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中環卡佛大廈2023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中環卡佛大廈

香港私人執業西醫及牙醫大部分集中在九龍油尖旺區及港島中西區。 以下列出香港著名的醫生集中地,有些大廈就聚集了超過一百名醫生。 2004年,城巴非專營居民巴士N89R線取消往中環方向之班次,令使用此站的路線只剩居民巴士NR507線,並以之為終點站。

美國真人秀節目《驚險大挑戰》(The Amazing Race)第2季曾於大廈46樓的空中大堂設關卡,參賽者要用望遠鏡尋找「綠白之星」(即天星小輪);節目當時乃形容此處為香港最高大廈。 藝術管道(arttube)是設於中環站J出口閣樓的小型展覽場地,旨在提供途徑予「新晉藝術創作者、設計師和從事創意工作的傑出人士」於市區心臟地帶展示其作品。 本站設有3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此站下層遮打道大堂及「車站大使」Miss Chung是港鐵友禮會2009年5月-6月創意車票的主題。

中環卡佛大廈: 中環廣場 (香港)

乘客亦可經收費區轉車通道前往香港站,乘搭機場快綫列車,往返亞洲國際博覽館、機場及市區,或乘搭東涌綫列車,往返大嶼山、青衣、九龍西部及香港等地。 若乘客往返中環站及葵芳站至荃灣站,往香港站乘搭東涌綫再經荔景站轉乘荃灣綫所需時間會較直接使用荃灣綫為短,但基於東涌綫班次疏落及需要轉乘列車,直接乘坐荃灣綫或許會較方便。 地鐵公司一直希望在車站內設置更多商店,以開拓鐵路服務以外的收入來源。

  • 2019年12月18日:位於L2層近香港站轉乘隧道的客用洗手間啟用。
  • 中環廣場的發展商為黃廷方家族(佔40%)、菱電發展(佔5%)、信和置業(佔10%)及新鴻基地產(佔45%)合組的財團。
  • 中環站並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在該月台同時上落客,然後以相反方向駛離中環站;乘客可按指示於1號月台或2號月台乘車。
  • 報告書中建議中環站設置島式月台,並設置含有自動人行道的行人隧道連接大堂及位於中環填海區的擬建巴士總站(即現時之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 現時卡佛大廈最大的商戶是ZARA,佔地55000平方呎,上一個租戶為香港第一家H&M之分店(旗艦店),於2007年3月10日至2013年運作。
  • 2004年,城巴非專營居民巴士N89R線取消往中環方向之班次,令使用此站的路線只剩居民巴士NR507線,並以之為終點站。
  • 卡佛大廈(Crawford Hous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座商業寫字樓大廈,位於皇后大道中68號,樓高24層,於1977年落成。

自90年代中配合興建香港站而進行的擴建工程展開以來,中環站經常作出翻新,畢打街大堂的套色轉變為白色(與香港站一致),而下層遮打道大堂一部分亦換上了淺綠色的牆壁。 連卡佛大廈(Lane Crawford House)巴士站,位於中西區中環皇后大道中70號卡佛大廈外,萬宜大廈斜對面,砵典乍街路口前,屬路邊西行單向居民巴士站。 1970年該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報告書,名為《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當中提及於中環遮打道地底興建「遮打」(Chater)站,於中環必打街(後因意頭不佳而改稱畢打街)地底的興建「必打」(Pedder)站。 中環站大堂及港島綫月台主要以磚紅色為套色,而荃灣綫月台則以深咖啡色為套色。

中環卡佛大廈: 車站票務

另外,每當特殊的情況之下(例如需安排空車到金鐘疏導龐大轉車人流),部份由荃灣一端而來的荃灣綫列車到達中環站後會立即清客並暫停服務,屆時月台將會播放廣播提示乘客。 中環卡佛大廈2023 中環卡佛大廈 頂層(L1)為站內兩個車站大堂──畢打街大堂和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往下一層(L2)是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轉車通道(港島綫往柴灣↔荃灣綫;港島綫及荃灣綫↔東涌綫)和兩個大堂的下層部份;再下一層則是荃灣綫的島式月台(1、2號月台);底層則是港島綫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 地鐵將軍澳綫2002年通車後,691線客量在短時間內暴瀉,結果於8月28日停辦;690線則於9月9日起縮短至交易廣場,不再途經畢打街以西的一段皇后大道中。

此外,該站亦設有兩部數碼服務站終端機,供港鐵會員辦理會務手續及列印禮品換領券。 兩部終端機分別設於前往香港站的通道中央,以及畢打街大堂L1層Mrs Fields對開。 部分人會稱呼中環站畢打街大堂為環球站或環球地鐵站,例如港島專綫小巴55線的牌布及站牌曾長年顯示「環球地鐵站」或兩鐵合併後的「環球港鐵站」。

中環卡佛大廈: 商店數目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此站的月台幕門於2003年完成安裝。 2019年12月18日:位於L2層近香港站轉乘隧道的客用洗手間啟用。 香港地下鐵路公司於1986年初在中環站往富麗華酒店、立法局大樓、香港會所和遮打花園出口(後命名為J出口)之閣樓加建數間商店,[5]然因位置問題,出租情況一直未如理想。 地鐵公司在千禧年代初翻新中環站,並決定將J出口閣樓商店改為藝術展覽場地,稱「藝術管道」,於2003年12月5日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揭幕。 除了不同美術展覽外,港鐵亦曾在藝術管道舉行「心繫香江 - 重溫往日情」舊相片展覽和「港鐵車票珍藏展 – 車票之旅35載」等。

報告書關注到中環一帶繁忙人流,亦建議在必打街(後稱畢打街)以東興建第二大堂,並以行人隧道連接主站體、第二大堂及皇后大道中,以舒緩中環區地面行人通道的擠塞。 中環站設有兩個大堂——畢打街大堂及遮打道大堂,均各有兩層,是地鐵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畢打街大堂主體位於上蓋物業環球大廈地底,與港島綫同期落成,而畢打街大堂上層同時亦連接遮打道大堂的上層,惟兩者之間有一下沉空間作分野,行人往返兩大堂須上落數級樓梯。 因興建香港站之故,地鐵在擴建中環站的同時一併翻新畢打街大堂。

中環卡佛大廈: 車站舊稱

當時首日通車紀念特刊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終點站(1號及2號月台)將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將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而部分資料錯誤地根據英文資料便以為通車時該站中文名是遮打,實屬錯誤。

中環卡佛大廈

另外,港鐵於該站3號月台連接遮打道大堂的位置設立了iCentre互聯網中心,為乘客提供免費上網服務。 此站人流最多的月台為3號月台,因乘客在各月台與所有大堂間穿梭,均須路經該層;而該層亦設有通往香港站的車站通道、大量MTR Shops、iCentre、數碼服務站。 最終上環站於1986年5月23日正式啟用,中環站隨之成為港島綫的其中一站,由港島綫各站往返中環之乘客可一程直達,毋須在金鐘轉綫。

中環卡佛大廈: 列車服務

避雷針設有以四格顯示的幻彩時鐘—「麗光時計」(Lightime),但市民普遍不習慣其顯示方式。 中環卡佛大廈2023 中環卡佛大廈2023 中環廣場總建築面積為140萬平方呎,可出租樓面面積114.2萬平方呎(106,088平方米);每層樓面總面積2.4萬平方呎(2,226平方米),可出租面積2萬平方呎(1,855平方米)。 1973年11月1日,2號線「特別快車」取消服務,由新路線20取代。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中環卡佛大廈

中環廣場位於灣仔北核心商業區,毗鄰入境事務處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等政府部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廣場辦公大樓、華潤大廈及光大中心等甲級商業大廈。 中環廣場於1990年至1992年間興建,建成時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直到1996年時深圳的信興廣場落成為止。 此外,由於J1及J2出口靠近舊立法會大樓(即今終審法院大樓),以往倘立會外舉行較大型的示威活動,該二出口或會因應警方要求而臨時停用。 不過,由於立法會已於2011年中遷往位於金鐘站附近新立法會綜合大樓,因此有關出口應再無因抗爭集會而封閉之需要;但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和平紀念日紀念儀式於J1出口對面的和平紀念碑舉行時,該出口仍會暫時封閉。 港島綫的3號月台(往柴灣方向)和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方向)設於德輔道中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3、4號月台分別處於車站三層月台結構之頂層及底層,同採側式月台設計。

中環卡佛大廈: 車站用途

另一層有高速電梯前往46樓空中大堂(Sky Lobby),即高層電梯大堂,用戶可在此轉乘電梯往更高樓層。 中環廣場(英語:Central Plaza)是香港的一座摩天商業大樓,位於灣仔港灣道18號,為香港第三高樓及灣仔區最高的大廈,高度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是世界第51高樓,樓高374米,地上78層。 中環廣場雖以「中環」命名,但其實際位置並非處於中環,而是中環以東的灣仔。 中環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樓層平面呈三角形,但為避免影響附近的景觀及風水,三個角被設計成稍鈍,故平面實際上是個六角形。

中環卡佛大廈

中環站位處香港中心商業區(CBD)之核心,不少商業機構及政府部門在車站周邊設立辦公室,而且中環為香港的交通樞紐,故此站設置大量出口,照顧乘客通勤、轉車等的需要。 此站過往曾是全港鐵路系統中出口最多的車站,出口編號排列至K,直至2004年才被尖沙咀及尖東站取代。 供荃灣綫使用的1號和2號月台屬此站三層月台當中的中層,共用同一島式月台,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中環站並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在該月台同時上落客,然後以相反方向駛離中環站;乘客可按指示於1號月台或2號月台乘車。 地面大堂分成兩層,下層有高架行人天橋連接會議展覽中心、入境事務大樓及港鐵灣仔站。

中環卡佛大廈: 皇后大道中100號

不過,城巴站牌未有隨N89R線取消去程服務而移走,直至約2007至2009年間才獲移離。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現時卡佛大廈最大的商戶是ZARA,佔地55000平方呎,上一個租戶為香港第一家H&M之分店(旗艦店),於2007年3月10日至2013年運作。

中環卡佛大廈

此站共設四個月台,建於環球大廈、介乎昭隆街與雪廠街間之德輔道中、以及介乎畢打街及會所街的遮打道地底,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港鐵車站。 同時,中環站與香港站之間有屬於收費區範圍的行人隧道連接,方便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 據統計,每日約有25萬人次使用中環站[22],為前地鐵網絡中第三繁忙的車站,僅次於尖沙咀及銅鑼灣兩站[23]。

中環卡佛大廈: 港鐵

地鐵興建香港站行人隧道的同時,亦擴建及翻新畢打街大堂,工程於1998年落成。 除新增出入閘機,以應付自香港站而來的出入站人流外,大堂亦改以白色焗漆板粉飾,與香港站之裝潢相仿。 中環站是荃灣綫的下行總站及港島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金鐘等地,或乘搭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北岸等地。 卡佛大廈(Crawford 中環卡佛大廈 Hous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座商業寫字樓大廈,位於皇后大道中68號,樓高24層,於1977年落成。

中環卡佛大廈

在1967年由費爾文霍士顧問公司發表,首份提出香港應興建集體運輸地下鐵路網絡的報告書《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曾建議於中環地區興建一個名為「Central」的車站。 中環站初期與上環街市站計劃為港島綫及觀塘綫間的轉綫站,而荃灣綫則以海軍船塢站為總站。 當時中環站的計劃位置為域多利皇后街戲院里之間的一段德輔道中地底,稍西於現在中環站的位置。 報告書中建議中環站設置島式月台,並設置含有自動人行道的行人隧道連接大堂及位於中環填海區的擬建巴士總站(即現時之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中環卡佛大廈: 德事商務中心 - 香港會所大廈

由於翻新後大堂套色與香港站同為白色,故有乘客誤以為該大堂為香港站的一部分,迷失方向。 1989年政府宣布了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決定於赤鱲角興建新機場,並決定興建機場鐵路連接市區與機場。 當時機場快綫(時稱「飛翔快綫」)及東涌綫(時稱「大嶼山綫」)的總站決定於中環北填海區興建(即香港站),因此地鐵公司在環球大廈及交易廣場地底內建造一條穿越干諾道中地底的地下行人通道,以連接中環站和香港站。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第一期(柴灣至金鐘)通車。 1980年政府通過興建港島綫,於中環站德輔道中地底加建兩層共兩個側式月台,並於環球大廈地底興建畢打街大堂上層,利用通道與原有車站相連。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興建之時,早已預留結構方便日後港島綫施工,因此港島綫工程並未影響到原有地鐵服務。

地鐵公司當時預料,港島綫通車後中環站每日客流量會增加一倍至五十萬,故有需要興建新出口,並改建現有出口以疏導人流,可是港島綫二期工程涉及數個中區的大地主,因此部分出口要遷就建築物而作出若干變更。 中環站啟用約兩年後,地下鐵路首項擴展計劃荃灣支綫於1982年4月26日落成。 中環卡佛大廈2023 由當日起,修正早期系統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中環卡佛大廈: 香港大廈搜尋

中環廣場的發展商為黃廷方家族(佔40%)、菱電發展(佔5%)、信和置業(佔10%)及新鴻基地產(佔45%)合組的財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