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7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工程於2015年下半年動工,於2023年完成[16][17]。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 工程於2015年下半年動工,於2023年完成[16][17]。
  • 重建前的牛頭角上邨為前政府廉租屋邨,原稱牛頭角政府廉租屋邨,共有九座政府廉租屋大廈,分別於1967年至1968年間興建。
  •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 [5]當時九巴2A、6D、13A、13D、89、209、211都經由誠信路駛入牛頭角道。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

此外,第一期大廈各座大廈名稱之第二字、拼合後可組成「亮月顯新輝」一句,其後興建的部分屋邨如水泉澳邨亦採用同樣組句方式為大廈命名。 事實上,在1984年以前,牛頭角第五街本在大約第14座附近、牛頭角第四街休憩公園旁行人通道的位置與牛頭角道及牛頭角第四街連接,而且街道另一邊不連接觀塘道。 在1983年至1984年期間,港府進行牛頭角道改善工程,停用連接觀塘道及牛頭角道的誠信路,取而代之興建啟祥道天橋。 此外,由於牛頭角第五街與牛頭角道交界的位置將會興建啟祥道天橋,因此另增設一條新通道連接牛頭角道及牛頭角第四街,同時將牛頭角第五街的西面盡頭延長至觀塘道。 牛頭角第五街(英語:Ngau Tau Kok 5th Street 或 Ngau Tau Kok Fifth Street)此街連接觀塘道及牛頭角道,起點在牛頭角下邨第14座附近與牛頭角第四街會合,向西行約36米,轉西在第11座及第13座間行約45米,終點盡頭與觀塘道會合。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新樓附近的大廈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牛頭角上邨有兩個停車場,牛頭角上邨一期室內停車場由領展擁有和管理,車位數目171個,提供時租、12小時泊、「隨意泊」和月租服務,車輛可由安德道或安善道進出。 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2003年香港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雖然發源地為牛頭角下邨旁的淘大花園,但是牛頭角下邨也有居民感染,世界衛生組織環境專家小組更於當年4月前往牛頭角下邨進行查證。 1975年8月16日140室戶主李亞來(55歲)及兇手黃坤泰(23歲)因黑市公屋單位出讓問題而發生爭吵,混亂中被黃坤泰一個鐵鎚擊斃,並將屍體埋在灶底。 直至8月22日,位於兇案單位樓下的士多東主和妹妹開舖時,發現天花有臭得令人作嘔的血水滴下而報警。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 徙置大廈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公共屋邨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至3期(包括寶雅苑)為止。 在落成時,適逢政府決定收回油麻地76座舊式住宅樓宇,以興建包括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等公共設施,此邨的第7座遂成為該批受影響居民的接收屋邨。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名為現在的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 牛頭角下邨落成後,同時啟用圍繞該邨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 1970年代,牛頭角下邨配備以一區第1至7座黃色、二區第8至14座橙色作為區分用途,直至1980年代後,更改為一區粉紅色及二區藍綠色的配搭。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附近配套設施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第二期重建計劃原定於2003/04財政年度展開,但由於居民堅持「原區安置」,最後延至2010年10月20日展開,於2011年11月完成拆卸工程;此工程由中國建築承建,是唯一一次清拆採用預製組件的徙置大廈。 二區(第8座至第14座)清拆後餘下的3.5公頃土地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僅餘下東南面一小塊土地興建第二期。 二期工程包括提供1幢樓高32層的L字型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貴華樓,由金門建築承建)、休憩設施、幼稚園及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委託房屋署興建的牛頭角公園,並提供567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於2015年12月入伙,整個重建計劃耗資逾15億港元(以2010年物價估計)。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二期工程包括提供1幢樓高32層的L字型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貴華樓,由金門建築承建)、休憩設施、幼稚園及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委托房屋署興建的牛頭角公園,並提供567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於2015年12月入伙,整個重建計劃耗資逾15億港元(以2010年物價估計)。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命名空間

而二區於2011年完成拆卸後,於2016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九文化中心。 因應港府發展九龍灣新填海地,考慮到誠信路不能應付該區日後的交通流量,因此港府於80年代進行牛頭角道改善工程。 及後,運輸署於1982年12月2日將由佐敦谷北道至誠信路之一段牛頭角道改道為單程北行,以配合北面高架道路之建築工程[6]。 該措施實施時,沿觀塘道南行線前往佐敦谷之車輛,須改經牛頭角下邨第一座對出之支路及牛頭角道北行線前往佐敦谷。 由於牛頭角道舊段往誠信路一段的路壆還沒有完全拆除,因此該段路壆現時仍清晰可見。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項目首次應用構件式單位(Modular Flats Design)作單位設計,不過此邨的一睡房及兩睡房的構件式單位於客廳的冷氣機位下方有一可開啓的小窗,在之後的2008、2010及2013年版本的構件式單位設計則被取消了,而2015年又重新加入這隻小窗戶,用作採光之用。 此期共提供4238個住宅單位,於2009年7月10日開工建造,並於2012年10月24日獲發入伙紙,造價總值12億4181.9萬港元。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由建榮工程作打樁工程,有利建築承建。 牛頭角第一街(英語:Ngau Tau Kok First Street),此街於1970年7月3日命名及刊憲;起點在牛頭角下邨第3座附近與牛頭角道會合,向西北行100呎,然後轉北在第1及第3座間行150呎,終點盡頭在第2座附近,已連同牛頭角下邨一區於2004年永久封閉及停用。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亮樓 Kwai Leung House, 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4]。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牛頭角下邨各大廈以「貴〇樓」命名,是以共通字命名樓宇的房委會公共屋邨中少數與屋邨名稱或鄰近主幹道及其諧音皆無關的公共屋邨之一(其它例子為大窩口邨、和樂邨及福來邨)。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房署建築師王國興指,透過工作坊與居民共同商討後,提出以茶餐廳為藍本設計文物展示區,並從下邨收集到的三個貨櫃舊物中,選出部分擺放於展示區,當中包括雕花鐵閘、招牌及傢俬等(其後得寶花園商場牛下新城亦採用同類概念)。 重建前的牛頭角上邨為前政府廉租屋邨,原稱牛頭角政府廉租屋邨,共有九座政府廉租屋大廈,分別於1967年至1968年間興建。 屋邨的原址是一座採石山,1961年開始平整土地建廈[1]。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下邨一區(第1座至第7座)於2004年10月前完成拆卸工程,但受制於「孫九招」中減少興建公屋的政策,而與部份被界定為「非必要」的公屋重建項目一併遭擱置,直至2006年才低調開展地基工程。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2008年12月10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於原牛頭角下邨一區位置分兩期啟動上蓋工程,重新興建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重建

另一個說法是當年第6-8座的選址後來改為山坡上兩所小學的校舍。 牛頭角下邨向牛頭角道設有露天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兩旁是一個小型的商場,名為牛頭角下邨廣場,共有五間商舖。 昔日(1984年以前),車輛均必須經由誠信路以進出觀塘道或牛頭角道(由觀塘道南行線駛入牛頭角道可不駛經誠信路),觀塘道與誠信路交界處更設有交通燈及停車處以便車輛在誠信路交界前停下。 觀塘道南行線的車輛可以在燈位左轉,北行線的車輛則可以右轉進入誠信路。 [5]當時九巴2A、6D、13A、13D、89、209、211都經由誠信路駛入牛頭角道。

牛頭角下邨(英語:Lower Ngau Tau Kok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的公共屋邨,為香港市區最後一個開展重建的徙置區、項目編號為KL49RR。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4]。 徙置大廈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5];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公共屋邨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至3期(包括寶雅苑)為止[6]。 在落成時,適逢政府決定收回油麻地76座舊式住宅樓宇,以興建包括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等公共設施,此邨的第7座遂成為該批受影響居民的接收屋邨[7]。 牛頭角下邨(英語: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的公共屋邨,為香港市區最後一個開展重建的徙置區、項目編號為KL49RR[2]。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亮樓附近的大廈

包括有一部匯豐銀行自助櫃員機、美心MX快餐、7-11便利店、西藥房、牛頭角街坊福利會、西醫診所和佔地約608平方米的U購超級市場,供應居民日常所需。 牛頭角上邨(英語: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牛頭角中部,由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及房屋署總建築師(3)聯手設計,而第一期及第二、三期分別由中國建築和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在原牛頭角下邨6公頃土地範圍裏曾經存在一條命名為「誠信路」的道路,以及一批命名為「牛頭角第一街」至「牛頭角第五街」的道路。 誠信路位於牛頭角道天橋休憩花園及前牛頭角下邨第14座之間,連接觀塘道及牛頭角道;牛頭角第一街至牛頭角第三街位於前牛頭角下邨一區各座之間,牛頭角第四街及牛頭角第五街則位於前牛頭角下邨二區內。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由於只有牛頭角下邨(一區)及少部份牛頭角下邨(二區)重建後仍作住宅用途,人口不足以支持三個選區,現時牛頭角下邨聯同牛頭角上邨同屬牛頭角選區,現任區議員為民建聯梁騰丰。 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臨時劃界建議,牛頭角下邨將與原屬佐敦谷選區的樂雅苑、安基苑合組為新的牛頭角下邨選區。 由憲報中得知,原本牛頭角第四街並不連接牛頭角道的,直至於1984年增設一條支路連接牛頭角道及牛頭角第四街後,兩條街道才得以互通。 今日(26日)上午6時14分,牛頭角啟業邨啟裕樓保安員巡邏時發現,一名姓李(49歲)女子由高處墮下,倒臥在1樓簷篷,連忙致電報警。 警方相信女事主由樓上一單位墮下,在現場檢獲遺書,正向其家人了解事件。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牛頭角下邨貴月樓附近配套設施

「牛頭角第一街」至「牛頭角第五街」業於2016年1月22日出版的政府憲報第20卷第3期中除名[2];而「誠信路」則於2017年5月26日憲報第3555號公告宣佈除名[3]。 此站鄰近牛頭角下邨(舊下邨(一)區重建後的各座,即貴亮樓、貴月樓、貴顯樓、貴新樓及貴輝樓)、牛頭角下邨廣場、牛頭角上邨(常康樓、常泰樓)、牛頭角市政大廈(內設牛頭角街市、牛頭角公共圖書館、牛頭角道體育館等)等。 由於當時第6-8座的原興建選址是在現花園大廈喜鵲樓一帶或者是牛下一區,可能後來那些地批了給房協又或者興建了徙置區,政府沒有興建第6-8座。

下邨的地下及1樓設「文化廊」,保留了300件有文化價值的物品,包括歷史圖片,市民透過觀賞展品,了解牛頭角下邨自1960年代建成後,如何演變為今天新型的屋邨。 牛頭角第五街的英文繙譯本應為英語:Ngau Tau Kok Fifth Street ,後來卻將「五」誤繹為「5th」,而不是牛頭角第一街至第四街慣用的英語數字排列[7]。 誠信路(英語:Shing Shun Road),此街於1970年1月23日命名及刊憲,起點與牛頭角道會合,在牛頭角下邨第14座前北邊向西行150呎,終點與觀塘道會合。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強制檢測】65處所納強檢 包括屯門、長沙灣多幢大廈【附檢測日期】

在2013年3月,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會員暨房委會委員蔡涯棉建議,香港房屋需求殷切,加上西九文化區即將落成,有關部門應該重新審視第二期土地的發展,包括用以興建私人樓宇或者公營房屋,善用土地資源。 蔡涯棉指出,過去香港土地供應充裕時,香港政府撥出大幅土地用作興建社區設施無可厚非,但是目前香港土地供應短缺,加上該塊土地面積逾3公頃,可以即時興建住宅,認為有關部門應重新檢討該塊土地的規劃發展,包括撥出部份土地興建公屋,或者將社區文化中心設置於大廈低層,以利用地皮興建房屋。 其後,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牛頭角下邨跨區社區文化中心的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推展有關的工程項目,暫時未有時間表。 2014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建築署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建議,預計於2015年年初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建議及撥款申請,預算為39億9千8百萬港元。 其後,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牛頭角下邨跨區社區文化中心的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推展有關的工程項目,暫時未有時間表[13]。 2014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建築署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建議[14][15],預計於2015年年初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建議及撥款申請,預算為39億9千8百萬港元。

牛頭角下邨重建後,新建的牛頭角下邨通道重用原來的牛頭角第一街與牛頭角道交界連接牛頭角道,而牛頭角第一街的原址則興建牛頭角下邨貴輝樓。 房屋署也因應居民的意見,稍為改動了上邨的設計,例如將原本以扶手電梯連接地下至平台,改為以升降機代替,並將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為平路,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出入。 至於原本偏離大廈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於各大廈出入口附近,方便長者聚集休憩。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另外,為了方便傷健人士與長者,各住宅樓層的公共走廊都加設了扶手[3]。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商場

值得一提的,上述特別新和諧大廈設計亦曾擬於何文田邨重建項目中應用,但因孫九招而作罷。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2023 而在最終修訂的重建計劃中,此邨一及二區最後分別訂於2003/04財政年度,以及2008/09財政年度開始拆卸,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整體重建計劃」下最後一個獲重新興建的公共屋邨。 大部份受到二區重建影響的租戶,都透過「自選單位計劃」獲安排揀選鄰近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二及三期。 而在最終修訂的重建計劃中,此邨一及二區最後分別訂於2003/04財政年度,以及2008/09財政年度開始拆卸,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整體重建計劃」下最後一個獲重新興建的公共屋邨[10]。 大部份受到二區重建影響的租戶,都透過「自選單位計劃」獲安排揀選鄰近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二及三期[11]。 由於「孫九招」限制開展部份「非必要」公屋重建項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開一連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興建公屋大廈,於2012年8月入伙;第二期於2015年12月入伙。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地盤佔地3.18公頃,用作興建1幢46層、2幢41層及2幢48層高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當中貴顯樓及貴新樓在朗天苑落成前,是目前全港樓層數目最高的公營房屋大廈。 2008年12月10日[12],香港房屋委員會於原牛頭角下邨一區位置分兩期啟動上蓋工程,重新興建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表示,大廈佈局是透過微氣候分析地盤日照和風向來決定,6座大廈分成兩組排列興建,分別享受山景和海景,並留下通風廊加強通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