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譚智勇教授12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譚智勇教授

綜合各項數據發現新冠康復者出現乾眼症狀的指數略高於一般健康人士(詳細數據可參閱附件表一)。 調查發現許多學童患有近視(小三約28%、小六約50%和中三約66%),47%中三學童也有散光。 譚智勇教授 有相當數量沒有配戴眼鏡的學童報稱患有視力問題,包括散光、近視和遠視。 學童的父母若患有近視、遠視、散光、斜視或弱視,學童大多也有同類的視力症狀。

  • COVID-19 大流行對香港學齡兒童近視發病率和進展的影響仍然未知。
  • 這是全球首個研究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以預防近視,研究詳情已在著名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
  • 前所未有的檢疫隔離條例,使戶外活動受到限制,日常活動多局限于室內。
  • 乾眼症是由於淚膜不穩定及淚液的滲透壓增加(稱為「高滲性」),導致眼球表面出現炎症並對眼睛表面結構和及眼表神經造成損害。
  • 相關內容已於國際期刊《刺針》旗下的《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約一半接受調查的父母指出,學童的視力在疫情期間漸趨惡化,但很少父母有採取補救措施。 近視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眼部疾病,近視眼的眼球過度生長可導致眼部多種並發症,一些並發症有引起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的風險。 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近一半人口將出現近視,其中東亞人口的患病率最高。 在COVID-19之前,香港已是世界上近視患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40%以上的學童患有近視。 中大研究團隊為確診1至3個月內的228名新冠確診者(確診於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和109名健康人士進行了全面的眼科評估及檢查。 所有參加者均經過嚴謹篩選,以確保他們在參加研究前沒有患任何眼表疾病或眼外傷、未曾接受矯視手術或眼科手術、未曾使用任何眼科藥物或過去 3 個月內未曾配戴過隱形眼鏡。

譚智勇教授: 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澀、疼痛、視力模糊等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了兩項研究,評估本港的散光患病率,並分析兒童與父母患散光的關聯。 結果顯示,本港兒童患上散光的比率較其他海外城市高,而每5個年齡介乎6至8歲的學童當中便有1個患上中度至嚴重散光。 研究團隊亦證實父母的散光度數與子女患散光的風險及程度有密切關聯。 研究詳情已在國際醫學期刊《Eye-Nature》及《JAMA 譚智勇教授2023 Network Open》上發表。 譚智勇教授2023 譚智勇教授2023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團隊從其「香港兒童眼科計劃」中收集3,704名學童及5,577位成年人的數據進行散光研究分析。 「香港兒童眼科計劃」是學系由2015年開始的研究計劃,經全港小學轉介6至8歲學童,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全面眼科檢查,從而了解本港學童的眼睛健康狀況。

譚智勇教授

與 COVID-19 之前相比,COVID-19 期間近視進展更快,這與戶外時間的顯著減少和近距離工作的增加有關。 團隊於是邀請了5,708名學童以及其父母,共11,416名家長,調查父母患散光對子女患散光的直接影響。 他們分析數據後得出結論,證實在生理、環境和社會人口等因素當中,父母遺傳是兒童患散光的最重要風險因素。 團隊繼而根據父母雙方的散光嚴重程度將兒童分為六組,並計算出相關患病風險(詳見附表二)。 研究人員為參加者進行全面的眼科評估及檢查包括「瞼板腺功能障礙檢查」(瞼板腺功能障礙為乾眼症最常見原因)和「角膜螢光素染色試驗」(乾眼症嚴重程度的指標)。

譚智勇教授: 譚智勇教授

這些兒童被隨機分配到0.05% 阿托品組、0.01% 阿托品組和安慰劑組,並在兩年內每晚對雙眼滴一次眼藥水。 譚智勇教授 譚智勇教授 結果顯示,0.05% 阿托品組的兩年累積近視發病率和出現快速近視偏移傾向(fast myopic shift)的參與者百分比,均明顯地較安慰劑組低(詳細數據見表一)。 乾眼症影響全球數以千萬計人口,亦是病人尋求眼科醫生診症的主因之一。 乾眼症是由於淚膜不穩定及淚液的滲透壓增加(稱為「高滲性」),導致眼球表面出現炎症並對眼睛表面結構和及眼表神經造成損害。 乾眼症對社會及經濟層面亦帶來顯著負擔,包括增加醫療費用的開支和影響患者青壯年時期的工作效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博士領導一個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80%。

譚智勇教授

COVID-19 譚智勇教授 正在對全球健康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影響學童的生活。 2020年9月,180多個國家的教育機構關閉,全球80%的學生群體受到影響。 譚智勇教授 同樣,香港特區政府在 2020年1月,下令暫時關閉或部分關閉學校,全市超過800,000名學生受到影響。 前所未有的檢疫隔離條例,使戶外活動受到限制,日常活動多局限于室內。 COVID-19 大流行對香港學齡兒童近視發病率和進展的影響仍然未知。

譚智勇教授: 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澀、疼痛、視力模糊等

他們的腦內過度積聚不正常的物質,包括β-類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從而引致認知能力退化。 散光主要成因是眼角膜弧度不規則,由於光線經角膜進入眼球未能匯聚在單一的焦點,導致眼睛所見的影像模糊。 是項調查於2021年6月進行,以問卷方式成功訪問來自108所小學和103所中學的6,498名小三、4,249名小六和6,228名中三學生及其家長,以及主要任教該三個級別的736、547和730‍名教師。

譚智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學科學學系對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進行了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和雙盲研究,以評估其預防近視的功效。 結果顯示,在四至九歲沒有近視的兒童中,與安慰劑相比,每晚使用低濃度0.05%阿托品眼藥水可使近視發生率顯著降低,於2年期間由53.0%減至28.4%(相對減少46.4%)。 這是全球首個研究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以預防近視,研究詳情已在著名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 對此,中大醫學院進行了一項基於人群調查的前瞻性研究,以評估COVID-19 大流行對香港學齡兒童近視發病率和進展的影響。 其團隊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提醒眼保健專業人員、教育工作者和父母,COVID-19導致學童近視爆發增長這一潛在的公共衛生危機,需全體共同努力才可有效預防。 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學科學學系的研究團隊於2017年至2020年在中大眼科中心招募474名四至九歲的非近視兒童,參與隨機、安慰劑對照及雙盲的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簡稱「LAMP2」)研究。

譚智勇教授: 譚智勇教授

研究團隊利用近13,000張來自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人)和3,240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的「眼底相」,用於研發和測試新系統。 經實驗驗證,新系統偵測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93% 和82%。 另外,將新系統應用於來自不同種族和國家的「眼底相」數據,準確度亦達80%至92%。 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

是次研究主要探討本港學童及成人患散光的比率,並分析不同散光種類以及其關聯,當中包括屈光散光和角膜散光。 結果顯示,本港學童患屈光散光及角膜散光的比率較其他城市高,分別為21.9%及63.9%。 譚智勇教授 部份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患者在康復後數周甚至數月,仍然會持續出現一些身體問題或後遺症。 譚智勇教授2023 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澳洲及新西蘭皇家眼科醫學院的官方期刊)中發表。

譚智勇教授: 譚智勇教授

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可作為「窗口」反映腦內血管和神經的退化程度。 有關系統不但容易應用、非入侵性,且成本效益高,有望日後在社區成為篩查罹患阿茲海默症高危人士的重要工具。 相關內容已於國際期刊《刺針》旗下的《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前COVID-19隊列共1084名兒童,他們在 2020年1月香港爆發COVID-19 之前完成了隨訪。 COVID-19隊列是在COVID-19爆發時學校關閉和社交活動受限期間,招募了709名兒童並隨訪八個月。 調查結果顯示,隔離措施導致的生活方式改變引發了香港學童的近視“暴增”,大流行期間近視發病率增加了 2.5 倍。

  • 對此,中大醫學院進行了一項基於人群調查的前瞻性研究,以評估COVID-19 大流行對香港學齡兒童近視發病率和進展的影響。
  • 「香港兒童眼科計劃」是學系由2015年開始的研究計劃,經全港小學轉介6至8歲學童,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全面眼科檢查,從而了解本港學童的眼睛健康狀況。
  • 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
  • 散光主要成因是眼角膜弧度不規則,由於光線經角膜進入眼球未能匯聚在單一的焦點,導致眼睛所見的影像模糊。
  • 同樣,香港特區政府在 2020年1月,下令暫時關閉或部分關閉學校,全市超過800,000名學生受到影響。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