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婆婆說,以前村門會在日落時被鎖上,使居民免遭危險。 🚘 前往方法:由西貢碼頭乘坐的士,大約20-30分鐘就可到達。 在圍門前風水魚塘旁置有三台古砲,相傳建於清康熙初年,因該區以前常有山賊和海盜出沒,所以建炮樓抵禦盜匪。 1941年當日軍侵佔香港,村民害怕禍害加身,故將古炮埋在地下,直至1986年才挖出這三台古炮,重新安置。 如何前往:從港鐵中環站 F 出口的愛丁堡廣場起步,以魯班先師廟為終站。

  • 村內每年會舉行齋醮,往往會10年慶祝太平清醮,持續數天。
  • 從魯班先師廟去港鐵堅尼地城站 B 出口,只需數分鐘。
  • 建築物的牆身、露台及石柱充滿著殖民地建築的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

村內保持著傳統的佈局結構,舊房新屋緊密排列,形成狹窄的格狀,十分特別。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如今,公主及駙馬的神位能在宏偉的松嶺鄧公祠中找到,這座鄧族宗祠是文物徑上最亮眼的歷史遺址。 平緩的龍躍頭文物徑全長約2.6公里,一路上有河道、農田和樹林,並將該地區的「五圍六村」都串連了起來。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歷史古蹟

由古老漁村到歐洲人聚居地,再變成如今五光十色的深夜狂歡勝地,灣仔保留了多個歷史建築及紀念碑,成為這個變化急速社區的殘餘記憶。 如今這裏不只是公寓,更進駐了餐廳,並引入很多教育活動,適合一家大小參加。 現代化的城市觀景及千遍一律的新市鎮建築無疑大煞風景,但數座古老祠堂及書室屹立如昔,讓遊人一瞥新界原居民的早年生活。 舊屏山警署已改建成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提供豐富導賞資料及地圖,讓你的旅程更充實。 在香港眾多法定古蹟中,有41個水務設施,而當中大部分位於大潭,組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 山頂文物徑其實是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中一部份,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他路線包括中區線和上環線。
  • 二次世界大戰時,港府興建了這些爐灶,準備供市民在戰亂期間煮食。
  •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 扺港,並在此定居。
  • 現時龍躍頭保存不少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印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 石廬為兩層高中西合璧的建築,由主樓及附屬建築物組成。
  • 龍躍頭文物徑的14個古蹟裏,包括了其中兩條村:小坑村和永寧村;五圍:新圍、永寧圍、東閣圍、老圍、麻笏圍;及五個古蹟:松嶺鄧公祠、天后宮、石廬、崇謙堂,善述書室、擋煞碑石和社壇。

其中以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粉嶺圍、風水魚塘及古炮等著名。 附近建有的思德書室及彭氏宋祠,建築古雅,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之文物甚為豐富。 龍躍頭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與宋朝(960 – 1279年)皇室淵源頗深。 南宋(1127 – 1279年)初年,宋室皇姬南逃,後嫁予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後人於元朝(1279 – 1368年)末年遷居龍躍頭。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圍村文物徑】走訪500年歷史!8大香港圍村文物徑 吉慶圍/屏山/龍躍頭/中西區

建築物的牆身、露台及石柱充滿著殖民地建築的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 石廬另一特色是屋內天井及房間的布局,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 石廬正面矮牆有一半圓形山花,上有「石廬」字樣的灰塑。 衙前圍村位於九龍新蒲崗東光道,東頭村側,是九龍其中一條古老的村落,亦是市區內僅存且風貌不變的圍村,仍然保存了完整的村屋、祖堂及天后廟。 鄉內的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圍頭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法定古蹟。 圍村結構嚴謹,仍然保留原有的護河,是鄉郊各個聚居地之中的極少數。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粉嶺圍附近建有思德書室和彭氏宗祠,建築古雅,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的文物甚為豐富。 粉嶺圍還有其他的傳統文化,如每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及每年元宵節舉行的太平洪朝。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毗鄰北區公園,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興建,粉嶺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別緻的風水魚塘和特別的布局聞名,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粉嶺圍位於粉嶺,由彭氏家族興建,至今已逾700年歷史。 粉嶺圍以別緻的池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大砲、城樓和風水魚塘也別具特色,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文物徑5:龍躍頭文物徑

龍躍頭文物徑的14個古蹟裏,包括了其中兩條村:小坑村和永寧村;五圍:新圍、永寧圍、東閣圍、老圍、麻笏圍;及五個古蹟:松嶺鄧公祠、天后宮、石廬、崇謙堂,善述書室、擋煞碑石和社壇。 而那些圍村至今仍保留傳統節日習俗,展現著豐沛的本土生活文化。 政府於1999年開放龍躍頭文物徑,龍躍頭圍村由鄧氏宗族興建,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現時保存不少典型中式傳統建築,文物徑可以帶大家遊走古蹟之間,訪尋昔日香港早期居民的蹤跡、歷史和生活。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五條圍村分別是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及新圍;六條村落包括麻笏村、永寧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文物徑全長2.6公里,只需2個小時便能領略龍躍頭的傳統面貌及居民生活。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毗鄰北區公園,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興建,粉嶺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別緻的風水魚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粉嶺圍包括正圍、北圍和南圍三條鄉村,不遠處的粉嶺樓和掃管埔村也是粉嶺圍的分支。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上水圍

龍躍頭文物徑串連起粉嶺的五圍六村,最著名有東閣圍和鄧族宗祠。 東閣圍有500多年歷史,門框以花崗岩製成,在龍躍頭文物徑中唯一保留著舊村門。 鄧族宗祠是龍躍頭文物徑上最搶眼的遺址,擺放了南宋初年公主及駙馬的神位,絕對是歷史里程碑。 🚘 屏山文物徑前往方法:從天水圍西鐵站(輕鐵站出口E3 )落輕鐵月台後左轉,步出月台再往左轉,行落馬路邊樓梯即到。 松嶺鄧公祠是龍躍頭鄧氏的祠堂,於16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於1997年被列法定古蹟。

龍躍頭文物徑是政府於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1999年12月4日正式開放,長約2.6公里,串連了多所文物建築,市民只需花半天時間,便可領略粉嶺龍躍頭一帶傳統的面貌及居民的生活。 1993年開幕的屏山文物徑,全長才1.6公里,或許有點短,但這位於元朗的幽靜路段蘊藏了深厚的文化,絕對值得探索! 大部分遊人喜歡從文物徑尾站起步,在港鐵天水圍站出發,走一段小路至聚星樓。 竣工於1486年的聚星樓高13米,為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政府宿舍

粉嶺圍是少數於香港在今天仍保留古色古鄉的村落。 粉嶺圍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彭氏家族於明朝萬曆年間興建,至今已有 700 多年歷史,是香港少數的古老圍村,風水古炮、魚塘和特別的建築佈局是其一大特色。 置於圍前的三門古砲,相傳為清初時對付山賊和海盜,及至日軍侵華,鄉民恐古砲會惹起日軍的懷疑,於是將它們埋在地下。 古砲出土後,擺放於圍村之內,且刻石以記其事,見證著這一段段的歷史往事。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2023 粉嶺圍包括四條鄉村:粉嶺村、北圍、南圍和南便村,附近建有思德書室和彭氏宗祠,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的文物甚為豐富。

每十年舉行太平清醮,最近一屆為2020庚子年。 如何前往:在交易廣場乘搭6號或66號巴士,並在黃泥涌水塘下車,往山上走至陽明山莊及大潭郊野公園入口。 沿路的十個站見證英軍如何肉搏苦戰日軍不果,最後於1941年的聖誕節投降。 首先看到的是高射炮台遺址,一片頹垣敗瓦引證着戰事白熱化,盟軍擊落日軍戰機的時刻。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歷史

上環線則包括孫中山史蹟徑、石板街、中環街市等。 有別於香港圍村文物徑,在山頂文物徑能體驗殖民時期文化,古典英式建築非常受打卡愛好者歡迎! 山頂文物徑包括1888年建成的山頂纜車總站、香港海拔最高的松林炮台、前身為總督別墅的山頂公園和可飽覽港島風景的盧吉道。 參觀完麻笏圍後,便沿龍躍頭文物徑,向天后宮方向行走,5分鐘內便會到達天后宮。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西貢白腊村遠離塵囂,村落至今仍是無污染的古老客家村莊,因此有「世外桃園」之稱。 白腊村內居民已不多,卻設有渡假屋出租,設備簡單純樸。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下次去白腊灣時,不妨到附近的隱世白腊村走走,感受與世無爭的生活。 1898年新界被租借給英國,但錦田的村民拒絕被英軍接管。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文物徑7:中西區山頂文物徑

沿路只有一條主路,甚少分叉口,不用看地圖也不會走錯路。 途中轉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這條路線會帶你經過戰時爐灶遺跡。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2023 本討論區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可分享彼此的興趣及經驗。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文物徑於2009年成立,全長五公里,沿經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抽水站、水壩、上水道等古蹟。 這些文物可追塑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至今依然服務香港大眾,為中西區提供食水。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2023 文物徑上第一個有圍村特色的是麻笏圍的門樓,入口裝上鐵閘門,沿主巷入內可見這圍村的規模不算很大,一路上有所謂的五圍六村,大概都是同一族人的分支。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把漁穫交予他保管,他在漁穫下面發現大量銀幣,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粉嶺圍的圍門和炮樓各塗了三個白色大圓點,呈品字形,據説跟風水有關,為香港所獨見。 此外,圍前的半月形魚塘亦具有風水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老圍是五圍中最早建立的圍村,經過近期的翻修,其圍牆也成了五圍中最漂亮、最完整的。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最佳街頭藝術藝廊

天后宮於2002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供奉天后及侍神千里眼和順風耳,右殿放置的兩口古鐘,分別是投契天后,以及保佑居民路上平安的酬神之物。 雖然已經荒廢多年,但是仍然不難看到建築,包括牆身、露台及石柱,都具有殖民地時期的特色。 但是屋頂卻採用中國傳統的金字屋頂,布局與傳統民居類似,是個中西合璧的建築。 同樣地,此乃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大家只可以欣賞其外在建築。 龍躍頭文物徑位於位於新界粉嶺,覆蓋龍躍頭的五圍六村。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吉慶圍

上水圍是廖氏家族的核心,其遠祖在元朝(1271年至1368年)從福建南下,立籍於此。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曾大屋,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沙田博康邨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着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