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白田邨第9座11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白田邨第9座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按《長遠房屋策略》(「長策」)訂下的原則及房委會既定政策,今日(八月三十日)宣布清拆黃大仙美東邨兩座較舊樓宇及深水埗白田邨四座樓宇以進行重建。 房委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及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今日舉行聯席會議,亦通過對該兩項清拆行動下受影響住宅及商業租戶的遷置及相關安排。 白田邨六個非政府機構所簽訂的福利租約將受清拆影響,房屋署已聯絡相關政府部門協助機構遷至其他地方讓其繼續提供服務。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白田邨第9座: 九龍區專線小巴12線

白田邨守𨋢抗爭呈現的並不是和稀泥式報導的「支持者」與「反對者」,而是一個漫長重建計劃背後的地區角力。 今天放棄抗爭原來可以是反抗失敗的反噬,當年地區人士曾用紅字黃布大字報「一員獨搞房署勾結黑箱作業妄顧民生」,包圍白田邨第12座抗議。 白田邨的興建主要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新區”。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白田邨第9座2023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台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台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台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白田邨第9座: 白田邨13座平面圖: 樓宇按揭是甚麼 ?

新屋邨料可於2025年落成,重建后可提供單位2100個。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伙。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台連接,平台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台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台。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白田邨第9座: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白田邨第9座2023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白田邨第9座

臨時總站運作至2022年,直至新的白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落成為止(位於第1及2座重建後的基座內)。 本站因應白田邨重建工程而於2015年9月22日永久停用前,則名為白田巴士總站(Pak Tin Bus 白田邨第9座 Terminus)並位於第12座外,對面為白田商場,為一個坑狀露天巴士總站。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伙。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白田邨第9座: 路線資料(巴士)

受白田邨重建工程影響,此總站於2015年9月22日起永久封閉,原有使用此站的路線分散到白雲街兩旁設站。 甄啟榮指出,重建計劃第9、10、11及13座共四座,約有1800戶正等待重建搬遷住戶。 白田邨第9座2023 房屋署較早前所公布第9、10、11座安置到下邨第7及8期新樓,第13座就分開安置到上邨第11期新樓。

  • 最低兩層部份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營運。
  •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 白田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69年开始入伙,于1990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1993年至2004年入伙,现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管理,而瑞田楼,昌田楼及盛田楼由创毅物业服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该三座楼宇的管理。
  •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 重建的新屋邨預計於2027年落成,料興建1900個公屋單位,比原來多2倍;今年9月將入讀邨內安琪幼稚園的新生將於清拆日期前畢業,故不受重建影響。

白田邨第9座(Block 9, Pak Tin Estate)巴士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白雲街白田邨心田樓對開,乃一對設於東、西行綫的中途站。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2006年1月3日投入服務,當時由海麗邨對面的碧海藍天單向經南昌站、青山道及南昌街前往白田邨,只於學校上課日的上學時間提供服務。 同年9月4日增設放學時間服務,經南昌街、元州街及欽州街返回海麗邨。

白田邨第9座: 九巴地點代號

新的白田商場首期將在原商場以西重建,並設有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街市及停車場,而斜對面的白田邨第十一期基座亦設有兩層(地面及地庫)商場,前者已於2021年8月啟用,後者已於2021年12月啟用。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亦將成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白田邨第9座2023 白田邨第9座 當所有商場落成後,將提供約7,300平方米的出租樓面。 為興建連接兩期的地下通道,當局於2020年起將白雲街部份行車綫封閉,而該段白雲街及T形路口只維持單綫行車,三邊設有交通燈控制交通。

白田邨的兴建主要是当年为了重建石硖尾、大坑东及李郑屋这三个最旧的徙置区而兴建的,于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务处管理,称为“白田新区”。 白田邨第9座 而其后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这6座大厦分别于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这批大厦主要用来接收受石硖尾新区重建影响的居民,由屋宇建设委员会管理,称为“白田政府新邨”。 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白田邨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全面管理,白田新区改称“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则改称“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则于1975年至1979年间落成,被纳入白田上邨。

白田邨第9座: 巴士

而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這6座大廈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石硤尾新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由屋宇建設委員會管理,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白田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全面管理,白田新區改稱“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則改稱“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被納入白田上邨。 這些新建樓宇部分是用以接收附近石硤尾邨第10、11、37、39、40及41座重建工程影響的居民(尤其是2000年3月落成啓用的昌田、盛田、瑞田及2004年4月20日落成啓用的太田、麗田、運田)。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 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
  •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90年代,政府再分批清拆樓齡近30年的第4至8座及17座,巴士總站亦需要重建,2E和104線遷回澤田樓作臨時總站,直至1994年8月7日總站重建工程完成。 一批重建戶在區議員陪同下,今(27日)到房屋委員會總部請願,反對房屋署將其中四座重建樓宇分兩期作安置,要求齊齊獲安置到其中一期的新單位,以保持四十多年來重建戶之間的鄰里關係及互助網絡。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白田邨第9座: 社區設施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白田邨最早的重建計劃源自1986年「26座問題公屋」,第14、15、16座被揭偷工減料,港英政府1989年決定悉數清拆。

白田邨第9座

考慮到南面的毗連綠化山丘(主水平基準上約80米)能發揮視覺調劑的功能,亦會在有關用地施加主水平基準上80米/110米的梯級式建築物高度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2013年2月,因應9、10、11及13座居民強烈要求加快重新興建工程及原邨安置,房屋署將會提早兩年清拆12座,並且將其連同公共運輸交匯處一併發展,騰空的土地可以供予興建兩幢大廈,於2018年至2019年提供約1,050個單位。 房署回覆《香港01》指,清拆商場及白田邨9-13座現址後,將來會興建公共房屋,並會設置零售設施、街市檔位、通道、綠化及休憩空間,預計於2022/23年度完工。 白田邨第9座 署方表示原定在今年4月會清拆商場,由於區內長者的行動,現已延遲封閉商場升降機約兩個月。

白田邨第9座: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直至2021年1月26日,房委會才為9-11座居民揀樓的次序進行攪珠,並預計於2月尾起進行揀樓,但揀樓日期最後略為延遲至3月1日才開始。 除了同邨新廈及現有和諧式單位外,居民亦可選擇同區或少量新界各屋邨的翻新單位。 與此同時,第7-8期四幢樓宇的部份中層單位,亦撥入了紓緩擠迫調遷計劃,於同期進行揀樓。 由於先前的驗收曾經不及格,需要進行執漏工程,康田樓、健田樓、詠田樓以及心田樓,最終延至同年8月11日正式入伙。 計劃在2020年4月及2021年1月分別清拆第9、10、11座及第13座,受影響住戶約2280戶共6900人;10個商戶與一個議員辦事處亦將受影響。 受影響的住戶會安排入住於2018年中入伙、位於長沙灣的蘇屋邨單位,亦可選擇於2019年底入伙的白田邨第7、8期;或2020年中入伙的11期新單位。

白田邨第9座: 大廈資料:白田邨第九座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伙。 兩期面向白田街的一邊均設有街舖,而美葵樓一樓亦設有商舖。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