良的法學研究成果發表園地。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民國70年創刊時,一年出刊一期,民國89年第19期起改為一年出刊兩期。 刑法總則是規定刑法基本原理原則、犯罪之共通成立要件、罪數之處斷、犯罪共通法律效果之刑罰法規,為同學建立刑法理論知識之基本架構。 陳學姐曾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也曾擔任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臺南市政府法制處處長、高雄市政府法制局局長;現為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專任教授,專長包括民商法、政府採購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醫事法規及倫理、性別與法律等。 2020年11月接下高雄大學第6任校長,是高大創校20年來首位女校長。

輔仁大學法學院

雖然說基本法律基本概念不會改變,然而一些細項規定的更動也是時有所見,因此進入法律系後便要有這樣的覺悟—修法是家常便飯,最好心理建設要強壯,只好告訴自己修法就是重點,縱使一修法就又多了許多資料,但就是硬著頭皮讀吧。 基於普通法系的「判決先例拘束原則」,讓案例研究成為英美法學習的重點。 相較於大陸法教育著重於抽象性的法條釋義與邏輯推演,英美法教育則著重經由研讀具體之案例,理解法院在個案中為何與如何作成其判決,法律在個案中如何為當事人找出最符合公平正義的判準。 試想,老闆若拿一份契約,希望你草擬出英文版本,你若英文不好,該怎麼處理? 從事學術研究就更需要外文能力了,舉凡日文、德文、法文都是法律研究經常用到的語言,你問為什麼需要外文能力作研究? 因為我國的法律當然要與其他國家的法律進行比較,但前提是你要看得懂他國的法律嘛。

輔仁大學法學院: 學術研究

本篇文章透過彙整重大爭議的方式,希望協助讀者聚焦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的幾項核心討論。 「零工經濟」並非新鮮事,早年自營工作者利用報紙的廣告欄位找工作,現在則利用數位平台接工。 此項轉變所反映的,正是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進步,數位平台能將更多原本零散、閒置、未充分使用的資源,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予以聚合,將「零工經濟」轉型為「數位媒合經濟」。 正因為數位媒合經濟現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法規調適議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小至幾個條文、大至整部法大修,那麼你說這些修法對法律系學生而言重不重要? 輔仁大學法學院 因為修法就是爭議所在,也就是考試最愛出的地方了,而我們國家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這樣的速度也讓法律系學生痛苦萬分,可能早上還在讀的法律、下午就變成舊法了。

所以不要再說讀法律的人英文不好沒關係了,英文不好可能不會讓你的人生失敗,但英文不好的確會讓你的法律人生被劃下界限。 其實法律系畢業出路多元, 除了律師, 還有法院人員, 還有企業法務等。 數位媒合平台因聚合大量自營工作者及勞務需求者,進而成為「數位媒合平台經濟」,但現行法律規範不明確,導致自營工作者與數位媒合平台間的法律關係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因此要求法規順應時勢予以修正的浪潮,從未停歇。 為了以更全面的視野看待該草案,法白邀請到前 輔仁大學法學院2023 NCC 委員、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所何吉森副教授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葉志良助理教授,針對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背後的網路治理相關問題提供專業觀點。 常言道「與其給你魚吃、不如教你如何釣魚」,對筆者而言,法律系的價值便在於此,老師們在課堂中諄諄教誨的都是希望我們能學到一套法學思維,如何用法律人的角度思考一件事情。

輔仁大學法學院: 專業選修課程

法律學院設有法律學系、財經法律學系及學士後法律學系、進修部法律學士班等系,另置法律服務中心、輔仁法學及五大研究中心(民商法學、刑事法學、公法學、基礎法學、財經法學),係台灣之法學重鎮。 本學院除厚植學生法學知識外,更藉由全人教育、專業倫理、服務學習及產學合作等多元教育方式,培育器識與專業並重、品德與學術兼備之法律人才,期能術德濟用而不自外於普世價值,含英咀華更深藏人文關懷,同時提升外語能力拓展宏觀國際視野,結合理論與實務為社稷國家貢獻所長。 為培養新時代之法律人才,本院將持續朝向專業化、全人化、整合化及國際化發展。 以學校的官方說法表示,設置不同組別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專業的人才,例如法學組是著重理論、司法組是要培養實務訓練、財經法因應社會或企業的財經法律需求等等。

或許這修組別在必修、選修的課程設計上略有不同,不過主要課程其實還是大同小異啦~畢竟一個法律系學生,一定還是要學習民法、刑法、憲法等基礎科目,法學和司法組的同學對財經有興趣,也可以選修會計和經濟科目,法律系的學生其實真的不太會因為大學組別的差異而影響未來的發展。 這些系組的差異不會影響未來考國考的權益,業界人士也幾乎都是直接一律當成法律系畢業,不太區分。 1963年本校在台復校時成立法學院(本院前身)初設法律學系。 1974年仿國內外先進大學體制區分為法學組及司法組(2010年復改制為甲、乙班)。 1979年有鑑於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增設財經法學組,嗣後於1994年改制為財經法律學系。 2003年為順應法學教育之發展趨勢,法律學系(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財經法律學系(學士班、碩士班)、若望保祿二世和平研究中心及法律服務中心改制成立法律學院。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