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疫苗本身的副作用相當輕微,服用第1劑時偶有低度發燒或食慾不振等現象,之後就很少發生,且與大部分的疫苗皆可同時使用,不會影響彼此的免疫功能。 成年人感染輪狀病毒通常會自癒,但幼童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甚至抽筋。 周中武醫生指出,小於兩歲的嬰幼兒若未曾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患上急性腸胃炎時出現的病徵一般比已接種疫苗的嬰幼兒來得更嚴重,需要入醫院治療的風險也更高。 目前尚無任何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醫生只能設法紓緩症狀,而接種疫苗就是現時醫學界公認最有效預防輪狀病毒的方法。

在美國,一些嬰兒曾於接種疫苗後出現腸套疊,但情況較為罕見。 雖然現時未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能醫治輪狀病毒腸胃炎,但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卻能有效預防輪狀病毒的感染。 輪狀病毒疫苗屬於減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以口服接種。 疫苗內含有已減弱致病能力的病毒,接種後就像患上輕微的感染,因而刺激體內產生抗體。 當身體再次遇到相同病毒的侵襲時,便會快速產生抗體而達到保護作用。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接種疫苗5大迷思

依照我國對兒童預防接種的建議,2劑的接種時程為孩子出生滿2個月、滿4個月;3劑的接種時程則為孩子出生滿2個月、滿4個月、滿6個月。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急性腸胃炎指的是胃、小腸、大腸的發炎,兒童的感染型急性腸胃炎,大多數為病毒感染所引起,但細菌或寄生蟲也是可能的病因。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病毒性腸胃炎在臺灣一年四季皆有流行,最常見的病原體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與腸道型腺病毒,這些病毒通常是以「糞便至口腔」的方式傳染,但有些病毒亦可由呼吸途徑傳播。

  • 但倘若寶寶本身有特殊狀況,像是容易感冒、早產兒,心肺功能較不佳者,通常就會建議自費施打。
  •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只能設法舒緩症狀,如以靜脈注射,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
  • ▶ 接種年齡:公費補助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分別為出生滿2個月、4個月,以及12~15個月,在「6個月可自費」補打一支,保護力較完整。
  • 感染高峰期為出生後6-24個月,嚴重個案常見於4-23個月的嬰幼兒,5歲以下兒童幾乎都曾感染輪狀病毒。
  • 研究指出,初生嬰幼兒是染上輪狀病毒的高危族,嚴重的幼兒腸胃炎多由輪狀病毒所引致。
  • 現時市面有兩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供選擇,媽媽可因應個別需要,為寶寶挑選最合適的產品。

又被驗出含有某種豬環狀病毒的「羅特律輪狀病毒口服疫苗」,真的安全無虞? A:輪狀病毒所引起的嘔吐、腹瀉症狀相當嚴重,是種父母很難輕忽的急性腸胃炎。 大多是先吐再拉,嚴重嘔吐幾乎是必然症狀,接著,會開始腹痛、腹瀉,拉出軟便或水便,一天水瀉五至十次是常有的事,甚至超過二十次都可能,一歲以下嬰童,有時會持續腹瀉一、兩個星期。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因此,年紀越小的小孩,越可能發生脫水、電解質流失情形,甚者,可能導致休克、抽搐的危險,臨床上也曾發生死亡個案。 自從寶寶定期施打疫苗後,近幾年,這些毒性強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已較少出現,也降低了寶寶患病的機會。 但倘若寶寶本身有特殊狀況,像是容易感冒、早產兒,心肺功能較不佳者,通常就會建議自費施打。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輪狀病毒是什麼?症狀、傳染、治療方法全面睇

王詩欣醫師補充說明,施打卡介苗主要是要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此疾病若未及早診治會造成腦部不可逆病變,使智商受損無法自理生活等,台灣仍有結核菌的存在,施打疫苗是必要的。 (推薦文章:出生滿5個月就可施打卡介苗!研究:強制接種卡介苗國家,新冠肺炎感染、死亡均偏低!)  接種卡介苗後4到6週會出現紅腫、化膿,保持清潔乾燥即可,約2〜4個月就會自行癒合結痂,日常維持一般清潔就可以。 但王詩欣醫師提到,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常見但不嚴重的有局部癑瘍與淋巴結炎,通常可先追蹤,大多隨時間慢慢消掉,但如果腫的時間過長,或是腫的不只有單顆,而是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有,就需要進一步的切片檢查。

目前未有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治療亦只以紓緩症狀為主,而接種疫苗就是最有效預防輪狀病毒的方法。 由於感染者年齡越小病情可越嚴重,醫生建議父母在嬰兒出生後盡早替其接種疫苗。 病毒會引致嚴重及持續的腹瀉、發高燒及嘔吐,每天多達10至15次,嚴重病徵可持續9日。 數據顯示,全球差不多所有五歲或以下兒童,也曾經患過由輪狀病毒引發的急性腸胃炎一次或以上。 水痘屬於一種病毒,透過飛沫就能傳染,傳染力不容小覷,黃中明醫師提到,受到感染者可能會出現發燒、倦怠感,或是水泡,約莫幾天就會消失,但如果嚴重的話,就可能導致肺炎、腦炎,且感染年紀越大,症狀會更嚴重。 他也提到,如果是已經得過水痘的寶寶,理論上不需要再施打。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寶寶疫苗接種時程表!公費&自費、適合施打年齡、部位、副作用完整分類,爸媽帶寶寶去打針就帶這篇走〜

輪狀病毒有多種不同的類型,當中的5種:G1P[8]、G2P[4]、G3P[8]、G4P[8]和G9P[8]與全球約90%的人類輪狀病毒感染個案有關,其中又以G1P[8]為最常見的類型。 兩種輪狀病毒疫苗都是有效及安全的,不論哪一種劑型都可以接種,唯兩種疫苗製造的來源不同,所以只能從中選擇一種,不可交替使用。 2006年至今,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註冊使用輪狀病毒疫苗;截至2015年9月,共有81個國家將有關疫苗列入其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病毒可謂避無可避,小朋友從興趣班、幼稚園等幼兒聚集的場所感染到輪狀病毒十分常見。 因為該病毒的存活時間很長,能在環境中殘留數天,而且只需很少量便可致病。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食物若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而產生毒素,也會引發嘔吐腹瀉,即一般所稱的「食物中毒」,食用者可能在數小時內就出現症狀。 ▶ 接種年齡:公費補助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分別為出生滿2個月、4個月,以及12~15個月,在「6個月可自費」補打一支,保護力較完整。 魏斯曼表示,COVID-19疫苗當初並非無中生有,mRNA-LNP疫苗平台發展多年,原本是用在研發HIV及流感病毒,因新冠肺炎才在短時間內被實際應用並發揮驚人成效。 而許多疾病包括瘧疾、肺結核、過敏等自體免疫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的療法,目前都在研發中,因此RNA-LNP技術確實前景可期。 在BB接種第一劑輪狀病毒疫苗後,如有過敏反應如嘔吐、糞便有血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應立即求診,甚或要與醫生商討停止接種餘下的疫苗。 若僅為輕微的腸胃炎,有輕度脫水現象,可考慮使用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一般建議選擇葡萄糖含量介於2-2.5%,鈉含量介於45-79 mmol/L的產品。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輪狀病毒疫苗~病毒性腸胃炎輪不到我

如果孩子反覆嘔吐及嚴重腹痛、長時間無法進食、糞便有明顯黏液或血絲(此時要考慮是不是細菌性腸炎)、有中重度以上脫水等症狀時,需要進行靜脈輸液甚至是考慮住院。 輪狀病毒是引致兒童嚴重腹瀉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病毒主要透過口糞傳播,感染較常發生於天氣較涼的季節。 雖然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死亡的本地個案十分罕見,但它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差不多所有兒童在5歲前都會感染。 每33名5歲以下的兒童中,就有1個因感染輪狀病毒引致胃腸炎而需要入院。 患有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的BB不應接種疫苗。

A型肝炎的流行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好發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 主要是經由吃到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是與感染者共同飲食而造成感染。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兒童時期感染只有輕微症狀或沒有症狀,大多數都會自然痊癒並產生抗體。 青少年或成人感染常常會有急性肝炎症狀,嚴重的話可能致死,A型肝炎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三。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只能設法舒緩症狀,如以靜脈注射,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研究顯示,在輪狀病毒腸胃炎死亡率低或極低的國家,疫苗可預防約80%至90%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 最有效的護理方法是為患者補充失去的水分和電解質,以免因嚴重脫水而引致死亡。 輪狀病毒較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它會感染小腸的腸黏膜細胞而引起腸胃炎,導致腹瀉。 這種病毒是透過口糞途徑,主要可經由進食或飲用被患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傳播。 所以保持手部衞生和良好的環境及食物衞生,對預防輪狀病毒腸胃炎是非常重要的。 冬季為腸道病毒肆虐的季節,嬰幼兒更是感染輪狀病毒的高危族群。

目前沒有藥物能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醫生會建議患者多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避免出現脫水。 輪狀病毒 (Rotavirus) 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狀,是常見的病毒類型,容易引致小朋友腹瀉和腸胃炎,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 根據港安醫院指出,全球幾乎每位 5 歲或以下的幼童,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每年就有超過 50 萬名幼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死亡。 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寶寶是否處於容易受感染的年齡區間及環境。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常見問答

上週,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確認,在預防嬰幼兒腹瀉的「羅特律輪狀病毒口服疫苗」(Rotarix)中,發現含有某種豬環狀病毒,因此引發美國與香港衛生當局皆建議暫停使用。 反觀台灣,目前則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歐盟建議,認為該豬環狀病毒,常存在豬肉製品裡,並無已知的致病風險,暫未停用。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2023 輪狀病毒是導致五歲以下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最重要原因,之所以被稱作輪狀病毒,在於它在電子顯微鏡下,外形看來就像輪子形狀,人有人的輪狀病毒,動物則有動物的輪狀病毒,至今並未發現人畜互通情形。 處於亞熱帶的台灣,全年都可看到輪狀病毒引發腸胃炎的例子,只有天氣較熱的七、八月病例數較少,以往的流行高峰是在十一、十二月,但由於台灣的冬天不斷往後移,導致到目前都還處於流行期中。

在日常人際接觸中,藉雙手、玩具或物件亦可染上輪狀病毒。 他也提到,可以在mRNA疫苗中同時放入不同的抗原,如此一來,未來可拉長疫苗施打的間距、也可能減少施打疫苗的次數。 不過mRNA疫苗目前仍在發展的初期,能否取代所有的疫苗,需抱持懷疑的態度。 輪狀病毒主要透過口糞途徑傳播,亦可透過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傳播。 ▶ 副作用: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 ▶ 劑次&費用:公費流感疫苗只有三價,三價流感疫苗可以預防2種A型流感加上1種B型流感,四價流感疫苗一定要自費,可以預防2種A型流感加上2種B型流感,保護力最好,自費價格約900~1200元。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國內針對嬰幼兒的「自費疫苗」種類(5種)

一般人受感染後都會自行痊癒,而幼童的抵抗力較弱,有機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 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鼻子裡,一旦感冒或是免疫能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擴散至週邊組織造成感染,如常見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抵抗力弱的2歲以下孩童及65歲以上老人最容易被感染。 ▶ 劑次&費用:接種劑次為2劑,2劑間隔至少6個月,一劑約1,000元。 但公費對象為:2017年1月1日以後出生、年滿12個月以上之幼兒,如果是在此之前出生的孩子,可以考慮自費施打。 接種疫苗後,最常見會有腹瀉及表現煩躁這些副作用,其他副作用則包括嘔吐、腹痛、腸胃氣脹、皮膚發炎、反胃、發燒及食慾不振等。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就算保持良好衛生,也不能非常有效地預防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疫苗接種。 現時市面有兩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供選擇,媽媽可因應個別需要,為寶寶挑選最合適的產品。 醫學研究發現,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急性腸胃炎的效果達九成。 世界衞生組織亦在2009年建議所有嬰幼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但輪狀病毒疫苗並不納入衞生署的嬰幼兒疫苗接種計劃,家長可以自費在私家診所或到醫院接種。 第一步是先評估脫水狀況,因為嬰幼兒腹瀉時,大量的水分與電解質會從腸道流失,所以要注意有無嚴重脫水與電解質失衡。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反應及副作用

此外,魏斯曼也表示,mRNA疫苗所採用的脂質納米粒子(LNP)共四種,其中有兩種和人體細胞內的脂質是一樣的,另外兩種也是在人體內幾天後就會排出,因此脂質引發副作用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表示,疫苗接種入體內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但是所有疫苗都是如此,這絕不是RNA及脂質所造成。 魏斯曼回應,RNA只是一種前趨物質,可以轉譯成蛋白質,做為疫苗接種的RNA進入體內幾天後就不見了,人體細胞也有相同的RNA,打入人體的RNA會被自然吸收,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查閱【448期《選擇》月刊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2023 為嬰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應注意什麼?】,你可了解更多輪狀病毒疫苗的相關事項。 ● 持續哺餵母乳:原本就是吃母乳的嬰幼兒應持續哺餵母乳,可降低腸胃炎的風險與避免營養不足,腸道恢復也會比較快。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兒科專科周中武醫生表示,6個月至兩歲大的嬰幼兒如出現發燒、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持續三至七天,有機會是感染輪狀病毒引致的腸胃炎。 輪達停(RotaTeq)是人牛重組的五價輪狀病毒,疫苗血清型包含G1、G2、G3、G4、P1A[8],分成3劑,每劑服用時間應間隔4-10週,第1劑最早可於寶寶出生後6-12週接種,第3劑最晚應於出生32週前完成接種。 羅特律(Rotarix)是人類單價輪狀病毒,疫苗血清型為G1P8,共有2劑,兩劑服用時間至少要間隔4週,第1劑應於出生後6週接種,第2劑最晚應於出生24週前完成接種,但建議於16週之內完成。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輪狀病毒多久可以自愈?沒有經驗的爸媽快過來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於2014/15年輪狀病毒流行季節期間,就輪狀病毒疫苗進行全港首個實際成效研究,結果顯示疫苗有效預防兒童因患上嚴重腹瀉而需接受住院治療,有關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醫療期刊《疫苗》。 然而,輪狀病毒疫苗至今未被列入本港的常規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家長或監護人亦未必知悉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若在懷孕早期受到德國麻疹感染,有流產、死胎或畸胎的風險。 港安醫院指出研究發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能減低嚴重腸胃炎感染逾九成半,亦減低嬰幼兒的入院率。

輪狀病毒疫苗副作用

如五歲以下是肺炎鏈球菌、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如果同時家中又有正在就學的兄長,寶寶感染風險高,可以考慮是否施打自費疫苗。 ▶ 副作用:偶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硬塊、輕微發燒、倦怠、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反應,通常2~3天會恢復,如症狀持續或有其他過敏反應(極為少數),應請醫師診治。 五價疫苗內含五種牛/人基因重置輪狀病毒的減活性口服疫苗,包括G1、G2、G3、G4以及P(8)的血清型;需要接種三劑,分別在出生後第二、第四及第六個月接種。 細菌性腸胃炎盛行於炎熱的夏季,最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其他還包括曲狀桿菌、大腸桿菌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