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過度包裝法規8大著數2023!內含過度包裝法規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過度包裝法規

對淨水品牌而言,WQA認證就好比「淨水界的奧斯卡」般,旗下產品獲頒認證就像登上淨水業界的最高殿堂,是對其淨水專業莫大的肯定。 最讓人最安心的是,在上述三項主要測試的過程裡,所有與水接觸的部件總計需經過高達200種有害和有毒物質的安全檢測。 此外,除了產品本身,WQA還會針對淨水產品的「生產線」進行審查,確保銷售出去的淨水產品與通過檢驗的設施品質一致,而且認證期間每年都需重新送檢,確保認證效期內始終符合標準,維持金質標章至高的信譽。

  • 餅乾盒打開後只有少少的幾片,卻使用大量的包裝,一袋的糖果中,每個糖果再分別用塑膠包裝,當你開心地拆開零食,打開包裝,吃下這些美味的糖果餅乾,再隨手將包裝丟進垃圾桶,但累積下來的資源消耗,恐怕難以估計。
  • 防范商品生產環節過度包裝,督促指導商品生產者嚴格按照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標准生產商品,公開其執行的包裝有關標准編號和名稱。
  • 前者要求包裝儘量不用工具就能打開,不使用塑膠包裝或纏繞捆綁的包塑鐵絲,信封或箱子還要用100%可再生材質。
  • 《通知》強調,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加大指導、支持和督促力度,建立工作會商機制。
  • 放眼全台淨水器市場,Coway是極少數獲得WQA金質認證的淨水品牌之一。
  • 以後應逐步完善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機制,鼓勵企業回收包裝廢棄物。
  • 社會輿論對中秋月餅過度包裝的口誅筆伐猶言在耳,而春節的滋補保健品、名酒等又鋪天蓋地卷土重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過度包裝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危害社會利益,於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應堅決予以杜絕。 要避免過度包裝,我認為首先應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建立朴素的包裝理念,提倡適度的包裝,建設節約型社會,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包裝工作者更是義不容辭。 首先過度包裝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價值後,又被強加了額外的巨額包裝費。 激烈的不正當競爭,造成了過度包裝在市場上的泛濫,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利用誇大包裝裝飾功能的方法從消費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價值。

過度包裝法規: 台灣網購過度包裝,只能「鼓勵」電商自主規範

但這樣的趨勢同時也形成「過度包裝」的環保問題。 綠色和平組織就曾經批評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是「地球生態的災難」,一天製造的包裝垃圾多達30萬噸。 近年來,內地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往造成浪費重災區的中秋月餅,也逐漸回歸節日食品的本來屬性。

餅乾盒打開後只有少少的幾片,卻使用大量的包裝,一袋的糖果中,每個糖果再分別用塑膠包裝,當你開心地拆開零食,打開包裝,吃下這些美味的糖果餅乾,再隨手將包裝丟進垃圾桶,但累積下來的資源消耗,恐怕難以估計。 過度包裝法規2023 超市為了讓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也能在夜裡買到新鮮的蔬果,將蔬果套上一層層的塑膠外衣,來維持它的新鮮度,但過度的使用塑膠包裝,已然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除此之外,P-150N與CHP-242N皆使用Coway的獨家核心過濾技術「Nano-trap」,過濾後的水質通過SGS67項檢驗,符合最高生飲標準。 其實受到材質選用與過濾技術的影響,各家廠牌淨水器的濾淨效能都不大相同;家庭用戶缺乏品水專業及檢測工具,也難以區分水質究竟是好是壞,此時「國際認證標章」就成為消費者識別產品淨水效能的重要依據。 市民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綠領行動上月公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本港8間超市中有7間都有過度包裝的問題,約9成蔬果都以保鮮紙、生果網及托盤等塑膠包裝出售,情況較6年前更為惡劣,更有1間超市的包裝率達100%。

過度包裝法規: 過度包裝的危害

食品包裝有其必要性,但過度使用可破壞環境,更可能令市民無端多付垃圾費。 政府考慮立法減少多餘包裝之餘,市民亦應從個人消費習慣做起。 環保署提到,為使業者在產品包裝設計時,對法規能充分了解,每年舉辦宣導會,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包裝減量實務經驗,也會說明法規內容。 此外,亦提供檢測資源,由業者自行透過「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之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線上試算服務,自行輸入包裝體積、產品體積與類型,了解是否符合法規規定;也能透過線上申請,將產品寄送至環保署檢測。 我國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

  • 比如台灣網購賣家或物流公司常使用一種叫做「破壞袋」的複合式材料塑膠袋,這種破壞袋一旦封口黏上後,需破壞性的撕開缺口才可開啟,如果包裹被拆過,消費者就能夠馬上辨識出來。
  • 強化執法監督,針對重要節令、重點行業和重要生産經營企業,聚焦月餅、粽子、茶葉、保健食品、化粧品等重點商品,依法嚴格查處生産、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違法行為;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建立健全對電商渠道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常態化監管執法機制。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實施。
  • 有研究就顯示,我國包裝廢棄物約佔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其中大部分是由於過度包裝產生的。
  •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5號)部署,認真推進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取得積極進展。
  • 這般嚴謹的檢驗流程、近乎苛求的性能標準,不只是WQA受到國際肯定的底氣,也是消費者最強而有力的保障。

過度包裝產生的成本相當可觀,而這些耗費大量資源的過度包裝物,到了消費者手中全部變成了生活垃圾。 政府與多家大型電商平台合作,推行網購包裝材質單一化,改使用環保包材、環保油墨,並不再使用金屬釘、塑膠腹膜等包裝。 環保署指出,政府每年於中秋、端午、農曆春節、情人節等節慶期間,加強稽查市售指定產品,從產品設計與製造,源頭避免過度包裝。 統計107年至109年節慶稽查,共計7萬1793件,其中60件不合格,合格率超過99%。 而自104年至今,節慶稽查市售指定產品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從104年不合格率0.163%,降至109年0.07%,不合格率下降達57%。 但過度包裝走向另一個極端,誇大包裝的功能,誤導消費觀念,損害了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

過度包裝法規: 過度包裝例子3:糖果餅乾

另外,部分網購包材會使用不能回收的複合性材質。 比如台灣網購賣家或物流公司常使用一種叫做「破壞袋」的複合式材料塑膠袋,這種破壞袋一旦封口黏上後,需破壞性的撕開缺口才可開啟,如果包裹被拆過,消費者就能夠馬上辨識出來。 《工商時報》報導,全美垃圾暨回收協會指出,一般而言,網購對包材的需求較大,相較於過去的店面零售,是使用大的紙箱裝載大批商品運到店面,網購是以多個小紙箱包裝商品,再挨家挨戶送到買家手上,這因此製造更多包裝垃圾。

加強行業管理,進一步細化商品生産、銷售、交付等環節限制過度包裝配套政策,加強對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的監督管理。 強化執法監督,針對重要節令、重點行業和重要生産經營企業,聚焦月餅、粽子、茶葉、保健食品、化粧品等重點商品,依法嚴格查處生産、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違法行為;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建立健全對電商渠道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常態化監管執法機制。 完善標準體系,制定食用農産品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標準,適時修訂食品和化粧品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標準。 加強行業自律,將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納入行業經營自律規範、自律公約。 到2025年,基本形成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體系,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健全,標準體系更加完善,行業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線上線下一體化執法監督機制有效運行,商品過度包裝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月餅、粽子、茶葉等重點商品過度包裝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過度包裝法規: 網購包裝減量政策的3個大方向

這種過度包裝的風氣,不僅與綠色低碳發展背道而馳,與中秋節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極不相符,還讓消費者承擔了不必要的開支,更造成了社會資源的無謂浪費,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但人際交往中應重情誼輕禮品,重實際輕面子,這樣過度包裝就沒有生存的土壤。 社會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朴素、理性的消費觀念,培育健康的社會風貌。 政府及行業協會要加強指導,大力引導企業樹立和增強朴素包裝的理念,反對過度包裝,提倡適度包裝,從而達到節省費用、節約資源的目的。 包裝工作者也應從實際出發,合理設計,提倡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的包裝理念,既要達到包裝的功能,又要避免過度。 許多商家已開始使用再生紙漿、再生塑膠、可被生物降解的成分、亞麻面料等環保材質的包裝,加上政府積極推動網購包裝減量政策,大多數的廠商都可替換掉原本無法回收的包材,現在也有很多電商網站出貨都改成使用環保包裝,選用環保包裝已然是整個大環境的趨勢。

包裝技術對各種防護技術的防護等級、技術要求、檢驗規則、材料選擇、防護藥劑、防護方法、防護性能試驗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不同的包裝材料所製成的各種容器,或用同一材料包裝不同的物品容器及試驗方法的技術指標、質量要求、規格容量、形狀尺寸、性能測試方法等都有具體的規定。 包裝材料及試驗方法標準對各類材料及包裝輔助材料均規定了不同的技術質量指標及相應的物理、化學指標、具體的試驗測定和衛生標準及檢驗方法。

過度包裝法規: 過度包裝法規知多少?愛護地球就從減少包裝垃圾開始

2022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整治過度包裝[9]。 另外建立包裝迴圈機制,有效回收利用包裝廢棄物也可避免過度包裝。 目前我國現有回收機制還不健全,僅少量的瓦楞紙板、易拉罐、玻璃啤酒瓶等可回收,而大量的包裝廢棄物還是被填埋、焚燒等處理,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以後應逐步完善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機制,鼓勵企業回收包裝廢棄物。 過度包裝的標準要分行業、類別細化落實,建立法律法規禁止過度包裝。 國外很多國家採用了經濟調控手段,增加包裝稅,有效減少了包裝廢棄物,這些經驗值得借鑒。

過度包裝法規

但一些月餅廠商片面追求高利潤導致的過度包裝問題,仍屢禁不止。 過度包裝法規 每年中秋節後,看着各色精美的外包裝材料,被大量丟棄在垃圾站,觸目驚心之餘也深感這樣的浪費行為實屬不該。 英國設有生產者責任制,商家若每年處理50噸包裝物料(包括售賣包裝產品)、及每年營業額達200萬英鎊,便需要登記為包裝生產者,接受當局環境部門監管。 紅牛在2009年因違反法例,被罰款多達271,800英鎊。 此舉或出於實際商業考慮,因包裝有助改善產品賣相,且新鮮食品如蔬果若不包裝,會更快化為廚餘垃圾。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今年6月研究發現,塑膠食品包裝可謂「必要之惡」,用1.5克保鮮紙包住一根青瓜,可延長其貨架壽命3至14日,而將提子置於發泡膠托盤上包實、或放入用膠袋中,可減少食物浪費2成。

過度包裝法規: 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

商品過度包裝是指超出了商品保護、展示、儲存、運輸等正常功能要求的包裝,主要表現為包裝層數過多、包裝空隙過大、包裝成本過高、選材用料不當等。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5號)部署,認真推進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取得積極進展。 過度包裝法規2023 過度包裝法規 但治理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尤其是隨著消費新業態快速發展,商品過度包裝現象有“捲土重來”之勢。

過度包裝法規

過度包裝過度消耗了資源,使社會承擔了過度的包裝成本,其危害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無論如何界定,過度包裝廣泛存在於我們的商品包裝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中以保健品、食品及化妝品尤為突出。 由實木、金屬製成的包裝盒,內襯精美的綢緞,有的還“附贈”手錶等物品,里三層、外三層,剝開層層疊疊的商品包裝,最終的實物卻小得可憐或者價值不高。 社會輿論對中秋月餅過度包裝的口誅筆伐猶言在耳,而春節的滋補保健品、名酒等又鋪天蓋地卷土重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的商品故意增加包裝層數,在內包裝和外包裝間增加中包裝,外觀漂亮,名不副實;有的商品包裝體積過大,實際產品很小,喧賓奪主;還有的商品採用過厚的襯墊材料,保護功能過剩,也屬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法規: 電商

此外,《環境資訊中心》報導,網購時經過塑膠沾黏的紙箱,也不容易回收再利用。 但這個規定只規範了加工食品、化妝品、糕餅、酒、電腦程式著作光碟等5種產品,並沒有對於網購常見的商品,或針對電商業、物流業特別規範。 中國國家郵政局2015年曾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快遞業當年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約為170億公尺,足以繞地球赤道425圈,網購帶來的包材垃圾危機,是全球共通的問題。 綠色和平今年在全港20個地點採集得18,123件塑膠碎片,當中最多是聚苯乙烯(60.9%),其次為聚乙烯(18.1%),前者可見於發泡膠及冷凍食品盤等,後者則常見於食品包裝袋及生果網。 而海洋微塑膠入侵人類食用的海鮮、食鹽等,毒素一旦積聚並在食物鏈中累積,可干擾內分泌系統,孕婦及兒童最受影響。

過度包裝法規

大多數的商品本身就有包裝,撇除單買小物件的情況,只要包裝一開始就設計成適合運送的樣式,便能直接減少網購使用紙箱、泡泡紙等包材的數量。 包裝工業的原材料如紙張、橡膠、玻璃、鋼鐵、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來源於木材、石油、鋼鐵等,這些都是我國的緊缺資源。 如果用於過度包裝大量使用,而沒有相應地進行回收利用,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相較NSF以數字編號對應單一檢驗項目,消費者不易了解產品擁有哪些保障;WQA以更加全面的認證流程及標準,確保了金質認證等於高效濾淨、材料安全、結構完整的直覺判斷。 過度包裝法規 這般嚴謹的檢驗流程、近乎苛求的性能標準,不只是WQA受到國際肯定的底氣,也是消費者最強而有力的保障。

過度包裝法規: 網購的過度包裝有多嚴重?

前者要求包裝儘量不用工具就能打開,不使用塑膠包裝或纏繞捆綁的包塑鐵絲,信封或箱子還要用100%可再生材質。 後者則是讓廠商以自有的包裝盒運送,不再外加亞馬遜的盒子。 《經濟日報》報導,亞馬遜的包裝創新實施10年下來,已減少5億個紙盒及24.4萬噸包裝材料。 《經濟日報》2018年9月報導,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經濟情勢顯示,包括台灣在內,各國網購占零售業營業額比重都逐年升高。

過度包裝法規

因此,一經批准頒發的包裝標準,無論是生產、使用和管理部門以及企業單位都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更改。 每逢網路購物節,大量的訂單湧進各大電商,貨物轉運站更是被貨品擠得水洩不通,各式商品被包裝材料嚴密的保護著,最終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中,但過程中使用大量的紙箱、破壞袋、泡泡紙,且根據環保署統計,去年網購包材廢棄物重量就高達38000噸,造成的廢棄物數量相當可觀。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  過度包裝法規2023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過度包裝法規: 網購

在短期內,企業營利可能會有明顯上漲,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過度包裝之風形成了奢華、浮誇的社會風氣,不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 過度包裝如何定量界定,商家和消費者持明顯相反的態度。

過度包裝法規

健全法律法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修訂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地方法規。 完善標准體系,制定食用農產品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標准,適時修訂食品和化妝品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標准。 加強行業自律,將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納入行業經營自律規范、自律公約。 防範商品生産環節過度包裝,督促指導商品生産者嚴格按照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標準生産商品,公開其執行的包裝有關標準編號和名稱。

過度包裝法規: 過度包裝的形式

蝦皮購物就表示,2018年雙十一購物節時,在部分商城配送商品時,試用成份較好分解、塑料成分減少的減塑破壞袋包裝,不過使用成效還在內部評估中,暫還無法對外公開。 《經濟日報》報導,亞馬遜永續聯絡主任賈寧說,從2019年8月1日起,亞馬遜將要求供應商必須根據符合新的包裝標準,只要貨品長寬高18x14x8英吋,或是超過20磅重,就必須取得亞馬遜的FFP或SIOC的認證。 過度包裝法規 本港有環保團體發現,7成港人認為超市蔬果包裝過多,建議仿效外國立法監管。 外地除了有相關法例,商家亦主動做出改變,本港市民更應以銀包投票,促使商家更環保。 產品包裝標準是對某一具體的產品的包裝用料要求、包裝技術、包裝含量、包裝標誌、容器形狀、充填要求、捆扎方法等的具體規定。

這樣大量的包裝,不只造成資源費,也帶來難以負荷的垃圾量。 《大紀元》報導,中國計量學院的《中國快遞標準化》研究中提到,每年因快遞包裝過度浪費的瓦愣紙板約18.2萬噸,相當於年均砍掉1547公頃森林,每年消耗約3億立方公尺的木材。 而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清潔焚燒中心2017年雙11過後,每日進場的垃圾從1800噸增加到2000噸,其中,紙板、塑料袋、氣泡墊、編織袋等包材的數量明顯增加。 《環境資訊中心》報導,中國國家郵政局2015年曾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快遞業當年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約為170億公尺,足以繞地球赤道425圈,同期消耗的包裝箱約99億個,塑料袋近83億個。 但這些破壞袋不透光,貨運公司或賣家也常直接袋子上用油性筆寫字,或貼上標籤貼紙,標明收件者資訊。 《蘋果日報》就曾報導,不透明、貼上紙質標籤、已沾油污的複合式材質的塑膠袋,回收後工廠無法分解,且會污染其他回收物,只能列為一般垃圾。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