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莫錦樹9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莫錦樹

此外,還有「三手煙」的概念,即吸煙過後,有害物質留存在家具環境中,對小朋友的影響尤其大。

全球肺癌權威、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近日與14位全球頂尖的癌症專家獲國際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譽為「腫瘤學巨人」。 中文大學教授兼腫瘤學專家莫樹錦教授,憑着嶄新的因人而施治療,改變了肺癌療法,為患者帶來佳音。 莫教授領導了兩項重大研究,確立治療肺癌的未來新方向,延續患者的壽命。 連同莫教授在內,今年一共有15位全球頂尖的癌症專家獲選為2020年度「腫瘤學巨人」 (2020 Giants of Cancer Care® Award)。

莫錦樹: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1996年7月從加拿大回流香港,1996年8月獲聘為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科助理教授。 莫教授領導Iressa泛亞洲研究(簡稱IPASS),為因人而異的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奠下基礎。 自從2009年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這些研究結果後,所有肺腺癌患者必須檢測EGFR突變。

莫教授是首批獲此國際殊榮的亞洲專家,更是第一位來自歐美學府以外的得獎學者。 莫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他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莫錦樹: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表彰他推動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療的傑出成就

他回憶年少求學時,正讀醫學院第四年,第一次接觸腫瘤科,他當時負責照顧一個罹患癌症的中年人,當時條件水平有限,患者忍受不少痛苦,讓他覺得自己有心無力,情緒低落。 他的導師開導他:不開心的醫生是無法給病人快樂,這句話成為莫樹錦此後幾十年的人生格言。 莫樹錦學會了用樂觀態度感染病人,作為醫生讓自己先變得快樂。 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若不幸罹患肺癌,眼下也有各種各樣、百花齊放的治療手段可以積極干預。 莫錦樹2023 莫錦樹 莫樹錦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他剛從國外回流至香港,那個時候肺癌患者一旦確診,平均壽命僅得8-12個月。

莫錦樹

莫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肺癌病人需要持續地監測「癌症進化」的情況,若接受標靶藥治療後又再出現基因突變,應對症下藥,以持續優化治療方案。 莫錦樹 此外,莫樹錦還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療法等,其中,部分患者肺癌細胞表面上有PD-L1蛋白,如果驗出病人腫瘤的免疫球蛋白PD-L1比例超過50%,就可用免疫療法作第一線治療,此療法只需打針注射即可。 他還強調,早期肺癌可以手術開刀治療,但到了晚期就於事無補了。 莫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都應測試有否EGFR突變和ALK重排,才獲處方適當的藥物。

莫錦樹: 肥胡醫聊 腫瘤專家莫樹錦分享遠離肺癌秘訣:戒煙、遠離二手煙、保持好心情! 嘉賓主持:胡定旭

他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確認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近年免疫治療的發展,為那些非EGFR或ALK基因變異的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莫教授發表的一項第三期臨床研究證實了單獨使用免疫治療對PD-L1蛋白有高表達的肺癌患者的治療效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採納此研究結果,於2019年批准免疫治療的使用。 莫錦樹2023 由於癌細胞會「進化」,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一段時間,會開始呈「抗藥性」,需要轉藥。

莫錦樹

這些研究令因人而施的藥物成為全球標準,使醫生藉分析病人的基因資料,挑選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莫樹錦(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電視節目主持人,同埋雜誌專欄作者。 莫樹錦今年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確認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為肺癌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新一頁。 莫樹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莫錦樹: 個人架生

他們是從全球800多位獲提名的癌症專家中,經由超過120位國際知名的腫瘤專家、醫生及科研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選出。 這批「腫瘤學巨人」都在各自的腫瘤學領域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為腫瘤學的標誌性人物,在業界極受重視及具代表性。 忙碌的都市人若疏於照顧健康,很有可能被癌症找上門,肺癌、肝癌、大腸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更因肺癌致死率高,成為本港致命癌症之首。 本期《肥胡醫聊》,我們請到國際肺癌權威、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讓他來為我們揭開肺癌這個「頭號殺手」的真面目。 今年,莫教授再為肺癌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歷史性的新一頁。

2007年,多倫多華商網絡選出莫樹錦為「紅楓傳奇」人物之一[7]。 由於當時的香港經濟起飛,股市大漲,聲色犬馬,男男女女,營營役役,拼命賺錢,一眾夜場採用大企業式管理,「見不得人」的所在變身「高級交際場所」,所以,就有了號稱「東南亞第一」的「萬國城夜總會」出現。 該劇以1980年代及1990年代的香港作為時空設定,並以位於九龍尖沙咀東科學館道的「萬國城夜總會」作為主要虛構場景。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導致肺部有炎症,莫樹錦呼籲更需要打疫苗來保護肺部,此外,冬季做好保暖、加強免疫力,都是肺部養生的關鍵。 除此之外,莫樹錦更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預防貼士,即:保持好心情。 有確鑿的證據表示,同居家人中有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者罹患肺癌的幾率大約增加3倍。

莫錦樹: 個人榮譽

他認為,道德上來看病人資料是屬於病人個人的,第一是要尊重病人。 但是某種程度上,知情之後也會影響治療和心情,莫樹錦會把選擇權交給病人,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想要知道。 周圍吸煙者帶來的二手煙(被動吸煙 ),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翻查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19年的傳統香煙煙民數量為637,900人,佔全港15歲或以上人士約10.2%,也就是說,你身邊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吸煙者,二手煙似乎無處不在。 他提及廣州的吳一龍教授,並認為吳教授是中國首屈一指的肺癌專家,過去十六年來一直與他合作無間。 能夠參考中國龐大的數據庫,有助他迅速掌握中國的肺癌情況。

  • 莫樹錦今年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確認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為肺癌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新一頁。
  • 莫教授是首批獲此國際殊榮的亞洲專家,更是第一位來自歐美學府以外的得獎學者。
  • 莫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都應測試有否EGFR突變和ALK重排,才獲處方適當的藥物。
  • 「不要擔心,治療肺癌一綫化療副作用不多,你定能應付。」許太使用標靶藥超過兩年,最終因藥物抗力的緣故而需改變治療方法。
  • 莫樹錦教授在加拿大艾爾伯塔大學接受培訓,其後在多倫多大學瑪嘉烈公主醫院完成內科及腫瘤學院士培訓,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 他是IRESSA Pan-Asia Study (IPASS)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和第一作者,開創了精準治療應用於晚期肺癌的重要里程碑。
  • 由於肺部沒有感受細胞,早期肺癌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察覺痛處異樣或已經是肺癌晚期。

採用Crizotinib治療後,患者存活率提高了,效果比化療顯著。 日本研究人員早前發現,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亦是肺癌成因之一;其後,莫教授展開了一項名為PROFILE 1014的主要研究,而基因檢測也能找出ALK異變。 莫树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针灸中心主管,广东省人民医院名誉教授,兼任电视节目主持,杂志专栏作者。

莫錦樹: 個人工具

他的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教授倍受業界認可,更在2020年獲國際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選為「腫瘤學巨人」。 莫樹錦教授在加拿大艾爾伯塔大學接受培訓,其後在多倫多大學瑪嘉烈公主醫院完成內科及腫瘤學院士培訓,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莫錦樹

莫樹錦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他的研究確立標靶治療為EGFR基因變異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亦揭示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這種癌症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過三至五年。 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現時確診晚期肺癌的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測試,確定是否EGFR或ALK基因變異,才決定治療方案。 如果是EGFR或ALK基因變異,標準的第一線治療是標靶藥。 醫生會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選擇用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概念,讓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及更長時間。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莫錦樹: 我們的院士

莫樹錦對於與世界知名腫瘤學權威共同獲得「2020腫瘤學巨人」榮譽感到光榮,又感激多年來共事的研究人員的無私付出及支持,團隊會再改進肺癌治療,無休止地向肺癌宣戰。 基因等先天因素以及環境污染或許主觀上難以避免,但是歸根到底,現代人吸煙的不良惡習是肺癌的溫床。 莫樹錦講到,煙草出現之初,人們將其作為藥物乃至精神安慰用品,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商品,繼而全民開始吸食。 莫錦樹 莫錦樹2023 直至1960年代,英國有醫生統計學家進行調查,發現吸煙的醫生肺癌死亡率是非吸煙者的23倍之多,此次驚人發現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吸煙和肺癌有關。 肺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僅次於大腸癌,每年有四千宗新症,而全球每年新症數目達一百三十萬。 莫錦樹2023 上皮因子受體突變常見於亞洲,佔肺癌病例三成左右,以及高達一半非吸煙患者因肺腺組織和肺膜而起的肺腺癌。

莫錦樹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逾七成患者診斷出肺癌時往往已是晚期。 過往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低於一年;今天,利用檢測基因以對症下藥的新療法,把存活中位數延長到三至四年。 中学时曾为赤柱圣士提反书院寄宿生,由中一读至1976年中四。 其后到加拿大艾德蒙顿留学攻读医学,专长肺癌肿瘤研究,1984年于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医学系毕业,黄子华为莫树锦在大学宿舍的室友[2],1989年于多伦多玛嘉烈医院取得肿瘤内科院士资格[3],后于多伦多士嘉堡市私人执业。 1996年7月从加拿大回流香港,1996年8月获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肿瘤学科助理教授。 ALK和EGFR的不同之處,是ALK並非基因異變,而是關乎2號染色體易位;一向無殺傷力的基因,突然變成令ALK活躍的融合蛋白。

莫錦樹: 「腫瘤學巨人」莫樹錦教授出任Bowtie醫療顧問

「腫瘤學巨人」獎(Giants of Cancer Care®)由美國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創立。 該平台為腫瘤學專家、研究人員及學者提供相關及具啟發性的最新資訊。 點新聞推出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由此看來,肺癌風險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又該如何應對這種來勢洶洶的癌症呢?

莫錦樹

莫樹錦主力研究肺癌病人的治療方法,多項研究成果除了有效延長肺癌病人的存活期,亦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他目前正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揭開歷史性的新一頁。 其後,莫教授又於2014年證實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 現時EGFR基因變異及ALK陽性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過三至五年。 莫樹錦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莫樹錦的研究成果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錦樹: 香港文匯網

「不要擔心,治療肺癌一綫化療副作用不多,你定能應付。」許太使用標靶藥超過兩年,最終因藥物抗力的緣故而需改變治療方法。 時下,年輕人熱衷於吸各種口味的電子煙,並且聲稱藉此「戒煙」,甚至認為電子煙不會導致肺癌。 他強調,電子煙和煙草兩者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是一種主要的致癌物質。 傳統煙草是將煙葉中的尼古丁燃燒後吸入,而電子煙將尼古丁融入溶劑中,然後加熱霧化。 電子煙的溶劑可被視為一種冷卻劑,它對人體是否有害也尚在研究證實中。 2001年4月,黃霑證實患上肺癌,由莫樹錦擔任主診醫生,至2004年11月因併發症病逝[6]。

莫錦樹

Bowtie(「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及改變港人獲得醫療保障的方式。 Bowtie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醫務衞生局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莫錦樹2023 Bowtie獲得香港永明金融有限公司、三井物産及多間國際投資公司共同支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