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吳懷世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他與首爾愛樂樂團一起在2020年首爾藝術中心樂團節演出,並於開幕音樂會上擔任指揮。 在當前的疫症中,吳懷世帶領首爾愛樂樂團舉行了首次現場在線音樂會,亦為觀眾錄製了一系列的虛擬現實音樂會。 「韓國人集合了亞洲人的優點,他們既自律又豪邁,音樂家很需要這種特性,平日需要練習很多,但在台上就要『去』(盡情釋放)」,香港知名指揮家吳懷世說出他的觀察。 這位首位擔任首爾愛樂樂團副指揮的香港人,即將於香港藝術節以音樂會《繁星流動——管弦及合唱音樂盛會》,捲起一股富有生命力的另類韓流。 在2012年香港藝術節,法國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邀請他以長笛獨奏身份合作舞蹈演出, 並於2013年舉辦在香港藝術節中首個由香港長笛手表演的長笛音樂會,甚獲好評。 隨後獲得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的邀請代表香港外訪演出,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十五週年的活動之一。

吳懷世指,香港觀眾或者對陳銀淑這名字較陌生,但她在歐洲備受尊崇,連柏林愛樂樂團也以其作品巡演。 「這是我首次指揮她的作品,要演奏其作品好難,因為她的交響樂(編制)龐大,演奏所需的資金亦很多」。 他解釋,尤其在韓國,很多交響樂團都拒絕演奏她的作品,因為演出的人手需求大,涉及租譜、版權費用,這些因素限制了其作品在亞洲演出。 這次難得香港兒童合唱團、香港藝術節合唱團及香港管弦樂團,合共逾二百人同台演奏,如此鼎盛陣容方能彰顯作品力量,「可能在香港是最後一次!」,吳懷世強調只有現場觀賞,才能聽到多元化聲音和感受那震撼氣氛。

吳懷世: 網站

利斯特來到,伊莉莎白要他把訂婚戒指送交法國國王,他欣然服從命令,對這任務無動於衷。 吳懷世2023 伊莉莎白懷疑他愛上了她的政敵,在百般不願之下答應與瑪麗會面。 紀錄片最後的定格,是趾高氣揚的黃家正唸中六,經常曠課;同時他眉心鬱結,憤恨父母親因第三者而離婚;他似乎很躁動,咄咄地詰問現世的規繩。

「指揮要做的,是找到那把貫通音樂的鑰匙。」在近日舉辦的德國馬勒指揮大賽(The Mahler Competition 2020)上奪得季軍的香港指揮家吳懷世(Wilson Ng)說。 從三百餘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吳懷世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香港人,也是為數不多獲得此獎的中國年輕指揮家之一。 他由長笛轉向指揮,創辦馬勒樂團,到任職首爾愛樂樂團(Seou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下稱SPO)副指揮,腳步日益穩健,正快步走向世界舞台。 吳懷世11歲開始學習長笛,13歲首次與樂團演奏協奏曲,畢業於巴黎及瑞士洛桑高等音樂學院。 期後主力鑽研指揮,期間獲挑選到美國阿斯本音樂節及日本太平洋音樂節演出,跟隨 Robert Spano、Michael Stern、Markus Stenz 及 Jun Märkl 學習。

吳懷世: 香港 音樂 More... 香港人 急功近利 吳懷世 拯救 指揮家 音符 濟世

乍見是次網上音樂會的曲目,亨德密特《畫家馬賽厄斯》交響曲、馬勒《百花》,皆非熱門之選,二人似乎不謀而合,想藉網上音樂會,重訪古典音樂乏人問津的一隅。 「接二連三地劃去行事曆上的節目行程,是難受的。2020 年 吳懷世 2 月我正與安特衛普交響樂團走一個大型巡迴,那時歐洲各地疫情還未爆發,但甫進入 吳懷世2023 吳懷世 3 月,忽然全部停頓,陷入長達數月的全面癱瘓。衝擊大,但自己都要學習適應,正如樂團在營運和技術上也要適應。」Elim 吳懷世2023 與團員溝通之際,亦學懂與自己對話。 指揮的身份,讓他把自己鍾愛的音樂帶到更遠的地方,給更多人聽見,「就像我做了個蛋糕,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好的蛋糕,而我想分享,就是如此簡單。」他常強調,音樂不是用來演奏,而是聆聽,「所以你去聽已經好好。」他對着對古典音樂一竅不通的記者說。

吳懷世

2017年,他率領樂團遠赴南韓,為釜山國際音樂節作閉幕演出。 為表揚他對香港音樂的貢獻,吳懷世於2018年獲得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以及2017年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新秀獎。 本地年輕指揮吳懷世,是現任首爾愛樂樂團副指揮,並帶領樂團於首爾藝術中心樂團音樂節演出。 2019年於法蘭克福舊歌劇院的新年音樂會中,以指揮史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過往亦多次獲獎。 如果用電影來比喻,吳懷世(Wilson)就是一個注定要當導演的男主角,故事大概是這樣開始的:從小在戲班子長大,當別的演員只顧練自己的對白,他卻會關心劇本怎麼寫、鏡頭怎麼放、燈光怎麼打、聲音怎麼收……把片場的大小事務都通通琢磨遍透,當導演的本領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得來的。 Wilson從長笛手轉型當指揮,要覓一席之地,得另闢新徑。

吳懷世: 香港之光! 90後吳懷世獲世界指揮「諾貝爾」大奬【有片】

馬勒樂團的成立,給予年輕音樂家提供發揮才華的空間和平台;不論樂師及管理團隊都是三十歲以下,為本地音樂界帶來新氣象。 在中環海濱以外,港樂亦將與西九文化區首次合作,在藝術公園同步直播當晚的音樂會,讓聽眾在大草坪上欣賞現場盛況! 當晚的音樂會將同時在港樂網站及YouTube頻道作全球直播,太古的「信望未來」Facebook專頁亦會現場直播這場音樂盛會。 Wilson 說:「像我們這些穿插音樂廳的人,很多時都會忘記,如果明天聽不到這些樂曲,這一刻是how thankful I could be able to listen 吳懷世2023 to this music(多麼感恩能夠聽到這首樂曲)!」 我們聽到優美的音樂,自然就會生起感恩之情。 佛教鼓勵我們常存感恩心,而音樂觸發起人們的感恩之情,在這一點上,佛教與音樂也是相通的。 Wilson心裏一直有個疑團解不開:「佛教講求detachment(去執),但音樂鼓勵人有情感。例如人們悲傷時,會聽悲傷的樂曲。到底音樂跟佛教有沒有衝突?」直到那次在香港大學向衍空法師請法,他才有了新的領悟。

他在廣州、深圳、天津、廈門及四川等國內城市指揮了多場圍繞當代中國作曲家作品的全國交響樂展演,以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他的才華受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肯定,邀請他指揮葉小綱作品專長音樂會多場。 吳懷世2023 2021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在今屆香港藝術節現身,舉行了一場鋼琴獨奏會,又與指揮家吳懷世合作打造一場音樂會。

吳懷世: 吳懷世

Wilson說:「我從小到大都看這個節目,香港藝術節在亞洲是備受尊崇的。」他早已訂下目標,三十歲之前要在香港藝術節演出,當時他二十三歲,就有這樣的機會,算是很大的成就。 吳懷世 吳懷世28歲時獲任為首爾愛樂樂團的副指揮,於2019年首爾藝術中心樂團節上與首爾愛樂樂團進行首演。 他在訂閱音樂會首演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一交響曲》獲得《韓國聯合新聞社》稱讚「他本人就好像已經成為肖斯塔科維奇一樣」,他隨即獲首爾愛樂樂團邀請指揮多個樂季音樂會等重要演出。

  • Wilson直言,與香港藝術節的淵源深厚,除了因為上述的啟發,也因為歷年來,他曾多次出席香港藝術節的音樂會,對節目的熟悉程度,如數家珍,今次與藝術節合作的網上音樂會,也延續了那份淵源。
  • 在中環海濱以外,港樂亦將與西九文化區首次合作,在藝術公園同步直播當晚的音樂會,讓聽眾在大草坪上欣賞現場盛況!
  • 導演拍片尚且可以one man band,但沒有樂手便沒有指揮。
  • 2014年,他與一群年輕樂手成立了馬勒樂團,希望將古典音樂普及化。
  • 香港藝術節合唱團將聯同香港管弦樂團奏唱這份興奮之情,呈現緊湊張力。

但話說回來,儘管樂手有機會小休了,吳懷世亦以「神來之筆」的方式來「刺激」大家,「貝七」終章的高潮爆發力感覺上仍有所保留,未有淋漓盡致之感。 樂隊發揮了「大配角」作用後,在吳懷世指揮下演奏了艾爾嘉的《愛的獻禮》、高大宜的《格蘭達舞曲》,和德布西的《月光》,展示出「首爾愛樂」迷人的弦樂音色,和木管與銅管穩重渾厚的表現力;在配上屏幕的飄雪、月光等影像,及色彩變化的燈光下,就更添浪漫、歡樂和熱鬧的氣氛。 最後的高潮壓軸節目Yeohaeng Sketch五位歌手再出場,齊齊演出了韓國樂人Kim Min-ki所寫為抗疫打氣的《Evergreens》;在這首長約四分鐘的歌曲中,還特別插播了韓國社會上抗疫的照片,增強這次音樂會「韓國加油」的背景。

吳懷世: 指揮:吳懷世

馬勒樂團由香港青年指揮家吳懷世於 2014 年成立,近年樂團運作愈趨成熟。 樂團創辦的「無邊界音樂會」,打破傳統的演奏形式,將樂師分散並與觀眾交錯而坐,為觀眾帶來嶄新的音樂會體驗方式,大獲好評。 第一次遇見吳懷世和黃家正在一起,就是在香港校際音樂節「費明儀女士樂器獨奏獎」的比賽場地。 吳懷世2023 ”從此,他們便成為知己朋友,惺惺相惜,互勵互助,繼續在音樂人生的路上拼搏。 近年樂團踴躍向不同類型的機構推廣音樂,為其舉辦籌款音樂會,極具社會意義,當中包括樂團的媒體伙伴温暖人間、大樹下善待動物庇護站、黑暗中對話(香港)基金會。

  •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 本着為年輕指揮家職業生涯初期提供幫助的目的,比賽要求參賽者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而少有專業樂團指揮經驗、三十歲的吳懷世此時便決心一試。
  • 當然,也因為更多人青睞高速網路方案,挑選寬頻服務前也必須了解家用寬頻業者過往提供的網路品質,除了下載/上傳速度的方案多元選擇之外,網路的穩定性都是重要指標,包括家中同時有多人、多裝置使用時是否會有網速不佳、不穩定的情況,另外在尖峰時段、天候不佳時是否會有網路延遲、斷線的狀況,也是許多使用者關心的重點。
  • 「我們這一代比較幸運,容易去到外國讀書。」擴闊了眼界再回到香港,才發現香港的音樂土壤,也有特別的養分;論歷史不及歐洲遠源流長,論氣氛不及日韓濃厚,香港有的是自由。
  • 利斯特來到,伊莉莎白要他把訂婚戒指送交法國國王,他欣然服從命令,對這任務無動於衷。
  • 但黃家正一一推卻,從沒就此發表過半句看法,至今也一直沒看這齣以自己為主角的紀錄片。

今年是貝多芬年,選奏樂聖這三首充滿強大能量的交響曲,在疫情下來為大家打氣,亦很「應景」,對吳懷世而言,這確是展現他音樂才華的良機。 不過,Music Lab主打規模較小的室內樂(chamber 吳懷世2023 music),「但我始終想做一個樂團指揮,所以我便出來成立樂團。」他厚着臉皮,靠朋友、靠人情、靠人脈,四圍宣講想成立新樂團的想法,結果一呼百應,成功集合近百本地青年樂手一起成立「馬勒樂團」。 「五年前,我已見到有一班音樂家準備回港發展,究竟他們回來後有工作嗎?香港管弦樂團或小交響曲樂團能容納到他們嗎?不行。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地方。」由8、90後的專業樂手組成的馬勒樂團,運作至今,愈趨成熟,光是今年便舉了約三十場音樂會,可謂有聲有色。

吳懷世: 莫札特的經典名作 香港即將上演

四年前他一手創辦馬勒樂團(Gustav Mahler Orchestra),自己擔任總指揮;四年後,不論其指揮及管理能力,抑或樂團的專業水平,皆有目共睹。 他也衝出香港,獲亞洲首屈一指的韓國首爾愛樂樂團委任為副指揮。 貝多芬寫作第三交響曲「英雄」時,正身處充滿掙扎與革命的時代。 200多年後,此交響曲是任何指揮、任何樂團、任何觀眾都可以一同經歷的旅程,現將由香港指揮吳懷世領航。 但在「貝三」之前,先為大家獻上截然不同的樂曲:韓國小提琴家申知兒首度登上港樂舞台,演繹古今樂迷的摯愛──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吳懷世

比賽的指定曲目,包括馬勒《第四交響曲》、莫扎特《降E大調交響曲》以及三位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馬勒、莫扎特的作品他曾有指揮經驗,不過要在短時間內研究和掌握所有樂曲,仍非易事。 最終比賽定於七月一日舉行(據SPO報道這是疫情發生後的首場國際現場指揮比賽),吳懷世與另一位韓國參賽者前往德國,身在異國他鄉的他,卻接連遭遇了在法蘭克福機場滯留,而後同行參賽者順利入境、他被審問的窘境,差點無法參賽。 吳懷世於2014年創立馬勒樂團,並擔任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迄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