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特別註冊醫生2023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他又說,港府提出原修訂時曾利誘地說,建議是為吸引港人子女迴流,現在卻推翻原意,讓非港人來港執業,質疑涉及「誠信問題」。 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指出,不應歧視或標籤來自中國的醫生,但認為負責制定認可海外醫學課程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在評估海外醫生執業水平方面上,應小心謹慎審視。 另亦有多名議員指單是輸入海外醫生不能完全解決醫生短缺問題,應同時解決醫管局管理、人手分配等問題。 議員麥美娟指香港醫療系統公私營失衡,又指公立醫院醫生在60歲退休,但不少工作能力仍然極高,認為是醫管局的繁複制度和程序,令醫護人員士氣極低,批評醫管局高層薪高糧準,本港公營醫療環境卻極差,要求政府檢視醫管局。 就成立委員會以訂定外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政府尊重醫委會的法定角色,經審慎考慮後認為委員會適宜設於醫委會的架構之下。 修例建議,10名委員會成員中,有6位即過半數指定為醫學界的翹楚人士,充分彰顯政府對醫生專業的重視。

他反對再就資格修例,認為會嚴重打擊本地醫護士氣,並批評議題現在立法會被進一步政治化。 為突破困局,民建聯已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期望優化有限度註冊安排,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加入醫管局,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讓市民享有應得之醫療服務。 【Now新聞台】政府就已提交立法會審議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修訂草案內容,包括原本只適用香港永久居民申請的特別註冊安排,放寬至持有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居民都可申請。 一直提倡引入海外醫生的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發言時表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醫生,比內地和海外要少。 他質疑,世界各地都在吸引海外專才,特別是醫生,不明白香港仍拒人於千里,認為是少數醫生多年來阻撓引入海外醫生,是「醫醫相衛」。

特別註冊醫生: 【健康talk】蠓叮痕過俾蚊針 醫生教有效止痕勿信偏方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對新修訂表示失望和十分憂慮,特別是放寬部分醫科畢業生可回港考試後實習,因為實習醫生大部分時間需自行工作,若有院校課程提供的臨床經驗少,可能影響臨床醫療能力,若此,市民將直接受影響。 蔡堅說:有些網絡紅人說,修例可以讓在牛津、劍橋、史丹福大學畢業的醫生來港。 特別註冊醫生 不過,他們在當地讀完書、有適當工作,已經做了醫生多年、成為專科醫生,會不會放棄自己當地的工作,全家搬到香港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正好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盡早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服務,而有意到香港以外地方就讀醫科的學生亦可參考有關名單以作出升學選擇。 她強調政府會繼續透過各經濟貿易辦事處加強宣傳《條例》下各註冊途徑,鼓勵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本港執業行醫。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正好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盡早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服務。 陳肇始有信心在委員會主席鄧惠瓊的領導下,委員會將繼續有效履行其法定職責,在本年內完成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工作。 公立醫院在疫情下爆離職潮,2021/22年度流失率達6.9%,即相當於436人離職。 為了解決近年醫生荒,政府放寬非本港培訓的醫生在港執業規定,去年底修例通過,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工作。

特別註冊醫生: 註冊專科分類

被問到會否力薦內地的醫學院,他稱最重要是達到香港所要求的質素,亦即與本港兩間醫學院的水準相若,「我哋唔想因為外來醫生而將我哋個quality(質素)降低,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高水準嘅學府。」他補充,委員會正商討第一次會議的時間。 2011年起,醫管局聘請有限度註冊醫生時都會交由醫專審視該醫生的專科資格,若醫生的服務年期可以追溯,或超出醫專的參與年份。 特別註冊醫生2023 梁嘉傑表示追溯並非問題,毋須以2011年為分水嶺,「有啲出身好好」,希望以每宗個案審視是否可以追溯。

特別註冊醫生

當時亦傳出,醫管局建議本港醫護在大陸醫護進行醫療程序時,需與他們「討論( discuss)並提供指導(instruct)」。 有公院醫護批評建議或令醫療效率不升反降,因是變相要本港醫護為大陸團隊把關,對引入大陸醫護可短期內紓緩醫院壓力,並不感樂觀。 特別註冊醫生2023 「特別註冊委員會」主席鄧惠瓊表示,由於委員會早前得到的信息是「只用英文」,故委員會是「依法辦事」,但委員會不排除「等待有什麼指示,可以用中文」。 陳永佳就指,對於被委任不感意外,但醫委會病人組織代表有3人,他亦不知政府為何揀選他。 他認為現時委員會成員有學術界、醫學界、非業界的代表,「都有一定代表性」,他會嘗試將病人組織角度的意見帶入該委員會。

特別註冊醫生: 政府擬非本地醫生特別註冊制度擴至持專科資格非永久居民

凌霄志形容是「覆水難收」,「就算佢返緊工都有評核,但已經醫緊人,喺醫院做緊嘢要好小心」,促請委員會認真審閱名單。 特別註冊醫生2023 海外醫生憑認可的海外學歷、專業知識技巧及海外一年實習,可獲得全面註冊,無需在英國考取執業資格試和實習。 由2008年至今,超過9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療提供,可見需求向公營醫療傾斜,公私營醫療失衡。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初,每千個病人的公私營醫生比例分別是0.9和4.5,兩者差距甚遠。 按公院醫生的招聘及流失情況計算,2018年度公院醫生淨增長僅25人,不足以面對急增的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已有近8成受訪醫生及醫科生反對政府的建議,其中醫科生反對比率高達96%。
  • 政府去年十一月根據經修訂的《條例》成立設於醫務委員會(醫委會)轄下的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有相若質素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公布。
  •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初,每千個病人的公私營醫生比例分別是0.9和4.5,兩者差距甚遠。
  • 這次修例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允許引入非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外界擔心屆時會否讓大量中國及各地醫生無需經過執業試,便可以在香港擁有執業資格,或會拉低香港醫療水平。
  • 據其入稟狀透露,該男僱主曾一度被捕並被控強姦等4罪,惟最終獲撤控。
  • 雖然他的氣場非常強大,但其實面對自己的女兒時他就會化身為溫柔的父親。

他們表示,主要授課語言,包括課堂、考核、發表文章、書寫病歷是用英文,只有在學習同病人溝通時才會用到中文和粵語。 特別註冊醫生2023 上周四(21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更特地為「授課語言作為特別註冊委員會評審非本地醫學課程的一項準則」,召開特別會議。 「特別註冊委員會」在6月的會議上,詳細調查過本地大學醫科的授課語言,表示得到的信息是「英文only」(只用英文)。 特別註冊醫生2023 特別註冊醫生2023 按醫藥理事會2016年報告,新加坡逾4成為外地訓練醫生,當中有7成半受聘於公營醫療體系。

特別註冊醫生: 立法會網上廣播系統

(網誌圖片) 自《條例》於去年10月29日刊憲生效後,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擔任醫生工作,並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認可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後獲得正式註冊在港執業行醫。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特別註冊醫生

她說,為了吸引更多具有經濟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服務,認為讓有限度註冊醫生加入特別註冊制度的銜接安排應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另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問及,當局提及已經向數百間海外院校提出邀請,要求以書面回應列出資料,又諮詢審批時間。 特別註冊醫生2023 李夏茵指,現時審批海外認可醫學資格的進度較為緩慢,因疫情影響海外大學遞交資料,重申審批進度視乎該大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她續指,目前有1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當中12個已獲批,其餘仍在審批,相關委員會會加緊跟進。 政府上月公布第二批海外醫生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大陸復旦大學成首間上榜的大陸院校,其醫科畢業生上月起可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 包括27間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的著名大學醫科課程,全屬英語授課,其中美國佔最多有15間,包括哥倫比亞大學、以醫科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英國的牛津及劍橋大學亦榜上有名,惟沒有中國醫學院。 政府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容許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循新途徑來港執業。

特別註冊醫生: 僅3間內地大學列為認可醫學資格 議員質疑審批準則

他又表示,修例是「本末倒置」,醫管局多年來不斷有醫生流失,政府應探討醫生離開的原因,先「止血」再「輸血」。 而醫學會前會長方津生亦擔心,港府加設的「特別註冊委員會」缺乏業界選舉代表,委員會可能要承受政治壓力,批評做法損害專業自主。 特別註冊醫生2023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六月八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公布第二批涵蓋23項獲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會)認可醫學資格的名單(見附表一)。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四月二十七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條例》),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見附表)。

  • 政府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根據經修訂的《條例》成立設於醫委會轄下的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有相若質素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公布。
  •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獲認可的學院均屬全球一流學府,學術水平相當高。
  • 1992年,立法局通過在《醫生註冊條例》增加條文,授權醫委會酌情批准指定機構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