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黑痣癌症11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黑痣癌症

不過,台灣有近1成5的黑色素細胞癌患者具BRAF基因突變,可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有效抑制腫瘤成長,目前這類藥物也已有健保給付。 黑痣癌症2023 黑痣癌症 黑痣癌症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張文震醫師則是強調,皮膚癌可分為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2種類型。 黑痣癌症2023 其中,黑色素細胞癌好發於60多歲族群,此型別雖然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因惡性高且易轉移,故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高。 最新研究發現,採用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來治療晚期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相較於傳統化療可讓患者維持近7個月病情不惡化,中位數存活期更突破1年。

黑痣癌症

人體若缺乏維生素D,會提高罹患骨質疏鬆症、憂鬱症及其他癌症的機率。

黑痣癌症: 皮膚黑痣的A、B、C、D、E自我檢查方法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黑痣變大、流血,可能就是皮膚癌的癌變症狀! 醫師指出,皮膚癌為國人常見10大癌症之一,每年新增病患逾3000人以上,平均不到3小時就有1人罹癌,但近年卻普遍被民眾輕忽,尤其晚期黑色素細胞癌易轉移,存活期短,除用「皮膚鏡檢測」早期發現外,目前唯有掌握基因檢測等就醫3步驟,才能提高治療成效。 黑痣癌症2023 黑痣癌症2023 醫師也提醒,若民眾擔心身上黑痣可能癌變,民眾可透過『5不辨識法』 辨識身上黑痣,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不小、不平等不明斑塊,建議盡早至皮膚科就診。 而醫師會利用非侵入性「皮膚鏡檢測」幫助民眾分辨良性及惡性皮膚癌。 同時應掌握就醫三步驟:「及早發現、手術切除、基因檢測」,且不要輕言放棄,才是正確治療新策略。 黑痣癌症2023 面對晚期黑色素細胞癌,化療是普遍使用的治療武器,但反應率僅9%,成效有限、治療不易,難以達到病患與家屬的期待。

黑痣癌症

另外,使用傳統化療僅有約1成的患者病情獲得改善,但新的標靶療法可使可使近6成的患者癌細胞明顯減少,反應率大幅提升。 林口長庚醫院日前曾收治1名55歲的吳先生,患者因右側腹黑痣變大、突起,並開始潰瘍流血,患者一開始不以為意,僅至一般診所塗藥處理,直到皮膚出現明顯腫塊才緊急至醫院就醫,被確診為晚期黑色素細胞癌,並已轉移到肝臟、肺臟。 特別是,黑色素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存活期僅數個月,在過去,治療僅有廣泛性切除病灶、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瘤的病例不多,但卻是最危險的一種皮膚癌,據統計,台灣地區的黑色素細胞癌,有近6成患者病灶是長在腳掌、指甲間等陽光未必照射到的地方,讓許多民眾存有「沒曬到太陽的地方就不會得到皮膚癌」錯誤迷思。 收治這名病患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指出,患者被確診時,一直存有「沒曬到太陽的地方就不會得到皮膚癌」的錯誤迷思。 雖然過度曝曬太陽確實會造成皮膚產生皺紋及老化,但若說,曬太陽會造成皮膚癌,就言過其實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