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北帝街地鐵站2023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長城大廈不僅由地界向後退,其基座面向譚公道的立面略呈彎曲狀,亦是受到鐵路專用範圍影響。 北帝街地鐵站2023 繼建安大廈之後,譚公道下一個受地鐵預留範圍影響嘅發展項目,就係近住馬頭圍道街口嘅長城大廈。 土瓜灣站(To Kwa Wan Station)是港鐵屯馬綫上其中一站,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建於馬頭圍道介乎浙江街與上鄉道間一段之地底,在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及土瓜灣市政大廈(俗稱紅蘋果街市)之間,為一座三層深地底車站。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討論屯馬線通車事宣,古物古蹟辦事處、港鐵公司、運輸署亦有派員出席。 議員曾健超關注,原擬定位於北帝街的宋皇臺站C出口何時完成,稱馬頭圍、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需要該出口,而且期望以行人隧道形式完成。

從我哋搵嚟嘅圖則可以睇到,呢座大廈其中一間地舖而家係「李煥記雲石公司」,其實就係地鐵預留出口所在。 北帝街地鐵站 建築物條例執行處於是向則師發還圖則,並且告知政府可能因集體運輸計劃嘅要求而對地段發展施加若干限制。 業主遂透過向政府提出索償 127 萬蚊,又延聘律師爭辯喺《建築物條例》之下建築事務監督冇得咁樣否決圖則。

北帝街地鐵站: 香港太子站设施服务

港鐵公司批出東鐵綫古洞站的設計顧問合約予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顧問服務範圍包括就計劃制定工程設計,擬備建造時間表、刊憲圖則和項目成本估算,以及與政府部門及其他持份者聯絡。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其須支付頭等額外費則相等於東鐵綫車程的最低額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過海車程的頭等額外費會以金鐘站/會展站為計算基礎)。 宋皇臺站(Sung Wong Toi Station)是港鐵屯馬綫上其中一站,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啟德發展區西南角與馬頭涌接壤的地帶,服務鄰近的九龍城及馬頭圍社區。 此站為一地底車站,具體位置在世運道與德高道一帶,宋王臺遊樂場之東,香港飛行總會以北。

北帝街地鐵站

因此,李煥記雲石公司以及向馬頭角道其中兩間舖位(日 X 鮮同嫦 X 養生館)嘅下面,其實仍然埋藏住地鐵預留出口嘅結構。 財政司郭伯偉(J.J. Cowperthwaite)唔認為應該特別去處理「理想系統」嘅走綫預留。 呢三幅地皮涉及嘅集體運輸期數係第七期同第八期,屬於政府未確定起唔起嘅「理想系統」(Preferred 北帝街地鐵站2023 System),有別於勢在必行嘅「早期系統」。 我哋翻查呢七座縮咗入去嘅樓嘅圖則,證實咗佢哋縮入去嘅原因,的確係同地鐵規劃有關。 而由政府檔案可以睇到,建安大廈更加係香港最初受集體運輸定綫影響而要收地、賠償嘅案例。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象徵

而於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土瓜灣站可能改名為「宋皇臺站」,以紀念車站原址的歷史。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宋皇臺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九鐵方案中,此站會和原計劃中的土瓜灣站合併(當時分別稱為「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並命名為馬頭角站。 但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採用原來方案,分別興建此站(當時稱為土瓜灣站)及土瓜灣站(當時稱為馬頭圍站)。

不過港鐵回覆傳媒指,有關資料僅是港鐵作為內部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馬頭圍站因其位處馬頭圍道而得名,但由於遠離馬頭圍邨周圍地帶,命名被區內人士質疑。 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馬頭圍站可能改名為「樂民站」,以車站附近的公共屋邨樂民新村命名;而原本的土瓜灣站就改稱「宋皇臺站」。 上層月台為上行綫(往屯門)月台,設置三條扶手電梯與四條樓梯連接大堂;底層月台則為下行綫(往烏溪沙方向),設有兩條直接連貫大堂而不停上層月台的扶手電梯,並以一條扶手電梯和四條樓梯連接上層月台。 屯馬綫通車慶祝典禮於2021年6月26日上午在宋皇臺站內大堂舉行,同日大堂預留兩個文物展櫃亦正式揭幕,由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港鐵非執行主席歐陽伯權負責主持。 而行政長官、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由月台步入大堂時,司儀李志剛要求在場嘉賓立刻起立,有記者即時揚言「咩事呀,洗唔洗呀(幹麼?不用吧?)」、「升國旗咩依家(現在升國旗嗎?)」及「做多咗啦(幹多了!)」等語句。

北帝街地鐵站: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通過古洞站鐵路方案

南角道超過50間商戶於2017年11月27日傍晚6時聯合熄燈一小時抗議,要求港鐵賠償。 港鐵公司按沙田至中環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建議,在土瓜灣站工程展開前,在工地指定範圍內進行相關考古工作,於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進行。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 編輯專綫小巴使用任何八達通於此站出閘並轉乘任何專綫小巴路綫可享至少$0.3轉乘優惠,反之亦然。 使用指定八達通轉乘下列指定路綫另有更高轉乘優惠:路線起訖點可享優惠的小巴車費金額每程可享優惠適用之八達通種類25A九龍塘站↔東頭邨$6.3或以下$0.5成人25B九龍塘站↔譽.

  • 鐵路施工4年以來不少商戶生意暴跌20%至40%,最少8間商舖結業。
  • (優惠只限由港鐵轉乘往慈雲山方向巴士,不適用於巴士轉乘港鐵)$4.8$1.0成人優惠細則撮要: 1.
  • 屯馬綫由此站至烏溪沙一段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承繼自原馬鞍山綫),有別於屯馬綫其餘路段與港鐵其他行車綫普遍採用的左上右落。
  • 不過港鐵回覆傳媒指,有關資料僅是港鐵作為內部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古蹟辦又提到,港鐵於2017年聘用考古專家,以回填方式保護案皇臺站的遺址。 我們除了會建造大家較為熟悉的鐵路設施如車站、隧道和列車路軌外,亦會按法定要求、營運需要和鐵路發展計劃,在沿綫附近區域規劃、設計及建造新鐵路附屬設施、擴建現有鐵路設施及進行相關的備置工程。 宋皇臺站所屬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在2015年竣工,惟因此站工地發現宋元遺跡,須進行考古工作,導致工程產生約11個月的滯後;隨後紅磡站新建月台在2018年5月被揭有剪短鋼筋等施工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開站日期一拖再拖。 事實上,港鐵內部不遲於2009年7月,已將「土瓜灣站」與「馬頭圍站」分別改稱「宋皇臺站」和「樂民站」,但向外發佈多份沙中綫文件時,皆刻意遮掩圖則上的內部車站新名稱。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結構

2000年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首次提出沙田至 中環綫的概念,九龍灣填海區南的車站正式命名為土瓜灣站。 即使馬頭圍站唔用島式月台,用疊式側式月台設計,譚公道亦未必夠闊。 出於呢個理由,《集體運輸工程總報告書》就打算利用區內重建嘅契機,喺私人土地預留空間興建地下鐵路車站。 而呢個正正係譚公道部份樓宇並無用盡地皮面積,反而向內縮咗入去嘅原因。 在2009年沙中綫九龍城段諮詢方案中,港鐵公司建議走綫由啟德新發展區的啟德站開始,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在馬頭涌道以東及馬頭圍道以南,分別設置土瓜灣站和馬頭圍站。 建議修訂後的走綫,可以服務更多土瓜灣、九龍城及啟德新發展區的人口,讓區內大部分的住宅、學校和工商業區,都位處車站出入口附近500米的步行範圍之內。

  • 而呢個正正係譚公道部份樓宇並無用盡地皮面積,反而向內縮咗入去嘅原因。
  •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宋皇臺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 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及多名專家亦批評考古工作受趕工影響變得零碎,部分全被破壞,難助重塑宋元全區面貌,最理想是保留6井再研保育方案;而時任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批評港鐵做法離譜,政府應接管港鐵之考古工作,並容許民間專家參與,以提高透明度。
  •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 網上一直有傳位於譚公道同馬頭角道交界嘅香港工商銀行大廈設有地鐵預留出口。

2008年2月,市區重建局開始馬頭角北帝街 ,121A及123號的收購工作,並與中國海外集團合作,將該址發展為單幢式住宅物業「喜點」。 在1930年代,北帝街曾是「影城」,「邵氏兄弟」早期的「南洋片場」正是位於土瓜灣的北帝街。 其後全球影片、四達影業、世界影片、大觀影片等公司亦先後進駐。

北帝街地鐵站: 月台

港鐵公司遂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逐步把出土文物移交予古蹟辦。 經修改此站設計及施工方法,將通風設施及機房選址移離J1井及周邊房基遺存後,土瓜灣站建造工程於2015年3月起全面恢復。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

北帝街地鐵站

首輪參觀時間為早上10時15分,入場人士須使用「安心出行」或填寫個人資料。 不過,時任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師胡偉麟強調,豎井放在其他地方,時間上未必可行。 此站原計劃名為「土瓜灣站」,由於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沙中綫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車站位置改為位於馬頭涌,完全偏離土瓜灣,被區內人士指出以土瓜灣命名將會誤導乘客及公眾,引起爭議。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位置

1970 年 6 月,譚公道 34–38 號(九龍內地段第4038號餘段)嘅業主利棧置業有限公司向建築物條例執行處入則,希望興建一座十一層高嘅住宅大廈連商舖。 當局留意到呢個地段有大概 8 呎嘅闊度同集體運輸鐵路專用範圍(MTR Reserve,即走綫預留範圍)重疊。 地政會議同時並且向布政司提出建議,由政府向業主收購大廈退台之後得出嘅長條形土地。 沙中綫九龍城段,即此站及宋皇臺站的車站及隧道土木工程合約於2012年8月1日批予「三星—新昌合營」。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和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工程,車站主體結構於2016年12月大致完成。

北帝街地鐵站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 北帝街地鐵站 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土瓜灣站」可能改名為「宋王臺站」,以車站附近的地標宋王臺命名;「馬頭圍站」則可能以附近公共屋邨樂民新村之名改稱「樂民站」,從而徹底解決兩站站名與所處地名不符的問題。 爲免影響考古工作,當時港鐵公司停止了考古範圍內工程,只進行配合考古發掘的工序,導致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工程進度滯後。 爲了不影響區內遺跡,港鐵公司修改了隧道鑽挖機豎井的設計及調整豎井建造工序。 港鐵於2020年12月提出以興建一條橫跨宋皇臺道的天橋連接北帝街,取代行人隧道方案。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佈局

香港工商銀行大廈地舖的雲石公司,正是由地鐵預留出口改建而成。 同時間,大廈嘅西北角預先興建地鐵出口嘅預留結構(M.T.R.C. Future Entrance),包括譚公道入口升高三級嘅梯級,以及先向東再向南嘅下行樓梯。 喺地鐵動工前,預留出口會暫時用厚 150 毫米嘅石屎牆封閉。 香港工商銀行大廈喺 1981 年 12 月入伙嘅時候,預留出口確實好似圖則描述咁封起而閒置。

北帝街地鐵站

通車初期,宋皇臺站設三大出入口,其中一個出入口(B出口)用行人隧道連接世運花園一帶,再細分為三個分支出口,方便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及真善美村一帶居民使用。 根據站內標示,由B2及B3出口步行來往車站大堂,需時約5分鐘。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北帝街地鐵站: 屯馬線|宋皇臺站C出口未見影 港鐵倡改行人天橋方案 料5年完成

同月26日,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此站地盤在考古監察過程中,再發現宋元時期的方井。 古蹟辦隨即派員到場視察,檢視所發現的文物,並與考古學家討論保護方案,確保遺跡及文物受到妥善的保護,不會受到工程而破壞。 北帝街地鐵站 唯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目前只有其中一個完整古方井獲得允許原址保留,並考慮將方井與宋皇臺公園作綜合規劃;但另四個宋元至晚清的石井及200多件遺址,古蹟辦與港鐵商討後,只作記錄便將遺址破壞,有外界質疑是為了遷就加快工程。 唯到同年5月中,大部分工地已陸續交還港鐵,並同步動工建造豎井,以便日後放入巨型鑽挖機建隧道;惟豎井建造時因愈挖愈接近宋元方井與房屋遺址,路政署才要求港鐵先停工建保護牆,並需評估古蹟不會受損才復工。

北帝街地鐵站: 工程期間相片

另外,車站其中一組通風井設於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內;另一組位於炮仗街/落山道的通風井,經公眾諮詢後,港鐵已將其遷移至較遠離牧愛小學的土瓜灣市政大廈遊樂場內。 然而由於政府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沙中綫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北帝街地鐵站: 香港太子站站点出口信息

展櫃題為「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其中一個展出約400件在興建車站期間出土的宋元時期文物,以陶瓷器皿為主,亦有陶骰、藥王像、青瓷香爐、宋元通寶銅錢等。 北帝街地鐵站 另一個展櫃則以文字和車站一帶的舊照片,使參觀者認識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北帝街地鐵站: 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館藏

港鐵公司2009年7月15日於九龍城區議會席上之沙田至中環綫九龍城段簡報投影片,部份圖則顯示「Sung Wong Toi Station」及「Lok Man Station」。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則將擬議之馬頭圍地鐵站改設於譚公道現時欣榮花園至傲雲峰間的地底,是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