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區內的屋苑及設施包括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荔景臺、美孚新邨、盈暉臺、清麗苑、瑪嘉烈醫院、葵涌醫院、前荔枝角醫院、荔枝角收押所、荔枝角巴士總站、荔枝角公園、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消防局、九龍巴士西九龍車廠及附近數間小型船廠。 而港鐵荔枝角站及其周邊的地方,包括長沙灣廣場及深水埗運動場等,其地理位置其實是在長沙灣工業區,而不是荔枝角。 海麗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碧海藍天等位於荔枝角道以南西九龍新填海區,而美孚站(荃灣綫及屯馬綫部分)是位於荔枝角(即萬事達廣場地底及荔灣填海區)。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7]),甚為特別。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但因港鐵將位於荔枝角的港鐵站以美孚新邨命名為美孚站,卻將位於長沙灣的地鐵站命名為荔枝角站,導致不少想來此公園遊玩的市民被誤導在荔枝角站落車[5]。 在1980年代,由於要興建荔枝角公園,荔枝角大橋(葵涌道)以內的荔枝角灣被填平,灣內的泳棚和划艇場消失。 北端的室內體育館與荔枝角泳池分別首先於1982[1]及1984年5月26日[2]落成。 除了小花園外,其實荔枝角公園還有一個名叫「嶺南之風」的中式庭園,空間很大,可以慢慢走走,看看紅葉。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深水埗公園游泳池

荔枝角公園位於深水埗西,東為美孚一期,南接葵涌貨櫃碼頭路,西靠荔景山道,北則為荔灣道,交通四通八達,市民可乘港鐵及巴士前往。 荔枝角公園分為三期建造,總面積達17.65公頃,園內提供多項康體設施,而鄰近配套設施則有荔枝角公園游泳池、體育館及圖書館。 於九龍塘港鐵站附近的My Seasons為新人提供一站式婚禮計劃,且有多個戶外婚禮場地可供選擇。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9]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不過政府沒有如期打開,直至深水埗區議員李俊晞跟進後,到12月29日才進行提取工作。 荔枝角公園(英語:Lai Chi Kok Park)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的荔枝角灣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興建,佔地17.65公頃,是九龍面積最大的公園,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嶺南之風」是一個中式公園,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香港迪士尼樂園:童話式戶外婚禮場地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Elizabeth分享:「證婚場地距離淺水灣沙灘,只是三至五分鐘腳程,午宴結束後,帶小孩的賓客還可以繼續去海邊戲水。」禮成後,一對新人選擇在原址為淺水灣酒店的露台餐廳,進行午宴。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1993年12月,西九龍填海工程使荔枝角大橋以及美孚新邨以南的海域變成陸地,荔枝角公園就再向該處擴展,以作為西九龍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間的緩衝帶。 西鐵綫由於要在位於地面的公園穿過,在2000年至2005年間,九廣鐵路公司負責重置荔枝角公園內所有受西鐵工程影響的設施,第二及第三期發展亦作出相應修訂,進行加建及改善設施工程。 荔枝角公園體育館位於九龍荔枝角荔灣道1號(毗鄰美孚新邨),於1983年4月6日啟用。 此外,體育館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荔枝角公園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九鐵)與前臨時市政局所達成的協議,九鐵須重置荔枝角公園內所有受西鐵工程影響的康樂設施,包括網球場、硬地足球場、籃球╱排球合用場、兒童遊樂場、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緩跑徑和園林設施等。 公園的第二及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第三期發展亦作出相應修訂,進行加建及改善設施工程。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裡面除了有蓮花池外,還有很多中式建築,而且人造湖旁還種了落羽松。 提供新派飲食體驗的Urban Park,在尖沙咀中心地帶以空中花園形式,闢了個隱世綠洲,讓新人可舉行舒適簡單的「輕婚禮」。 在荔枝角公園找到極限運動場後,沿著極限運動場旁邊的小斜坡往下走,一直走到最底後轉左,就會看到這個迷你小花園。 康文署轄下各公眾泳池每周進行一次大清潔行動,時間為上午10時至第二節開放時段完結為止,而泳池會於同日第三節重開。 ※ 如清潔日適逢公眾假期,泳池會照常開放,而大清潔行動將安排在同一星期內另一天(在下列括號內所示日子)進行。 黃金海岸酒店以歐陸園林為主題的青草地婚禮最為聞名,有兩大場地選擇:"The Avenue"及"The Lawn",兩個場地同樣充滿童話感覺。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九龍塘My Seasons:歐陸風綠洲Feel戶外婚禮場地

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 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 位於荔枝角D2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Place的大公館,除提供創意華麗美食,還將天台花園打造成可容150人就座觀禮的證婚場地,結婚當日的絲花牆布置、拍照用的蛋糕等,也一一為新人準備就緒。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 香港迪士尼樂園內的「夢想家花園」和「西翼草坪」都是童話式戶外婚禮場地之選,而連接「夢想家花園」的白雪公主宴會廳,方便招待親友享用午宴。
  •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 在1980年代,由於要興建荔枝角公園,荔枝角大橋(葵涌道)以內的荔枝角灣被填平,灣內的泳棚和划艇場消失。
  • 荔枝角公園分為三期建造,總面積達17.65公頃,園內提供多項康體設施,而鄰近配套設施則有荔枝角公園游泳池、體育館及圖書館。

由於區內沒有大型重建或發展項目,區內5個選區自1999年的範圍幾乎保留一樣,唯因應填海工程而更改名稱。 基於歷史原因,盈暉臺第2、3座曾屬葵青區荔華選區,2007年起改劃入深水埗區美孚北選區。 因此屬九龍深水埗區的界線向北移約10米,現時以盈暉臺及華荔邨之間的消防通道為界。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政府於1993年完成《鐵路發展研究》,確定有需要興建西部走廊(即西鐵)。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荔枝角公園游泳池

此外,園內掛有多副對聯,撰聯人有梁啟超、劉華東、李文田、康有為等。 公園由東門至橋廊屋檐,均綴以彩色光纖燈飾,令園景在月夜下更添嫵媚。 園的內外廣植樹木,綠樹成蔭;此外,更有精緻的盆景擺設,供遊人欣賞。 費用參考:證婚套餐HK$78,000,價錢包特別設計的拱門、為新人編印童話式迎賓牌、供五十位賓客用的雞尾酒小點等。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第三期內,2000年11月11日開放給大眾參觀,屬於一個傳統嶺南風貌為主題的中式公園。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 住宅

產生這種頗為複雜的分界,是由於荔枝角以北一帶山脈並非九龍北面向西伸延的山脈(獅子山和大老山),而是新界大帽山向南伸延的山脈(金山和坳背山),香港政府至殖民時代以來亦沒有將金山和坳背山列作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而決定在蝴蝶谷以西用公路作為兩區的分界線。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荔枝角公園平面圖2023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