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龍津石橋15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龍津石橋

2008年3月,政府在啟德機場原址發現龍津石橋,整個遺蹟包括龍津橋、上下船平臺、碼頭石墩、接官亭、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1]。 在2008年,當局就啟德發展計劃進行考古調查時,首次發現龍津石橋遺蹟。 在諮詢公眾和深入研究後,當局建議原址保育龍津石橋,以保存其文物價值讓公眾欣賞,並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育意識。 龍津石橋於1873至1875年間興建,全長約200米,以利便中國朝廷官員及本地居民登岸,前往九龍寨城。

龍津石橋

启德机场在1998年停用后,政府曾委托考古专家在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发现1924年启德滨海堤及上岸梯级,但没有发现龙津桥遗迹。 2008年3月,考古学家发现一段龙津桥及9座石桥墩,政府在同年11月委托考古专家发掘,终找到1875年龙津桥、上下船平台、码头石墩、接官亭墙基基石、1930年代九龙城码头水泥墩、木质防撞柱及梯级。 龍津石橋2023 此外,亦发现青花瓷杯、碗、碟、枕头、陶油灯、陶缸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文物[1]。 根据推测,以前接官亭的位置大概为今日富豪东方酒店,而昔日隔住太子道东的启德客运大楼则是码头石桥上岸的地方。 1910年,港英政府将乐善堂扩建的木码头改建为水泥码头。 龍津石橋 随着香港人口在1920年代激增,当时著名华人绅商何启与区德等人合资经营之“启德营业有限公司”,在九龙湾北岸进行大规模填海兴建启德滨,龙津石桥余南段继续使用。

龍津石橋: 考古发现

原來喺日佔時期,日軍大規模擴建啟德機場,除咗拆卸啟德濱樓房,仲直頭埋咗成條龍津石橋,所以多年嚟都未展開發掘。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稱,工地分為兩個部分,總面積1.43公頃。 龍津石橋2023 龍津石橋 工程包括於啟德市中心興建一條保育長廊,原址保存石橋遺蹟。 工地另一部分位於石鼓壟道遊樂場內,將興建通道連接太子道東行人隧道出口,通往九龍寨城公園。

龍津石橋

龍津石橋始建於1873至1875年,總長度約200米。 在石橋末端有一個兩層高的亭,曾用於迎接中國官員,故亦稱 “接官亭”。 1892年,樂善堂籌集資金,以木料搭建,向海伸延約80米。 龍津石橋北部和接官亭因此埋入填海區內,其後於石橋南端加建鋼筋水泥碼頭,名為『九龍城碼頭』。

龍津石橋: 討論:龍津石橋

其后因海泥淤积,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桥头作丁字形,筑有接官亭[2]。 石桥经历多次扩建,曾在日占时期因日军扩建机场而被埋。 19世紀中葉,香港洋商利用中國帆船偷運洋貨入口中國,走私漏税。 兩廣總督下令在出入香港和澳門之水道,各設海關關卡,以緝拿走私船隻。 當時的粤海關在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島以外的馬灣、佛頭洲、長洲及九龍灣各設海關緝私,打擊走私活動。 由於海關武裝緝私船隻需要停泊補給,故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巡檢倡議在九龍砲臺東側40米修建長200米的石碼頭,以當時九龍寨城東面小河「龍津」命名。

龍津石橋

1892年九龙乐善堂集资,在龙津桥南端扩建一座长约80米的木码头,乐善堂征收码头使用费作为慈善用途[1]。 日佔時期,日軍在1942年起大規模擴建機場,龍津石橋及九龍城碼頭隨啟德濱樓房一併拆卸,碼頭石墩及基座等被埋[1]。 當時,碼頭附近有一個墟市,貨物大都是在龍津碼頭上岸。

龍津石橋: 曾是全港最長和最堅固石碼頭 龍津石橋

龍津石橋原建於1873年(據《龍津石橋加長碑》記:「九龍濱海龍津石橋,創於同治癸酉年」),是清廷官員由水路進入九龍城寨的必經之路。 因為石橋地處清廷與英國的前線交接位置,地理位置舉足輕重,而且商貿往來日益繁重,於是,九龍城稅關便以龍津石橋為基地,向往來的船隻徵收關稅。 到了光緒十八年(1892年),樂善堂籌集資金,擴建龍津石橋。 龍津石橋2023 此碑文今日可在《香港碑銘彙編》可見,而該文亦載於1980年5月16日「香港街坊誌」和《九龍樂善堂特刊》之中。

龍津石橋

其後,龍津石橋連九龍城碼頭均被掩埋,以進行啟德濱發展計劃,並於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興建軍用機場,最後用作發展和擴建前啟德機場。 其後因海泥淤積,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橋頭作丁字形,築有接官亭[2]。 石橋經歷多次擴建,曾在日佔時期因日军擴建機場而被埋。 石橋經歷多次擴建,曾在日佔時期因日軍擴建機場而被埋。 龍津石橋 龍津石橋先後成為旅遊景點同埋九龍寨城官民常用嘅碼頭,去到1910年就被港府改建成水泥碼頭,1920年代亦因為要發展啟德濱而令到北段龍津石橋被埋、接官亭被拆卸。 咁心水清嘅史友可能會問,咁南段碼頭又點解會搵唔到呢?

龍津石橋: 保育安排

龍津碼頭在1932年擴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碼頭,另在1875年建成之碼頭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續建一段長60米的新碼頭,建成後命名為「九龍城碼頭」[1],給香港的蒸汽小輪使用[5]。 就是因為高速發展,龍津石橋才有機會埋沒了半個世紀後重見天日——2008年,因為規劃發展舊啟德機場用地,政府在發展前勘探時,發現了龍津石橋遺跡,是近年香港少有而重大的考古發現。 龍津石橋始建於1873至1875年,當時的位置是九龍灣海旁,不少來往九龍寨城的官員亦於此橋登岸,岸邊還建有一座龍津亭。 1942年,二戰日據期間,石橋被拆毀,埋於啟德機場的新填海區。 據政府所公布,啟德將興建長廊,屆時就可以近距離欣賞石橋了。

  • 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08至2009年間為啟德發展計劃進行考古勘探,並發現了龍津石橋遺跡。
  • 由於樂善堂其中一部分經費來自「公秤」,加之其於鄉約之間的公信力,所以籌集資金擴建石橋的責任就落在樂善堂身上。
  • 活動包括向有關的區議會及機構舉行簡報會,以及在2010年6月舉行的兩個地區展望工作坊暨實地視察。
  • 石橋一共有21條柱,喺1892年就曾經以木材加建過,令到總長度一共去到300米。
  • 龍津石橋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成為九龍寨城東門與海岸連接的登岸碼頭。

19世紀中葉,香港洋商利用中國帆船偷運洋貨入口中國,走私漏稅。 當時的粵海關在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島以外的馬灣、佛頭洲、長洲及九龍灣各設海關緝私,打擊走私活動。 龍津石橋現為古物古蹟辦事處記錄的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之一,受到保護。 龍津石橋2023 龍津石橋在啟德原址保存,項目有助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育意識。

龍津石橋: 今日係2022年9月25日,對我國嘅軍事史,特...

因應龍津石橋的發現,啟德發展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建議劃定龍津橋遺蹟的範圍,並原址保存龍津橋遺蹟,作為啟德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報告於2009年3月獲通過[6]。 然而,由於配合沙中綫興建及鄰近地區發展,政府預期最快須待2022年後,才能正式開放[8]。 1910年,港英政府將樂善堂擴建的木碼頭改建為水泥碼頭。 隨着香港人口在1920年代激增,當時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等人合資經營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大規模填海興建啟德濱,龍津石橋餘南段繼續使用。 龍津石橋 龍津碼頭在1932年擴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碼頭,另在1875年建成之碼頭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續建一段長60米的新碼頭,建成後命名為「九龍城碼頭」[1],给香港的蒸汽小輪使用[5]。

  • 石橋經歷多次擴建,曾在日佔時期因日軍擴建機場而被埋。
  • 两广总督下令在出入香港和澳门之水道,各设海关关卡,以缉拿走私船只。
  • 原來喺19世紀中葉,就有唔少洋商都會利用船隻偷運洋貨、鴉片入口中國,當時大鵬協同埋九龍巡檢就想先由打擊船隻停泊補給開始,於是就喺九龍寨城東面小河「龍津」興建呢個石碼頭。
  • 龙津码头在1932年扩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码头,另在1875年建成之码头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续建一段长60米的新码头,建成后命名为“九龙城码头”[1],给香港的蒸汽小轮使用[5]。
  • 這些貨物大多是一些農產品(如主糧、雜糧和菜蔬等)、牲畜、柴薪、乾草、生草藥和一些日用品(如衣履、農具等)。
  • 到了1880 年,樂善堂修建正式會址,並定名為樂善堂。

龙津码头在1932年扩建,拆去1910年的水泥码头,另在1875年建成之码头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续建一段长60米的新码头,建成后命名为“九龙城码头”[1],给香港的蒸汽小轮使用[5]。 龍津石橋位處九龍城區,喺1873年興建,歷時兩年建成,全長達到200米,寬2.6米,一共分成南北兩段。 龍津石橋 石橋一共有21條柱,喺1892年就曾經以木材加建過,令到總長度一共去到300米。 原來喺19世紀中葉,就有唔少洋商都會利用船隻偷運洋貨、鴉片入口中國,當時大鵬協同埋九龍巡檢就想先由打擊船隻停泊補給開始,於是就喺九龍寨城東面小河「龍津」興建呢個石碼頭。

龍津石橋: 歷史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樂善堂得到這筆營運經費後,全數撥作贈藥施藥、助窮殮葬等慈善業務之用。 到了1880 年,樂善堂修建正式會址,並定名為樂善堂。 (註:根據現存文獻記錄,樂善堂於1880年前已經開始慈善工作)。 由於樂善堂其中一部分經費來自「公秤」,加之其於鄉約之間的公信力,所以籌集資金擴建石橋的責任就落在樂善堂身上。 19世纪中叶,香港洋商利用中国帆船偷运洋货入口中国,走私漏税。

龍津石橋: 政府擬斥6.86億保育龍津石橋遺蹟 料2024年完工

這些貨物大多是一些農產品(如主糧、雜糧和菜蔬等)、牲畜、柴薪、乾草、生草藥和一些日用品(如衣履、農具等)。 為了方便商販、民眾交易時秤量貨物,碼頭設有「公秤」。 貨物經過「公秤」過磅時,需要繳納費用,以作樂善堂經費之用。

龍津石橋

第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是為提高公眾對項目的理解,並就保育石橋尋求及認同整體處理的原則、方法和相關的規劃達成協議。 活動包括向有關的區議會及機構舉行簡報會,以及在2010年6月舉行的兩個地區展望工作坊暨實地視察。 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誌》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