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5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屯馬線將於周日(27日)全線通車,在新設的土瓜灣站附近,市區重建局早在13年前已在區內布局,在土瓜灣及九龍城陸續展開12個重建計劃,有已落成的新樓盤項目呎價高達近3萬元,透過市區更新,舊區即將搖身一變成為鐵路沿線的中產社區。 要瞭解那些舊樓具收購潛力,或是自己居住的舊樓有沒有機會被收購,首先當然是參考單位所屬地段。 例如近年觀塘便成為市建區及發展商的重點重建區域,區內多個舊樓群近年便發展成觀月‧樺峰、凱滙等新盤,加上即將動工的裕民坊商廈項目,預計區內將會持續變天,因此鄰近裕民坊的宜安街、恆安街及輔仁街的舊樓,近年已吸引不少投資者「落釘」。 所謂地積比率(Plot Ratios)意思是指物業准許發展的總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例如地盤面積是5千呎,地積比率8倍,可以興建的樓面面積就是4萬呎。

  • 抗議活動由一個新政黨發起,幾千人聚集瓦茨拉夫廣場,有示威者批評政府關心烏克蘭多於飽受貧困的捷克民眾利益,要求總理菲亞拉領導的中右翼政府下台。
  • 星星地產在2019年6月再次向城規會呈交最新發展計劃,建議以5倍地積比率重建項目。
  • 對於近期舊樓收購價升幅,高氏指出,本港二手市場樓價近年高踞不下,舊樓收購價會跟隨大市調整,賠償金額一般以樓齡七年內的新入伙盤作標準,故推動舊樓收購價於近年「水漲船高」,估計舊樓收購價於過去四年急漲約15%。
  • 上址前身為油庫及臨時房屋區,80年代末拆卸後分4期發展,共建成38座每幢樓高20多層的私人屋苑,提供8,000多個單位,佔地大約100萬平方呎。
  • 本港之房屋問題,涉及之既得利益者實在太多,實用率一般較高,要不被拖延經年,個別更只有四十年,進一步提醒 業界代表客戶收購舊樓時應注意的事項。
  • 該局2016年開始在土瓜灣開展7個毗鄰的重建項目,收購呎價為1.5萬至1.7萬多元不等,一度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該項目去年中已申請強拍,當時收購約90%業權,餘下3伙未成功收購,地下為商鋪,樓上1至5樓為住宅。 根據2018年5月4日所憲載的港島規劃第5區-灣仔分區計劃大綱,該項目為商業用途,物業於1971年落成入伙,位於禮頓中心旁邊,坐落內地段第734號C分段,土地契約年期由1881年8月1日起計999年,為一幢50年樓齡舊樓,設有兩道公用樓梯。 ),大陸、台灣、日本、韓國稱容積率,是指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例如,在1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有3000平方米的建築總面積,其地積比率為0.3。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申請改劃450個單位

假設有一塊20,000呎的土地,地積比率8倍,地權容許建的面積就是160,000呎(20,000呎乘8)。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如果樓高25層,每層就有6,400呎(160,000呎除25)。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如果每層有8個單位,每單位就應該有800呎(6,400呎除8)的「地權面積」。 但如果量度每單位的實用面積,就一定沒有800呎,因為有部分「地權面積」得用來作樓梯、走廊等公用地方。 如果公用地方用去了800呎,8個單位每個便要分擔100呎,實用面積就只得700呎。 設計及發展項目 為舊有辦公空間注入生氣,或創造全新環境,協助員工茁壯成長。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以地積比轉移方式落實重建,增加單位數目3214個,令項目變得可行。 美國矽谷銀行證券的管理層,據報正探討從母集團回購公司的方案。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管理層團隊正尋求協助,為潛在收購案籌集資金,並爭取在監管機構有進一步行動前,快速促成交易。 分析指管理層團隊希望避免因矽谷銀行倒閉,而令矽谷銀行證券失去大量人才,自身價值受挫。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知情人士又說目前難以確定能否達成交易協議,相關努力可能落空,亦有可能出現其他潛在買家。 矽谷及金融界人士就公開呼籲聯邦政府,推動由另一家銀行,承擔矽谷銀行的資產及債務責任。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舊樓收購注意: 舊樓收購注意 收購舊樓切勿違反守則

其實兩房A室、三房E室也可望此景觀,只是部份房間則會望向毗鄰的工業樓。 但謹記,朝向「山貝河」方向的單位,同時也會扭向「橫洲」一帶的「髻山」,山上有大量祖墳,有機會望得到。 市建局會估算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補助津貼,大約為自置居所津貼的 25% 至 75%,視乎業主擁有多少物業及其佔用狀況而定。 至於合資格的住宅佔用人,無論他們接受現金補償或安置建議,均需辦理有關手續,以領取搬遷津貼╱特惠補償,或參與配屋的安排。 市建局擬將八文樓推倒重來,打造成樓高逾400米的地標建築,最終與西九龍融合,成為「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節點」。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另外,他指現時的住宅大廈動輒30至40層樓高,放寬部分區域住宅樓宇的高度限制,有望提升重建的經濟效益,發展商可回本同時,亦可讓更多居民居住。 過去兩年香港面對重重挑戰,郤無阻住宅樓價持續上升,觀乎政府賣地計劃及潛在土地供應來源之短缺,若全球經濟沒有太大變化,幾乎可肯定未來香港住宅樓價將必升無疑,尤其市區住宅,原因是發展商尋覓舊樓重建日見困難。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以發展商的角度,要收購樓宇重建,樓宇本身地盤面積一定要夠大,或是相鄰的物業樓齡相近,可以一次過收購幾個樓宇,獲得更大的地皮,以便一次過興建大型住宅或是商業項目。 事實上,政府不時檢討住用地積比率政策及提高發展密度的可行方案。 行政會議於二○一八年十二月進一步優化這項措施,如用地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經確立技術可行性及獲城規會批准後,最高住用地積比率可調高最多三成,即由五倍可增至最高六點五倍。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建築期付款」

除此之外,市建局會再提供津貼,以助業主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物業投資不一定只有買樓放租,有聽過舊樓收購的話,都知道回報也可以很可觀,這一類投資者專注物色舊區物業,然後等發展商或市建局提出收購。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近年,新樓質素屢被詬病,香港地動輒千萬元買「磚頭」,當然不想「一波三折」。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投資地產 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遇及資金來源 以科技轉型 讓您的業務突破固有框架。 Rystad分析師表示,目前燃燒的火焰非常明顯,亦有可能是釋出訊號,表明只要俄歐關係解凍,天然氣就已經準備好輸出歐洲。 記住:筆者從沒說過「別人」如這樣做,我只是說「假如我是衰人發展商要收樓收舖,可以這樣做」。 當收購樓上銀碼較小的住宅後,慢慢進一步收掉樓下舖位,夠八成業權後,就可以申請強制拍賣了。 但若然該舖屬自用的,業主正在舖內經營生意,特惠津貼則是估值的35%,或相當於應課差餉租值的4倍金額,同樣以較高者為準。 【按揭竅門】先買樓VS先買車位 今年非住宅物業減辣,吸引不少樓市投資者留意相關市場。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收購舊樓日見困難

據局方所掌握,在啟德道/沙浦道項目以西的整片九龍城舊區土地,存有很多地契註有「One house」的土地,個別已由發展商收購,但也有由個別業主持有;該類用地主要集中於兩個位置,分別是鄰近九龍城街市附近和靠近聯合道一帶,也有一些分布較為零散。 •較多是上世紀60年代興建,當年容許興建較多樓面面積,現時超出規劃標準上限,重建後用不到的地積比率,轉移到其他「接收地盤」。 (星島日報報道)田生曾就各區、逐幢看似有潛力的舊樓研究,發現不少舊樓地契、地積比存在問題,只有政府出手才能解決問題;他又建議,透過適度調高地積比,以釋放舊樓發展潛力。 原本跌入「東頭工業區」商貿用地,但在2021年就改劃為「住宅戊類」,現時亦由單一業主持有,項目佔地78,533呎,其重建的最高住用地積比率5倍、非住用地積比率超過0.22倍,及高度不超過85米,純興建住宅的可建樓面能達390,000呎。 上述地盤面積10070方呎,現劃為「住宅(乙類)」用途,若以地積比率5倍重建發展計,可建總樓面約50350方呎。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現址為1幢樓高3層的舊樓,該廈早於1950年落成入伙,至今樓齡約71年。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上述舊樓群,坐落銅鑼灣核心一綫購物地段,鄰近希慎廣場及時代廣場,極具重建價值;地盤面積約1.98萬方呎,若以地積比率15倍重建發展,預料可建一個總樓面達29.75萬方呎的商業項目。 若开发者能在其开发土地中为公众提供便利而让出部分利益,例如将底层架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政府规划部门就会提高該土地的容積率上限,幅度根据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和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政府放寬了印花稅,除了四個三房單位不受惠外,其他單位均受惠於印花稅減免。 「兩後」屬於短樓花期,故準業主亦可考慮用「舊按保」上會,而不一定要採用「建築期」待入伙時再借「新按保」。 亦因如此,今次發展商在付款辦法上也不特別花巧,只提供了「即供」及「建築期付款」。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這樣既能盡用和善用珍貴的市區用地,促使在中短期內增加住宅供應,同時亦不會對有關地區的基建及社區設施造成太大影響。 他指,放寬高度限制不一定等環境變差,會作適當規劃,於明年中完成研究後展開大型公眾諮詢,並建議3個方案予公眾選擇,包括「0」地積比增長方案(即在現有規模下發展)及正負地積比增長方案予公眾選擇。 至於該區是否有發展商「落釘」等情況,他指市建局無法看到,亦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至於有關放寬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的建議,發展局回覆指,法定規劃圖則為個別土地用途地帶,加入可略為放寬建築物高度或地積比率限制的條款。 城規會接獲相關規劃申請時,會根據申請人提交的理據及按個別情況,考慮是否略為放寬有關地盤的建築物高度或地積比率限制,規劃署亦會在可行情況下給予彈性。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政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以一幅啟德用地興建安置屋邨,以重建土瓜灣兩個舊邨的計劃被轟僅屬零碎式重建,無助改善整個土瓜灣區的面貌。

  • 其實兩房A室、三房E室也可望此景觀,只是部份房間則會望向毗鄰的工業樓。
  • 由於其折扣額跟「即供」相差不多,若放眼「雨後」的準買家也值得採用。
  • 至於轉移地積比率,意指將一個地方或樓宇未用盡的地積比率,如休憩用地、舊樓、古蹟建築等,轉移至另一地方,增加後者的總建築面積,是轉移土地發展權的其中一個形式。
  • 文件顯示,雲地利大廈現址為兩幢樓高9層的住宅大廈組成,合共提供67個住宅單位及24個車位,早於1963年5月落成入伙,至今樓齡約59年。
  • 一房佔全盤多數,分層單位共有132個單位,佔全盤多數,面積由362至372呎之間。
  • 工具用途售樓書用來對照實際樓宇間隔,而用料、附送物件等也可以按售樓書逐一核對。
  • 投資地產 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遇及資金來源 以科技轉型 讓您的業務突破固有框架。

發展商「星星地產」過去主力發展工商物業為主,包括在「雨後」斜對面就有其商廈「虹方」,其在大角咀的「雲之端」則在去年收樓,我們《胡.說樓市》曾前往驗樓,發現「雲之端」有很多地方未完工,例如工廈洗手間有電線外露、牆身一撻撻等。 項目於2012年曾申請興建為兩座樓24層的住宅項目,共提供276單位及44個私家車位。 兩座物業一字型向山貝河方向伸展,各座每層設六個單位,全屬兩房及三房戶型,設計全為梗廚設計,另在地盤範圍內增設一幢會所。 相關申請於2012年獲城規會有條件接納,一直生效至2016年12月。 前身屬於「FedEx World Service Center」的「雨後」,位處元朗東頭工業區的「宏業西街」,周邊主要為一些工業樓宇,區內用地在《工業用地檢討報告》中都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區」及「住宅戊類」。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放寬地積比率

另外,改變建築地盤的地積比,最大的考慮是土地附近的交通網絡、基礎設施甚至環境因素,是否能夠支援放寬地積比後,隨之提升的建築和人口密度。 如果地區本身的發展配套不足,可能要靠市建局進行市區重建後,才能增加該區地積比。 首先,政府早已制定了「分區計劃大綱圖」,訂明每個地區的地積比,如果有發展商希望轉移地積、或者提高建築項目的地積比,就需要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並可能需要經過修改地契、換地、補地價等繁複過程,並且最終的決定仍然是不確定的因素。 目前為止,由於新界地區的地盤的地積比甚低,比不上市區,所以發展商對於重建新界舊區的意欲不高。 以新界的荃灣和九龍的深水埗為例,荃灣的地積比只有5倍,而深水埗最高可達7.5倍,因此難以得發展商收購重建,因為重建空間不大。 如果政府願意放寬地積限制,便能提高發展商重建一些原本地積比較低的舊區,加速城市的繁榮發展,提高整體生活水平。

地積轉移的意思即是,將某幢樓宇或某個發展地盤,未用盡的地積比,轉移至另一個地點使用,亦可算是轉移土地發展權的一種。 至於有關西環邨的問題,基於以上提及有關重建高樓齡公共租住屋邨的原則,房委會現時未有重建該邨的計劃。 惟在規劃及設計臨近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時,會考慮配合西環邨若未來需要重建的影響。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樓盤資料

他並透露,市建局近年已漸漸由以往以「項目主導」方式推動重建,盡量改為「規劃主導」。 他以近年進行大規模收購的土瓜灣為例指出,以分階段方式推展多個項目後,現時正研究如何令不同項目的地下空間聯繫起來,認為這正好反映「先規劃、後項目」的重要。 上周初巿建局公佈,研究中的舊樓重建計劃,將面臨1380億虧損,主要原因是現時舊樓,不少已「用盡其地積比率,甚至達負數」。

於是提出地積比轉移方式,即是把附近未用盡的地積比,轉移到「接收地盤」,令比率提升到14.7,提供6500個單位。 九龍城區議會關注重建工作小組主席馬希鵬表示,九龍城、土瓜灣一帶現時有約9個市建局的重建項目,亦聽到有發展商在馬頭圍道、炮仗街、永耀街及北帝街等一帶有收購動作,預計屯馬線通車後會「大變天」。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銅鑼灣霎東街5號舊樓今日進行強拍,有財團無對手下,以底價6.06億統一業權,地盤2670方呎,以地積比率約15倍計,可建樓面4.005萬方呎,樓面呎價約15131元。 目前台灣都市地區已經實施容積移轉制度,但數筆土地之間的容積移轉須在同一計劃區內方可為之。 現時本港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樓宇以每年600幢的速度增長,2046年數目將增至近3萬幢,約佔全港樓宇數目一半。 而市建局平均每年重建樓宇不足100幢,重建進度追不上舊樓老化速度。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3 這些舊樓一般樓高8至10層,剩餘地積比率少且零散分布,重建利潤低,令重建時間表落實無期。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地盤面積

作為發展商收購該物業可大幅提高地積比,收購一夥可以多建2至3伙,利潤高。 反之,如果本身物業已有10多層,地樍比率已差不多用盡,收購一夥建一夥,利潤自然低。 地積比率(Plot Ratios)是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越高,代表可興建的樓宇總面積越高。 重建中的白田邨(較舊部分)介乎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落成,重建前白田邨的地積比率約為四倍。 白田邨(較舊部分)位於石硤尾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上的「住宅(甲類)」地帶,准許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總地積比率為7.5/9.0倍,而最高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100米及120米。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香港高鐵長途重啟 省力省時還省錢

如果舊樓的地積比高,但使用率低,大廈伙數少,所牽涉的業主也較少,收購過程應該比較輕鬆,收購後用盡地積比,利潤空間更大,故也較為發展商的垂青。 地盤面積愈大,發展空間更大,方便重建成大型住宅或商廈等更賺錢的項目。 如果大廈本身地盤面積大,或相鄰皆為同類型舊樓,合併地盤面積可觀,對發展商而言皆較吸引。 除市建局外,私人財團發展商亦會物色舊樓,進行併購,拆樓重建新式物業,藉此獲利。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