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因此,地鐵公司於1996年建議將觀塘綫伸展至北角,以提供一個效率高、容量大的轉車站;北角站會增建兩個月台,乘客只要走到對面月台,便可轉車。 現時每日有好多乘客用呢個站,尤其係轉車乘客,往返九龍東或將軍澳及港島綫往太古至柴灣沿途各站,令呢個站成為一個繁忙嘅轉車站,但有部份乘客會用北角轉車,以避免途徑冗長嘅行人通道。 鰂魚涌的範圍隨着時代的變遷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規劃圖及學校網,鰂魚涌一帶的地區一直都歸入北角的範圍。 自從地鐵港島綫開通之後,鰂魚涌的範圍不斷西移,而原本屬於鰂魚涌的東部,則被稱為「太古城」。

由於車站設計讓步行往返大堂及將軍澳綫月台需時約5分鐘,故鰂魚涌站會於尾班車開出7分鐘前通知乘客請勿入閘,這是7分鐘前請勿入閘的其中一個車站(另一個為博覽館站),與其他車站的5分鐘不同。 原定觀塘綫過海延綫計劃以太古站為總站,為了遷就東區海底隧道管道設計,最終無法連接太古站,唯有改動此站成為一個非跨月台轉車站。 鰂魚湧站平面圖 英皇道大堂大小與一般地鐵車站大堂相若,該大堂地上結構共兩層,分別是地面的票務大堂以及U1層的B出口行人天橋。

鰂魚湧站平面圖: 車站位置

鰂魚涌美食亦多不勝數,尤其太古坊商業區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間食肆。 鰂魚涌公園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亦置於園內。 太古水塘原址變成了康景花園;太古船塢原址則變成了大型私人屋苑太古城。 至於太古糖廠位置,現在則變成了太古坊商業區,而汽水廠則變成康蕙花園。 相對核心商業區的中上環,鰂魚涌早期是一個偏遠的商業區,但鰂魚涌地理位置鄰近北角,近年來吸引不少企業進駐。 鰂魚涌的具體位置,西起英皇道與渣華道交界,東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

  • 此站附近是太古坊商業區,不少乘客使用此站前往,因此此站較繁忙。
  • 模範里大堂則位於地底,與月台層之間以一條與該大堂同層的通道連接,該大堂是前地鐵網絡中第二小的大堂,僅次於欣澳站。
  •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同埋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份以地鐵觀塘綫延伸至香港島。
  • 受東區海底隧道走線的限制,當時觀塘綫伸延至鰂魚涌站的走綫不能跟港島綫平行,限制了車站不能規劃成跨月台轉綫站。
  • 本站設有四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所有月台都裝咗月台幕門。

該網民批評車站內空調十分微弱,通風亦不足,加上因為連接車站出入口及月台的通道冗長,故在通道人流較多時也會感到十分焗促[17]。 由於鰂魚涌站是前觀塘綫終點站之一,所以在3號月台尾端牆門後(近觀塘綫掉頭隧道一方)設有一個員工專用的化學廁所。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過海部分通車,此站原觀塘綫設施改屬將軍澳綫。 配合未來將軍澳綫的

鰂魚湧站平面圖: 車站佈置

新月台比港島綫月台更深入地層,乘客要前往港島綫月台層轉車,需要通過狹長的通道、上落自動扶梯、還要多次拐彎,異常迂迴。 1990年代中期,太古坊各棟辦公大樓相繼落成,轉車通道使用量又再飽和,而且對於需要轉往港島綫的乘客,在鰂魚涌站轉乘實在不便。 有見及此,地鐵進行了「紓緩鰂魚涌乘客擠塞工程」(Quarry Bay Congestion Relief Works),將觀塘綫延長一站至北角站,2001年9月27日完成。 鰂魚涌站深入地底,月台狹窄,乘客須前往另一層月台才可轉車,並非轉車站的最佳選址。 地鐵公司注意到,該站乘客流量達每小時45,000人次,早已超出35,000人次的設定流量,加上日後將軍澳綫通車後所帶來的龐大乘客量,實有需要增設一個轉車站。

模範里大堂則位於地底,與月台層之間以一條與該大堂同層的通道連接,該大堂是前地鐵網絡中第二小的大堂,僅次於欣澳站。 由於鰂魚涌站4號月台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前屬落客專用月台,無人候車,因此月台隧道壁並未如其他車站般裝設廣告燈箱;即使竣工後該月台變成往北角方向月台,亦無補裝。 鰂魚湧站平面圖 此站下層月台西面原有一段調頭路軌,在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以北角站作為終點站前,讓觀塘綫列車在前3號月台(現4號月台)落客後,便會駛進該路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後,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起改以北角站為總站,該路軌停用後在同年11月被封閉。 鰂魚涌站(Quarry Bay Station)為港鐵位於港島東區的一個車站,建於鰂魚涌英皇道與芬尼街交界處以西的寶馬山山腳,為港島綫及將軍澳綫(前為觀塘綫)的轉車站。

鰂魚湧站平面圖: 車站啟用

原來設計並非作轉車站之用,當時尚未有下層月台和相關的轉車通道,亦未有模範里大堂。 鰂魚涌站(粵拼:zak1 jyu4 cung1 zaam6;英文:Quarry 鰂魚湧站平面圖 Bay Station)係港鐵港島綫同將軍澳綫嘅轉車站,喺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同寶馬山之間嘅地底。 本站設有四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所有月台都裝咗月台幕門。

鰂魚湧站平面圖: 設施

繁忙時間(平日上下晝、星期六上晝)列車以四班做一組,每隔2分30秒一班,頭三班列車將來往寶琳站,第四班就來往康城站。 四班列車聯合服務將軍澳站至北角站一段路線,實際上係加密咗班次,但係去寶琳站同坑口站嘅列車就減少,等車時間亦會長咗。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鋪頭畀乘客買嘢或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及恒生銀行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 2021年6月,有網民選出5個認為最熱的港鐵車站,而鰂魚涌站亦被列入其中之一。

鰂魚湧站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1984年,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地鐵當時答允。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分以地鐵[註 3]觀塘綫延伸至香港島。 原計劃觀塘綫在太古站與港島綫交匯,但因為要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綫,地鐵[註 3]當局只能大幅度改建鰂魚涌站作為一個「十」字型轉車站,乘客需要步行數分鐘才能抵達另一路綫之月台。 有關工程於1986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而由1989年8月6日起,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並且成為觀塘綫當時唯一一個位於港島區的車站。

鰂魚湧站平面圖: 車站藝術

上下行月台號碼編排,由2001年9月27日起,地鐵將此站3及4號月台編號互換(因為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上下行方向相反:觀塘綫單數月台號碼是下行而將軍澳綫單數月台號碼為上行)。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 鰂魚涌站是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將軍澳綫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過往鰂魚涌站是港鐵最深的車站,惟紀錄已於西港島綫2014年12月28日通車時被香港大學站打破(深度達70米)。

鰂魚湧站平面圖: 鰂魚涌市政大廈

此站的1、2號月台(港島綫月台)的幕門安裝工程於2004年完成,而3、4號月台(將軍澳綫月台)則在2005年完成,故此站在將軍澳綫投入運作初期,是該綫唯一一個沒有月台幕門的車站。 鰂魚涌在香港島的交通可說是非常便捷,除了因為該區有多條巴士路綫及兩條港鐵路綫經過以外,在康山的屋苑還有4條小巴路綫。 觀塘綫列車在3號月台(現4號月台)落客後,便會利用月台西面的調頭路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此站是唯一一站曾經採用此安排:在兩面都是同一路綫使用的島式月台其中一面落客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鰂魚涌附近有大型商場康怡廣場及太古城中心,亦有大型百貨AEON STYLE,購物非常便利。

鰂魚湧站平面圖: 鰂魚涌

入閘後,乘客需要經過一條長達百餘米的狹窄通道,再使用升降機或扶手電梯才能前往月台層。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 後來,東區海底隧道落成,觀塘綫延至呢個站為終點站,地鐵為紓緩荃灣綫人流,推出「彈性上下班」計劃,吸引乘客使用鰂魚涌站轉車通道,乘客喺呢啲時段用呢個站轉車往中區更提供特別優惠,令人流大增。 鰂魚湧站平面圖 由於當時重未有八達通,而係用通用儲值車飛,地鐵公司喺三條轉綫隧道旁邊安裝特別嘅「驗票機」,等繁忙時間用鰂魚涌站嘅乘客可以利用呢個機來扣減車費。 加上當時大部份工業大廈經已改建為太古坊商業區,同時亦加設模範里出口,因此用鰂魚涌站嘅乘客不斷增加。 喺「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前,轉車通道甚至出現飽和現象。

鰂魚湧站平面圖: 車站象徵

當時地鐵實施繁忙時間附加費,鼓勵乘客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更在此站轉綫通道設置通用儲值票核票機,乘客使用即可享有折扣。 1993年,繁忙時間附加費停止實施,各核票機已拆除,原本安放它們的槽位(niche)也換上了普通金屬板塊,至今已不留痕跡。 鰂魚涌站為將軍澳綫和港島綫的轉車站,不少乘客使用此站轉綫來往港島東部、九龍東和將軍澳。 此站附近是太古坊商業區,不少乘客使用此站前往,因此此站較繁忙。 雖然 使用此站轉車經東區海底隧道往返九龍東或將軍澳及港島綫的太古站至柴灣站會較方便,不過有部分乘客避免使用冗長的轉車通道,而使用北角站作逆方向轉乘。

鰂魚湧站平面圖: 將軍澳綫新行車模式

港府在開埠以來集中資源發展商業中心中環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銅鑼灣(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 戰後的1950年代,由於出現中國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確定性,很多東南亞企業遷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陸續回流。 隨着戰後銅鑼灣以及北角人口已達到飽和,區內的需求帶動起原屬北角東部的鰂魚涌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及住宅區。 1983年,由於政府再次修改鰂魚涌發展藍圖為商業區,以配合太古地產在太古船塢發展太古城大型住宅項目,所以芬尼站與七姊妹站合併,並改稱鰂魚涌站,與港島綫第一期同時興建。 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隨港島綫通車而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保華建築有限公司。

由於當初在車站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轉車的需要,故此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東區海底隧道時,額外在下層加建2個月台及3條長短不一的通道連接原有的港島綫月台。 鰂魚湧站平面圖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 而車站的轉乘通道設計迂迴,對乘客造成不便,故此直到1997年前地鐵公司才在車站加建升降機,情況才稍有改善。 觀塘綫東隧段於1989年8月6日通車,觀塘綫鰂魚涌站下層月台及模範里大堂亦落成啟用,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綫的總站,亦是唯一與港島綫交匯的車站。

但當「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完工後,觀塘綫喺2001年9月27號起改以北角站為總站,掉頭隧道喺同年11月封閉。 西灣河體育館位於香港西灣河筲箕灣道111號2樓(毗鄰西灣河文娛中心),於1990年10月啟用。 渣華道體育館位於北角渣華道99號渣華道市政大廈3至5樓,毗鄰北角碼頭,於1992年7月啟用。 港島東體育館位於香港西灣河鯉景道52號 (毗鄰香港電影資料館),於2001年1月啟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首個會所式室內體育館。 鰂魚涌站[註 2](英語:Quarry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 Bay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七姊妹及寶馬山地底,屬於港鐵[註 3]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鰂魚湧站平面圖: 鰂魚涌南豐新邨中層兩房單位 月租16000元 業主可享3.4厘租金回報

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五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註 4]。 1980年,由於政府修改地下鐵路發展藍圖,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即現時太古站)。 因此芬尼站附近進行填海工程,以使發展為工業區,故此芬尼站列入後期興建車站。 鰂魚涌站下層月台以西原有一段掉頭隧道,列車在鰂魚涌站落客後便會駛進該隧道掉頭。

鰂魚湧站平面圖: 列車服務時間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客務中心方面,此站啟用初期至2005年由地鐵負責安排站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鰂魚湧站平面圖2023 直至2005年,由於迪士尼綫通車及博覽館站啟用,導致當時地鐵人手不足,於是地鐵外判港島綫銅鑼灣至此站的客務中心,由外判商安排客戶服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此站設有兩個大堂,分別為位於英皇道、規模較大的「大堂(東)」(下稱「英皇道大堂」),以及設於模範里的小型大堂「大堂(西)」(「模範里大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