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角道194號6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角道194號

而由於後期工程提早至7月完成,交付日期已提早一個月至8月尾。 荔枝角道194號 2008年,政府拆卸鄰近的長沙灣警察宿舍以重建長沙灣邨(一期),2013年落成入伙,並打算收回臨時高爾夫球練習場以重建長沙灣邨二期。 2014年4月30日高球場因土地需收回而結業[10],同年7月交還政府準備重建[10]。 麗翠苑所在位置為填海地,1963年建成無獨立廚廁的「長沙灣政府廉租屋邨」,1973年改稱長沙灣邨。 政府為改善舊式公屋環境、於2001年1月31日起拆卸長沙灣邨,清拆後地皮曾交還政府並空置一段時間,2004年10月租予亞洲高爾夫球會[9],作為臨時高爾夫球練習場地。 麗翠苑於2019年8月尾落成[5][6];整個屋苑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7)及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合作設計,所有樓宇由安保工程承建[7];售樓處設於觀塘開源道建生廣場1樓[8]。

  •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 經過公開招標,由長江實業之全資附屬公司Grandwood Investments Limited競投獲得,估計投資總額近20億港元[2]。
  • 而管理公司得悉3月19日舉行大會之際,促忙急於3月12日先行舉行業主大會組織業主委員會,力圖阻止業主立案法團成立。
  • 另外在荔枝角道、東京街及長沙灣道沿線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區[2]。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呈祥道以西北一帶,包括全個荔景山(即舊稱磨石山及穿鼻山),在舊地圖中可見稱作荔枝角[4],惜此說法日漸息微,但荔景山上兩個水務署設施(荔枝角海水抽水站和荔枝角食水配水庫[5]),仍保留荔枝角之名;而瑪嘉烈醫院的官方地址,亦是使用荔枝角為記[6]。

荔枝角道194號: 單位數目

物業由3座大廈組成、合共提供402個單位,以三房單位作主打。 最高樓層達42樓,總高度逾390呎,不同單位可享都市景、山景或海景等景致。 荔枝角道194號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荔枝角道194號

由於區內沒有大型重建或發展項目,區內5個選區自1999年的範圍幾乎保留一樣,唯因應填海工程而更改名稱。 基於歷史原因,盈暉臺第2、3座曾屬葵青區荔華選區,2007年起改劃入深水埗區美孚北選區。 荔枝角道194號 因此屬九龍深水埗區的界線向北移約10米,現時以盈暉臺及華荔邨之間的消防通道為界。 2005年3月,市區重建局展開一項「荔枝角道╱桂林街及醫局街發展計劃」,涉及桂林街與欽州街之間一段醫局街與荔枝角道共17幢樓宇,地盤佔地3,339平方米,預計2014年落成。

荔枝角道194號: 荔枝角道194-196號 位置地圖

本線為目前台灣最長的縣道,及目前唯一全線均位於花蓮縣境內的南北向縣道。

深水埗區於1920年代開始進行填海工程時,其物料主要從荔枝角山麓和大埔道等地的山丘開墾而成,為方便運送填海物料,承建商沿荔枝角道鋪上臨時鐵路,並以德考維爾火車頭和側卸卡車等運送填海用的砂石到填海區。 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對出的一段曾俗稱荔枝角海灘道[3],1970年代因美荔道通車而禁止車輛駛入,並改稱萬事達廣場,現今美孚站荃灣綫大堂及月台位於其地底。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荔枝角道194號: 荔枝角道19號的交通站點

綠置居以市價42折發售,定價是參考鄰近長沙灣「四小龍」私人屋苑及居屋屋苑而定價,呎價平均6,243元。 荔枝角道194號2023 售價介乎93.25萬元至306.21萬元(當中,最貴單位為可間2房的麗森閣3807室);單位面積約184至452平方呎[14]。 間隔由實用184平方呎開放式至452平方呎兩房兩廳[2]。 出售部份所有單位已於2019年6月12日售出,銷售歷時2個半月;但是,其後有12伙(包括麗森閣3215室、麗榕閣1409室及麗棠閣1515室)於售罄後不久已經「撻訂」,已撥入下一期綠置居出售,並於翌年7月13日全數售出。

  • 道路南端連接旺角北太子彌敦道,北端連接葵涌道,全長約3.6公里,由西九龍走廊至荔枝角大橋的一小段屬於5號幹線的一部份。
  • 物業由3座大廈組成、合共提供402個單位,以三房單位作主打。
  • 2014年4月30日高球場因土地需收回而結業[10],同年7月交還政府準備重建[10]。
  •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地庫停車場提供99個私家車、8個輕型貨車停車位及26個電單車停車位。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的綠色建築認證的暫定評級為「金級」,表示其在能源消耗的表現極佳[2]。 而綠置居四幢大廈之中,以麗榕閣向西北(面向發祥街)的高層單位視野較開揚,遠望美孚一帶景致,部份極高層單位可眺望遠處海景。 不過要留意長沙灣天主教聖辣法厄爾墳場位於麗翠苑的西北方,部份麗翠苑單位可能望見該墳場[2]。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9]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荔枝角道194號: 荔枝角道19號附近醫院

深水埗區的深水埗@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7,64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03,169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愛海頌,丰滙,黃金大廈,東廬大樓,太子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7,490,年齡中位數為 39.8歲。 人口以美孚新邨和荔灣填海區的居民最多,選區均以內街作為分界綫。

新世界早於2017年於區內投得3幅商業用地,包括荔枝角道888號、瓊林街及永康街項目,總可建樓面近200萬方呎,總投資額逾200億,打造區內首個全新大型「甲廈商圈」。 荔枝角政府合署大樓前身是市政總署訓練學院,早於1992年啟用(31年前),由日本間組(今稱安藤・間(日語:安藤・間))承建,但市政局及市政總署於2000年(23年前)解散後就更改用途。 大樓上有政府化驗所(9-12樓)、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酒牌局等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而屋苑周遭亦有不少小型商場,例如麗閣商場和幸福商場等;此外住戶步行約10分鐘就可至保安道街市,同時區內一般食肆、便利店、診所、藥房、麵包店等均一應俱全[2]。 至於屋苑內14間曾在綠置居2018中取消交易的單位,會於綠置居2019計劃中推售,售價介乎137至341萬元,平均呎價為7,219元[15]。

荔枝角道194號: 荔枝角道294號 近期成交

經過公開招標,由長江實業之全資附屬公司Grandwood Investments Limited競投獲得,估計投資總額近20億港元[2]。 荔枝角道194號2023 當年計劃重建後會有3幢樓高23層的住宅大樓及一個商用平台[3],可提供共390個住宅單位,其中60個約500呎的單位,表示會針對長者生活需要而增加合適的設施[4]。 最初荔枝角道分成兩段,分別為彌敦道至欽州街連接深水埗軍營,以及荔枝角灣畔(現荔灣道)至青山道近荔枝角消防局。

荔枝角道194號

同時區內還有深水埗公園(旁邊設有公共游泳池)、順寧道遊樂場、漢花園、保安道體育館及圖書館、李鄭屋游泳池等可供公眾使用[2]。 其中第1至4座屬首個恒常化綠置居項目(出售綠表置居單位計劃2018),一至頂層(36或39樓)屬住宅樓層,每層各設14至18伙單位,合共提供2,545個分層住宅單位[2]。 而第5及6座則為出租公共屋邨,合共提供1,305個分層住宅單位[2]。 麗翠苑共包括六幢住宅大廈(第1至6座),每幢樓宇均配置四或五部升降機[2]。 每座大廈各樓高38或41層(第2、3和6座為38層;第1、4和5座為41層),合共提供3,850個分層住宅單位[2]。

荔枝角道194號: 住宅

荔枝角道(英語:Lai Chi Kok 荔枝角道194號2023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 其定線與長沙灣道平行,都是連接深水埗、長沙灣及荔枝角一帶。 道路南端連接旺角北太子彌敦道,北端連接葵涌道,全長約3.6公里,由西九龍走廊至荔枝角大橋的一小段屬於5號幹線的一部份。

區內的屋苑及設施包括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荔景臺、美孚新邨、盈暉臺、清麗苑、瑪嘉烈醫院、葵涌醫院、前荔枝角醫院、荔枝角收押所、荔枝角巴士總站、荔枝角公園、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消防局、九龍巴士西九龍車廠及附近數間小型船廠。 而港鐵荔枝角站及其周邊的地方,包括長沙灣廣場及深水埗運動場等,其地理位置其實是在長沙灣工業區,而不是荔枝角。 荔枝角道194號 海麗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碧海藍天等位於荔枝角道以南西九龍新填海區,而美孚站(荃灣綫及屯馬綫部分)是位於荔枝角(即萬事達廣場地底及荔灣填海區)。 荔枝角道194號2023 2016年10月8日,香港城市大學邀請丰滙業主立案法團到大學見面,法團以為有好消息,結果被告知整個商場將被發展為24小時運作,為城市大學動物醫學院配套的動物診所,只配套一間約500呎咖啡廳,主要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並聲稱不用向城規會申請即可使用。

荔枝角道194號: 設施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荔枝角道194號

而2009年時,市區重建局強調,有關單位不會只以長者為銷售對象,售價會以市場價格釐定。 當局亦會預留部分商舖,引入專為長者服務的社會企業[5]。 荔枝角道194號 縣道193號(三棧-新民),北起花蓮縣新城鄉三棧,南至花蓮縣玉里鎮新民,全長共計110.920公里(公路總局資料)。

荔枝角道194號: 荔枝角道19號附近學校

1980年代荔枝角灣進行填海工程,成爲荔枝角陸地之一部分。 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7]),甚為特別。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荔枝角道194號2023 油尖旺區的太子@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52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055人。

荔枝角道194號: 南商金融創新中心 項目文件

項目前身為新亞書院舊址,加上紀念新亞戰後在深水埗的歲月,因此市建局特意將地下入口大堂旁,設置佔地約6,200平方呎的「新亞書院紀念公園」,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並命名為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 荔枝角道194號2023 「新亞舊址」石碑由饒宗頤教授題字(紙本題字則藏於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圖書館)。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荔枝角道194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