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樓市走勢8大優點2023!內含香港樓市走勢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樓市走勢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今年9月份整體住宅買賣登記錄3,875宗,較8月份4,137宗下跌6.3%;按季方面,2022年第三季錄11,683宗,按季下跌21.7%。 其中二手私宅成交量於整季錄得6,857宗,按季下跌36.8%,創下自2018年第四季以來的15個季度新低。 它是基於在中原集團的買賣合約成交價編制,用於反映最新的地產市場價格變動。 「中原城市指數」的創制就是要提供這樣的資訊,以作為一種反映香港地產市場變動趨勢的參考指標。 中原地產東涌藍天海岸第二分行高級分行經理王文彬表示,美國即將公布議息結果,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樓市交投淡靜。 樓市走勢2023|美國聯儲議息會議結束,宣布基準利率維持在5厘至5.25厘區間不變,是次為聯儲局15個月以來首次暫停加息。

至於成交方面,若市場明朗化,預測2023年新盤銷售將按年反彈逾6成至約1.5萬宗水平;而二手成交則按年反彈逾2成至約4.5萬宗水平。 政府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雖然有提及放寬非本地人的置業辣稅,但調查顯示,仍有約61.9%的受訪者認為未有受惠《施政報告》中的房屋相關政策。 馬泰陽表示,《施政報告》推出多項吸納外來人才來港的措施,包括提出合資格人士可以「先置業,後退稅」,措施有助減低外來人才在港置業的稅務負擔,增加人才留港發展的誘因,長遠來說有助資金流入香港樓市,有利後市發展。 加上現時政府積極研究與內地通關,有利資金「北水南調」,為香港樓市注入新資金。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高高低低 用家要量力而為

不過,聯儲局逐步放慢加息步伐,意味著美加息周期2023年見頂,本港銀行加息壓力相信會隨之而減少,息口有望回落,屆時香港樓價有望觸底反彈。 若以1年較短加息周期推算,最快有機會首季後見頂,為市場增添利好因素,屆時香港樓市將否極泰來,香港樓價或觸底反彈5%。 祥益地產高級分行經理黃文樂表示,日前屯門居屋兆隆苑錄得一宗區外退休人士「即睇即買」的成交個案,原業主於2013年以約188萬(自由市場價)購入單位,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高達102萬。

  • 另外,現金回贈由去年約7.2萬元增加5萬元至今年12.2萬元,可見現時入市買樓,在息口轉趨穩定以及銀行「回贈」增加之下,實在較去年更為著數。
  • 銀行估價可謂是物業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指標,各銀行對同一個單位的估價或有差異,買樓前建議多向幾間銀行格價。
  • 當中6個屋苑的睇樓量無升跌,而在實用呎價叫價方面,有4個屋苑叫價輕微下跌0.02%至1.3%,僅麗港城叫價錄0.2%升幅,其餘屋苑叫價皆平穩無升跌。
  • 本港地產中介亦有編製的樓價指數,其所參考的數據各有不同,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是基於該集團的買賣合約成交價;美聯樓價指數就根據全港100個具代表性的中小型私人屋苑的成交個案,計算加權平均數。
  • 是次本港有大型銀行亦即時跟加,將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上調0.25厘,年利率由5.375厘調高至5.625厘,年內累計加息3次達0.625厘,相比之下,港銀跟加幅度細、速度慢。

劉嘉輝指,樓價的走向與GDP有高度的一致性,樓市隨GDP同步齊升,加上市場預期中央或即將提出全面刺激措施提振內地經濟,相信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增長將帶動樓市加快復甦,為本港樓價帶來支持。 2003年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是最低位,之後樓價指數逐漸回升,甚至到了今天,可說是近19年的最低位,之後谷底反彈。 香港樓市走勢 莊太量分析說,2003年7月內地開始在港推出「自由行」措施,而且「沙士」病毒結束,樓市由這時開始基本上未有下跌過,可說是見底訊號。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3|美國加息暫停但料再加、匯豐維持P息不變|香港樓價升定跌?業界最新預測一覽

無獨有偶,風水師「七師傅」七仙羽近來亦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發文表示自己先前對樓市的預測準確,勸誡大家2020、2021的樓價高位已過,未來股市將冧,樓市亦離冧市不遠矣。 她又指,樓市跌勢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似乎對未來幾年的市況相當不睇好,大批網民也對她的看法表示讚同。 入伙僅3年的元朗鐵路盤朗城滙,9月平均呎價跌穿1.7萬元,低見16,415元,較去年12月21,261元,大跌22%。 朗城滙於今年第三季的6宗二手成交中,4宗「蝕入肉」,其中3宗的賬面蝕讓金額,更擴大至百萬元以上。 香港樓市走勢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第三季售出的一手項目中,最多的是屯門NOVO LAND 1A及1B期,其次為粉嶺ONE INNOVALE 1及2期,皆以中細價單位為主,因此成交集中1,000萬元或以下。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

繼早前政府公布引入限呎樓措施後,下一季度推屯門住宅用地,單位面積下限要有280呎,將減少納米樓供應。 更有報道指,部分銀行基於風險考慮,研究停做樓宇面積250方呎以下單位的按揭貸款,惟暫未有定案。 政府自2012年對樓市開始推出「辣招」,主要是以增加成本的方式去限制非港人買樓和炒賣房屋,但一直都未見成效,出現「愈禁愈升」的情況,直到去年環球市況欠佳,樓價才有所下跌,與「辣招」關係不大。

香港樓市走勢: 維持年內成交及樓價升幅預測

布少明又指出,雖然樓市復甦,但距離高峰仍遠,個別板塊因經濟及房策原因,交投跑輸大市。 張顥曦表示,政府可因應時機,逐步放寬首置人士購買樓花按保的樓價上限,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由樓價上限400萬元放寬至800萬元;而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由樓價上限600萬元放寬至1,000萬元。 此舉亦讓樓花買家即時上會,避免當物業在落成時,遇上估值不足而需要抬錢上會等風險,此外亦能帶動樓花市場回穩,對樓按市場有正面支持作用。 香港樓市走勢202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會因應樓按市況及在可行情況下,或考慮再次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成數比例。

香港樓市走勢

在2022年主導香港樓市的關鍵是美國快加息,而雖然加息步伐可能減慢,但加息周期未完,而且就業市場相對強,這對通脹構成壓力,所以加息仍是影響今年香港樓市關鍵因素。 萊坊也指,由於現時實際按息已超過3厘,對市場購買力已開始構成一定影響,預期2023年香港一般住宅樓價將下跌5至10%。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則認為,美聯儲局暫停加息對本港樓市是好消息,加上本港經濟向好,旅遊帶動消費,失業率下跌,市民收入增加,令置業需求增加。 旗下已屆現樓的啟德HENLEY PARK計劃日內上載售樓書、開價,價錢會參考啟德區內新盤,有機會6月內開售。 假設收入沒有上升,樓價跌兩成時,剛需買家或可回復負擔能力,但若以歷史平均淨租金收益率水平為基準,除非樓價跌幅達35%至40%,否則投資者不會重返樓市,故預期樓價跌30%的機率較大。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租金指數報升

馬泰陽表示,2023年香港樓市前景「能見度」仍然低,特別於上半年,若《財政預算案》仍不撤走辣招,香港樓市缺乏利好因素支持,香港樓價有機會在上半年持續尋底。 不過今年香港樓價已調整近一成半,相信對有需要自住的上車及換樓客而言入市成本降低不少,具有一定吸引力,因此預料2023年首季香港樓市或有輕微回暖跡象,成交量有機會由谷底稍為回升,呈現「小陽春」格局。 整體而言,料最快2023年下半年市場逐步明朗,待樓市解凍才有新突破,預期2023年香港樓價「先跌後彈」,觸底反彈5%。 大摩在今年二月曾指出,受樓市成交量及氣氛、利率可能見頂,以及與內地通關等利好因素支持,預計今年本港住宅樓價上升10%,之前預期上升5%。

香港樓市走勢

當時樓市暢旺,磚頭價值一直攀升,依位投資者相隔一年再入市,新買三個單位嘅呎價亦有攀升,最貴一伙的7座中高層戶成交價近7,000萬元,呎價更高達約4.7萬元。 由於假期效應,以及本地有新病毒殺入社區,令以溢價銷售的一手市場蒙上陰霾。 香港樓市走勢 另外,今年有3至4萬個新盤推售,市場要時間消化,二手樓市料續被搶客。

香港樓市走勢: 【康城首都疑改主力牆】點解會發生? 按揭、轉手有何影響?

隨著港美息口差距進一步擴寬,加上拆息已一段時間維持高水平以及銀行結餘下降至千億元以下,在資金成本壓力下,港息亦需步入加息周期,早前一個月HIBOR更升穿5厘,曾創15年以來新高,而本港銀行亦調整息口,預料本港利率亦會持續上揚,變相增加置業人士的上車門檻。 馬泰陽指出,除非社會加快復常,以及中港通關盡快落實,才有望提振經濟及穩住樓市,否則樓市「撤辣」無期,2023年樓市前景「能見度」將持續偏低。 馬泰陽相信,2023年初香港樓價仍處於調整階段,料最快2023年上半年加息周期有見頂跡象,香港樓市「能見度」好轉才會呈現大突破,預計2023年香港樓價觸底反彈5%。 【樓市走勢2023】香港加息未完,業主供樓負擔真金白銀有增無減,困擾香港樓市走勢。 地產代理香港置業相信,2023年初香港樓價仍處於調整階段,料最快2023年上半年加息周期有見頂跡象,香港樓市「能見度」好轉,才會呈現大突破,預計2023年香港樓價觸底反彈5%。 市場欠缺利好消息,令成交膠著,即使財政司司長早前放風或將放寬首置客的按揭成數,但遲遲未有落實方案公布,導致買賣雙方觀望。

香港樓市走勢

但正所謂花無百日紅,香港樓市在1997、2003年及2008年經歷過急跌,2016及2018年也出現持續數月的回落。 香港樓市走勢 當中國在固守被動階段,市場亦容易走向負面,相反當中國主動及發放能量的時候,市場也容易景氣。 當然,愈接近真正時移世易的一天,戰爭亦接近,而香港作為橋頭堡角色也會愈容易受到不同方式的狙擊,在樂觀的時候也必須留一手。

香港樓市走勢: 最優惠利率最影響樓價走向

過去兩年半以來,疫情連番衝擊香港樓市,樓價表現反覆偏軟,加上股市大起大落及移民盤急售情況,業主提供較大議價幅度,部分甚至不惜蝕讓,而拖累過去4個「半年度」以來,二手私宅轉手每宗平均賺幅徐徐下跌。 香港樓價方面,在疫情轉穩、通關可期,加上管治班子換屆,市場憧憬下半年可對外通關及特區展開新篇章下,期望中小型住宅下半年樓價反彈5%;而若能通關並引進外來購買力,豪宅樓價下半年更料可錄逾6%的升幅。 以上的數據雖具參考價值,卻欠缺前瞻性,讀者只能自行分析過去數據,判斷香港樓價的未來趨勢。 如果你是行家,想知道其他行家對樓市前景的想法,並統計成一個針對未來樓價、成交量和租金預期的數字,你可考慮訂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與千居聯辦的樓市調查。 有買家接受單位以估價成交,也有投資人士堅持「低估價兩成」的原則吸納筍盤,認為買樓雜費多,要賣家低開,計計埋埋才有利可圖。

香港樓市走勢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連續兩個月加息,雖然市場早有心理準備,亦難免對有意置業的買家構成心理影響,審慎考慮置業預算。 二手物業交投步伐明顯放慢,樓價持續受壓,加上疫情持續升溫及一手新盤普遍以低價出擊,搶去市場不少購買力。 息口方面,張顥曦預計,6月份美聯儲將暫停加息,並料美國加息周期或於今年內完結,息口即將見頂,本港大型銀行或跟隨美國按兵不動。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一手成交量企穩 惟金額下跌

很多學員在2018年中的高位跟我們出貨,到了2018年底果然掉頭下跌。 此外,透過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對今年多個熱賣新盤作出統計,顯示逾八成買家均採用建期付款方法,反映近年愈多新盤買家透過建期付款並使用高成數按揭入市。 2008年金融海嘯是近19年影響本港樓市的其中一件大事,當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在美國聯準會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產申請,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布被美國銀行收購。 過往本港地產市場曾經歷過多次跌市,對照今天的情況,2003年跌市值得參考。 2003年是谷底反彈一年,97年後發生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和2003年「沙士」病毒爆發,期間樓市一直受壓。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3|美國聯儲局剛宣佈加息0.25厘,本港匯豐銀行則宣跟加最優惠利率(P)0.125厘,現時利息水平為5.75%。 美國方面暗示加息步伐或將暫停,業界亦預料息口見頂,有關因素對香港樓市影響甚微;但對供樓人士而言,利息支出仍有上升。 一文睇清按揭相關資料、壓力測試及供樓支出變化,以及各大代理行對樓市走勢的看法。 至今年第三季,香港樓價於今年已錄約8%跌幅,重回低3年半低位,業界普遍認為跌勢會持續到2023年。

香港樓市走勢: 影響樓價的因素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香港僅復常半年,復甦需時,短期難免波動。 料下半年利淡因素逐漸消散,並現4大利好因素,支持樓市重拾上升動力,故該行維持全年樓價上升10%至15%的預測。 該行指,由於拆息(Hibor)高升,以及銀行調升最優惠利率(P),市場預期美國明年初再加息1.5%,故相信本港樓市仍有下調風險,估計今明兩年樓價分別跌15%,跌幅合共30%。

  • 香港方面,曹德明表示,是次匯豐銀行宣布最優惠利率(P)維持不變,相信是根據自身資金狀況以及公司策略等因素而作出此決定。
  • 馬泰陽指出,除非社會加快復常,以及中港通關盡快落實,才有望提振經濟及穩住樓市,否則樓市「撤辣」無期,2023年樓市前景「能見度」將持續偏低。
  • 在利好消息的帶動下,近兩月周香港樓市略為回暖,但中長期會點走需考慮哪些因素,以下逐一拆解。
  • 以上的數據雖具參考價值,卻欠缺前瞻性,讀者只能自行分析過去數據,判斷香港樓價的未來趨勢。
  • 展望下半年一、二手私宅合計買賣登記量可望反彈追落後,料錄得3.30萬宗,當中一大動力是由一手新盤追落後所帶起,二手亦有不俗升幅。
  • 王兆麒續指,香港現時經濟正在復甦,銀行沒有條件大幅調升最優惠利率(P),但由於銀行體系結餘已低於500億,而美國加息週期仍未完結,與香港息差不會收窄,今年內仍有機會加P,相信P利率動向仍是影響樓價最大因素。

廖氏稱,目前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尚處較高水平,相信接近年底前本地息口上調空間不大,而即使未來本地銀行加息,預期幅度及速度均有限,即使加息1至2厘,本港息口仍屬偏低,是市場可承受範圍,故不見得未來半年至一年內,息口會成為樓市的大障礙。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近年本港樓市經歷前所未有的多重衝擊,惟樓價表現始終是有波幅,而無顯著跌幅,去年更在疫情未消散的情況下再創歷史新高,反映本港樓市抗跌力極強,亦持續有購買力支持。 香港樓市走勢 二手私宅市場方面,雖然同受疫情影響,惟市場有一定剛性購買力,加上2月底的財政預算案進一步放寬按保樓價上限,即「財爺Plan」,而刺激二手私宅買賣登記按月拾級回升。 從物業類別劃分,一手市場今年初受第五波疫情衝擊,發展商紛紛暫緩推盤計劃,導致新盤市場登記量的冰封狀態在2、3、4月展現,直至疫情在3月份見頂後,5月份登記數字才出現大反彈。 曹德明預計年內美國仍會加息以降通脹,港美息口差距或將進一步擴寬,拆息仍會繼續維持高水平。 本港今日一個月拆息(HIBOR)報4.75厘,已連升7個工作日,並且逾1個月處於4厘以上水平,料HIBOR短期內將挑戰5厘水平。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2|天鑄業主慘蝕828萬

相反如果你看死數據,2018年中數據那麼理想,你跟着大伙兒衝入市,到今天應該要蝕讓了,很多蝕讓個案都是那時高位買的。 但瑞銀指,若果今年內地人才大規模流入,以及港府「撤辣」,即撤銷針對非本地買家及非首置人士的印花稅,不排除樓價回升,估計最多升5%。 此外,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特區管治班子快將換屆,市場期待新管治班子可為香港注入新動力、創造一番新氣象;期望紀律部隊出身的新特首李家超在執行力及決策力方面均可提昇,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正心態,引領香港寫下新篇章。 十大活躍屋苑登記量暫時全線回落,其中以愉景灣的34%跌幅最大,上半年暫只錄143宗登記,而海怡半島及珀麗灣亦同跌18%;反之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的抗跌力較強,兩者分別只跌1%及7%,算是跑贏大市(見附錄表四)。 睇成交紀錄時,或會發現有些樓價奇低的例子,這些通常只是內部轉讓,即是以一般物業交易的程序,將單位轉名予親屬,而非真正有放盤成交的個案。

香港樓市走勢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表示,本港住宅樓價由年初至今已累跌8%,並預計明年將再跌5%,指目前尚未觸底。 值得留意,當中1,000萬元或以下二手住宅錄14,013宗註冊,較去年同期的10,315宗增加約35.9%,表現跑贏大市。 香港樓市走勢 至於全年,二手住宅註冊量有望達45,000宗,較去年的36,974宗增加逾2成。

香港樓市走勢: 樓市走勢2023|CCL樓價指數連跌三周!中原十大屋苑每呎叫價:5個不變4個減價

按息暫時不變,加上現時經濟逐步復常,近期銀行仍不斷調升按揭相關優惠吸客,以爭取按揭業務,以上多個因素對本港樓按市場有正面支持作用。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加息多次後終於暫緩加息,二手睇樓氣氛略見起色,買家有機會重投市場,惟下半年息口走勢仍存不確定因素,市場觀望氣氛僅稍稍消散,加上一手新盤克制開價,相比下二手放盤仍處於下風,市場購買力傾向流入新盤市場。 要打破二手市場觀望氛圍,相信要業主擴大議幅,進一步收窄買賣雙方的造價差距才能轉活。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表示,本港大型銀行今次僅加息0.125厘,升幅溫和。 香港樓市走勢 隨著市場預期美國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加上多個新盤銷售進入大直路,新盤市場百花齊放下,預期5月份一手成交量有望達2,000宗以上水平,屆時將按月升近1倍;二手方面,4月最後一周35屋苑交投反彈,並創3星期新高。 預期受惠息口明朗化,二手交投將回升至4,000宗水平,樓價亦會進一步攀升。

樓市走勢2023|反映二手樓價指數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本周最新報166.02點,按周跌0.48%,連跌3周,共跌1.13%。 美國聯儲局本月宣佈暫停加息,但暗示今年內或重啟加息步伐,息口因素未穩定,對香港樓市及樓價走勢或有影響。 陳大偉指出,今年首季,香港樓市飽受第五波疫情蹂躪,但隨著疫情減退,樓價亦隨即反彈,樓市價量在次季已逐步收復失地。

大行高盛指,由於拆息(HIBOR) 高升及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市場亦預期美國聯儲局會於明年初再加息1.5厘,故相信香港樓市仍有下行風險,最新調整今明兩年樓價分別跌15%,合計共跌3成。 二手市場的總成交金額相比一手跌勢更勁,按季跌40.7%,反映二手市道在疫情及加息影響下更見疲弱。 抗跌力一向較好的鐵路盤同樣跌價,據中原地產追蹤56個主要鐵路沿線屋苑,今年首三季僅錄得4,084宗二手買賣登記,較去年同期7,072宗減少逾4成,近9成鐵路盤的呎價錄得下跌,其中4個屋苑的跌幅更逾2成。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暫緩加息,對香港一眾供樓業主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始終是好事,相信對準備入市的買家或會加快決定,惟因為息口是否見頂,仍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市場觀望氣氛將持續,料短期二手市況仍然低迷。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馬泰陽表示,市場預期美國息率已見頂,而且今次加息最優惠利率調升幅度較美國聯儲局少,相信是次加息對香港短期樓市影響不大。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表示,根據香港置業於11月底至12月初進行的調查,成功收回352份有效問卷。 至於供樓中的人士,黃詠欣則建議可把握現時高現金回贈的優惠,善用轉按賺現金回贈,以上述例子來說,500萬貸款為例,轉按後可亨逾12.5萬元的現金回贈,扣除律師費等開支約1萬元,同樣有助抵銷部分供款利息開支,變相以更低息供樓。 當中更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對外通關可行性,包括恢復與內地市場互通,或至少與外國逐步恢復通關往來,均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期望。 如果已鎖定幾個心儀的屋苑,但又猶疑不決,想知道香港屋苑歷年的樓價,評估一下升值潛力,可參考該屋苑的成交紀錄。

其他文章推薦: