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菁善樓平面圖7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菁善樓平面圖

至於暫未動工、位於菁喜樓東北面的菁田邨第二期,預計將於2024/25財政年度落成[6]。

菁善樓平面圖

本港深受房屋土地問題困擾,但是房策扭曲,政府規劃無方,屯門菁田邨出現奇景,4個祖墳被插針公屋重重包圍,靈異布局大吉利是,居民先人都不得安寧。 收地建公屋一般來說都會搬走祖墳,但後人表示,祖墳可追溯至清朝,故不考慮搬遷。 早期的標準設計大廈以「因地制宜模式連同非構件式單位設計」(非構件式設計)為主,但由於組件種類繁多,導致建造成本大增,最後在2008年起由「因地制宜設計模式連同構件式單位設計」(構件式設計)所取代。 至2022年3月,房委會公佈菁田邨二期將由兩座樓宇組成,並將於同年12月以「設計及建造[註 1]」方式,連同鄰近另一個擬建居屋項目進行招標。 菁田邨位於屯門第54區,前身為小坑村和青山醫院之間、1950年代初成立的政府青山試驗農場,2000年代初土地被平整用作貨櫃場之用。

菁善樓平面圖: 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

直至1990年代末,政府決定開發該區域,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並就此進行環境影響評估[3]。 菁善樓平面圖 按照當時的藍圖,菁田邨位置最初擬建一個由12座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組成的居屋屋苑[4]。 雖然有關環境許可證已於2001年批出,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直至2011年才分批動工[5]。

菁善樓平面圖

房署解釋,政府在開拓現時菁田邨所處的土地時,經諮詢墓地擁有人後,決定尊重他們的意願,沒有搬遷墓地,並於2017年將土地交予房屋委員會開展公營房屋發展工程。 至於設計布局及園境設計,已糅合現有的局限,提供垂直綠化圍欄,減低景觀影響,同時方便墓地後人供奉拜祭。 在2015年,此邨第一期連同鄰近的和田邨用地正式開始平整工程,並於2017年交付房委會興建公屋。 在興建前夕,因應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政策,菁田邨的地積比獲准提升,而第一及二期可建單位數目,亦相應增加至約5,200伙及約1,000伙[6]。

菁善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其中於今季落成的菁田邨共有5座,包括菁信樓、菁心樓、菁樂樓、菁喜樓及菁善樓,提供約5,183個單位。 菁善樓平面圖2023 現場可見,5座公屋已成型,臨近完工階段,但最「弔詭」為其中3座,即菁善樓、菁喜樓及菁心樓,包圍數個祖墳,兩者最近只有25米距離,料低層單位開窗即可飽覽祖墳景觀。 而若能搬走祖墳,料足夠可興建多一座樓宇,提供多逾千單位。

菁善樓平面圖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陳劍青說,政府早年實施山邊殯葬政策,將多幅政府土地劃為「認可殯葬區」,除非涉及極大規模的基建,否則一般發展時亦傾向避開祖墳。 他續稱,居民上樓除改善居住條件外,亦盼改善生活條件,建議政府可加添心思,促進園景相融,避免住戶覺得不吉利。 當中,第一期樓宇命名已隨屋邨名稱,於2021年3月一併公佈。 菁善樓平面圖2023 2022年初,香港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政府曾計劃徵用本邨及和田邨部分大廈作檢疫隔離設施[8],唯最終兩邨均沒有採用。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一般來說,若因發展項目而開展清理土地工作,地政總署將為受影響人士設遷移墳墓、金塔、神龕及躉符儀式費用的特惠津貼,並會因受影響墳墓、神龕的種類、大小和建造材料及儀式的費用評估特惠津貼額。

菁善樓平面圖: 樓宇

祖墳屬謝氏一族,內有至少4個祖墳,打理得井然有序,非常「企理」,部分祖墳更顯示去年仍有孝子賢孫重新修葺。 菁善樓平面圖2023 菁善樓平面圖2023 按照最新的建屋計劃,菁田邨一期預計將於2022年1月落成[7]。 菁善樓平面圖 此前,菁善樓其中71伙已經劃入 年度公務員公屋配額,將優先編配予基層公務員。

  • 房署解釋,政府在開拓現時菁田邨所處的土地時,經諮詢墓地擁有人後,決定尊重他們的意願,沒有搬遷墓地,並於2017年將土地交予房屋委員會開展公營房屋發展工程。
  • 至於設計布局及園境設計,已糅合現有的局限,提供垂直綠化圍欄,減低景觀影響,同時方便墓地後人供奉拜祭。
  • 其中於今季落成的菁田邨共有5座,包括菁信樓、菁心樓、菁樂樓、菁喜樓及菁善樓,提供約5,183個單位。
  • 本港深受房屋土地問題困擾,但是房策扭曲,政府規劃無方,屯門菁田邨出現奇景,4個祖墳被插針公屋重重包圍,靈異布局大吉利是,居民先人都不得安寧。
  • 當中,第一期樓宇命名已隨屋邨名稱,於2021年3月一併公佈。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