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1巴士路線8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1巴士路線

今次計劃延續第一個三年計劃「看得見的記憶」的「記憶」關鍵詞,揀選超過10條九巴路線(包括2A、2E、6、18、45、251B、69M、69X、113、170及E36),讓搭乘以上巴士路線的乘客透過日常熟悉的路線,看到背後的歷史與記憶。 「我們透過巴士路線,將不同地方串聯出歷史脈絡,令日常交通變為時空之旅。」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說。 為免前往天水圍的乘客誤乘山水樓短途班次,短途班次往元朗方向的巴士側邊及車尾電牌會交替顯示「元朗」及「B1/山水樓」。 由本路線往跑馬地(上)方向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小西灣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跑馬地方向轉乘本路線往摩星嶺方向,兩程總收費合共 $7.40。

惟該等用車已於2020年5月此路線停駛期間全數由沒有配備行李架的同款巴士及其12米版本(ATENU、3ATENU,前者於2021年8月重新加入,而後者於同年12月重新加入,至2022年6月起全線使用上述兩個車款)及高載版富豪B9TL 12米(AVBWU,已撤離)所取代。 1999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全線以該款巴士行走,2002年12月19日全線改派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行走取代原有的丹尼士巨龍(ADS)。 1A線全程收費為$7.9[2],並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34],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此線的車資,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35]。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34]。

1巴士路線: 開辦初期至日佔期間

此線於1991年2月10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為九巴第四條由普通巴士改為普通空調混合的非機場巴士路線,而且空調巴士有其獨立行車時間表,當時空調巴士班次的車費則為$4.50[11][18]。 直至2012年5月7日,此線按《2011-2012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的建議[19]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 本路線開辦投入服務當天,新界區專線小巴75線改為元朗(福康街)來往落馬洲支線管制站,雖然本路線取道新田公路直達,但是由於小巴收費便宜,乘客選擇乘搭新界區專線小巴75線但不選擇本路線,導致本路線客量初期偏低,輔助小巴協助乘客前往目的地。 2014年6月,此路線增派六輛12米巴士,初期使用富豪B9TL(AVBWU)、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及Enviro500(ATE)。

運輸署在《2016至2017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計劃將本線改為不經北角、鰂魚涌、西灣河,並延長至小西灣,填補小西灣沒有巴士及港鐵直接往西環的空白,而且乘港鐵來往港島兩端車程較長,能夠提升本線的競爭力,而車費則提升至$9.0,可是東區區議會內北角區代表反對本線的服務進行修改。 西區與東區均是港島主要的住宅區,且兩區名校林立,加上港島東近年成為新興的商業區,因此一直以來往返兩區的上班、通學及消閒人流皆頗大。 不過,多年來來往兩區的的公共交通服務一直有所缺乏,在各條以西區為終點站往返東區的巴士路線中,行程最遠者首推18(及部份時間延長的18P),但亦只達北角,來往西區與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及柴灣等地之乘客需乘坐電車,來往西區及柴灣更未能一程直達。 九龍巴士41線是香港已停辦的巴士路線,來往青衣(長青邨)及九龍城碼頭,提供長康邨、綠悠雅苑及長安邨來往長沙灣、深水埗、旺角、何文田、愛民邨、紅磡及土瓜灣的空調巴士服務。 2016年9月底,此路線再引入Facelift車身的Enviro500 MMC(ATENU),全數取代富豪B9TL(AVBWU),惟於2017年5月重新加入兩輛高載版富豪B9TL(AVBWU)作加班車之用。 6月28日,首輛採用「城市脈搏」塗裝的富豪B9TL(AVBWU563)率先在此路線投入服務,隨後出牌的巴士初期亦同樣獲安排行走此路線,惟該批新巴士在7月中再被調往新開辦的88線。

1巴士路線: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21年2月,因應此路線引入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此路線的用車全線統一為Enviro500 MMC(ATENU)行走,該批巴士均已全部加裝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翌年6月起陸續重新加入已加裝相關系統的富豪B9TL(AVBWU)。 2020年9月起,借調自龍運巴士的Enviro500 MMC(95XX)獲准於此路線行走,並於12月加入兩輛Enviro500 MMC(95XX,已撤離)掛牌車,取代部分富豪B9TL(AVBWU)。 *:由九巴B1線往天慈方向轉乘龍運巴士A43P線往機場方向,次程可獲回贈第一程實際繳付之車資,惟B1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否則只可享用一般(即最多$6.0)轉乘優惠;由龍運巴士A43P線往聯和墟方向轉乘九巴B1線往落馬洲方向,次程可獲免費轉乘優惠,惟A43P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其後亦不可享用B1線的其他轉乘優惠。 過海路線之間免費轉乘必須在荃灣(只限930系列路線)或港島轉車,若在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只可享有$5.0轉乘優惠。 該線於1920年代開辦,當時的編號是6號,來往尖沙咀及九龍城,並設有頭等及二等收費。 1941年12月香港保衛戰期間,該線一度停駛,並於1942年1月10日恢復服務。

轉往西區、半山區及小西灣路線的優惠,只適用於第一程在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或之前各站登車的乘客。 2017年11月底,因應行走此路線的膠牌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年事已高即將退役,由三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及一輛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取代。 經:天恩路、天榮路、天城路、天華路、天瑞路、天湖路、天耀路、屏廈路、洪天路、天水圍西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天橋、林士街天橋、民寶街、耀星街、龍和道、添華道、夏慤道、告士打道、銅鑼灣行車天橋、內告士打道、波斯富街及禮頓道。 過海隧道巴士969X線是香港一條巴士路線,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由天水圍市中心單向往銅鑼灣(禮頓道),途經天頌苑、天瑞邨、天耀邨、大欖隧道、西區海底隧道、林士街天橋及灣仔北,由城巴獨自經營。

1巴士路線: 巴士轉乘優惠

本線另設特快特別路線16X線,起訖點與主線16相同,但改經觀塘繞道,不經觀塘至九龍灣,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往旺角(柏景灣)開出三班,下午繁忙時間往藍田(廣田邨)開出兩班。 新巴再於2020年提出把此線東行改經全段中環及灣仔繞道,並加停上環,以加快車程和挽回西區乘客,中西區區議會除要求加設中山紀念公園分站,對計劃沒有異議,於2020年9月6日生效。 筲箕灣/柴灣站開經:吉勝街、柴灣道、東區走廊支路、寧富街、利眾街、康民街、柴灣道、筲箕灣道、愛秩序街、南安街、筲箕灣巴士總站、未命名道路、南安里、筲箕灣道、英皇道、康山道、英皇道、糖水道、東區走廊、中環灣仔繞道、龍景街、分域碼頭街、夏慤道、干諾道中、林士街天橋、干諾道西、嘉安街、德輔道西、堅彌地城海旁、山市街、卑路乍街、加多近街、堅彌地城新海旁及城西道。 1A線由中秀茂坪開的班次經秀明道、曉光街、協和街、同仁街、裕民坊、康寧道、觀塘道、太子道東、太子道西、彌敦道及梳士巴利道,由尖沙咀碼頭開的班次經梳士巴利道、彌敦道、亞皆老街、新填地街、旺角道、洗衣街、太子道西、通菜街、界限街、太子道西、太子道東、觀塘道、協和街、曉光街及秀明道[56],具體停站請參考資訊框[2]。 2022年7月12日,城巴有限公司獲香港特區政府批予為期十年的新專營權,涵蓋原有的新巴專營權及城巴(專營權一)的兩個巴士網絡,新專營權被命名為「城巴有限公司(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專營權)」,並於2023年7月1日起開始生效[1]。

  • 本路線往黃泥涌峽方向的電子地點牌,會以「跑馬地」及「黃泥涌峽」交替顯示。
  • 此路線在2004年3月首次加入Enviro500 12米(ATE)直梯巴士行走,以取代部分非空調巴士。
  • 由於本路線途經的黃泥涌峽道南行(大潭水塘道以南)及深水灣道西行,按區議會選區分界屬南區區議會的「海灣」(D16)選區,因此本路線雖然總站(會展站)及折返點(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巴士站)同屬灣仔區,屬灣仔區區內巴士路線(也是唯一一條),但走線卻有一小段位於南區。
  • 此外,九巴近年亦與其他商業公司和偶像後援會合作,在此線舉辦限定免費乘車優惠日。

2019年10月,為配合城巴慶祝創立40週年,城巴特意安排一輛獲塗上城巴創辦初期的淡黃色背景連深啡色線條設計的Enviro500 1巴士路線2023 MMC(6493/VB9800)固定行走此路線,至翌年7月改為行走20線。 2017年5月,兩輛Enviro500 MMC 1巴士路線 Hybrid(8400、8401)試驗期正式完結,可派往此路線行走。 本路線幾十年來一直是竹園邨、橫頭磡、東頭邨及九龍城內街來往彌敦道的主要路線,而且人口密集,因此本路線的客量很高。

1巴士路線: 開辦初期

然而由於車程冗長,真正乘坐此線往返尖沙咀和觀塘的乘客甚少[4],不少外地來港旅客的自由行書籍更以此路線作為交通選擇推介[10]。 1巴士路線 九巴遂於2021年起安排12.8米巴士行走此路線,以提高運載力[57]。 1A線於1991年2月10日成為第4條加入雙層空調巴士的非機場巴士路線,空調巴士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為主,輔以少量丹尼士巨龍11米(AD),包括當時隸屬九龍灣車廠的丹尼士巨龍樣辦車(AD1)[1][41]。 1巴士路線2023 當中兩輛利蘭奧林比安用車(AL27和AL118)曾先後於服役此線期意外焚毀[42][43],兩車在修復時均採用與富豪奧林比安相同的設計[44][41]。 根據《2013-2014年度觀塘區巴士路線計劃》,1A線採用25輛雙層空調巴士提供服務[37]。 由於1A線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38],故必須使用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行走[39]。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 1 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為配合政府收緊低排放區標準,於2014至2015年間改派原1A線的Enviro500(ATEU)及13X線的富豪B9TL(AVBWU)行走。 同年九月開始加入當時新出牌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

1巴士路線: 使用狀況

本線為香港境內首條來往出入境口岸的全日專利巴士路線,以及香港首條全線採用12.8米車輛的專利巴士路線[2]。 由於本路線途經的黃泥涌峽道南行(大潭水塘道以南)及深水灣道西行,按區議會選區分界屬南區區議會的「海灣」(D16)選區,因此本路線雖然總站(會展站)及折返點(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巴士站)同屬灣仔區,屬灣仔區區內巴士路線(也是唯一一條),但走線卻有一小段位於南區。 1巴士路線2023 本路線往黃泥涌峽方向的電子地點牌,會以「跑馬地」及「黃泥涌峽」交替顯示。 2023年7月1日起,配合城巴新專營權(由城巴(專營權一)及新巴專營權合併而成,命名為「城巴有限公司(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專營權)」)生效,本路線當日起正式改由城巴營辦。 本路線提供港鐵會展站、菲林明道、灣仔道往來跑馬地(黃泥涌道、成和道、藍塘道)、司徒拔道迴旋處及黃泥涌峽的巴士服務,於2022年5月15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港鐵東鐵線(紅磡至金鐘段,又稱過海段)當日起正式通車。

1巴士路線

隨著橫頭磡及樂富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 969X線為天水圍南居民提供直達灣仔及銅鑼灣的服務,免受中上環、金鐘及灣仔內街之交通擠塞阻礙。 路線過海後首站已是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既可接駁柯布連道天橋貫通灣仔南北,又相當接近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灣仔政府大樓,非常方便在該區上班的乘客,逢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都時常滿座甚至全車爆滿,當中有過半數乘客於入境事務大樓下車;惟週六則受「5天工作週」使通勤人數銳減影響,客量僅屬一般。 自從本線投入服務後,以往乘搭電車前往中西區的東區居民紛紛改乘本線,令載客量上升至50%至85%,深受港島居民歡迎。 可是僅開辦不足一年半,便受到港鐵港島綫西延通車影響,令載客量降至4%至59%。

1巴士路線: 巴士起火

新巴在同年5月的修訂方案,擱置原本延長本線至小西灣的計劃,改為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辦本線的特別班次,由小西灣經柴灣東、東區走廊、告士打道、中環及四號幹線直達西區,於中環只停靠干諾道近永隆銀行大廈巴士站。 該特別班次最終獲獨立編號為88X,於2016年8月22日起投入服務,試辦三個月,因反應理想,試辦期完結後改為常規路線。 此路線在2004年加入低地台服務,用車為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至2011年改為原2B及216M線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再於2015年加入多輛同款車型取代富豪奧林比安(AV),令其全線低地台化。 配置歐盟六型引擎的Enviro500 MMC Hybrid 12米混能巴士(ATH2)自投入服務起,獲安排行走此路線作測試。 2014年11月11日早上,九巴於尖沙咀碼頭舉行記者招待會後安排混能巴士首航此路線[20][21],成為全港首條路線採用歐盟六型混合電能及柴油驅動引擎的雙層空調低地台巴士行走。 此路線已獲運輸署批准使用12.8米巴士行走[19],並於2021年3月9日正式派出富豪B8L 12.8米(V6X49/XE1386),至2022年才正式加入該車款,翌年更加入配歐盟五期引擎的同款車輛(3ATENU)行走。

1巴士路線

本線初期由荔枝角(L)及九龍灣(K)車廠聯合派出10輛巴士行走本線,主要用車為平頂寶,但荔枝角廠很快改派5輛利蘭勝利二型,而九龍灣也改派5輛丹尼士喝采巴士,其後十多年都沒有改變,只是L廠換入MCW 9.7米行走,直至1990年代末因兩軸巴士大量淘汰,才換入11米巴士行走,改為全L廠派車。 九巴預料坑口區人口將逐漸流失,擬於1989年2月取消此路線[1];運輸署亦推出小巴11線作招標,以取代此路線,卻遭西貢區議會強烈反對[2]。 拉鋸數年後,運輸署提出在98A線投入服務半年後(即1991年初)再作檢討[3],最終取締此路線之計劃永久擱置[4]。 1巴士路線2023 本線為繼E31線、E21A線及E32A線後大嶼山第四條只來往東涌而不來往機場的全日對外專營巴士路線。

1巴士路線: 路線歷史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B1線主要方便元朗區乘客使用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深圳福田口岸過境,雖然此路線連接邊境管制站,《路線表令》卻無將之歸類為「新界邊境路線」,而僅列作「新界路線」。 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或由本路線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第二程可獲 $3.00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往堅尼地城方向於上車後90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田灣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往石塘咀方向轉乘本路線往跑馬地方向,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7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1巴士路線

本線開辦初期取道屯門公路,直至1998年配合大欖隧道通車而改道,並調低全程收費[4]。 由於本線改道後走線比369更直接更快捷,因此該線的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於1998年9月21日停止服務。 1巴士路線 本路線在新界西北一帶只有東頭工業區、天慈邨、紅橋和新墟為其他E線未有提供服務的地區,沿途人口並不密集,加上班次非常疏落,未能吸引兩地居民選乘,非繁忙時間在元朗和天水圍上落的乘客寥寥可數。 隨着巴士空調化是大勢所趨,此線在踏入千禧年後陸續加入更多空調雙層低地台巴士行走取代原有非空調巴士用車,包括Enviro500 12米(ATE、ATEU)及配置Wright 1巴士路線2023 Explorer車身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AVW)[18][47],非空調巴士直至2012年只剩下一輛丹尼士巨龍11米(S3N369)[10]。 由於比此線更早加入空調巴士的巴士路線均早於此線改為全空調服務,此線遂成為使用最長時間完成全空調化的巴士路線,最終此線於2012年5月7日全空調化[48][10]。

1巴士路線: 巴士迷事件

同年八月,九巴將六輛Enviro500 1巴士路線2023 MMC(ATENU)拆除低地台位置部分座椅並改裝成行李架,其後上掛此路線以方便乘客擺放行李且提升其載客量(此批車輛已在配備行李架及大型水塘的12.8米超長陣巴士投入服務時撤離,並且拆除行李架、重新安裝座位)。 值得一提,本路線在戰前已更改總站點達四次(第一次更是1933年6月11日「獨有專營權」(即地區專營權)生效前實施的),戰後更改總站次數更達11次,創下香港專營巴士路線更改總站點次數最多的紀錄──共15次,可謂一個特別的紀錄。 而且,雖然本路線在政府的《路線表令》中被稱為「半山區路線」,但收費與同區其他流水線看齊,而沒有如其他半山區路線般收取較高的收費。 踏入廿一世紀本路線逐步與多條城巴路線提供轉乘優惠,使乘客能更方便地往來港島中西區、銅鑼灣及荃灣、屯門、天水圍、東涌、機場、域多利道及華富。 當時卑路乍街一帶道路有工程進行,此項改動引致區議員投訴加重該處交通擠塞,因此在同年6月28日起堅尼地城總站遷往西寧街巴士總站,以減少班次延誤及易於管理。 不過一條路線擁有兩個編號,容易對乘客造成混亂,因此城巴破天荒地進行乘客調查,訪問了一千多乘客,結果顯示38%乘客選擇統一採用「1號線」作為路線編號,而選擇採用「5A」的則有25%,其餘乘客則無意見。

此外,為了與港鐵及九巴競爭,由天福路往天水圍市中心更設有廉宜的分段收費$3.9,比輕鐵、港鐵巴士及九巴還要便宜,在天耀一帶分站都有大量乘客乘搭本線往天水圍市中心。 惟A12線回程卻因收取全程車費$45而無法吸引客源,以致多年來西區區內一直有呼聲要求增辦連貫東西兩區的線,甚至衍生A12往機場方向亦增設西區下車分段收費之建議。 2004年6月20日起本線換入3輛空調巴士行走(2005年7月1日再增加3輛,2006年10月15日再增加2輛),象徵土瓜灣及何文田再沒有全以非空調巴士行走的全日路線,而當時該3輛空調巴士為富豪奧林比安12米。 2009年3月7日起本線改為全空調服務,成為繼42A線後,第2條青衣至九龍市區巴士線提升至全空調服務,亦象徵何文田及愛民區再沒有非空調巴士行走。 本路線一直以來都使用舊款空調巴士,直至2009年9月22日起換入兩部配備歐盟三期引擎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空調巴士行走,使本線首次有超低地台巴士作字軌車,2010年7月12日引入兩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2015年7月起換入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ATEU)行走,但於同年8月全線改派配備歐盟五期引擎的富豪B9TL12米空調巴士(AVBWU)行走。

1巴士路線: 行車里程、服務時間及班距

本線與45線曾經同是葵青區來往土瓜灣的巴士路線,兩者在美孚新邨以東的行車路線完全一致,同樣經何文田一帶前往九龍城碼頭。 2017年11月底起,再次加入4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取代4部退役的膠牌丹尼士三叉戟(ATS)。 註:除83A、88、91P、214和214P線只限單向設置優惠外,上表若只列出有關路線的其中一個方向,優惠通常同時適用於其另一方向,惟有關方向因服務範圍已為此路線覆蓋等因素而不在此列出。 2018年4月,此路線獲派大量「城市脈搏」塗裝的Enviro500 MMC(ATENU)行走,取代部分沒有披上全車身廣告的同款用車,同年10月再被「城市脈搏」塗裝的富豪B9TL(AVBWU,於2022年8月重新加入)取代,成為1A線之主力。 此外,1A這編號是第二次使用,第一代1A線於1962年12月24日起投入服務,來往旺角至九龍城,為1號線的半直通路線,1964年12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因六七暴動而停駛,之後沒有重投服務,現在再重用[11]。

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港鐵東鐵線(紅磡至金鐘段,又稱過海段),經過前後接近十年的工程,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聯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於2022年5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中正式宣佈,定於同年5月15日正式通車。 為配合東鐵線過海段通車,運輸署預料位於會展站上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會成為東鐵線乘客轉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港島其他地區的樞紐。 2015年3月21日起,九巴更會在逢周末及公眾假期抽調長達12.8米的Enviro500 MMC及富豪B9TL(3ATENU、3AVBWU)支援此路線,以紓緩其擠逼的問題,並縮短乘客候車時間[40][41]。 其後九巴購入的量產型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3-22)巴士投入服務,陸續上掛此路線,成為香港首條全線以12.8米超長陣巴士行走的專營巴士路線。

1巴士路線: 開辦日期

6月16日,此路線首次獲派Enviro500 MMC 11.3米(E6M27/WU6335)行走,目前該款巴士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此路線的主力用車,原有的Enviro400(ATSE)掛牌車已甚少於此路線出現,最終於翌年4月加入該車款,但不久便打回原形。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1年4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受清水灣道(坑口道以南及近飛鵝山道一段)及大坳門路路面狹窄影響,此路線只能使用11.3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 經:天恩路、天榮路、天瑞路、天華路、天葵路、天龍路、天城路、朗天路、唐人新村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港澳碼頭通道、干諾道中、統一碼頭道、干諾道中、紅棉路支路、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及銅鑼灣道。

全空調化後,2013年全線派出車廂已安裝可錄影閉路電視鏡頭裝置的巴士行走。 九巴在翌年引入配置歐盟六型引擎的Enviro500 MMC Hybrid 12米混能巴士,其中一輛(ATH2)於2014年11月11日首航此路線,並於隨後的日子在此路線進行測試。 2012年,此路線躋身本港最後十條有「熱狗」服役的專營巴士路線之行列,距離全港專營巴士路線全面全冷僅餘兩天(5月7日)時,正式提升為全空調服務,S3N369被原107線的一輛富豪B9TL 12米空調巴士(AVBE13/MP8222)取代。 其後,九巴引入多輛同款巴士,此路線空調字軌逐漸由丹尼士三叉戟擔綱,單層巴士則逐漸淡出。 2022年5月21日起,此路線引入比亞迪B12A(英語:BYD B series) 12米(BEB)單層電動巴士行走[53][54],同年亦加入富豪B8L 12.8米(V6X)行走[55]。

城巴其後改派車身較短的利蘭奧林比安(2XX)行走;該款短車其後一直是此路線的主力,直至2004年5月31日為止。 962及969系列其他過海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只適用於灣仔及銅鑼灣登上第一程車的乘客,必須在港島或荃灣(只限930系列路線)轉車,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不設優惠。 屯門/天水圍過海隧道路線互轉,以及轉乘629線的優惠,只適用於第一程支付全程車資的乘客。

2019年4月7日起,此線往西環方向改經中環灣仔繞道的灣仔北出口前往中環和西環,即使西行方向的行車時間獲縮短,但除上午繁忙時間外,此線客量改善不大。 最終18X線延至2013年7月14日投入服務,成為提供首項來往東區(北角以東)及石塘咀、堅尼地城的直接特快服務。 由於此路線跟不少巴士路線重疊,運輸署及九巴經常在提出不同的重組建議,冀能善用資源或提升此路線的競爭力,卻屢遭沿線居民反對和抗議。 九龍城碼頭開經:新碼頭街、土瓜灣道、馬頭圍道、蕪湖街、大沽街、寶其利街、孖庶街、蕪湖街、馬頭圍道、佛光街、忠孝街、佛光街、培正道、窩打老道、亞皆老街、彌敦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荃灣路、荃青交匯處、青荃路、擔桿山交匯處、青敬路、長安巴士總站、擔桿山路、擔桿山交匯處、楓樹窩路、青衣鄉事會路、涌美路、青康路、美景花園迴旋處及青康路。 青衣(長青邨)開經:青康路、美景花園迴旋處、青康路、涌美路、青衣鄉事會路、楓樹窩路、擔桿山交匯處、青敬路、長安巴士總站、擔桿山路、擔桿山交匯處、青荃路、荃青交匯處、荃灣路、葵涌道、長沙灣道、彌敦道、旺角道、洗衣街、亞皆老街、窩打老道、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愛民巴士總站、忠孝街、佛光街、馬頭圍道、土瓜灣道及新碼頭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