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9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打個比喻,若你趕時間需要坐的士,但若銀包未知有沒有足夠現金。 你就要(1)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找自動櫃員機、 (2)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排隊、 (3) 提款,才可以去截的士來坐。 整件事其實很反智,因為坐的士目的是希望能夠節省時間,但卻因為只收現金而要花費更多時間。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要知道,「無現金社會」並非強逼用戶一定要用電子支付,推廣電子支付不等於取消現金支付。 反過來說,推廣電子支付是希望賦予市民更多選擇,進一步便利他們的生活。 無現金社會為大勢所趨,惟政府應詳細研究電子支付潛藏的私隱問題,令市民能更安心使用電子支付。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個人工具

當中,透過港元、美元及歐元的支付系統的跨境支付交易佔約25,000筆,總計4,750億港元;而透過港元、美元及人民幣的支票結算系統的跨境支付交易則佔約325,000筆,總計400億港元。 其實香港電子支付技術並不落後,但因循守舊、缺乏創新,不把技術帶到全世界的思維模式才算落後。 如果 20 年前八達通已像今天的微信和支付寶般,積極把服務擴展到亞洲更多城市,而技術也不斷追求創新的話,香港早就在金融科技這一塊上卡好位置了。 事實上八達通已是一套用了 20 年的科技,幾乎每個香港人口袋裡,除了有身份證就一定有八達通,但比起極高普及率的消費者持卡率,20 年後接受八達通的商戶普及率遠遠及不上微信支付在中國商戶的普及率。 因此如果調查是「電子貨幣認識及普及程度」,日本根本是 6 個地區中遙遙領先,如果調查城市是東京的話,結果隨時有很大不同。 也許近年日本科技沒有很亮眼的創新,但在接受新事物之上卻不落後。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此外,為了確保電子貨幣及零售支付系統能在安全穩妥的環境下營運,令使用者的權益得到保障,金管局正進行有關的政策及法規研究。 金管局除了參考外國經驗外,亦會因應科技發展對電子貨幣及零售支付系統的影響,草擬並制定適用於香港的有關法例。 訂立有關法例,將為香港的電子貨幣發展及普及應用提供更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你說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是中國出品不想用,但又有多少香港人有用 TNG 或 Tap and Go 的習慣? 其實政府促使更多公共機構接受電子錢包支付,並努力讓不同電子錢包能夠互通,已足夠使電子銀包提升使用率。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香港人講香港的事

根據評級機構穆迪在56個國家進行的研究報告【註2】,2008至2012年間,電子付款方式為全球經濟帶來共約1萬億美元的額外進賬,相當於創造190萬個就業職位。 荷蘭央行研究亦發現,就零售而言,付款卡支付成本較現金低6%。 巴西央行的研究更顯示,「無紙化」支付方式所節省的成本可高達經濟總額的1%。 第二,基於網絡安全及個人私隱的考慮,用戶須以實名登記賬戶的手機支付,而港人多以電子支付作小額交易。 所以即使領取政府消費券,亦有市民寧可購買新的租用版八達通卡,而不用手機應用程式。 但事實上,金管局在2016年8月發出首批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至今共有18個持牌人。

例如,在金管局及深圳人行的推動下,八達通自2006年8月起,已開始在深圳地區的零售點使用。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現時八達通在深圳市超過30家零售商店設有超過80部八達通讀寫器,方便八達通用戶使用,而跨境八達通零售消費交易於2011年達80萬宗。 展望未來,跨境電子貨幣的互通,將加速珠三角地區生活圈的融合及發展。 此外,隨著內地更多省市加入小額支付領域的拓展,電子貨幣互聯互通已是大勢所趨,一卡通是便利中港居民、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一大突破,而要做到“一卡在手,通行神州”,相信指日可待。 有趣的是,中港台等華人地區受訪者稱若商戶沒有提供電子貨幣交易便不光顧,本地及中山也有近三成半受訪者如此,台灣持同類意見者更超過一半,澳門人更會一面倒使用支付寶及儲值卡;日本及新加坡的情況較少。 可見電子貨幣交易大大影響華人地區消費意欲及新興零售業務推廣。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科技焦點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2022年全球輕觸式互動屏幕服務站的市場總值為275億美元,且預計到2032年將幾乎增加一倍,達到458億美元。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輕觸式屏幕曾經只會在餐飲業內少數走在科技最前沿的食肆中出現,但如今已普遍為食肆所採用,尤其是在快餐店,以及在亞洲一些較時髦的餐廳如日本壽司店。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今年二月匯豐銀行亦推出PayMe手機軟件,打正旗號方便用家與朋友「夾錢」食飯,是一個須實名登記的P2P「過數」手機軟件,過數方法與支付寶及微信支付類同,快速易辦。 鹹魚青菜各有所愛 無須強迫改變 筆者多次向朋友推介此手機軟件亦不成功,友人不慣使用P2P平台,直問既然可現金或銀行轉賬,為何需要額外下載手機軟件?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工具

作為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數碼貨幣及電子支付的普及,將有效地提升電子商務的發展,並為網絡經濟擴闊空間。 特區政府應緊貼環球市場的潮流及把握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通過政策協助香港登上數碼經濟的新台階。 但隨着NFC技術逐漸完善,預計2022年第二季開始,香港的消費者可選擇將本地銀行發行的預付卡、信用卡等綁定於NFC錶帶、手鏈、戒指各類配飾。 在澳洲,曾有演唱會主辦機構與贊助銀行及Visa PayWave合作,在贈送給入場觀眾的太陽眼鏡內置NFC晶片,只須掃描眼鏡臂,就能用太陽眼鏡來購物。 要普及使用NFC信用卡技術的難度不高,但商戶有賴政府政策支持。

大學教與學創新中心,將為教職員及同學提供使用 GenAI 工具的技術支援及配套,包括供一對一專人指導教職員及同學使用 GenAI 工具的「AI Clinic」、學習 AI 的專題網頁,以及為期五周的自訂網上學習課程。 在新政策下,港大教學人員需設法讓同學善用 GenAI 以達至最佳的學習成果,包括設計具創意、創新能讓同學專注其中的教學活動,鼓勵分析性思維,發展具批判性的研究能力,以及因應同學個人的興趣及需要設計合適的教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裡,提出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計劃規模達360億元。 計劃估計可為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0.7%的刺激作用,並且可以藉此拉動消費市場加快復甦。 香港庫房水浸不是第一天說,雖然早年曾建議擴闊稅基,但港府不像其他地方般為了稅收而有必要讓交易更透明,甚或說,「睜一眼閉一眼」才是香港的智慧。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消費券是電子支付普及化的良機

誠然背後原因很多,中國偽鈔盛行、金融系統不健全、國土幅員大是原因,而八達通公司缺乏願景、缺乏創新也是事實,而香港消費者守舊更是關鍵。 再者,金管局推行「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提供跨銀行、跨電子錢包的即時轉賬支付平台,港元和人民幣的交易同樣適用;截至2020年年底,已錄得688萬個登記用戶,共處理1億7千萬宗實時交易。 2020年12月推出了新功能之後,市民亦可經銀行以香港身份證號碼綁定銀行賬戶,以「轉數快」收取由已有收款人身份證號碼的機構發放的款項,令收發款項更靈活快捷。

但願這個調查只是個開始,日後社會能進一步了解真正 FinTech 發展對香港的重要性。 雖然各營運商表示會為商戶提供免安裝費和手續費等優惠,例如八達通表示,在計劃期間新商戶毋須繳付任何安裝或租機費,豁免資金轉帳費用。 但正如有立法會議員在1月時提及,政府早前向公眾街市檔主提供資助、鼓勵檔主安裝非接觸式付款系統的計劃,最終僅得三成檔主申請,成效不彰。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硬幣

全因大家知道,若銀包沒有現金,即使有八達通及信用卡,很多地方都不能去,香港距離「無現金化」還有很遠的路。 支付寶、WeChat Pay等流行的二維碼支付工具,讓商舖毋須安裝額外收款設備,收款成本得以降低,因而在內地迅速普及。 第一,由於信用卡等付款方式在內地本來就不普及,於是從零開始,逐步建立起無現金社會,相繼推出支付寶、WeChat Pay等。

  • 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於2015年通車,粵港居民可更快捷地往返兩地,預期穿梭兩地的人流會持續上升,“八達通‧嶺南通聯名卡”的推出將為他們乘搭公共交通及進行購物消費帶來更大方便。
  • 你說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是中國出品不想用,但又有多少香港人有用 TNG 或 Tap and Go 的習慣?
  • 過程中,手機可能會無電,可能壞了,可能急忙中,會把手機弄趺了。
  • 每次一提到「香港電子支付比中國落後」的話題,例必都有爭論,但客觀而言這是事實。
  • 有趣的是,中港台等華人地區受訪者稱若商戶沒有提供電子貨幣交易便不光顧,本地及中山也有近三成半受訪者如此,台灣持同類意見者更超過一半,澳門人更會一面倒使用支付寶及儲值卡;日本及新加坡的情況較少。
  •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估計今次即使計劃結束,但商戶和顧客或已經習慣八達通支付的模式,對加快電子貨幣發展有幫助。
  • 我們發現,輕觸式屏幕會促使消費者在心理上與產品有所互動,從而令他們選擇享樂性(較美味)的食物,而非較具實用性(較健康)的食物。

“近場通訊”技術的應用為整個電子貨幣以至電子商貿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及機會。 香港若要邁向無現金社會,不論特區政府或銀行業,均須着力減輕商戶的電子支付成本,並提升款項過賬效率,以免商戶顧慮額外成本而寧取現金。 為推動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金管局先後推出香港零售支付共用二維碼規格,並提供「香港共用二維碼」流動應用程式,以便商戶統一二維碼,在店內展示或列印在賬單上,接受透過不同支付服務供應商的付款。 針對這個發展趨勢,金管局將委託顧問公司就在香港推動以“近場通訊”為基礎的流動電話支付平台進行可行性研究。 金管局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公平、開放、穩健及兼容的平台讓金融及非金融機構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小額支付服務,增強市民對創新的零售支付工具的信心。 【e-zone 專訊】如何釐定一個國家或地區 FinTech(金融科技)是否領先?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日本

如果不能,或使得計劃效益過份集中個別商店,同時亦為大多使用現金的長者帶來不便。 早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在中國大力推動「無現金支付」,但卻被政府急急叫停,誠然拒收現金違法是事實,社會也有人想使用現金交易,用現金的並不一定就是貪腐份子。 但顯然中國要成為真正意義的「無現金化」社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每次一提到「香港電子支付比中國落後」的話題,例必都有爭論,但客觀而言這是事實。

很多人會說中國主要運用二維碼,相對技術比起八達通的NFC技術更為落後。 但對商戶而言,八達通及信用卡的安裝及維繫成本高昂,原因是商戶需要在店舖安裝終端機。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而終端機的服務供應商會收取不同費用,包括:(1)安裝費用、(2)年費(港幣幾千至幾萬元不等,視乎交易金額而定)及(3) 手續費(每項交易會收取2-5%)。 這對小商戶來說,是一筆龐大的支出,故很多小商戶選擇只收現金,拒絕接受八達通、信用卡。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其實香港電子支付技術並不落後

新政策確認,同學具備有效掌握和應用GenAI工具(AI literacy)的能力至為重要,是目前在教與學上,在口語、寫作、視像及數碼等四種重要的溝通傳播能力以外,同學須具備的第五種重要能力。 大學將提供充足配套和支援,期望教職員及同學成爲開拓GenAI應用潛能的先導者。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放眼世界,多國正在積極研究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將有利於淘汰現金。 然而隨着愈來愈多流動支付產品加入戰團,香港近年的流通紙幣發行量卻不跌反升,今年5月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817億元,由2012年至今平均按年增加9.8%。 但香港的貨幣使用卻變動不大,至今仍在使用90年代的產物,直至近日才出現有微信支付功能的轉數快FPS。 消費者在使用輕觸式界面選購食物時的動作,模仿了人們伸手抓住物件的自然身體動作。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

如丹麥則使用NemID電子簽署,確認用戶身分;中國央行則考慮設網路支付上限為5,000元人民幣,加上加強身分認證等措施,保障帳戶安全。 然而政府的措施亦同時會帶來不便,阻礙流動支付發展,安全與進步之間的尺度拿捏甚難。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電子貨幣香港普及2023 流動支付的興起,為金融銀行業帶來缺口,不同公司搶先加入,其中除了行業本身的龍頭外,亦有不少科技公司及網路購物平台,乘着此潮流,以自身的技術及客戶數據庫為優勢,進入流動支付這領域,沾手金融行業,動搖銀行本身的優勢。 香港的八達通是別國的參考,中國內地,台灣等地都有類似的電子貨幣卡,然而香港是最普及化的,不限於交通上,而是在一般購物都可以使用,是每個香港人都有的卡型銀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