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手寫小巴牌2023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手寫小巴牌

不過,到自己開店,他便明碼實價,即使是藝人吳業坤為演唱會宣傳海報找麥師傅製作小巴膠牌,他亦只收「平民價」。 麥錦生指對方帶了兩個助手來訂牌,並沒有講明是為了演唱會之用,他笑言「我(最初)唔知佢係邊個嚟㗎,(訂牌)『友情價』百幾蚊、幾百蚊係咪玩㗎,咁貴嘅?原來係演唱會嚟嘅,佢出咗張海報我先知係佢」。 其後吳業坤寄回海報,並在海報上手寫:「Dear 麥生 Thank you 手字好靚」,麥師傳亦將海報掛在店舖當眼位置,客人甫進店便會看到「坤哥」手寫字迹。

手寫小巴牌

政府為求監管小巴,於是鼓勵營辦商將紅色小巴轉營綠色專線小巴,並致力為專線小巴開發新路線。 手寫小巴牌 麥錦生指「因為每條綠色線都有個話事人,呢個人一定要冇案底、唔係黑社會,正當生意人。總之有啲咩事(政府)就捉呢個人,如果犯法就捉佢坐監,咁佢咪驚囉」。 對於紅Van,麥師傅指「係我嘅全部」,「幫我創業,守到而家亦都有個價值。由1982年參與紅Van嘅工作,到而家淨返我一個,我覺得有個使命感,我唔做就冇」。 當社會日益進步,不少傳統行業只能步向式微的道路,「手寫小巴牌」亦難逃這命運。

手寫小巴牌: 工作坊內容,

今年世界之約@南豐紗廠以「失敗」為主軸策劃《失敗同樂會》以一系列運動及心靈工作坊來關注打工仔的身心健康。 由6月15起至8月1日開設 「失敗認領處」,細說多個失敗故事。 麥錦生說當商會想要多些車,便會主動問司機有沒有興趣。 他又說,以前幫商會造小巴牌,他開價是百多元,但商會連路線牌計入線費達20萬元,司機「冇20萬就唔使埋嚟條線攞客」,而且每月尚要交管理費。 據指,花碼是由南宋的「算籌」演變而來,在明代中期開始流傳,當時蘇杭一帶經濟貿易蓬勃,不少商人雲集,花碼就被用來為交易計數。

  • 1969年政府曾承諾白牌車只要補錢便有車牌可合法經營,而當年只有少量禁區,紅色小巴的自由度很高。
  • 例如〤〥下方是「元」,即是4.5元;若下方寫的是「十元」,便會是45元。
  • 其後陸續有年輕人透過網絡認識麥師傅,提議製作迷你小巴牌,並創作「過三爆四」、「成功出pool」等潮流字句。
  • 麥師傅說:「小巴水牌在紅Van擋風玻璃前面,不僅僅一個牌那麼簡單,紅Van陪伴著香港最風光的時光,我覺得小巴在香港的發展史上都有重要的角色!」當招牌字一個個變成了電腦字,手寫字漸漸式微,他感到十分可惜。
  • 據指,花碼是由南宋的「算籌」演變而來,在明代中期開始流傳,當時蘇杭一帶經濟貿易蓬勃,不少商人雲集,花碼就被用來為交易計數。

他表示,運輸署第一輪的配額審批預計需要一個半月時間,營辦商在取得配額後,才可到內地找合適申請者。 說起小巴,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大家由小至大都一定坐過,而近年手寫小巴牌更成為一股文青熱潮, 為日漸式微的手寫小巴牌工藝,找到一個新的方向,繼續傳承下去。 手寫小巴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麼,小巴的歷史呢? 手寫小巴牌師傅麥錦生先生抱著這樣的想法,開辦香港首個小巴文化資料館。

手寫小巴牌: 小巴牌系列

不久蘇杭一帶市民便通用花碼,故花碼又稱「蘇洲碼子」。 麥錦生「教路」,價錢分兩行,上一行寫的是數字,下一行寫的是單位,如下一行刻着「元」,即上一行的第一個數字為個位數。 例如〤〥下方是「元」,即是4.5元;若下方寫的是「十元」,便會是45元。 麥師傅即席示範,用毛筆堅持一筆一劃手寫,更保留寫繁體字傳統,絕不寫簡體字。 麥師傅寫紅VAN水牌已有30多年,只見他每落一筆都絕不猶豫。

手寫小巴牌

當小巴行業隨著地鐵的興建日益沒落,小巴牌的需求減少,麥師傅也靈活求變,近十年來他順應社會潮流,將小巴牌變成禮品,以另一種方式與客人見面。 手寫小巴牌 他還主持小巴膠牌書寫工作坊,推廣小巴招牌文化。 今年開幕的「小巴文化資料館」,亦圓了麥師傅的夢,透過豐富的相片和展品,展示給訪客小巴發展史,鼓勵新生代進一步認識小巴文化。 麥師傅樂意跟年青人接觸,他十分欣賞年青一輩的創意,他們提出的「潮語」亦令他開了眼界。

手寫小巴牌: 「紅Van養活我一家」 招牌師傅40年小巴緣

直至現在,所有雕刻版的小巴牌工序已搬至內地工場製作。 經營招牌生意四十多年,麥錦生對招牌上的字體相當熟悉,隨手一指店舖對面街,他竟也能一一細數哪個招牌用上了電腦字,更可以認出非電腦字是出自哪個寫字師傅手筆。 由於疫情關係,雖然資料館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到訪,但於月中亦有小巴膠牌書寫工作坊和導賞,不妨留意一下。 大約十年前,由於店鋪立於廟街附近,平日不少遊客經過。

手寫小巴牌

紅色小巴前一塊塊的膠牌記載了香港獨有的社會歷史。 近年政府慢慢把紅色小巴轉型做綠色專線小巴,現在紅色小巴已經買少見少,人手寫的小巴水牌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全面退休! 今個星期六,誠品將開設手寫小巴牌工作坊,屆時會由麥師傅親身示範和教學,傳授充滿本土特色及歷史價值的小巴書法! 參加者可親自創作一塊專屬的小巴牌,並認識當中的本土特色及歷史價值! 麥師傅希望透過工作坊可傳承紅van的文化,同時讓人了解紅 van 歷史,讓現代人再次執筆寫字,從而開始習字。

手寫小巴牌: 手寫小巴牌工作坊

其後陸續有年輕人透過網絡認識麥師傅,提議製作迷你小巴牌,並創作「過三爆四」、「成功出pool」等潮流字句。 麥師傅在平日乘車、逛街時,亦會細心留意時下的潮流用語幫助創作。 手寫小巴牌 產品上的用語範圍廣泛,包括政治時事、動物權益等等。 惜好景不常,回歸談判期間,香港前境不明朗,迎來生意的慘淡期。 當時在經營上遇到困難,可為了年幼的孩子和五六個伙記的生計,即使壓力大也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手寫小巴牌

70、80年代正值小巴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因紅Van(紅色小巴、公共小巴)無固定路線,在未有海底隧道之前,佐敦道碼頭客流量大,載客小巴絡繹不絕,麥師傅在機緣巧合下開始了書寫小巴水牌(小巴牌)的生涯。 他感慨紅Van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但養活了他一家人,還是他一生為之拼搏的事業。 手寫小巴牌2023 公共小巴營辦商負責人謝先生向《香港01》表示,旗下兩間主要營運葵青區公共小巴的公司,已向運輸署申請輸入外勞,料涉及20個名額。

手寫小巴牌: 手寫小巴牌-小巴膠牌二三事

小巴「水牌」近年成為特色擺設、甚至是細細個鎖匙扣,這股風潮全因港僅餘手寫小巴膠牌師傅麥錦生帶起。 麥錦生寫小巴水牌30多年,從以前為師傅寫牌、到自己開舖,見證過紅Van最風光時刻,也見證着紅Van正漸漸走向歷史盡頭。 另外,也有舊報紙、舊相片、路牌等展示小巴歷史。 資料館共有兩層,樓上則展示各式各樣的手寫小巴牌和不同款式的小巴牌鎖鑰扣,分別寫上不同字句,如「香港加油」、「前面有樂」以至一眾潮語,相當過癮。 媒體的報導讓年輕人重新認識這段歷史,更幫麥師傅為小巴牌尋求出路,例如開通面書專頁。

  • ▲參加者親手寫上精心設計的字句,為家增添一份特色。
  • 作為手寫小巴牌師傅,麥師傅有開班授徒,亦有開小巴文化資料館的念頭,早前碰巧其工作坊樓下有空置舖位,故租下而成就小巴文化資料館的誕生。
  • 及後再經香港傳媒介紹,手寫 小巴牌 才廣為香港人知道,現時禮品更佔全店8成生意。
  • 他又說,以前幫商會造小巴牌,他開價是百多元,但商會連路線牌計入線費達20萬元,司機「冇20萬就唔使埋嚟條線攞客」,而且每月尚要交管理費。

麥錦生指曾經為小巴司機做過最貴每位100元的價錢牌,「100蚊係30年前嘅100蚊喎,30年前啲人一日都搵唔到100蚊啦」,尤其是颱風天,司機開「天價」屢見不鮮。 除了用字有所變更,小巴膠牌的製作方式亦改了兩次。 麥錦生1982年開始手寫小巴招牌,其後變為絲印,即以絲網刮油漆到膠牌上,但麥錦生指絲印的缺點是當太陽照曬下,容易因紫外線而分解,新牌「落地」三個月後顏色就會變淡,於是他一度黏上透明膠紙,但效果不彰。 驟眼看花碼數字有如「鬼畫符」,除了一、二、三較容易明白外,其他數字均難以分辨。 全港唯一手寫小巴膠牌師傅麥錦生,30多年前入行一直為小巴寫花碼,由他細說數字「演變」最適合不過。

手寫小巴牌: 小巴牌匙扣 – 香港製造

雖然大丸百貨於1998年結業,小巴站亦已遷至糖街,但是不少乘客下車時,仍舊會喊「大丸有落」來示意下車。 謝先生稱,目前業界人手不足嚴重,早前已率先聯同10名行家,往內地進行首批申請面試,望一取得配額已可有合適人選即申請來港。 小巴膠牌多為白底加上紅、藍字,紅色大字代表終點站,藍色細字代表途經的地方,這個你或許已經知道。 手寫小巴牌2023 但原來另外數款膠牌包括藍底黃字、綠底白字、黃底紅字等均蘊藏了小巴業界行規。

不過現在禁區愈來愈多,加上政府開放紅色小巴可換牌做綠色專線小巴,紅色小巴數量不斷減少。 麥錦生亦講及以前舖位為地下連一樓,店內有7、8個夥計。 手寫小巴牌2023 手寫小巴牌2023 作為手寫小巴牌師傅,麥師傅有開班授徒,亦有開小巴文化資料館的念頭,早前碰巧其工作坊樓下有空置舖位,故租下而成就小巴文化資料館的誕生。

手寫小巴牌: 小巴外勞|營辦商邊申配額邊北上揀兵 面試司機大部份可說廣東話

當時他只是當兼職來做,夜晚收工後,有空就幫這些司機寫一寫。 全港僅餘手寫小巴膠牌師傅麥錦生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紅Van車頭膠牌底色原來別有含意。 外國有工匠概念,手工藝有價,工藝品再貴都有人買,工匠再艱辛都有 人做。

手寫小巴牌

麥師傅說最墟冚的一次是舖外整條街停滿了等待加設備的小巴。 麥錦生第一份工是在鞋舖做雜工,自12歲開始,在店裏傳遞、收拾鞋履。 直至三年後,鞋舖因大廈拆卸而結業,麥錦生才轉工。 他表示,鞋舖工作常要跪着替客人穿鞋,家人不喜歡,勸他轉行、學門手藝。 他7、8歲時同屋主曾在膠招牌行業打滾,曾到工場玩耍、知道製作膠招牌原理,因此入行,一做40年。

手寫小巴牌: 小巴牌中牌

情況就如今天的智能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同時也能成為一把雙刃劍。 回想當時沒有高科技,寫招牌都是用書法體,看到當時這行業收入不俗,便萌生入行的念頭。 手寫小巴牌2023 他說,可透過內地勞務公司介紹的中介公司尋找申請人,亦可自行尋找合適人選,但最終必須透過指定的內地勞務公司申請來港工作,包括入境處審批在內等,預料內地申請來港程序也需時兩個月,故首批司機最快或要11月才到港。 運輸及物流局回覆最新數字,指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下,截至周三,機管局及運輸署分別接獲2份航空業及7份小巴或客車行業申請。 紅色小巴營運自由度高,不受法例規管路線、班次及收費,可說是「冇王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